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6篇文章
< 1 2 2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农业推广硕士招生简章
1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98-298,共1页
一、招生领域 养殖领域、草业领域及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
关键词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农业推广 招生 硕士 农业科技 养殖 服务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阶段五参与”社会服务模式在畜牧学科高等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农业大学“牛精英计划”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佳琦 马佳莹 +1 位作者 李胜利 曹志军 《中国乳业》 2020年第S01期16-20,共5页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校三大职能。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围绕畜牧学科开展社会服务探索实践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促进行业进步发展的一剂良药。目前,畜牧学科高等教育在社会服务职能上仍存在种种问题。“牛精英...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校三大职能。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围绕畜牧学科开展社会服务探索实践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促进行业进步发展的一剂良药。目前,畜牧学科高等教育在社会服务职能上仍存在种种问题。“牛精英计划”自2011年创立至今,一直致力于培养具备全局观、专业突破、产业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等综合能力突出的畜牧领军人才,“三阶段五参与”社会服务模式涵盖了本硕博、教师、大众五个群体共同参与其中,通过“文化传播-成果转化-智库咨询”三个阶段共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真正实现“学生成长,行业发展”的共赢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服务 畜牧 高等教育 牛精英计划 三阶段五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牛精英平台对动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以湖南农业大学牛精英参赛经验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佩华 曹志军 +5 位作者 何俊 兰欣怡 方热军 谢方平 易自力 贺喜 《中国乳业》 2020年第S01期45-49,共5页
“牛精英计划”自2011年启动迄今近10年,湖南农业大学代表队连续参加了第二、三届牛精英挑战赛,获得奶牛队二等奖、三等奖和肉牛队一等奖的优秀成绩,基于这一平台,不仅激发了该校动科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对奶牛和肉牛行业的热爱,同时积... “牛精英计划”自2011年启动迄今近10年,湖南农业大学代表队连续参加了第二、三届牛精英挑战赛,获得奶牛队二等奖、三等奖和肉牛队一等奖的优秀成绩,基于这一平台,不仅激发了该校动科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对奶牛和肉牛行业的热爱,同时积极推动了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并提供了有价值的改革思路。为总结成功的经验,凝练清晰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介绍了湖南农业大学参加“牛精英挑战赛”的情况、总结了赛后对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的积极延伸效果,并深入分析了牛精英平台设立的“做中学”“以赛促学”和“以赛促教”的教育原理依据。最后,提出了牛精英平台对动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精英 动科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4
作者 曹志军 史海涛 +1 位作者 李德发 李胜利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9,共19页
本文在查阅357篇相关度比较高的公开发表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从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测定信息较为完整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文献67篇。归纳和总结了中国近年来在反刍动物饲料常规养分、瘤胃有效降解率、小肠消化率等指标评定上具有代... 本文在查阅357篇相关度比较高的公开发表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从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测定信息较为完整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文献67篇。归纳和总结了中国近年来在反刍动物饲料常规养分、瘤胃有效降解率、小肠消化率等指标评定上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此外,本文还提出了目前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和针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为该领域的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动物 饲料 营养价值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杂志努力推动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勤 李绍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21-1222,共2页
