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释接种法和二次发酵法制备的绿色木霉生物有机肥肥料效应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邓杰 王宇蕴 +3 位作者 唐伟 魏雨泉 李季 徐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168,共7页
生物有机肥中的功能性微生物是生物有机肥肥效的核心,生物有机肥的制造工艺决定了功能性微生物的数量和应用效果,绿色木霉兼具的促生和生防功能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有机肥的制备中。分别采用稀释接种法和二次发酵法在不同腐熟度(种子... 生物有机肥中的功能性微生物是生物有机肥肥效的核心,生物有机肥的制造工艺决定了功能性微生物的数量和应用效果,绿色木霉兼具的促生和生防功能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有机肥的制备中。分别采用稀释接种法和二次发酵法在不同腐熟度(种子发芽指数GI值为50%、80%、100%)的堆肥物料接种绿色木霉制备生物有机肥,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两种工艺类型的生物有机肥在辣椒根系定殖能力及其对辣椒疫病的防控作用。结果发现,施用生物有机肥24 d后,经过二次发酵法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分别在堆肥物料GI值为50%、80%和100%时接种绿色木霉进行二次发酵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的绿色木霉在辣椒植株根系定殖量分别为1.5×10^(5)、2.3×10^(5)和1.02×10^(5)CFU/g,按照稀释接种法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分别在堆肥物料GI值为50%、80%和100%时,按照稀释倍数接种绿色木霉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的绿色木霉定殖量分别为0.29×10^(5)、0.72×10^(5)和0.24×10^(5)CFU/g;在GI值为80%的堆肥物料条件接种绿色木霉,经过二次发酵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绿色木霉在辣椒根际定殖能力最强;经过二次发酵的生物有机肥处理的辣椒疫病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按照稀释倍数接种绿色木霉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处理,且以GI值为80%的堆肥物料条件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的辣椒疫病防治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发现,以GI值为80%的堆肥物料接种绿色木霉后,采用二次发酵方式生产的生物有机肥,7 d后的绿色木霉菌增殖量为3.91倍,表现出功能性微生物最好的增殖和定殖效果。综上所述,在制备绿色木霉生物有机肥时的最佳方法是在腐熟度为80%的堆肥物料中接种绿色木霉进行二次发酵,可以提高绿色木霉的定殖效果,也可以提升绿色木霉生物有机肥的抗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腐熟度堆肥物料 接种工艺 绿色木霉 定殖能力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对腐殖酸非生物合成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康子桐 张洒洒 +7 位作者 焦子伟 高鑫 常远 张陇利 陈文杰 许艇 李季 魏雨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12-1621,共10页
有机物经生物或化学转化聚合形成腐殖质的过程称为腐殖化,该过程可由生物和非生物途径驱动,非生物途径具有环境友好、催化性能优良、反应条件可控的优势,在土壤肥力提升、污染物调控、提高堆肥质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堆肥中微生物... 有机物经生物或化学转化聚合形成腐殖质的过程称为腐殖化,该过程可由生物和非生物途径驱动,非生物途径具有环境友好、催化性能优良、反应条件可控的优势,在土壤肥力提升、污染物调控、提高堆肥质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堆肥中微生物是有机物转化的主要驱动力且占主导地位,导致非生物途径往往容易被忽视。氨基酸是腐殖酸类物质的核心结构组分,作为前体物质在非生物途径中,参与酚蛋白与美拉德体系,促进有机单体小分子物质聚合形成腐殖酸类物质。以往研究表明腐殖质的形成过程普遍需要氨基酸参与合成反应,不断缩合从而形成大分子聚合物,然而,不同氨基酸种类与浓度对非生物腐殖化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使用邻苯二酚和葡萄糖分别作为酚蛋白途径与美拉德途径反应底物,对反应产物的提取溶液进行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以揭示氨基酸类前体物质对于腐殖酸非生物形成途径的影响机制为目标,探究不同种类和浓度氨基酸对腐殖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结束时赖氨酸参与的酚蛋白理论体系胡敏酸类物质(HLA)的浓度最高,为120 mg·L^(-1)。在不同氨基酸参与的美拉德体系中,仅在色氨酸添加体系观测到HLA的积累,表明了芳香性氨基酸有助于美拉德体系中腐殖酸类物质的直接合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表明赖氨酸对非生物合成途径中腐殖酸的芳构化程度提升贡献更大。随着赖氨酸浓度的提升,各腐殖酸非生物形成体系中富里酸类物质(FLA)的含量也随之提升。当赖氨酸浓度为0.025与0.05 mol·L^(-1)时,酚蛋白体系在反应的第24 h就产生了HLA。在相同赖氨酸浓度下,美拉德理论途径在反应结束时FLA含量最高,酚蛋白体系的HLA产量最高、胡富比(DP)也最高。综合分析表明,酚蛋白体系较美拉德体系具有更好的基于非生物途径合成腐殖酸的效果。研究揭示了氨基酸种类与浓度对堆肥腐殖化进程的影响,为进一步调控堆肥腐殖化程度、强化酚-蛋白理论下的腐殖酸合成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化 氨基酸种类 氨基酸浓度 紫外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白粉病生物防治对农业旅游区生态安全与游客感知的协同调控
