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昆虫染色体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礼生 张青文 +2 位作者 蔡青年 徐静 周明牂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73-782,共10页
简要叙述了中国昆虫染色体研究的现状 ,包括研究涉及的昆虫类群、核型分析结果、研究方法和手段、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形态变异、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等。我国学者对昆虫染色体研究从 2 0世纪 30年代开始 ,迄今已对蜉蝣目... 简要叙述了中国昆虫染色体研究的现状 ,包括研究涉及的昆虫类群、核型分析结果、研究方法和手段、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形态变异、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等。我国学者对昆虫染色体研究从 2 0世纪 30年代开始 ,迄今已对蜉蝣目、蜚蠊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蚤目和膜翅目等 10目 4 81种昆虫的核型进行了研究 ,主要集中在蝗虫、蝽类、蚜虫、蚕类、果蝇、摇蚊及实蝇等。在染色体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有 :蚕类和果蝇等有丝分裂 ;蜚蠊类、蝗类、蝽类和蚕类的减数分裂及性别决定机制 ;部分昆虫的联会复合体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果蝇和蚊类昆虫的唾腺染色体 ;果蝇的B染色体 ;蚕类和蚊类昆虫染色体的缺失、易位和倒位等变异 ;蚕蛾类的数量变异。研究结果多应用于昆虫系统分类和进化的探讨 ,揭示昆虫遗传与变异规律。通过与国外研究成果对比 ,提出昆虫染色体研究的必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染色体 核型 行为 变异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及其在昆虫学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朱斌 梁沛 高希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72-1281,共10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 nt的非编码RNA,主要通过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调节基因的表达,也可通过影响蛋白质定位和端粒复制发挥其强大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在介绍lncRNA的特征、分类及其主要作...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 nt的非编码RNA,主要通过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调节基因的表达,也可通过影响蛋白质定位和端粒复制发挥其强大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在介绍lncRNA的特征、分类及其主要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有关昆虫lncRNA的鉴定及功能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近5年来已经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等8种昆虫中鉴定出了大量lncRNA,为进一步研究lncRNA在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重要基础。非编码RNA参与调控害虫抗药性的分子机制已经成为昆虫毒理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因此本文对有关lncRNA与害虫抗药性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也做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昆虫 分类 生物学功能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学多媒体信息获取与处理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星 沈佐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51-157,共7页
该文介绍了多媒体信息包括文字信息、音频信息、视频信息和图象信息的获取及其数字化制作技术。较详细地介绍了制作这些媒体资料所需的软硬件环境及具体的操作步骤。这里包括了文字的录入和处理;声音的录制和处理;数字视频的制作,包... 该文介绍了多媒体信息包括文字信息、音频信息、视频信息和图象信息的获取及其数字化制作技术。较详细地介绍了制作这些媒体资料所需的软硬件环境及具体的操作步骤。这里包括了文字的录入和处理;声音的录制和处理;数字视频的制作,包括昆虫摄像技术、各种来源的视频信息捕获、视频信息的处理等;数字图象的制作,包括昆虫的摄影技术、图象扫描、图象处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学 多媒体信息 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标记分析中国梨木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7
4
作者 孙洁茹 李燕 +2 位作者 闫硕 张青文 徐环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20-827,共8页