现代动物育种以数量遗传学为基础,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的育种实践中,对于畜禽的群体遗传改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畜禽的大多数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性状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例如,美国荷斯坦奶牛平均305 d产奶量在过去近50年中由约6 000 kg... 现代动物育种以数量遗传学为基础,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的育种实践中,对于畜禽的群体遗传改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畜禽的大多数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性状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例如,美国荷斯坦奶牛平均305 d产奶量在过去近50年中由约6 000 kg增加到约12 000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遗传育种 《遗传》 中国 杂志 数量遗传学 荷斯坦奶牛 动物育种 育种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技术在中国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常信 李宁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3期6-9,共4页
关键词 分子生物技术 中国 动物育种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牛繁殖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7
作者 师睿 李珊珊 +5 位作者 张海亮 路海博 闫青霞 张毅 陈绍祜 王雅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68-3977,共10页
旨在估计奶牛繁殖性状在不同地区的遗传参数,检测同一繁殖性状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效应。本研究利用全国6个地区2064个牧场2005至2022年的荷斯坦牛群繁殖记录,计算了2个重要繁殖性状:初产日龄(AFC)和产犊间隔(C... 旨在估计奶牛繁殖性状在不同地区的遗传参数,检测同一繁殖性状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效应。本研究利用全国6个地区2064个牧场2005至2022年的荷斯坦牛群繁殖记录,计算了2个重要繁殖性状:初产日龄(AFC)和产犊间隔(CI),共包含1787590和2476422条表型数据。同时对该原始表型数据进行详细的质控和分组。随后,通过BLUPF90软件的airemlf90模块利用单性状动物模型和重复力模型对6个地区的2个繁殖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使用双性状动物和重复力模型估计同一性状不同地区之间的遗传相关,作为基因型与环境之间效应(G×E)的检测指标。结果表明,研究所设定的质控条件能够剔除分布异常的表型值;AFC的遗传力较高且在地区间差异较大(0.06~0.40),而CI的遗传力较低且各地区间差异较小(0.02~0.04);在大多数地区组合下,2个繁殖性状皆检测到了显著的G×E效应(P<0.05)。综上,同一繁殖性状在不同地区的遗传表现存在差异,且部分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G×E效应。因此,对我国奶牛繁殖性状进行遗传改良时需考虑区域性差异及G×E效应对遗传进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繁殖性状 遗传参数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牛3个SNP位点与乳房炎、产奶性状的关联分析
8
作者 吕小青 麻柱 +6 位作者 刘林 焦洋 邹杨 李艳华 刘灿风 高清 赵凤 《中国奶牛》 2024年第2期11-15,共5页
试验旨在开展奶牛群体高乳房炎抗性功能基因的筛选与验证,通过分析SNP位点多态性及其与体细胞数和产奶性状的相关性,探讨其对乳房炎的抗病情况。本研究对北京地区568头中国荷斯坦牛DCK、HIST1H2BK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3个多态位... 试验旨在开展奶牛群体高乳房炎抗性功能基因的筛选与验证,通过分析SNP位点多态性及其与体细胞数和产奶性状的相关性,探讨其对乳房炎的抗病情况。本研究对北京地区568头中国荷斯坦牛DCK、HIST1H2BK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3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体细胞数、产奶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DCK基因的SNP位点6:g.86337334 A>G与体细胞数极显著相关(P<0.01),SNP位点6:g.86322040 C>T [rs43472176]与体细胞数也呈现极显著相关(P<0.01);HIST1H2BK基因的SNP位点23:g.31354269 T>G[rs41654340],与体细胞数呈显著关联(P<0.05),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极显著关联(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DCK、HIST1H2BK基因位点与体细胞数性状显著相关,其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影响奶牛的乳脂率或乳蛋白率性状。本研究为荷斯坦牛后续的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牛 乳房炎 SNP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科技创新提升我国饲料质量与安全