3
作者 张雪萍 周子恺 +2 位作者 杨文佳 吴奕琪 刘欣宇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5,共12页
[目的]农业旅游示范区因游客密集、采摘频率高及化学农药使用受限,面临黄瓜白粉病(Podosphaera xanthii)防控与生态安全协同的难题。本研究旨在筛选兼具高效控病、环境友好且符合游客体验需求的生物农药,探明其作用机制及综合效益,为生... [目的]农业旅游示范区因游客密集、采摘频率高及化学农药使用受限,面临黄瓜白粉病(Podosphaera xanthii)防控与生态安全协同的难题。本研究旨在筛选兼具高效控病、环境友好且符合游客体验需求的生物农药,探明其作用机制及综合效益,为生态敏感区病害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方案。[方法]试验于长三角典型农业旅游示范区开展,选取10种生物农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动态监测病情指数、病情进展曲线下面积(AUDPC)、植株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含量、SOD、POD、CAT活性)、果实品质(可溶性糖、蛋白质、维生素C等)及440名游客的感知评价(景观美观度、环境舒适度、采摘行为),构建多维评价体系。[结果]所有生物农药处理防效均显著优于对照(CK),但作用特性存在显著差异。植物源药剂综合表现最优,其中蛇床子素和苦参碱防效持续稳定,末次施药21 d病情指数较CK降低59.9%~62.1%,AUDPC减少68.6%~69.3%,二者可能通过提升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同步抑制POD活性等过激防御反应,实现增产21.3%~23.6%,同时维生素C与可溶性糖含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枯草芽孢杆菌防效的持效性不足但昆虫多样性评分最高,宁南霉素初期防效显著而后期衰退明显;矿物油受可能受到降雨冲刷和叶片生长的影响而防效波动较大。游客感知数据显示,植物源药剂处理区病斑可见度评分较CK降低60.7%~66.7%,采摘量提升106.7%~124.7%。[结论]1%蛇床子素水乳剂和2%苦参碱可溶液剂实现了对黄瓜白粉病的持续控制,并提升了黄瓜产量与品质改善,其病斑可见度和生态安全性契合农业旅游区需求。建议配套病害可视化监测与游客交互导览系统,推动生态防控与旅游体验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黄瓜白粉病 生物安全 旅游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肥过程氨气、硫化氢协同减排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松蓉 彭璧辉 +7 位作者 徐少奇 贾凯雪 刘婷 任莉 郑义 魏雨泉 徐道青 李季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1-441,共11页
有机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快速增长成为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好氧堆肥技术是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的主流技术之一,但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剧烈活动,有机质不断分解,往往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并释放到空气中,特别是氨气(NH_(3))和硫化氢(H_(2)S),... 有机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快速增长成为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好氧堆肥技术是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的主流技术之一,但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剧烈活动,有机质不断分解,往往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并释放到空气中,特别是氨气(NH_(3))和硫化氢(H_(2)S),对人畜健康和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重点总结了有机固体废弃物好氧堆肥过程中NH_(3)和H_(2)S的产生机制及转化途径,从内源参数控制(C/N、曝气量、初始含水率、初始pH)和外源物质添加(化学添加剂、物理添加剂、生物添加剂)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NH_(3)和H_(2)S的协同减排技术,并基于研究现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已有研究表明,堆肥各参数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需要协同考虑、整体优化,仅靠调控堆体内源参数发挥的作用有限,在优化内源参数的基础上,耦合外源物质添加,可进一步提高堆肥过程中NH3和H2S的减排效率,有助于推动好氧堆肥技术绿色、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堆肥 NH_(3) H_(2)S 减排 有机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机遇、挑战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铮 齐琦 刘欣宇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37,共3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开始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实现其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应有之义。沈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来自资源条件、产业...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开始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实现其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应有之义。