中国梨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YangetLi)是梨树主要害虫之一。为了从分子水平评估中国梨木虱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和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本文应用7对微卫星DNA引物对中国16个地区中国梨木虱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位点有效等... 中国梨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YangetLi)是梨树主要害虫之一。为了从分子水平评估中国梨木虱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和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本文应用7对微卫星DNA引物对中国16个地区中国梨木虱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位点有效等位基因为2.2927~10.0610,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在0.5073~0.8735之间。16个种群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876,遗传距离在0.0951~1.0139之间,Nei氏期望杂合度为0.4771~0.7892,Shannon信息指数在0.8396~1.9989之间,群体分化率FST为11.61%,基因流平均值为2.2236。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位点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各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基因交流程度较高,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的个体间。研究结果为制定针对中国梨木虱的有效防治策略提供部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梨木虱 微卫星标记 地理种群 遗传多样性 基因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对小菜蛾抗性及敏感品系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比较 被引量:16
5
作者 罗雁婕 高希武 +4 位作者 吴文伟 浦恩堂 尹可锁 何成兴 郭志祥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11-216,共6页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云南通海、元谋和澜沧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云南上述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各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有机磷类药剂的抗药性为1.74~31.1倍;对菊酯类药剂的...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云南通海、元谋和澜沧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云南上述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各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有机磷类药剂的抗药性为1.74~31.1倍;对菊酯类药剂的抗药性为7.41~764倍;对阿维菌素类药剂则产生了5.60~4.06×10^4倍的抗性。通过离体和活体试验测定了药剂对小菜蛾头部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作用。敌敌畏和灭多威对通海抗性品系AChE离体和活体内的抑制中浓度(I50)分别是敏感品系的209、26.5倍和2.21、2.16倍;敌敌畏对通海小菜蛾种群的离体和活体内抑制中时间(IT50)小于敏感品系,分别是敏感品系的0.32和0.17倍;而灭多威对通海小菜蛾种群的离体和活体内抑制中时间(IT50)则大于敏感品系,分别是敏感品系的1.37和1.7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乙酰胆碱酯酶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云南省橘小实蝇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6
作者 冯新颖 王璇 +4 位作者 李冰艳 曾彪 李虎 刘志琦 宋凡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22,共13页
【目的】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明晰云南省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揭示其在云南的扩散路径,为橘小实蝇防控策略的制定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2年7-9月收集云南省橘小实蝇15个地理种群,使用DNBSE... 【目的】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明晰云南省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揭示其在云南的扩散路径,为橘小实蝇防控策略的制定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2年7-9月收集云南省橘小实蝇15个地理种群,使用DNBSEQ-T7平台进行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组装与注释;基于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 genes,PCGs)序列使用MEGA-X 10.0.5,DnaSP 6.12和Arlequin 3.5.2软件分析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基于13个PCG和COI序列使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使用PopART4.8.4软件构建单倍型网络;通过中性检验和错配分布分析种群历史动态。【结果】共获得云南橘小实蝇15个地理种群149条线粒体全基因组,包含共1697个变异位点,总体表现出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Pi=0.00783,K=87.591,Hd=0.9994);种群间遗传距离为0.00702~0.00874,遗传分化指数为-0.02345~0.05203;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均未呈现出明显的种群结构;橘小实蝇云南种群历史上发生过扩张,云南西部和南部为橘小实蝇最早入侵区域,北部地区橘小实蝇入侵时间较晚。【结论】云南省橘小实蝇不同组群均呈现出高水平遗传多样性和弱遗传结构,线粒体基因组变异位点丰富且广泛分布在所有种群中,不同地理种群间没有明显分化,推测橘小实蝇由云南西部及南部向北部地区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线粒体基因组 遗传多样性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数学形态学研究及其应用展望 被引量:45