9
作者 贺平丽 谯仕彦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9-24,共6页
饲料工业作为连接农业与畜牧业的纽带,是现代化养殖业的重要支撑,是“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全国饲料企业数量达到1.35万家,饲料产量突破3.2亿吨,总产值1.4万亿元,养殖业饲料消耗量达4.54亿吨,支撑了2.25亿吨肉、... 饲料工业作为连接农业与畜牧业的纽带,是现代化养殖业的重要支撑,是“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全国饲料企业数量达到1.35万家,饲料产量突破3.2亿吨,总产值1.4万亿元,养殖业饲料消耗量达4.54亿吨,支撑了2.25亿吨肉、蛋、奶和水产品的生产,为全国人民每人每年提供160千克动物产品,20千克动物蛋白,为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消费已从“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的观念转变。动物源性产品供给已经从“有没有”到了“好不好、优不优”的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畜牧业发展的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提升 畜牧业发展 饲料产量 饲料消耗量 饲料工业 食物消费 动物蛋白 饲料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养密度对动物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左权 杨开伦 +1 位作者 杨红建 邓先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饲养密度是畜禽养殖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参数,也是动物福利评价的重要指标。高饲养密度会引起舍饲环境和动物行为的改变,使动物机体的应激反应增多,对动物生理稳态(激素分泌、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营养物质代谢和肠道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饲养密度是畜禽养殖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参数,也是动物福利评价的重要指标。高饲养密度会引起舍饲环境和动物行为的改变,使动物机体的应激反应增多,对动物生理稳态(激素分泌、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营养物质代谢和肠道功能)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导致动物疾病发生率升高,生产性能下降。本文主要从舍饲环境、动物行为和应激反应3个方面,综述了饲养密度对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旨在为合理设计利用畜禽舍以及畜禽设施养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密度 舍饲环境 动物行为 应激反应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牛健康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孝凤 郭刚 +2 位作者 曹杰 王雅春 张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01-2507,共7页
【目的】基于中国荷斯坦牛牧场实际数据,通过遗传分析得到5种常见疾病的遗传参数,为制定包含健康性状的奶牛育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中国牛群健康水平遗传改良。【方法】基于全国30个奶牛场2019―2022年95 710头牛的230 826条产犊记录... 【目的】基于中国荷斯坦牛牧场实际数据,通过遗传分析得到5种常见疾病的遗传参数,为制定包含健康性状的奶牛育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中国牛群健康水平遗传改良。【方法】基于全国30个奶牛场2019―2022年95 710头牛的230 826条产犊记录和121 811头牛的333 038条疾病记录,经过质控后整合形成表型数据集,根据每个个体每胎次内是否发生疾病定义其表型为0(健康)或1(发病);针对乳房炎(mastitis, MAST)、临床性酮病(ketosis, KET)、胎衣不下(retained placenta, RETP)、子宫炎(metritis, MET)和真胃变位(displaced abomasum, DA)性状,采用单性状重复力模型估计各性状方差组分,计算遗传力和重复力,用双性状重复力模型估计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模型中包含场年、胎次、产犊季节固定效应。通过卡方检验对比公牛估计育种值(estimated breeding value, EBV)排名前20位和后20位公牛后代的发病率,探究了对健康性状进行选择的效果。