沈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来自资源条件、产业结构、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挑战,鉴于此,从完善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和加强监督监管等方面提出提升沈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高质量发展 机遇 挑战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高密度发酵工艺优化及其生物有机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晋 杨文佳 王宁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3期26-34,50,共10页
当前中国微生物菌剂市场供需关系整体表现为供略大于求,随着农业绿色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微生物菌剂的市场需求将逐渐释放。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ER1是一株具有多种功能的菌株(保藏编号:CCTCC NO:23398;专利号:ZL 202... 当前中国微生物菌剂市场供需关系整体表现为供略大于求,随着农业绿色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微生物菌剂的市场需求将逐渐释放。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ER1是一株具有多种功能的菌株(保藏编号:CCTCC NO:23398;专利号:ZL 202111563541.1),在防治土传病害、促进土壤养分转化和作物生长方面有重要的研究应用价值。为进一步推进BER1菌株的产业化,探究其高密度发酵培养基及在田间的应用效果,以BER1菌株发酵液中的活菌数和孢子数作为评估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该菌株的最佳发酵配方和最适发酵条件,分析该菌株在促进水稻生长和产量方面的潜力。结果:BER1菌株最适发酵配方为蛋白胨8 g·L^(-1)、豆粕粉42.10^(9)g·L^(-1)、葡萄糖5 g·L^(-1)、玉米淀粉40 g·L^(-1)、酵母浸粉3 g·L^(-1)、三水磷酸氢二钾2 g·L^(-1)、七水硫酸镁0.5 g·L^(-1)、硫酸锰0.294 g·L^(-1)、碳酸钙3 g·L^(-1)、氯化钠2 g·L^(-1);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pH值7、发酵温度32℃、转速220 r·min-1、发酵时间32 h。优化后发酵液中活菌数达31.94×10^(9)CFU·mL^(-1),孢子数达30.95×10^(9)CFU·mL^(-1),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55.80%、55.72%。将配方优化后的菌液以10%的添加量添加到普通有机肥中,能显著提升水稻的叶绿素含量、株高、每株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理论产量较对照组增加了152.73 kg/667 m^(2)。结论:优化后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ER1发酵工艺能显著提高活菌数和孢子数,将之按10%添加量添加到普通有机肥中,能显著提高水稻的多项农艺性状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优化 水稻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研究菌剂添加对堆肥产品中氮含量的影响
7
作者 王越 丁晓艳 +6 位作者 王博 薛衔乐 苟洪城 蒋正波 魏雨泉 丁国春 李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92-201,共10页
堆肥技术作为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因其具有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作用而备受关注。但在堆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氮素损失问题,菌剂添加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氮素损失的影响。该研究综述了菌剂类型、菌剂来源、接种剂量、堆肥... 堆肥技术作为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因其具有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作用而备受关注。但在堆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氮素损失问题,菌剂添加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氮素损失的影响。该研究综述了菌剂类型、菌剂来源、接种剂量、堆肥原料、堆肥工艺、生产规模对堆肥产品氮素含量(全氮含量、碳氮比、铵态氮、硝态氮)和堆肥过程氮素损失(氨气、氮素损失)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菌剂能够显著提升堆肥产品的全氮(19.3%)、铵态氮(40.8%)和硝态氮(2.3%)含量,减少NH3排放(-14.9%),降低C/N(-37.9%)和氮素损失(-29.7%)。菌剂来源是影响堆肥产品氮素保存的关键性因素,筛选自堆肥环境的土著微生物能够适应堆肥环境,对全氮含量提升的效应值最高(16.9%),更有利于在堆肥过程中发挥固氮减排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菌剂添加量并非越多越好,菌剂添加量<2%时对堆肥产品的全氮、碳氮比的影响最显著,而菌剂添加量<1%时,对堆肥产品中铵态氮含量影响最显著。但由于大多数文献多以纤维素降解菌添加利用为主,导致堆肥产品中对碳的利用效率高于氮,因此随着菌剂添加量的增加,碳氮比显著下降。由于初始碳氮比较低,导致以家畜粪便作为发酵原料的堆肥产品中,菌剂添加对其含量的提升效果低于其他发酵原料,但反应器堆肥是除传统堆肥工艺外,固氮减损效果最好的堆肥工艺。因此,添加菌剂可提升堆肥产品中氮素的保存,且菌剂来源最为重要,土著菌剂效果最优,反应器堆肥工艺固氮效果优于条垛和槽式堆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菌剂 固氮减排 影响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不同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眉 褚晋 +3 位作者 邵凌云 孙富余 刘欣宇 于凤泉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97,共4页