7
作者 沈佐锐 于新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42-150,共9页
数学形态学是用数学方法描述或分析一个物体图象的形状的理论和方法,是图象处理和图象识别技术的发展,但在生物学当中的应用还很有限。本文介绍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昆虫数学形态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昆虫数学形态学技术研究... 数学形态学是用数学方法描述或分析一个物体图象的形状的理论和方法,是图象处理和图象识别技术的发展,但在生物学当中的应用还很有限。本文介绍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昆虫数学形态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昆虫数学形态学技术研究,涉及昆虫图象数字化技术和昆虫图象处理与识别技术;②昆虫数学形态学理论研究,主要以昆虫图象的解释和理解研究及昆虫数学形态学与分类学等学科的关系研究为主;③昆虫和昆虫数学形态学应用基础研究,涉及昆虫数学形态学数据库及其分析软件开发,昆虫图象的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等内容。昆虫数学形态学理论和方法与计算机视觉技术相结合,在害虫虫情监测、昆虫多媒体专家系统的构建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数学形态学 数字形态学 图象处理 模式识别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多样性、进化及表达调控 被引量:27
8
作者 郭亭亭 姜辉 高希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s,P450s)是由多个功能相关的亚铁血红素-硫醇盐蛋白基因组成的一个基因超家族,在各种内源和外源物质的代谢中起着主要作用。目前GenBank中注册的昆虫P450基因序列已超过1000个,其中... 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s,P450s)是由多个功能相关的亚铁血红素-硫醇盐蛋白基因组成的一个基因超家族,在各种内源和外源物质的代谢中起着主要作用。目前GenBank中注册的昆虫P450基因序列已超过1000个,其中双翅目占序列总数的74%,鳞翅目占序列总数的16%。而昆虫P450基因序列已克隆的全长序列中大部分属于CYP4和CYP6家族,两个家族成员分别占总数的20%和45%。利用GenBank中现已注册的昆虫P450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进行比对并绘制进化树,揭示不同种类昆虫P450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基于P450基因的昆虫部分目的进化关系与大部分先前依据其他分子数据或形态分类学得到的昆虫系统进化关系基本吻合。现有研究表明,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表达可能受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或两者共同调控,调控可能涉及转录增强的转录机制或mRNA稳定性增加的转录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多样性 亲缘关系 基因表达与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螟黄赤眼蜂在棉田的扩散方向及其与风速风向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立和 张青文 +2 位作者 杨淑霞 蔡青年 张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78-83,共6页
1994~1995年,在山东禹城进行了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chilonis在棉田的扩散方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①螟黄赤眼蜂在棉田的扩散方向主要是受当时的风向和风速影响,其次是光照;②当平均风速... 1994~1995年,在山东禹城进行了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chilonis在棉田的扩散方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①螟黄赤眼蜂在棉田的扩散方向主要是受当时的风向和风速影响,其次是光照;②当平均风速为16m/s时,螟黄赤眼蜂非常明显地顺风扩散;当平均风速为11m/s时,顺风扩散稍高于逆风扩散;当平均风速为09~10m/s时,逆风扩散高于顺风扩散;当平均风速为06m/s时,各方向上扩散差异不大。③第二代棉铃虫发生期(7月上旬以前),螟黄赤眼蜂主要向西南和西北方向扩散;第三代棉铃虫发生期(7月),螟黄赤眼蜂各方向均等扩散;第四代棉铃虫发生期(8月中旬以后),螟黄赤眼蜂主要朝东和东北及北扩散。④总结6次放蜂情况,西和南两个方向上扩散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螟黄赤眼蜂 棉铃虫 扩散方向 风速与风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旗叶和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与抗麦长管蚜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蔡青年 张青文 周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13,共3页
