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刺激素研究进展及其对解决中国农业面源问题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谢一夫 许秋瑾 夏青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0-839,共10页
生物刺激素(Biostimulant)是一类包含特定微生物和多种混合物质的生物制剂,它们虽然与直接的营养物质无关,但能显著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同时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大量文献资料表明,生物刺激素将成为实现可持续... 生物刺激素(Biostimulant)是一类包含特定微生物和多种混合物质的生物制剂,它们虽然与直接的营养物质无关,但能显著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同时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大量文献资料表明,生物刺激素将成为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推动力。为此,本文对国内外生物刺激素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①生物刺激素的概念最早于1944年提出,其定义到2017年逐渐明确,研究者认为是刺激植物生长过程的物质,与营养含量无关,可改善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以及土壤或根际中限制性养分的可利用性,因其与可持续农业的关联,它的发现被誉为开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新时代”。2007年,国外研究开始对生物刺激素产品进行初步分类,2015年分类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生物刺激素的原料和制备技术多样,利用各种类型的废弃物和回收物制备新型生物刺激素的方法日益增多,具有应用前景。②查阅国际应用研究发现,生物刺激素有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增加作物产量的多个实证案例。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生物刺激素,则是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新产物。③我国生物刺激素的研究始于2015年,初期研究主要集中于提升农业产量。近期研究扩展到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提取生物刺激素的新技术,此技术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完成了产品安全评估和田间安全施用的验证,这是我国在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跨界融合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④欧洲生物刺激素监管制度从分散到统一,由农药管理转向肥料管理,促进了产业发展,欧盟的经验对我国发展生物刺激素产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为解决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可利用生物刺激素从源头减少养分流失,实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建议加强跨学科合作,建立类似欧洲的监管体系,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同时,应研究生物刺激素在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中的作用,构建区域发展模式,并制定安全评价和效果评估的标准与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刺激素 农业面源问题 跨界合作 监管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设施生态农业主要模式及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萍萍 韩建刚 +1 位作者 陈欣 高丽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60,共12页
设施生态农业是指在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中采用清洁、绿色、健康生产方式,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环境效益为目标的生态农业模式。2002年农业部重点推广的设施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种养沼三结合的“四位一体... 设施生态农业是指在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中采用清洁、绿色、健康生产方式,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环境效益为目标的生态农业模式。2002年农业部重点推广的设施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种养沼三结合的“四位一体”生态模式,从最初以农户为单位的单体日光温室到以村庄为单位的种养结合生态温室群模式,拓展到在一个大区域内将大型猪场的粪污进行工业化沼气并网发电,沼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农田来减少化肥施用和改良土壤的宏观生态农业模式,相关的结构配置、配套的种养殖技术和装备也在不断研发和提升中。