为明确辽宁省不同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变化以及抗性机制,连续3年采用毛细管点滴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水平、羧酸酯酶(CarE)活性、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结果表... 为明确辽宁省不同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变化以及抗性机制,连续3年采用毛细管点滴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水平、羧酸酯酶(CarE)活性、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逐年上升,但仍处于低抗及敏感水平;CarE活性在不同地区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MFO及GST活性均伴随着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上升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且部分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辽宁省各个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仍处于敏感水平,施用阿维菌素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水稻二化螟GST和MFO的活性变化能够较好的反映其对阿维菌素抗药性水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二化螟 阿维菌素 地理种群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化螟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杨眉 褚晋 +3 位作者 田春晖 李佳宁 刘欣宇 于凤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5-20,共6页
本文综述近20年二化螟抗药性研究进展,包括二化螟抗药性现状、抗药性监测方法、抗药性机制和抗药性治理策略与途径,展望二化螟抗药性研究与应用。二化螟对常用登记农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对双酰胺类的氯虫苯甲酰胺及大环内酯类... 本文综述近20年二化螟抗药性研究进展,包括二化螟抗药性现状、抗药性监测方法、抗药性机制和抗药性治理策略与途径,展望二化螟抗药性研究与应用。二化螟对常用登记农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对双酰胺类的氯虫苯甲酰胺及大环内酯类的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药性水平最高。抗药性监测方法有传统的生物检测法、区分剂量法、生物化学检测法。其中,生物化学检测法较精确,与传统检测法结合最为科学。在抗药性机制方面,主要有传统的代谢抗性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靶标抗性。后者进展迅速,钠离子通道、γ-氨基丁酸受体和乙酰胆碱酶等变异及其基因变异3个方面的机制研究较深。加强抗药性监测,对产生抗药性的区域采用轮换使用农药、避免应用具有交互抗性的农药等农药合理应用技术,以综合防控技术其他措施替代杀虫剂应用等,是二化螟抗药性治理的主要对策。未来在深入研究其抗药性产生机制的基础上,有针对地科学应用农药防治二化螟,可避免、延缓抗药性产生,延伸农药应用的周期,是抗药性治理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抗药性 监测方法 抗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芽孢杆菌在番茄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安福涛 刘欣宇 孙富余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8,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与贝莱斯芽孢杆菌在番茄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中生菌素为化学对照药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从植株生长、生化物质、青枯病防治效果及作物产量等4个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贝莱...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与贝莱斯芽孢杆菌在番茄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中生菌素为化学对照药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从植株生长、生化物质、青枯病防治效果及作物产量等4个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贝莱斯芽孢杆菌在株高和茎粗方面均显著优于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与中生菌素的促生效果相当。贝莱斯芽孢杆菌处理的叶绿素含量、MDA含量、POD活性与IAAO活性均优于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后两者在生化物质的含量或活性方面的表现较为接近。除POD活性显著低于中生菌素外,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其余生化物质指标方面均与中生菌素无显著差异。