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金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解析、困境审视及路径设计 被引量:13
1
作者 田国强 仇艺博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6,共8页
“新质生产力”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数字金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主要依靠核心要素培育、科技创新支持、产业场景塑造三大逻辑,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集中体现“新质”变化。数字... “新质生产力”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数字金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主要依靠核心要素培育、科技创新支持、产业场景塑造三大逻辑,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集中体现“新质”变化。数字金融紧密对接生产力变革的各个领域,提供人才、技术、资金支持,打造生产方式新质态、生产流程新质效,推动发展新技术、打造新产业、创造新动能,超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当前,各参与方应当注重推进数字金融服务普惠化与差异化,强调创新驱动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明确政策引领和法规监管对数字金融应用方向的指导规范作用,充分承担参与主体责任,为数字金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铺平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新质生产力 创新支持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管理者对微型金融机构绩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孙修远 何广文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53,共7页
笔者使用小额信贷信息网络MIXMarket的642家微型金融机构2009~2014年的数据,研究了女性管理人员与微型金融机构财务绩效、社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女性董事、女性经理比例均与微型金融机构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女性经... 笔者使用小额信贷信息网络MIXMarket的642家微型金融机构2009~2014年的数据,研究了女性管理人员与微型金融机构财务绩效、社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女性董事、女性经理比例均与微型金融机构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女性经理比例与微型金融机构社会绩效的服务深度方面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女性董事比例与微型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无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金融机构 性别结构 财务绩效 社会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小额信贷需求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何广文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4,共3页
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的金融改革举措接连不断,诸如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与业务创新、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以及允许NGO小额信贷的存在等等。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 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的金融改革举措接连不断,诸如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与业务创新、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以及允许NGO小额信贷的存在等等。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确定了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新政,并首先在6个省市试点。2007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银监会决定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范围,将试点省份从6个省(区)扩大到全部31个省市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额信贷 中国政府 需求分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信用社 中国银监会 金融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监管的央地分工变迁及其对农村金融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何婧 雷梦娇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8-129,共12页
金融监管的央地分工变迁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同步,拥有大量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金融始终是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改革开放后金融监管央地分工变迁的梳理发现,金融监管存在垂直系统内地方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的央地分工变迁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同步,拥有大量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金融始终是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改革开放后金融监管央地分工变迁的梳理发现,金融监管存在垂直系统内地方金融监管权增强、横向监管体系从多头并举向单头集中转变,以及中央为主、地方为辅双层监管模式中地方监管职能增强的特点。这将引发农村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普惠深化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配置优化,但对非正规农村金融机构既可能出现监管真空又可能出现过度监管。优化农村金融监管,应动态调整金融监管央地分工、确保金融监管主体的权责对等、构建金融监管激励相容机制,以服务农村金融的稳定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农村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社区导向型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广文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0,共3页
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巨大,其满足资金需求的主要渠道应该是金融渠道,但是农村存在严重的“失血”与金融供给缺位的现象。鉴于新农村建设的投资需求主要产生于村镇和社区的特点,本文认为,应该通过促进现有金融机构服务转型、构建真正的合... 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巨大,其满足资金需求的主要渠道应该是金融渠道,但是农村存在严重的“失血”与金融供给缺位的现象。鉴于新农村建设的投资需求主要产生于村镇和社区的特点,本文认为,应该通过促进现有金融机构服务转型、构建真正的合作金融机构、放松农村金融市场管制等措施,构建社区导向型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金融需求 社区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激励机制在小额信贷中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岩青 王玮 何广文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7-52,共6页
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农信社小额信贷产品的实施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可以发现信用激励机制在其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这些地区农户对于信用激励机制不甚明了。本文通过数理分析模型的构建,揭示以"贷款可得性"、"获得更... 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农信社小额信贷产品的实施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可以发现信用激励机制在其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这些地区农户对于信用激励机制不甚明了。本文通过数理分析模型的构建,揭示以"贷款可得性"、"获得更大额度的贷款"等为代表的信用激励机制在促进小额信贷有效运作当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激励 小额信贷 贷款可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困境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8
7
作者 何广文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4,共5页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制度变迁,实际上是在对农村信用社与农户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同时,对农村信用社控制权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一个逐渐多元化的过程。这个过程...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制度变迁,实际上是在对农村信用社与农户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同时,对农村信用社控制权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一个逐渐多元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缺乏战略导向和目标模式的设定,更多地拘泥于形式和数量上的调整、管理权利的重新分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理顺,并且以市场为基础的外部治理机制发育不全。应确立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按照系统论和系统工程的观点创新农村信用社机构体系,整合农村信用社金融资源,建立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约束机制,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逐渐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制度创新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微观基础研究——居民消费、储蓄行为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群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17,共5页
结合居民消费、储蓄理论以及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理论,本文发现我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消费升级出现障碍;消费供需结构不对称,面临不确定性以及流动性约束;受利率变动影响的支出占比不断提高;金融资产组合不断丰富,然... 结合居民消费、储蓄理论以及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理论,本文发现我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消费升级出现障碍;消费供需结构不对称,面临不确定性以及流动性约束;受利率变动影响的支出占比不断提高;金融资产组合不断丰富,然而股票市场的参与面仍然有限。面对这一系列的变化,由于中央银行作用于居民消费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多,致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程度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微观基础 居民消费 储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