另一类是采用综合性生态农业技术的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包括:采用各类立体/垂直栽培技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通过各种轮作栽培技术减少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和降低农药使用量;采用土壤健康栽培技术,通过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改善土壤性状;采用有机基质栽培技术,用农林废弃物发酵后的物料作为栽培基质为作物提供养分;采用覆盖防虫网、色板诱杀、灯光诱杀、高温封棚、蒸气消毒、有色膜覆盖土壤、天敌昆虫生物防治等病虫草害生态防治技术来减少有害生物发生。期望通过相关配套装备技术的进一步研发提高设施生态农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实现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生态农业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种养沼结合 立体栽培 轮作栽培 有机基质栽培 生态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现代化与我国设施园艺工程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福墁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2年第12期9-1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现状 科学研究 农业现代化 设施园艺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景观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佳音 孟祥彬 《农业工程》 2022年第9期155-160,共6页
“十四五”时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农业正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农业景观的设计想法日渐获得人们青睐,在农业景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新方式... “十四五”时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农业正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农业景观的设计想法日渐获得人们青睐,在农业景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新方式。基于以上背景,概括了农业景观的蓬勃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以及两者相互融合而表现出的良好景观效果和实用性价值等内容,并浅析其不足之处,提出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农业景观中及应遵循的原则,从而达到经济、适用、美观3者并存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农业景观 文化内涵 景观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艺植物韧皮部卸载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洁 黄子洋 +6 位作者 康婕 崔祺 任梓铭 马斯 楼建华 夏宜平 吴昀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7-446,共10页
植物韧皮部卸载包括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韧皮部卸载在园艺植物(果树、蔬菜、观赏植物)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概述了韧皮部卸载的主要途径,并重点综述了韧皮部卸载在园艺植物生长发育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内容包括:①韧... 植物韧皮部卸载包括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韧皮部卸载在园艺植物(果树、蔬菜、观赏植物)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概述了韧皮部卸载的主要途径,并重点综述了韧皮部卸载在园艺植物生长发育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内容包括:①韧皮部运输的主要糖分物质;②韧皮部卸载方式;③韧皮部卸载研究方法;④园艺植物韧皮部卸载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技术的出现,园艺植物韧皮部卸载过程中涉及的关键酶与蔗糖转运蛋白等需得到更深入地阐释,进一步助力解析植物韧皮部卸载参与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并有望为更多的植物韧皮部卸载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植物 韧皮部卸载 共质体卸载 质外体卸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连作障碍中菌丝生长的自毒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姚春馨 余萍 +4 位作者 张蔓 王鹏 陶南 刘庆洪 田果廷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2,共9页