在青枯病防治效果方面,中生菌素为91.99%,贝莱斯芽孢杆菌为84.75%,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分别为63.08%和62.45%;在番茄产量方面,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和中生菌素相对于CK分别增产18.48%、22.48%、29.87%及28.08%。[结论]3种芽孢杆菌均能起到防病增产的作用,其中以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效果最为明显,达到与中生菌素相当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番茄青枯病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不同来源养分对椰糠基质育苗效果的改良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然杰 池华聚 +2 位作者 廉伟洪 刘铮 刘欣宇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目的]适宜基质对培育优质秧苗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泥炭为主的基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压力,探寻适宜的泥炭替代材料迫在眉睫。椰糠被视为具有替代泥炭潜力的物料,但其自身养分较难满足作物幼苗生长需求,探索不同来源养分对椰糠的... [目的]适宜基质对培育优质秧苗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泥炭为主的基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压力,探寻适宜的泥炭替代材料迫在眉睫。椰糠被视为具有替代泥炭潜力的物料,但其自身养分较难满足作物幼苗生长需求,探索不同来源养分对椰糠的养分补充效果,有助于增加椰糠在基质中作用、降低泥炭在基质中的比重。[方法]将10%珍珠岩、30%泥炭、50%椰糠分别与10%的猪粪有机肥(T1)、腐熟稻壳(T2)或农用腐殖酸(T3)3种养分源配制形成3种育苗基质,以“90%泥炭+10%珍珠岩”(CK1)和“30%泥炭+60%椰糠+10%珍珠岩”(CK2)为2个对照组,分别开展黄瓜和水稻的育苗试验。通过测定黄瓜和水稻的生长状况、育苗基质的理化性质和育苗基质的配制成本,评价不同来源养分对椰糠基质育苗的改良效果。同时邀请10位长期从事农业实际生产的技术人员对基质和幼苗生长状况进行评价打分,从农业实际角度验证最佳优选配方。[结果]本研究所采用的3种基质配方在种子萌发方面均具有良好效果,各处理的发芽指数均超过了100%。3种养分原料对于育苗基质的物理性质影响有限,但显著影响了育苗基质的化学性质,其中添加腐熟稻壳处理的pH最高,比CK1的pH高15.79%,添加腐熟稻壳和添加农用腐殖酸处理的EC最高,比CK1的EC高7.41%。经过对幼苗生长的综合评价,在黄瓜幼苗的生长状况方面,3种养分原料相对于CK2处理均实现了显著的改良,其中T1处理在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干重指标方面相对于CK1处理分别显著高出了16.99%、30.06%、18.13%和28.57%。在水稻幼苗的生长状况方面,添加猪粪有机肥和农用腐殖酸处理相对于CK1和CK2处理均实现了显著的改良效果,添加腐熟稻壳处理同CK2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添加猪粪有机肥处理能同时实现黄瓜和水稻幼苗的最佳生长,但其配制成本相比其它处理也最高为0.54元/L,比CK1处理配制成本(0.47元/L)高14.89%。经过农业技术人员评价打分,农户对CK1处理和添加猪粪有机肥处理所代表的基质配方在黄瓜和水稻的育苗过程中表现出了最强的使用意愿。[结论]配方为“10%猪粪有机肥+30%泥炭+50%椰糠+10%珍珠岩”的基质能够同时满足黄瓜和水稻幼苗的生长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糠 育苗基质 蔬菜 水稻 专家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态指标用于二化螟幼虫龄期划分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眉 田春晖 +2 位作者 孙富余 刘欣宇 于凤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14-118,共5页
明确二化螟幼虫的龄数及龄期的划分,可为科学防治二化螟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饲养法对二化螟各龄期幼虫的头壳宽度、体长、体质量及体宽进行测定,并根据频次分布图、Dyar定律、Crosby生长法则和回归分析判断二化螟幼虫的龄数以及用于... 明确二化螟幼虫的龄数及龄期的划分,可为科学防治二化螟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饲养法对二化螟各龄期幼虫的头壳宽度、体长、体质量及体宽进行测定,并根据频次分布图、Dyar定律、Crosby生长法则和回归分析判断二化螟幼虫的龄数以及用于二化螟幼虫分龄的最佳形态指标。结果显示,二化螟幼虫头壳宽度的频次分布呈现出7个明显的集中区域,体长、体质量及体宽的频次分布集中区域不明显;在Crosby指数方面,只有头壳宽度的Crosby指数绝对值<0.1,其余指标均存在Crosby指数绝对值>0.1的现象。由此可见,二化螟幼虫共可分为7龄,而头壳宽度可作为二化螟幼虫分龄的最佳形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二化螟 形态指标 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堆肥对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敖晖 陈冲 周虎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6-728,共13页