采用蚜量比值法评价了 8个小麦品种 (系 )对麦长管蚜的抗性 ,结果显示 ,高抗、抗、中抗、感虫品种 (系 )分别有 1、1、3、3个。进而研究了不同抗蚜品种 (系 )小麦旗叶和穗部的吲哚生物碱含量及其与抗蚜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多数抗蚜品... 采用蚜量比值法评价了 8个小麦品种 (系 )对麦长管蚜的抗性 ,结果显示 ,高抗、抗、中抗、感虫品种 (系 )分别有 1、1、3、3个。进而研究了不同抗蚜品种 (系 )小麦旗叶和穗部的吲哚生物碱含量及其与抗蚜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多数抗蚜品种 (系 )的旗叶和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均高于感蚜品种 (系 ) ,尤其穗部。不同抗性级别的小麦品种 (系 )吲哚生物碱含量与蚜量比值的相关分析显示 ,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与蚜量比值的相关系数为 -0 86 33,而旗叶的相关系数为 - 0 3983,表明小麦旗叶吲哚生物碱含量与抗麦长管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抗虫性 吲哚生物碱 麦长管蚜 旗叶 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基因结构及其表达调控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凤菊 高希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0-608,共9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属于一个超家族,目前已从20多种昆虫中克隆得到了近百个GSTs基因序列。这些基因分属于至少3个类别,Ⅰ(Delta)类,Ⅱ类和Ⅲ(Epsilon)类,其中Ⅰ类和Ⅲ类是昆虫特异性的类别。昆虫Ⅰ类GST...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属于一个超家族,目前已从20多种昆虫中克隆得到了近百个GSTs基因序列。这些基因分属于至少3个类别,Ⅰ(Delta)类,Ⅱ类和Ⅲ(Epsilon)类,其中Ⅰ类和Ⅲ类是昆虫特异性的类别。昆虫Ⅰ类GSTs基因通常由多基因家族编码,基因多态性在不同昆虫种类中差异很大。Ⅱ类基因的种类较少,基因的结构较简单,通常是单拷贝基因。Ⅲ类基因是最近才鉴定出来的新类别,目前仅在黑腹果蝇和冈比亚按蚊中明确了其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基因簇、可变剪接和基因融合等机制是导致昆虫GSTs基因多态性的主要原因。在抗性昆虫种群中,GSTs表达量的增加有mRNA水平的提高和基因扩增两种机制,但后一种机制的报道很少。GSTs活性的增加是由于属于一类或多类的多个同工酶的增量调控,也有少数是由于单个同工酶的增量调控。GSTs的表达受反式调控元件和顺式调控元件的调控。目前仅有少数含有调节基因的染色体大致位点和可能的调控元件得到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 昆虫 基因结构 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氏肿腿蜂雌性生殖系统解剖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尊瑞 徐志强 姜晓龙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共4页
经解剖观察管氏肿腿蜂雌性生殖系统,得知其内部生殖系统由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毒囊及毒腺等组成;卵巢由左右两部分卵巢管组成,卵巢管总数为6~8条,单侧的卵巢管数为3~4条,两侧存在不对称现象;毒囊多呈葫芦状,中部缢缩... 经解剖观察管氏肿腿蜂雌性生殖系统,得知其内部生殖系统由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毒囊及毒腺等组成;卵巢由左右两部分卵巢管组成,卵巢管总数为6~8条,单侧的卵巢管数为3~4条,两侧存在不对称现象;毒囊多呈葫芦状,中部缢缩处附着1对上端分支毒腺,分支数为1~7条不等。外生殖器由载瓣片、产卵瓣、产卵瓣鞘和已经特化为毒针的1对内产卵瓣等组成,相互呈嵌套结构。研究雌性生殖系统的形态结构,尤其是毒囊、毒腺等,对了解其寄生机理具有重要价值,且可为确定人工扩繁的商品蜂有效保藏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肿腿蜂 雌性生殖系统 毒囊结构 毒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虱■属一新种和二新记录种(■目:虱■科)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志红 沈佐锐 +1 位作者 李法圣 张宝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96-201,共6页
该文记述了中国虱科虱属1新种,即杨氏虱Liposcelisyangi,并对2新记录种,即暗褐虱L.brunneaMotschulsky和白虱L.palensBadonnel,进行了再描述。
关键词 目 虱科 虱属 新种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取代苯甲酰基脲-3(2H)-哒嗪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昆虫生长调节活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凌云 朱伟文 +4 位作者 石旺鹏 李希晨 邱立红 孙玉凤 杨新玲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1-146,共6页
哒嗪酮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杂环,为进一步发现具有昆虫生长调节活性的新型化合物,依据前期研究成果,在3(2H)-哒嗪酮的5位上引入苯甲酰基脲活性基团,设计合成了17个5-取代苯甲酰基脲-3(2H)-哒嗪酮衍生物,并通过两种方法制备得到了... 哒嗪酮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杂环,为进一步发现具有昆虫生长调节活性的新型化合物,依据前期研究成果,在3(2H)-哒嗪酮的5位上引入苯甲酰基脲活性基团,设计合成了17个5-取代苯甲酰基脲-3(2H)-哒嗪酮衍生物,并通过两种方法制备得到了目标化合物,结构均通过1H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如6a、BPU-4在200mg/L时对3龄蝗蝻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Linne(Meyen)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使蝗蝻因不能正常蜕皮变态而死亡,表现出明显的昆虫生长调节剂(IGRs)类化合物的作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哒嗪酮 苯甲酰基脲 合成 昆虫生长调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菱猎蝽属厘订(半翅目:猎蝽科:真猎蝽亚科) 被引量:2