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菌株YMe151为供试材料,研究含羊肚菌发酵液、出菇土壤浸提液、子实体水提液的培养基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自毒作用,并分析羊肚菌连作土壤与未连作土壤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羊肚菌发酵液、... 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菌株YMe151为供试材料,研究含羊肚菌发酵液、出菇土壤浸提液、子实体水提液的培养基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自毒作用,并分析羊肚菌连作土壤与未连作土壤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羊肚菌发酵液、出菇土壤浸提液、子实体水提液的含量较高时,羊肚菌菌丝生长速度减慢,生物量减少。羊肚菌连作土壤与未连作土壤代谢物相比,有12个差异代谢物,其中β-L-二氧戊环胞嘧啶核苷、多巴胺醌、赤霉素A29、13-L-羟基亚油酸、(8S,9S,10S,11S,13S,14S,17R)-11,17-二羟基-17-(2-羟基乙酰基)-10,13-二甲基-9-壬基-1,2,6,7,8,11,12,14,15,16-十氢旋流五(a)菲-3-酮、棕榈油酰胺丰度上调;反式异阿魏酸、α-亚甲基-γ-丁内酯、4-O-甲基-12-O-十四酰基樟脑13-乙酸酯、N,N-十二烷基二甲基胺氮氧化物、二氢鞘氨醇、10, 20-二羟基二十烷酸丰度下调。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羊肚菌连作障碍作用机制,并为羊肚菌连作障碍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自毒作用 化感物质 连作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治理核心技术模式应用效果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2
7
作者 冷杨 郑宇豪 +5 位作者 高丽红 柴阿丽 李宝聚 田永强 高淼 万克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近年来,我国设施蔬菜稳步发展,在保障蔬菜均衡供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覆盖栽培、高强度连作、化学投入品过量施用、设施环境内水热失衡等原因,我国设施蔬菜土壤普遍出现次生盐渍化、酸化、养分失调、微生物区系破坏、土传... 近年来,我国设施蔬菜稳步发展,在保障蔬菜均衡供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覆盖栽培、高强度连作、化学投入品过量施用、设施环境内水热失衡等原因,我国设施蔬菜土壤普遍出现次生盐渍化、酸化、养分失调、微生物区系破坏、土传病害加重等一系列障碍问题。推进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有效治理对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高蔬菜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我国设施蔬菜土壤障碍的主要类型,提出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精准诊断、精准施策、精量投入、精细管理”的“四精”治理路径和“控害增菌、增碳控肥”核心技术模式,总结其应用效果,提出推进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治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连作障碍 技术模式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不同药剂对苹果花抗霜冻能力的影响
8
作者 路超 姜彩娜 薛晓敏 《落叶果树》 2025年第2期22-26,共5页
以富士苹果盛花期花朵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霜冻条件的方法,研究喷施有机钙、防霜灵、芸苔素对花朵受冻情况及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有机钙、防霜灵、芸苔素均能降低花朵受冻率,其中以喷施有机钙效果最明显。与喷清水对照... 以富士苹果盛花期花朵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霜冻条件的方法,研究喷施有机钙、防霜灵、芸苔素对花朵受冻情况及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有机钙、防霜灵、芸苔素均能降低花朵受冻率,其中以喷施有机钙效果最明显。与喷清水对照相比,喷施有机钙不同低温持续时间的相对电导率均有所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增加;喷施防霜灵不同低温持续时间的脯氨酸含量均有所降低;喷施芸苔素不同低温持续时间的SOD活性均有所增加;喷施有机钙不同低温持续时间的POD活性均有所增加;喷施芸苔素不同低温持续时间的丙二醛含量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花期 霜冻 相对电导率 渗透调节物质 保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SP标记在松散型花椰菜杂交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林凡 沈钰森 +7 位作者 虞慧芳 盛小光 王建升 宋蒙飞 乔舒婷 杜斯凡 何勇 顾宏辉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我国不仅是花椰菜的主要生产国,也是花椰菜种子的重要生产大国,培育和生产的花椰菜种子不仅在国内大范围种植,而且大量出口到海外市场。为了确保品种的真实性和种子纯度,以松散型花椰菜杂交种浙农松花50天、浙农松花88天及其亲本为试材... 我国不仅是花椰菜的主要生产国,也是花椰菜种子的重要生产大国,培育和生产的花椰菜种子不仅在国内大范围种植,而且大量出口到海外市场。