【结果】MAST、KET、RETP、MET、DA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063±0.005、0.051±0.005、0.015±0.002、0.033±0.003和0.020±0.002,均为低遗传力性状;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在―0.110~0.684之间,其中KET和DA、MET和RETP之间表现出较强正相关,遗传相关达到0.648和0.402。针对所有性状,EBV排名前20位公牛的后代平均发病率均极显著低于排名后20位的公牛后代(P<0.01),其发病率差异为2.2~7.4倍。【结论】本研究中5种健康性状均为低遗传力性状,但健康性状具有选育价值,在奶牛育种中应兼顾对健康性状的遗传改良,实现平衡育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遗传参数 健康性状 平衡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生产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辛辉 王小民 +11 位作者 贺敏华 杨永清 刘玉光 王娜 毕可心 黄海 车璐 陈怀森 袁建敏 李军燕 游锡火 王瑞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79-86,共8页
本文阐述了盐酸克伦特罗(CLB)的理化特性与药用机理,并进一步具体分析了其在动物产品中的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及原因,剖析了动物产品及其代谢物中盐酸克伦特罗的各种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关键词 动物产品 盐酸克伦特罗 残留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因组标记和机器学习算法对中国牛品种的分类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卉 王雪 +1 位作者 司敬方 张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0-539,共10页
品种分类是畜禽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传统分类方法主要依赖于体型外貌特征判断,但因分类指标不易量化,故难以区分相似度较高的品种。机器学习算法在利用基因组信息进行品种分类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为了探索最适合于中国牛品... 品种分类是畜禽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传统分类方法主要依赖于体型外貌特征判断,但因分类指标不易量化,故难以区分相似度较高的品种。机器学习算法在利用基因组信息进行品种分类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为了探索最适合于中国牛品种的分类方法,本研究使用7个地方品种共213头牛的基因组SNP数据,对比了F_(ST)值排序筛选、mRMR、Relief-F三种SNP选择方法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朴素贝叶斯(Naive Byes,NB)三种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对品种分类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使用F_(ST)方法筛选1500个以上SNP,或使用mRMR算法筛选1000个以上SNP,SVM分类算法可以达到99.47%以上的分类准确率;2)分类效果最好的算法是SVM算法,其次是NB算法,而最好的SNP选择方法是F_(ST)和mRMR算法,其次是Relief-F;3)品种错误归类情况常出现在相似性较高的品种间。本研究显示机器学习分类模型结合基因组数据是对牛地方品种鉴别的有效方法,为我国牛品种的快速准确分类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品种分类 特征选择 支持向量机 F_(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公牛不同耐冻性精子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晋康 张纯 +6 位作者 王佳瑶 李晓彤 王鹏宇 方颖妍 张昱 丁宁 姜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2-1061,共10页
在以冷冻精液和人工授精为主导技术的奶牛繁育体系中,公牛精液的冻后活力备受关注。精子的耐冻性是影响精液冻后活力的关键。已有研究发现解冻后的精子活力在不同公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迫切需要从遗传水平挖掘影响精子耐冻性的关... 在以冷冻精液和人工授精为主导技术的奶牛繁育体系中,公牛精液的冻后活力备受关注。精子的耐冻性是影响精液冻后活力的关键。已有研究发现解冻后的精子活力在不同公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迫切需要从遗传水平挖掘影响精子耐冻性的关键基因和分子标记,为提高我国种公牛的精子耐冻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筛选了精子高耐冻组公牛9头(鲜精活力>0.65,冻后活力>0.40)和精子低耐冻组公牛6头(鲜精活力>0.65,冻后活力≤0.27),使用Label-free蛋白质组学技术对15头公牛的精子细胞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在高、低耐冻组间共检测到432个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在“代谢途径”和“氧化磷酸化”等与精子能量供应密切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差异表达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显示与能量代谢相关的蛋白之间具有强相互作用。与QTL数据库比对,发现9个差异表达蛋白与已定位到的冻后活精子百分比性状关联基因重叠。最终筛选到HSPA1A、BSP3、ACSL4等重要候选蛋白可作为公牛精子耐冻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揭示了具有不同耐冻性公牛精子的蛋白质组特征,这些发现为我国种公牛冻后精液品质的分子选育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 耐冻性 中国荷斯坦公牛 蛋白质组 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初级性别决定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江博文 刘国世 张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4-623,共10页