15
作者 彩万志 王运兵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65-181,共16页
文中对国产的7种菱猎蝽作了比较详细的再描述与图示;短刺菱猎蝽IsyndusbrevispinusBreddin、毛翅菱猎蝽I.lativentrisDistant、毛足菱猎蝽I.pilosipesReuter被视为... 文中对国产的7种菱猎蝽作了比较详细的再描述与图示;短刺菱猎蝽IsyndusbrevispinusBreddin、毛翅菱猎蝽I.lativentrisDistant、毛足菱猎蝽I.pilosipesReuter被视为有效种或独立种;I.sinicusHsiaoetRen和I.yunnananusRen分别被认为是毛足菱猎蝽I.pilosipesReuter和毛翅菱猎蝽I.lativentrisDistant的同物异名;短刺菱猎蝽为中国新纪录;所有种的阳茎构造均为首次报道;此外,还编制了该属中国已知种类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 猎蝽科 菱猎蝽属 新纪录 新异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赤眼蜂对捕食性天敌昆虫卵选择性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耿金虎 沈佐锐 张帆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29,共5页
在室内采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方法,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对5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卵的选择性。结果表明,两种赤眼蜂均可寄生日本通草蛉和大草蛉卵,并成功在卵内完成发育;但均不寄生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卵。同时面临防治... 在室内采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方法,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对5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卵的选择性。结果表明,两种赤眼蜂均可寄生日本通草蛉和大草蛉卵,并成功在卵内完成发育;但均不寄生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卵。同时面临防治靶标和草蛉卵时,两种赤眼蜂均选择寄生草蛉卵,但嗜好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松毛虫赤眼蜂对日本通草蛉卵的接触次数和寄生粒数比对亚洲玉米螟卵的显著要多;螟黄赤眼蜂对日本通草蛉卵的接触次数和寄生粒数比对棉铃虫卵的要多,但未达显著水平。在子代性比、每寄主出蜂数和寄生雌蜂率几项指标上,两种赤眼蜂在各自靶标和日本通草蛉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螟黄赤眼蜂 寄主选择性 非靶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粉蛉新种及新记录(脉翅目:粉蛉科)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志琦 杨集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88-195,共8页
该文论述了我国北方粉蛉7种,其中卷粉蛉属Helicoconis及污褐卷粉蛉Helicoconis(Helicoconis)lutea为中国新记录,另包括粉蛉属Coniopteryx北方粉蛉Coniopteryx(Co... 该文论述了我国北方粉蛉7种,其中卷粉蛉属Helicoconis及污褐卷粉蛉Helicoconis(Helicoconis)lutea为中国新记录,另包括粉蛉属Coniopteryx北方粉蛉Coniopteryx(Coniopteryx)arcticasp.nov.、周氏粉蛉Coniopteryx(Coniopteryx)choui,sp.nov.、宽带粉蛉Coniopteryx(Coniopteryx)vitiformis,sp.nov.3新种及圣洁粉蛉Coniopteryx(Coniopteryx)parthenia(Navás&Marcet,1910)、蒙干粉蛉Coniopteryx(Xeroconiopteryx)mongolicaMeinander、爪干粉蛉Conioptery(Xeroconiopteryx)unguigonarcuataAspock&Aspock3中国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蛉科 新种及新记录 中国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昆虫与水质的生物监测 被引量:44
18
作者 徐希莲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6-70,共5页
关键词 水生昆虫 水质监测 生物监测 类群 采集 研究历史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蝗虫及蝗灾的生态学治理》书评
19
作者 沈佐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关键词 生态学治理 蝗灾 蝗虫 中国 科学出版社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长足虻科六新种记述(双翅目)
20
作者 杨定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82-187,共6页
文中记述了长足虻科(Dolichopodidae)6新种。
关键词 长足虻科 新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