为了确保品种的真实性和种子纯度,以松散型花椰菜杂交种浙农松花50天、浙农松花88天及其亲本为试材,基于23份甘蓝变种材料的基因组重测序数据,选取双亲特异性的SNP位点设计KASP引物,通过基因分型方法对杂交种及其亲本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开发的KASP标记和基因分型方法能够准确鉴别浙农松花50天和浙农松花88天杂交种的纯度,采用2个父本特异性引物和1个母本特异性引物进行鉴定,准确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型花椰菜 杂交种 KASP标记 纯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种质资源果实营养品质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海洲 谢一琪 +5 位作者 王云飞 穆欣 刘以前 程青 孙亮 沈火林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7,共10页
为全面评估和分析辣椒种质资源的营养品质,识别优良种质,以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提供的103份辣椒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干物质、VC、辣椒素类物质、辣椒红素、可溶性糖、粗纤维含量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等7项果实营养品质指标,经... 为全面评估和分析辣椒种质资源的营养品质,识别优良种质,以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提供的103份辣椒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干物质、VC、辣椒素类物质、辣椒红素、可溶性糖、粗纤维含量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等7项果实营养品质指标,经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值法、系统聚类分析对辣椒种质资源的营养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项营养品质指标的变异系数均超过20%,其中辣椒素类物质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147.53%。通过主成分分析,共筛选出3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1.229%,结合指标间的相关性,将干物质、辣椒素类物质、辣椒红素含量3项指标作为评价辣椒种质资源营养品质的代表性指标。利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辣椒种质资源的综合评分,筛选出10份得分较高的种质资源。同时对辣椒种质资源的平均隶属值进行系统聚类,有6份辣椒种质资源的品质较好。通过聚类分析,103份辣椒种质资源被划分为四大类群。综上,辣椒素类物质、干物质、辣椒红素含量可以作为评价辣椒营养品质的代表性指标,综合营养品质优良的辣椒材料有21QS54、21QS69、21QS84、21QS96,进一步为辣椒营养品质改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营养品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板栗品种对疫病的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秦岭 高遐红 +3 位作者 程继鸿 刘素花 王有年 张大鹏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2,共4页
通过在板栗离体枝条上接种栗疫病病原菌,对感染后的病斑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板栗品种对疫病菌的感染程度不同,在供试的21个品种和类型中,病斑较小的品种(类型)主要有北峪2号和兴隆城9号,其次为野生板栗、渤海所18、燕魁、短花... 通过在板栗离体枝条上接种栗疫病病原菌,对感染后的病斑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板栗品种对疫病菌的感染程度不同,在供试的21个品种和类型中,病斑较小的品种(类型)主要有北峪2号和兴隆城9号,其次为野生板栗、渤海所18、燕魁、短花栗等7个品种和类型,以上品种抗病性较强,抗病性强的品种占供试品种的33.3%;抗病性弱的品种有红光栗、怀黄、怀九等,抗病性弱的品种占取样量的38.1%,以红光栗抗病性最弱,病斑面积显著地高于其它品种。不同生态品种群中均有抗性强的品种和抗性弱的品种。不同品种在感染病菌后对病菌的抗扩展能力不同:红光和怀黄品种的抗扩展能力最差,且病斑上病菌的分生孢子多;野生板栗的抗病性强,病菌侵染后有自愈现象;北峪2号和兴隆城9号感染病后病斑扩展速度显著慢于其它品种。通过试验把供试的品种分为抗性强品种、中度抗性品种。中度感病品种和抗性差的品种共4类。通过接种来源不同的毒性菌株,证明不同板栗品种对强毒性菌株的抗病性表现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抗病性 栗疫病 品种抗性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秸秆原位还田对设施水旱轮作土壤性质及生产力的影响
12
作者 赵鹏 徐坚 +2 位作者 王克磊 高丽红 田永强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8-174,共7页