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是发生在胚胎发育早期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动物繁殖潜力形成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单细胞水平转录组、蛋白组和空间转录组等检测方法快速更新迭代,细胞谱系追踪和基因精准操控等技术取得突破,... 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是发生在胚胎发育早期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动物繁殖潜力形成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单细胞水平转录组、蛋白组和空间转录组等检测方法快速更新迭代,细胞谱系追踪和基因精准操控等技术取得突破,对哺乳动物性别决定和性腺发育的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伴随畜禽养殖对特定性别动物需求的持续增加,基于性别决定机制开发新型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随着动物福利要求升高,出生后的性别控制技术应用受限增加,性别决定阶段进行性别控制的技术在畜禽生产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作者通过分析性别决定相关的经典实验,结合遗传缺陷病例,总结了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的调控网络,并通过对性别决定相关基因表达操纵试验中出现的性别逆转现象和性别特异性分化过程的研究,串联起整个哺乳动物初级性别决定的调控网络;追踪了基于性别决定机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而开发的性别控制技术的进展和发展趋势,力求通过总结近年来对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创新家畜性别控制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性别决定 分子调控网络 性别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健康基因检测芯片在中国荷斯坦牛及巴基斯坦本地奶牛群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赖婉仪 陶欣月 +4 位作者 杨庚新 余文莉 李树静 Tahir Usman 俞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489-4499,共11页
旨在筛选与奶牛乳房健康相关的SNP位点或组合,提升奶牛乳房健康水平,同时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的奶牛产业健康发展。本研究基于1097头中国荷斯坦牛、161头巴基斯坦荷斯坦牛的尾静脉血及116头Achai牛、104头辛地红牛的尾根毛囊,提取基因... 旨在筛选与奶牛乳房健康相关的SNP位点或组合,提升奶牛乳房健康水平,同时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的奶牛产业健康发展。本研究基于1097头中国荷斯坦牛、161头巴基斯坦荷斯坦牛的尾静脉血及116头Achai牛、104头辛地红牛的尾根毛囊,提取基因组DNA,使用奶牛乳房健康分子检测芯片(Chinese Cow's SNPs Chip-Ⅰ,CCSC-Ⅰ)获得基因型,结合相应DHI数据报告中的乳房健康指标——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及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通过单个SNP和成对SNP关联分析,鉴定有意义的SNP位点或组合。单位点关联分析结果显示,SNP3、6、8、11、19、20在中国荷斯坦牛群体中为显著位点(P<0.05),针对巴基斯坦奶牛群同样鉴定出SNP3和SNP11为显著位点(P<0.05);在成对位点关联分析中,中国荷斯坦牛群体使用大样本(北京、浙江、河北地区牧场)和河北地区样本分别分析,保留稳定的SNP11-SNP15组合,SNP19和SNP20的AA基因型同占优势,针对巴基斯坦荷斯坦牛鉴定了SNP11-SNP2、4、8、9、12、16、19等极显著组合(P<0.01),而针对巴基斯坦本地奶牛Achai鉴定出了SNP3-SNP11、15等极显著组合(P<0.01)。本研究结果显示,奶牛乳房健康分子检测芯片具有广泛适用性。SNP11、15、19、20等位点对奶牛乳房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在荷斯坦牛群体中,CD4、TRAPPC9和PTK2基因表现出潜在的乳房炎抗性;而在巴基斯坦本地奶牛中,CD4、DGAT1和TRAPPC9基因则表现出显著的抗性特征。这些发现为未来的精准选育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荷斯坦牛 巴基斯坦荷斯坦牛 巴基斯坦本地奶牛 奶牛乳房炎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家水牛起源通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宇 《古今农业》 2024年第2期17-31,共15页
