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空间规划方法——基于规划与治理的一体化视角 被引量:26
1
作者 冯旭 王凯 +1 位作者 毛其智 潘传杨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31,共11页
围绕“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培育多元功能、提高生态与人居品质”的乡村蓝图,在梳理乡村规划演变过程及空间规划制度要求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乡村空间传导体系,明确了县、乡镇、村三级构成乡村空间规划与治理的核心体系。其中,县级通过体... 围绕“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培育多元功能、提高生态与人居品质”的乡村蓝图,在梳理乡村规划演变过程及空间规划制度要求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乡村空间传导体系,明确了县、乡镇、村三级构成乡村空间规划与治理的核心体系。其中,县级通过体现政府意志的底线约束与区域建设内容形成“基础规划”;村级通过村民集体协商后的具体用途提出“利用方案”;乡镇级作为统筹自上而下治理目标与自下而上发展诉求的关键层级,在对空间利用价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细化“基础规划”、合并“利用方案”,优化后形成“总体规划”,并据此调整“利用方案”形成村域“详细规划”。上述编制流程与方法,为解决乡村空间复合性与规划用地排他性之间的技术难点,实现上、下协同的乡村治理机制提供了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蓝图 乡村空间规划 乡村空间传导体系 乡村空间复合性 乡村分级治理 村民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乡村规划的技术演进与理论思潮——基于“三农”政策及城乡关系视角 被引量:8
2
作者 冯旭 王凯 毛其智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4-95,共12页
通过对1949年后宏观制度影响下的“三农”政策、城乡关系的梳理,探究不同阶段推动乡村规划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动力和理论思潮。以城乡资源分配为依据,可将我国乡村规划发展分为5个阶段:城乡二元分治阶段(1949—1980年),通过区域土地... 通过对1949年后宏观制度影响下的“三农”政策、城乡关系的梳理,探究不同阶段推动乡村规划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动力和理论思潮。以城乡资源分配为依据,可将我国乡村规划发展分为5个阶段:城乡二元分治阶段(1949—1980年),通过区域土地规划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改善城乡关系阶段(1981—1993年),通过乡镇域总体规划统筹指导乡村工业化背景下的居民点分级建设;城市加速发展阶段(1994—2003年),通过在县域开展城、乡规划体系融合探索,引导城乡空间的合理利用;城市反哺乡村阶段(2004—2011年),通过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及新农村建设实践,落实城乡统筹理念下的乡村建设及农业农村多功能发展任务;城乡融合发展阶段(2012—2018年),通过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指导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所需的空间调整与项目建设需求。对国土空间规划制度下乡村空间规划方法的启示包括:基于“三农”政策与城乡发展方向思考乡村空间规划目标,建立规划与治理的一体化技术逻辑,探索指导空间优化的实用性村庄分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政策 城乡关系 乡村规划 技术演变 理论思潮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乡村振兴战略的空间规划与实施路径--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冯旭 王凯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7-89,112,共14页
在总结现有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基于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关系,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体系构建与分级任务,其中,市级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指导市域内不同区域振兴策略与行动秩序的空间蓝图,并明确村庄... 在总结现有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基于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关系,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体系构建与分级任务,其中,市级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指导市域内不同区域振兴策略与行动秩序的空间蓝图,并明确村庄分类类型与识别标准。其次,探讨了国内不同地区的乡村振兴差异化路径,提出西南地区应将预判城乡空间格局、农业生产结构、设施建设模式作为振兴基础,将具有区位与资源优势的区域,以及具有较高返贫风险的区域作为近期实施抓手。最后,结合贵州省铜仁市案例,论述了市域乡村振兴战略的空间规划方法,并对乡村振兴示范区的选取与近期实施内容进行了举例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分区振兴策略 乡村振兴分类 西南地区 市域 铜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空间分级传导下的村庄分类逻辑与方法--以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冯旭 潘传杨 车旭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77,共7页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村庄分类振兴、因类施策的要求,然而村庄分类一直缺乏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工作流程,也难以与法定规划相衔接。梳理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空间分级传导体系,提出“(省域)乡村功能分区—...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村庄分类振兴、因类施策的要求,然而村庄分类一直缺乏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工作流程,也难以与法定规划相衔接。梳理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空间分级传导体系,提出“(省域)乡村功能分区—(市域)空间策略分区—(县域)村庄分类”的分级传导与村庄分类的逻辑,并以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为例,解析了村庄分类的具体过程与技术方法,这种技术方法既与法定空间规划紧密衔接,又实现自上而下政策方向与自下而上基层发展特征的协调与互动,具有科学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国土空间规划 乡村空间分级传导 村庄分类 承德市 丰宁满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尼斯与鹿特丹:潮汐之城的潟湖与三角洲景观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迪(译) +1 位作者 郭莉(译) 熊亮(校) 《风景园林》 2022年第11期21-33,共13页
沿海和三角洲地区持续面对潮汛引发的洪水、冲淤失衡等挑战。以威尼斯潟湖与鹿特丹三角洲为例,探讨和寻找了此类地区长期存续的发展方式。调研两城的城水关系发展,关注不同时期冲淤变化及其对城市区位和空间结构的影响,考虑当前和未来... 沿海和三角洲地区持续面对潮汛引发的洪水、冲淤失衡等挑战。以威尼斯潟湖与鹿特丹三角洲为例,探讨和寻找了此类地区长期存续的发展方式。调研两城的城水关系发展,关注不同时期冲淤变化及其对城市区位和空间结构的影响,考虑当前和未来影响冲淤平衡的可能性,得出3个结论:1)更好地顺应自然趋势和利用区域水系统的变化,增强城市化景观的韧性并且从根本上修复生态系统,此目标达成的关键是恢复区域水系统稳定的冲淤平衡;2)上述根本性改变的前提是港口经济和航运业的彻底重组;3)城水关系发展历史表明潟湖、三角洲和河口不同的自然系统在城市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存在差异。对城水关系演变的关注可令公众强烈意识到冲淤平衡稳定对城市景观的重要性,研究经验可供其他河口、三角洲或潟湖城市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汛 威尼斯潟湖 鹿特丹三角洲 城水关系 景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