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是解决农业废弃物污染、提升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现有技术多针对北方设施果菜类蔬菜生产,对南方设施水旱轮作等差异化特征考虑不足。针对塑料大棚水旱轮作(水稻/番茄)模式,设置番茄秸秆离田(CK)、番茄秸秆原... 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是解决农业废弃物污染、提升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现有技术多针对北方设施果菜类蔬菜生产,对南方设施水旱轮作等差异化特征考虑不足。针对塑料大棚水旱轮作(水稻/番茄)模式,设置番茄秸秆离田(CK)、番茄秸秆原位还田(TR)、番茄秸秆原位还田+土壤消毒(TR+C)、番茄秸秆原位还田+菌剂(TR+M)4个处理,探究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和番茄、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R、TR+C和TR+M处理根层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钾含量和土壤质量指数均显著增加。其中,TR+M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根层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土壤质量指数分别较CK提高了156.3%、14.0%、18.0%、24.0%和224.6%。此外,TR+M处理在水稻(株高、茎粗、叶片数、每穴茎蘖数、植株干质量和鲜质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和番茄(株高、茎粗、叶片数、植株干质量、产量)生产力方面表现优异,其中水稻和番茄小区产量较CK分别提高76.8%和31.8%,差异均显著。综上,番茄秸秆原位还田耦合菌剂处理能够有效提升南方设施水旱轮作土壤质量及其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番茄轮作 秸秆原位还田 土壤质量 作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苹果花叶病病原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邢飞 王红清 李世访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53-1963,共11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苹果花叶病是苹果栽培中最常见的病毒性病害,在我国各大苹果产区发生普遍。感病苹果叶片常表现花叶、坏死、沿脉形成不均匀分布的条纹等症状,栅栏组织细胞排列松散、叶绿体畸变、膜结构遭到破坏,最终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苹果花叶病是苹果栽培中最常见的病毒性病害,在我国各大苹果产区发生普遍。感病苹果叶片常表现花叶、坏死、沿脉形成不均匀分布的条纹等症状,栅栏组织细胞排列松散、叶绿体畸变、膜结构遭到破坏,最终影响叶片光合能力和果实品质形成,严重威胁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从感花叶病苹果叶片中新鉴定的苹果坏死花叶病毒(Apple necrotic mosaic virus,ApNMV)与我国苹果表现花叶病的相关性较高,可能是引起我国苹果花叶病的主要病原。但也有研究指出,同属于雀麦花叶病毒科(Bromoviridae)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Ilarvirus)的苹果花叶病毒(Apple mosaic virus,ApMV)和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PNRSV)也被认为可能是引起我国苹果花叶病的重要病原。为此,笔者依据前人研究基础及本研究室前期研究结果,系统综述了ApNMV与我国苹果花叶病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并分析了ApMV和PNRSV在我国表现苹果花叶病的苹果样品中的侵染状况,旨在进一步明确引起我国苹果花叶病的主要病原,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花叶病 苹果坏死花叶病毒 苹果花叶病毒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份番茄材料萌芽期耐盐碱性综合评价
14
作者 张焕焕 张宗杰 +6 位作者 苏晓梅 刘淑梅 董伟伟 杨健 王青川 侯丽霞 吕宏君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82,共13页
为筛选与评价耐盐碱番茄种质资源,将NaCl、Na_(2)SO_(4)、NaHCO_(3)和Na_(2)CO_(3)4种盐按1∶9∶9∶1摩尔比配制成10、30、50 mmol·L^(-1)的盐碱溶液,设置蒸馏水为对照,研究盐碱胁迫对45份番茄材料种子萌发的影响,分别测定发芽势... 为筛选与评价耐盐碱番茄种质资源,将NaCl、Na_(2)SO_(4)、NaHCO_(3)和Na_(2)CO_(3)4种盐按1∶9∶9∶1摩尔比配制成10、30、50 mmol·L^(-1)的盐碱溶液,设置蒸馏水为对照,研究盐碱胁迫对45份番茄材料种子萌发的影响,分别测定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长、胚根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显著抑制番茄种子的萌发能力,不同材料间存在明显的耐盐碱性差异。在30 mmol·L^(-1)盐碱胁迫下,45份材料发芽势降幅为1.00~95.67百分点,发芽率降幅为1.00~66.33百分点,能够较好地反映番茄材料间的耐盐碱性差异。最终筛选出10份耐盐碱性较强的番茄材料,包括2份野生番茄(W4、W3)、8份大果番茄(B28、B13、B17、B36、B12、B25、B37、B39)。研究结果为耐盐碱番茄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萌芽期 耐盐碱性 主成分分析法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掌特伦萨四倍体的离体诱导及其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乔永旭 张永平 +4 位作者 张卫华 张惠敏 龚荣娅 王紫莹 高丽红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8,共9页