从殷墟发掘大量水牛遗存至今的一百年间,中国水牛的驯化起源问题一直是科学界争论的热点,经历了数次反转。笔者结合考古学、史料记载和遗传学等研究重构了中国水牛的驯化历程。中国的家水牛属于沼泽型水牛,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被吴越先... 从殷墟发掘大量水牛遗存至今的一百年间,中国水牛的驯化起源问题一直是科学界争论的热点,经历了数次反转。笔者结合考古学、史料记载和遗传学等研究重构了中国水牛的驯化历程。中国的家水牛属于沼泽型水牛,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被吴越先民所驯化,考古发现的“圣水牛”本质上就是中国现存水牛的祖先型。先秦时期,家水牛被称为“牛”和“兕”,“水牛”之名词来源于汉代传入的佛经,原指产于西域诸国的河流型水牛,大约到晋代才用于指代中国的家水牛。在戎狄等游牧民族将原产西亚的黄牛带到中国北方草原,再由商人引入中原地区以前,产于吴越之地的水牛是中国唯一的家养牛类,星宿“牵牛”之名即源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起源 圣水牛 牵牛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精卵识别及阻止多精入卵机制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石庐挺 江博文 +1 位作者 刘国世 张鲁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1期28-35,43,共9页
哺乳动物卵子的受精过程是由减数分裂产生的高度特化的精子和卵子之间进行相互识别和融合的过程,其中精子与卵子透明带和质膜的特异性识别是完成正常受精的关键。正常条件下,一个精子和一个卵母细胞进行特异性识别后融合才能形成合子,... 哺乳动物卵子的受精过程是由减数分裂产生的高度特化的精子和卵子之间进行相互识别和融合的过程,其中精子与卵子透明带和质膜的特异性识别是完成正常受精的关键。正常条件下,一个精子和一个卵母细胞进行特异性识别后融合才能形成合子,并完成一系列的转变,从而开启新个体的发育。而多个精子通过卵子透明带和质膜会造成多精入卵现象,导致胚胎发育失败。精子与卵子相遇后,精子表面蛋白与卵子透明带糖蛋白及质膜蛋白之间的特异性识别,是保障正常受精并阻止多精入卵的关键。文章围绕精子与卵子透明带蛋白和质膜上负责特异性识别的蛋白及其相关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皮质反应、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反应在去除卵子对应特异性蛋白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家畜体外受精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精卵识别 透明带 卵黄膜 多精入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精子磷脂酶C zeta(PLCζ)在受精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乐颖 陈柏达 张鲁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1期20-27,共8页
哺乳动物受精是高度分化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一个合子的过程。精卵细胞融合过程中,精子将携带的遗传物质和功能性分子释放到卵子内,引起一系列生物学事件,激活停留在减数分裂前期的卵子。精子释放的分子诱导卵子内质网中的钙离子(Ca^(2... 哺乳动物受精是高度分化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一个合子的过程。精卵细胞融合过程中,精子将携带的遗传物质和功能性分子释放到卵子内,引起一系列生物学事件,激活停留在减数分裂前期的卵子。精子释放的分子诱导卵子内质网中的钙离子(Ca^(2+))以一定的频率释放到胞质中形成钙振荡,作用于下游分子,打破细胞周期抑制网络,引发皮质颗粒释放,成为卵子激活的首要标志。文章综述了精子内诱发卵子激活的磷脂酶C zeta(PLCζ)和类似分子的鉴定、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相关精子缺陷引起的人和动物的生殖障碍,以及人工卵子激活方法研究进展,以期为增进人类生殖健康和提高动物体外胚胎生产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精子 PLCζ Ca^(2+)振荡 卵子激活 人工卵子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次化生产提升母猪繁殖效率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佳桦 李琴 +4 位作者 柴伟东 王栋 刘彦 翁士乔 田见晖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1期1-5,F0003,共6页
为探讨批次化生产对母猪繁殖效率的影响,试验采集了2个规模猪场批次化转型前后各3年的繁殖生产数据,对比分析年均基础母猪存栏、年均配种母猪数、年均分娩母猪数、配种分娩率、平均窝产总仔数、平均窝产健仔数、平均窝断奶仔猪数、母猪... 为探讨批次化生产对母猪繁殖效率的影响,试验采集了2个规模猪场批次化转型前后各3年的繁殖生产数据,对比分析年均基础母猪存栏、年均配种母猪数、年均分娩母猪数、配种分娩率、平均窝产总仔数、平均窝产健仔数、平均窝断奶仔猪数、母猪年产胎次和母猪年均提供断奶仔猪数(PSY)。结果表明:批次化转型后在保持产房满负荷运行的前提下,两个猪场的年均基础母猪存栏极显著减少(P<0.01),但年均配种和分娩母猪数、窝产总仔数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平均窝产健仔数、平均窝断奶仔猪数显著增加(P<0.05)或呈现增加趋势(P>0.05),母猪年产胎次和PSY均极显著增加(P<0.01)。说明科学合理地实施母猪批次化生产,能有效提升猪场繁殖生产水平和盈利能力,促进养猪业节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次化生产 母猪繁殖 年产胎次 母猪年均提供断奶仔猪数 繁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