餐厨垃圾堆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与盐分,施用于土壤后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清楚。为探究餐厨垃圾堆肥施用对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田间定位试验(包括六个处理:不施肥、化肥、餐厨新鲜堆肥、餐厨陈化堆肥、鸡粪有机... 餐厨垃圾堆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与盐分,施用于土壤后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清楚。为探究餐厨垃圾堆肥施用对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田间定位试验(包括六个处理:不施肥、化肥、餐厨新鲜堆肥、餐厨陈化堆肥、鸡粪有机肥、猪粪有机肥),采用多种团聚体稳定性测定方法分析不同处理下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运用相关性分析与冗余分析(RDA)探讨团聚体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土壤表面电化学参数分析团聚体稳定机制。结果表明,施用餐厨垃圾堆肥可增强水稻土团聚体水稳定性,降低气爆作用和非均匀膨胀作用。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是影响团聚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四种有机肥处理的土壤表面电荷密度均增加了29.0%~45.2%。有机质与表面电荷密度、比表面积、表面电荷数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53、-0.63。交换性钙与有机质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0。上述结果表明餐厨垃圾堆肥可通过增加有机质增强土壤表面电荷密度,从而增加交换性钙与土壤颗粒之间的胶结作用,进而增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堆肥 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粪与椰糠混合基质对黄瓜育苗性能的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奕琪 张韦柏 +4 位作者 张琬雪 刘铮 池华聚 杨文佳 刘欣宇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9,共10页
[目的]良好的育苗基质对于秧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椰糠由于其出色的物理性质在育苗基质的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但椰糠自身养分较难满足作物幼苗生长需求,往往需要利用外源物质对其进行养分补充。蚯蚓粪蕴含充足的养分,而且具备丰富的毛细... [目的]良好的育苗基质对于秧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椰糠由于其出色的物理性质在育苗基质的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但椰糠自身养分较难满足作物幼苗生长需求,往往需要利用外源物质对其进行养分补充。蚯蚓粪蕴含充足的养分,而且具备丰富的毛细结构及良好的透气保水性,探索椰糠复配蚯蚓粪所形成的基质对黄瓜的育苗效果,有助于提升椰糠在育苗基质中的应用程度。[方法]将蚯蚓粪与椰糠按照不同的体积梯度配制育苗基质,分别设计100%椰糠(CK)、20%蚯蚓粪+80%椰糠(T1)、40%蚯蚓粪+60%椰糠(T2)、60%蚯蚓粪+40%椰糠(T3)、80%蚯蚓粪+20%椰糠(T4)和100%蚯蚓粪(T5)6个处理。通过分析各个处理对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并结合育苗基质的理化性质,综合判断蚯蚓粪与椰糠的最佳配比。[结果]T1~T5处理的种子根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低于CK,但在添加蚯蚓粪的各处理组中,以T3的种子根长和发芽指数最高,而T1的最低。育苗基质的容重随着蚯蚓粪比例的增加而显著提升,T5处理的容重相较CK提高了4.5倍。同时,T1~T5处理的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相对于CK处理显著下降,而持水孔隙度在蚯蚓粪高添加比例下有所上升。蚯蚓粪的添加显著增加了基质中速效养分的含量,T5处理的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而有机质含量则随蚯蚓粪比例上升而降低。黄瓜幼苗的氮、磷、钾吸收量随蚯蚓粪比例增加而上升,以T5处理的养分吸收量最高。当蚯蚓粪体积占比达60%及以上时,幼苗的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鲜重均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蚯蚓粪作为养分补充剂在椰糠基质中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育苗效果。当蚯蚓粪体积占比在40%~80%时,可实现黄瓜幼苗良好的生长效果,且添加80%蚯蚓粪的T4处理促进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粪 椰糠 黄瓜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数据挖掘的中国蔬菜育苗基质配方用料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鹏 卢江 +3 位作者 曹盼 张铭轩 田光明 刘欣宇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221-225,共5页
为明确中国蔬菜育苗基质的配方用料规律,利用地理统计、频数分析及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对中国142项蔬菜育苗基质专利分布进行探讨,并重点分析中国蔬菜育苗基质的配方成分信息。结果表明,蔬菜产量越大的省份,其所占据的蔬菜育苗基质发明... 为明确中国蔬菜育苗基质的配方用料规律,利用地理统计、频数分析及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对中国142项蔬菜育苗基质专利分布进行探讨,并重点分析中国蔬菜育苗基质的配方成分信息。结果表明,蔬菜产量越大的省份,其所占据的蔬菜育苗基质发明专利比例越高。中国蔬菜育苗基质发明专利中的配方原料共有34种一级原料,其中蛭石、珍珠岩和草炭等仍是相关配方中的高频原料。对于处于审查阶段的发明专利,关联性较强的分别是珍珠岩和椰糠及蛭石和珍珠岩的组合。对于已获授权的发明专利,关联性较强的分别是蛭石和珍珠岩及沼渣和椰糠、珍珠岩和椰糠。从原料组合出现的频次方面来看,在审查阶段,蛭石和珍珠岩的组合出现频次最高,为54次。其次为蛭石或珍珠岩与草炭的组合,均为44次。在授权方面,草炭作为后项原料的组合共出现了14次,椰糠与草炭相接近,共出现12次。综上所述,草炭、蛭石和珍珠岩仍是蔬菜育苗基质研制过程中的首选原料,蔬菜育苗基质的配方用料仍未能彻底摆脱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但随着相关研究的开展,草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在蔬菜育苗基质中的应用比例可望实现逐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蔬菜 育苗基质 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 配方用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农场不同生态用地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对植被多样性的响应