为了研究红掌四倍体的离体诱导和鉴定技术体系,为其倍性育种和杂交育种奠定基础,以特伦萨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0.5、1.0、2.0、4.0 g·L^(-1)的秋水仙素分别处理2、4、6、8 h,之后转入培养基MS+6-BA 2.0 mg·L^(-1)+NAA 0.5 ... 为了研究红掌四倍体的离体诱导和鉴定技术体系,为其倍性育种和杂交育种奠定基础,以特伦萨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0.5、1.0、2.0、4.0 g·L^(-1)的秋水仙素分别处理2、4、6、8 h,之后转入培养基MS+6-BA 2.0 mg·L^(-1)+NAA 0.5 mg·L^(-1)进行愈伤组织的生长和丛生芽分化,75 d后将丛生芽转入培养基1/2 MS+NAA 0.2 mg·L^(-1)诱导生根,待丛生芽生根后统计愈伤组织块存活率、再生植株数,并对再生植株进行染色体倍性鉴定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加,红掌愈伤组织块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但愈伤组织块上诱导的再生植株数无显著变化;在0.5~2.0 g·L^(-1)的秋水仙素浓度范围内,红掌疑似四倍体的诱导率随着处理浓度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0 g·L^(-1)秋水仙素处理6与8 h时,诱导率达8.50%与8.77%;特伦萨和疑似四倍体红掌的基因组分别为3.73和7.01 Gb;染色体压片倍性鉴定结果证明了疑似四倍体的倍性为四倍体。红掌二倍体的核型公式为2n=2x=30=8 st+16 sm+6 m,四倍体的核型公式为2n=4x=60=8 st+32 sm+20 m;与红掌二倍体植株相比,四倍体植株叶片变厚、气孔变大、保卫细胞密度变小,佛焰苞直径变大,单个花序花期变长,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综上,采用2.0 g·L^(-1)秋水仙素处理6 h可培育红掌四倍体植株,此四倍体可作为红掌倍性育种和杂交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掌 二倍体 四倍体 倍性鉴定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农业土壤氮素流失与防止措施 被引量:28
16
作者 李志芳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0-92,共3页
根据国外资料,综述了有机农业土壤氮素流失规律与防止措施。综述指出,虽然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可有效地减少氮素流失,但仍然存在流失的可能性。有机氮肥只有在微生物降解为可溶性氮素后,才能被作物大量吸收。这种降解过程是持续进行的、受... 根据国外资料,综述了有机农业土壤氮素流失规律与防止措施。综述指出,虽然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可有效地减少氮素流失,但仍然存在流失的可能性。有机氮肥只有在微生物降解为可溶性氮素后,才能被作物大量吸收。这种降解过程是持续进行的、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可溶性氮素流失的规律与集约农业相似,土壤可储藏氮素的观念是错误的。田间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和合理的氮肥使用技术,可有效地减少氮素淋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业 氮素流失 环境保护 土壤 施肥量 施肥方式 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和白籽南瓜幼苗根系边缘细胞对盐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永平 乔永旭 +4 位作者 张云 王紫莹 刘星溢 龚荣娅 高丽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0,共9页
【目的】探究盐胁迫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和白籽南瓜(Cucurbita maxima×Cucurbita moschata)根系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RBCs)的影响,评价黄瓜和白籽南瓜耐盐的细胞学机制。【方法】以‘津研四号’黄瓜和‘金甲砧’白... 【目的】探究盐胁迫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和白籽南瓜(Cucurbita maxima×Cucurbita moschata)根系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RBCs)的影响,评价黄瓜和白籽南瓜耐盐的细胞学机制。【方法】以‘津研四号’黄瓜和‘金甲砧’白籽南瓜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浸种法和悬空培养法,研究0(对照),50,100,150和200 mmol/L NaCl溶液对其种子发芽率、根长、根鲜质量、根系活力以及根系边缘细胞数目、活率、黏胶层厚度和凋亡率的影响。【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黄瓜和白籽南瓜种子的发芽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黄瓜种子的发芽率较白籽南瓜种子降低更明显;黄瓜和白籽南瓜的根长、根鲜质量和根系活力均呈下降趋势,且黄瓜的降低幅度较白籽南瓜更大。与对照相比,NaCl处理降低了黄瓜和白籽南瓜根系边缘细胞的数目和活率,且黄瓜降低幅度较白籽南瓜更明显;但NaCl处理却增加了黄瓜和白籽南瓜根系边缘细胞的黏胶层厚度和凋亡率。在NaCl浓度相同时,白籽南瓜根系边缘细胞的黏胶层厚度大于黄瓜,根系边缘细胞的凋亡率则小于黄瓜。【结论】根系边缘细胞(RBCs)能提高植物抵御NaCl胁迫的能力;白籽南瓜因具有较多的根系边缘细胞数目、较高的根系边缘细胞活率、较厚的黏胶层和较低的根系边缘细胞凋亡率,致使其抵御NaCl胁迫的能力强于黄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白籽南瓜 根系边缘细胞 盐胁迫 逆境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质调控薄膜在设施园艺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李书民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56-59,共4页
