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牛瘤胃液中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 被引量:22
1
作者 牟豪杰 孟庆翔 +1 位作者 任丽萍 王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4,共3页
提出了同时测定牛瘤胃液中乳酸和挥发脂肪酸的离子色谱分析法。试验用IonPac(AS11-HC(4 mm×250 mm)分析柱带IonPac(AG11-HC(4 mm×50 mm)保护柱,电导检测器,抑制器类型为ASRS。以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该... 提出了同时测定牛瘤胃液中乳酸和挥发脂肪酸的离子色谱分析法。试验用IonPac(AS11-HC(4 mm×250 mm)分析柱带IonPac(AG11-HC(4 mm×50 mm)保护柱,电导检测器,抑制器类型为ASRS。以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该方法对乳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6~36.0,0.10~50.0,0.11~23.0,0.05~8.7,0.15~36.0,0.11~19.0,0.06~23.5 mg·L-1,方法检出限(3S/N)依次为9.87,3.60,4.15,2.46,4.71,3.19,6.93μg·L-1。实样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7)在1.73%~5.6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瘤胃液 乳酸 挥发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核酸--基于核酸与表棓儿茶素棓酸酯-铜(Ⅱ)配合物之间的荧光增强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丹丹 张涛 +2 位作者 任丽萍 牟豪杰 毛朝姝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06-1208,1212,共4页
试验表明:在pH4.35~4.45的缓冲介质中,由于核酸与表棓儿茶素棓酸酯-铜(Ⅱ)配合物之间的相互反应导致配合物所发射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加,且在激发波长330nm和发射波长659nm处测得的荧光增强程度与核酸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荧光... 试验表明:在pH4.35~4.45的缓冲介质中,由于核酸与表棓儿茶素棓酸酯-铜(Ⅱ)配合物之间的相互反应导致配合物所发射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加,且在激发波长330nm和发射波长659nm处测得的荧光增强程度与核酸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荧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方法。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测得对小牛胸腺DNA(ctDNA)、鱼精DNA(fsDNA)及酵母RNA(yRNA)的线性范围依次为0.3~10.0mg.L-1,0.4~4.8mg.L-1及0.4~30.0mg.L-1,其检出限(3S/K)依次为0.22,0.15,0.14mg.L-1,加入3种不同浓度的ctDNA、fsDNA及yRNA标准溶液作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7.0%~104.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5)等于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光光度法 表棓儿茶素棓酸酯-铜(Ⅱ)配合物 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处理玉米的化学成分和淀粉糊化度及活体外发酵特性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乔富强 姚华 +1 位作者 鲁琳 孟庆翔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7-39,共3页
本试验以未处理的玉米、蒸汽玉米、微化玉米、膨化玉米、爆破玉米为材料,采用化学成分分析、活体外人工瘤胃产气量试验,研究不同方法处理玉米对化学成分、淀粉糊化度和活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处理玉米的淀粉、脂肪含量... 本试验以未处理的玉米、蒸汽玉米、微化玉米、膨化玉米、爆破玉米为材料,采用化学成分分析、活体外人工瘤胃产气量试验,研究不同方法处理玉米对化学成分、淀粉糊化度和活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处理玉米的淀粉、脂肪含量,淀粉糊化度、体外发酵的理论最大产气量、产气速度与NH3-N浓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粗蛋白、体外发酵液pH及总VFA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比较得出,不同方法处理均可有效改善玉米的营养价值,且蒸汽处理为最经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化学成分 淀粉糊化度 活体外瘤胃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