16
作者 李佳宁 张启宇 +3 位作者 赵永浩 汤耀中 朱秀妹 刘云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82-1793,共12页
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安全食品需求的提升,生态农场建设不断兴起,生态用地保留成为生态农场建设的重要指标。节肢动物在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和农业可持续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揭示并评估生态农场不同生态用地中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影响... 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安全食品需求的提升,生态农场建设不断兴起,生态用地保留成为生态农场建设的重要指标。节肢动物在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和农业可持续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揭示并评估生态农场不同生态用地中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影响因素对指导生态农场建设、保障农场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江苏省昆山悦丰岛有机农场,调查滨水绿地、草地、果园、林地、绿篱、竹林6种生态用地的节肢动物多样性及草本层植被,分析不同生态用地类型节肢动物多样性状况,并揭示生态用地类型及其草本层植被多样性对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类型生态用地节肢动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草地、绿篱和滨水绿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较为相似,林地、竹林和果园的节肢动物群落组成较为相似;不同类型生态用地中节肢动物的丰富度和多度差异不显著,果园Shannon指数最高,且显著高于最低的草地,其他类型彼此间无显著差异。2)各生态用地节肢动物均以中性节肢动物所占比例最大;不同生态用地间,害虫类节肢动物和天敌类节肢动物的丰富度无显著差异,多度和Shannon指数存在显著差异;中性节肢动物在不同生态用地间的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均无显著差异,但多度存在显著差异;滨水绿地、林地和绿篱生态用地中天敌害虫比均大于1。3)植被丰富度、盖度、Shannon指数与害虫节肢动物多度呈负相关,总体节肢动物Shannon指数与植被丰富度呈负相关,天敌害虫比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天敌和中性类群节肢动物与植被多样性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生态农场保持多样的植被覆盖作为生态用地,可以有效提高农场区域内的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但不同植被覆盖生态用地对维持总体及不同功能群节肢动物的效果存在差异。果园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表现最优,绿篱害虫控制功能表现最优。同时,增加草本层植被多样性可以为节肢动物提供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并抑制害虫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场 生态用地 草本层植被 节肢动物功能群 节肢动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芽孢杆菌对黄瓜白粉病的绿色防治效果
17
作者 宋以星 刘欣宇 刘铮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68-73,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T2)、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T3)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T4)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植株生长、产量、品质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并将这3种芽孢杆菌... 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T2)、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T3)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T4)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植株生长、产量、品质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并将这3种芽孢杆菌处理分别与化学药剂(T1)及空白对照(CK)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芽孢杆菌处理均能有效防控白粉病,同时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并改善果实品质,其中,贝莱斯芽孢杆菌的表现尤为突出。在防治效果层面,T2与化学药剂T1相近,且显著优于T3和T4。在产量方面,T1最高,T2次之,两者均显著高于其他芽孢杆菌处理和CK。在植株生长指标方面,同样以T1为最优,T2紧跟其后,且显著优于T3和T4,各处理的指标均显著高于CK。在果实品质方面,T2处理显著提升了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含量等关键指标,效果优于CK。此外,T2处理还有效增强了植株的光合能力,显著降低了膜脂过氧化水平,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其抗氧化表现优于T3和T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黄瓜白粉病 绿色防治效果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硫磺对餐厨堆肥基质黄瓜育苗效果的改良