利用光质控制技术来培育壮苗 ,促进作物生长与发育 ,是一项经济且简便易行的新方法。目前在日本和西欧、北美各国已经生产出红光、红外光和热线吸收膜 。
关键词 光质调控薄膜 红光 红外光 热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公园空间公平性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
19
作者 张林林 王玉华 +2 位作者 雍亚利 李鉴明 徐岩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656-4666,共11页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致使大城市城区人口规模不断扩张,以城市公园为代表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的需求急剧上升,但公园绿地资源与人口匹配协同性较差、配置效率低下、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等空间不公平问题日益突出。以深圳市龙岗区2...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致使大城市城区人口规模不断扩张,以城市公园为代表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的需求急剧上升,但公园绿地资源与人口匹配协同性较差、配置效率低下、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等空间不公平问题日益突出。以深圳市龙岗区27个城市公园为例,利用空间句法(sDNA)与Moran′s I分析从接近度、穿行度和空间集聚差异三个方面对龙岗区城市公园空间公平性特征进行精准测度,提升城市公园空间公平性优化的空间效率。结果表明:龙岗区城市公园与人口分布存在“空间错位”现象,城市公园与城市居民需求匹配性差;龙岗区接近度呈现“南强北弱、西强东弱”的态势,区域发展不协调;龙岗区城市公园本底的路网结构整体的穿行度较差,中部区域明显高于周围其他区域;城市公园空间集聚差异表现出全局和局部接近度空间集聚显著、中心区域优势明显、穿行度空间集聚态势不清晰的特点。未来龙岗区城市公园发展中应优化本底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密度,丰富不同等级路网间的连接方式,提升公园质量等方式改善其空间公平性水平,提高城市公园空间服务效率、协调性与人口分布的匹配程度,为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和龙岗区公园体系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公平 城市公园 空间句法 深圳龙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地膜在大棚黄瓜栽培中的应用潜力
20
作者 胡志杰 樊金斗 +6 位作者 王燕慧 王星龍 宋梦圆 田永强 李欣 陈之群 高丽红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17,共7页
果菜类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技术逐渐被生产者接受,但还田前的地膜清除仍然费工费时。为明确生物降解地膜在大棚黄瓜栽培中的应用潜力及与秸秆同步还田的可行性,设置普通地膜(PE膜,厚度0.01 mm,CK)和生物降解地膜(PBAT+专用防老化助剂1,厚度... 果菜类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技术逐渐被生产者接受,但还田前的地膜清除仍然费工费时。为明确生物降解地膜在大棚黄瓜栽培中的应用潜力及与秸秆同步还田的可行性,设置普通地膜(PE膜,厚度0.01 mm,CK)和生物降解地膜(PBAT+专用防老化助剂1,厚度0.01 mm,TR1;PBAT+专用防老化助剂2,厚度0.01 mm,TR2;PBAT-PLA,厚度0.01 mm,TR3;PBAT-PLA,厚度0.006 mm,TR4)5个处理,并在生产结束后通过填埋试验研究了地膜单独还田及与秸秆同步还田的降解效果,探究生物降解地膜在前期的增温保墒、后期降解特性及对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生物降解地膜在黄瓜栽培前期的增温保墒效果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均对黄瓜产量无显著影响,而PBAT+专用防老化助剂1生物降解地膜显著提高了黄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栽培时间延长,4种生物降解地膜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解,并且进入土壤后仍能继续降解,与黄瓜秸秆同步还田进一步加速了地膜的降解速度。因此,在大棚黄瓜栽培中,覆盖厚度0.01 mm的生物降解地膜可以获得与普通PE地膜相当的效果,随黄瓜秸秆进入土壤后降解效果良好,与黄瓜秸秆原位还田技术结合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地膜 秸秆原位还田 降解特性 黄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