18
作者 魏然杰 杨文佳 +1 位作者 吴奕琪 刘欣宇 《桉树科技》 2025年第2期106-111,共6页
为探究硫磺添加对餐厨堆肥基质的育苗效果,以黄瓜为供试作物,将餐厨堆肥与泥炭、稻壳、珍珠岩按15%∶35%∶40%∶10%体积比复配为基础基质(CK),设置硫磺粉添加梯度(3、6、12、24 g·L^(-1)),通过穴盘育苗试验,分析基质理化性质、幼... 为探究硫磺添加对餐厨堆肥基质的育苗效果,以黄瓜为供试作物,将餐厨堆肥与泥炭、稻壳、珍珠岩按15%∶35%∶40%∶10%体积比复配为基础基质(CK),设置硫磺粉添加梯度(3、6、12、24 g·L^(-1)),通过穴盘育苗试验,分析基质理化性质、幼苗生长及镰刀菌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硫磺添加显著降低餐厨堆肥基质的pH值并提高电导率(EC)。添加3 g·L^(-1)硫磺使黄瓜发芽指数提升26.09%,添加6 g·L^(-1)显著促进黄瓜幼苗生长,其叶面积、壮苗指数分别较CK提高127.95%和8.40%,且基质中碱解氮、有效磷消耗量最大。q PCR分析表明,硫磺添加显著抑制镰刀菌属基因表达,其中24 g·L^(-1)处理可降低64.2%,但添加量超过12 g·L^(-1)时,EC过高会导致根系生长受到抑制。硫磺可通过酸化效应和抑菌效应协同优化餐厨堆肥基质,6 g·L^(-1)为推荐添加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 餐厨堆肥 育苗基质 黄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堆肥去除畜禽粪便病原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明章 李彦明 +4 位作者 王珏 李国学 陈清 王志刚 常瑞雪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4-872,共9页
近年来,非洲猪瘟、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和新冠肺炎等疫情频发,其中甲型H1N1流感和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引发的疫情传播逐渐受到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领域的关注。携带大量病原体的畜禽粪便若不能合理循环利用,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 近年来,非洲猪瘟、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和新冠肺炎等疫情频发,其中甲型H1N1流感和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引发的疫情传播逐渐受到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领域的关注。携带大量病原体的畜禽粪便若不能合理循环利用,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威胁。高温好氧堆肥是一种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常用方法,堆肥过程的高温阶段能够有效降低病原体数量,但仍有部分堆肥产品因病原体残留而存在安全风险。本文综述了堆肥过程对病原体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堆肥产品中病原体残留的可能原因和存在的风险,并基于此提出了可以提高堆肥病原体去除效果的工艺优化方向,这将最大程度降低堆肥产品的安全风险,确保畜禽粪便堆肥产品的安全高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堆肥 畜禽粪便 病原菌 影响因素 传播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肥防治土传病害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佳琪 常瑞雪 +1 位作者 李彦明 李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2-734,共13页
植物土传病害是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防治不当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应用堆肥防治植物土传病害是一种简单易行且无二次污染的生物防治方法,但因其影响因素多、施用后效果不可预测且作用不稳定等原因未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文基于... 植物土传病害是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防治不当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应用堆肥防治植物土传病害是一种简单易行且无二次污染的生物防治方法,但因其影响因素多、施用后效果不可预测且作用不稳定等原因未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文基于文献调研,综述了堆肥抑制土传病原菌的作用机理,明确堆肥发挥抑病作用的最主要因素为微生物,并对比分析了好氧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群的演变特点、堆肥中具有抑病效果的主要微生物种群类别和堆肥施用后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等,得出可能影响抑病效果发挥的堆肥自身因素和堆肥施用因素.最后,基于目前堆肥对植物土传病害抑制效果的研究进展和我国堆肥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应用该技术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土传病害 影响因素 微生物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