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4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阶段五参与”社会服务模式在畜牧学科高等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农业大学“牛精英计划”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佳琦 马佳莹 +1 位作者 李胜利 曹志军 《中国乳业》 2020年第S01期16-20,共5页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校三大职能。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围绕畜牧学科开展社会服务探索实践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促进行业进步发展的一剂良药。目前,畜牧学科高等教育在社会服务职能上仍存在种种问题。“牛精英...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校三大职能。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围绕畜牧学科开展社会服务探索实践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促进行业进步发展的一剂良药。目前,畜牧学科高等教育在社会服务职能上仍存在种种问题。“牛精英计划”自2011年创立至今,一直致力于培养具备全局观、专业突破、产业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等综合能力突出的畜牧领军人才,“三阶段五参与”社会服务模式涵盖了本硕博、教师、大众五个群体共同参与其中,通过“文化传播-成果转化-智库咨询”三个阶段共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真正实现“学生成长,行业发展”的共赢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服务 畜牧 高等教育 牛精英计划 三阶段五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牛精英平台对动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以湖南农业大学牛精英参赛经验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佩华 曹志军 +5 位作者 何俊 兰欣怡 方热军 谢方平 易自力 贺喜 《中国乳业》 2020年第S01期45-49,共5页
“牛精英计划”自2011年启动迄今近10年,湖南农业大学代表队连续参加了第二、三届牛精英挑战赛,获得奶牛队二等奖、三等奖和肉牛队一等奖的优秀成绩,基于这一平台,不仅激发了该校动科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对奶牛和肉牛行业的热爱,同时积... “牛精英计划”自2011年启动迄今近10年,湖南农业大学代表队连续参加了第二、三届牛精英挑战赛,获得奶牛队二等奖、三等奖和肉牛队一等奖的优秀成绩,基于这一平台,不仅激发了该校动科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对奶牛和肉牛行业的热爱,同时积极推动了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并提供了有价值的改革思路。为总结成功的经验,凝练清晰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介绍了湖南农业大学参加“牛精英挑战赛”的情况、总结了赛后对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的积极延伸效果,并深入分析了牛精英平台设立的“做中学”“以赛促学”和“以赛促教”的教育原理依据。最后,提出了牛精英平台对动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精英 动科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牛场繁殖效率提升技术应用
3
作者 郑毅 张嘉保 袁宝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3期54-59,共6页
随着我国肉牛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肉牛养殖正稳步迈向规模化与标准化的发展方向。然而,规模化肉牛繁育场存在繁育体系滞后、饲养管理模式陈旧等问题,导致繁殖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本研究提出了模化牛场繁殖效率提升... 随着我国肉牛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肉牛养殖正稳步迈向规模化与标准化的发展方向。然而,规模化肉牛繁育场存在繁育体系滞后、饲养管理模式陈旧等问题,导致繁殖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本研究提出了模化牛场繁殖效率提升技术,集成了能繁母牛体型外貌膘型鉴定、精准发情监测、冻精配种优化及联合繁殖技术体系。从牛群健康、饮食、繁殖、管理和疾病防控等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考量与实践,旨在充分挖掘肉牛养殖的生产潜力。在千头牛场进行实践的结果显示,通过推广该技术,能繁母牛的配种受胎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牛场 肉牛繁殖 发情鉴定 同期发情 繁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斯坦奶牛基因组选择技术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孙东晓 郑伟杰 +2 位作者 贺巾锋 张毅 宋建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4期106-114,共9页
自2009年始,奶牛育种进入基因组选择时代并带来革命性变化,实现了青年公牛早期准确选择,大幅度缩短育种周期并降低育种成本。欧美奶业发达国家已有比较成熟的荷斯坦奶牛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产奶性状的基因组评估准确性达80%以上。... 自2009年始,奶牛育种进入基因组选择时代并带来革命性变化,实现了青年公牛早期准确选择,大幅度缩短育种周期并降低育种成本。欧美奶业发达国家已有比较成熟的荷斯坦奶牛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产奶性状的基因组评估准确性达80%以上。我国自2012年启动荷斯坦青年公牛基因组评估工作。目前,基因组选择技术不仅全面应用于青年公牛,越来越多后备母牛也开始参加基因组检测,用于组建育种核心群、筛选胚胎供体及精准选种选配。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是最通常的基因组遗传评估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基于测序数据及整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转录组等多组学信息的基因组评估新方法,有望进一步提高评估准确性。该文综述了国内外荷斯坦奶牛基因组选择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为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的完善与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基因组选择 遗传进展 基因组遗传评估 育种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对动物肠道屏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燕娇 戴兆来 罗玉衡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8-1469,共12页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muciniphila)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下一代益生菌。现有研究已证实,其与动物肠道屏障稳态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A.muciniphila的生物学特性、在肠道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对肠道屏障的影响和作用机制。A.muciniphila能够通过多...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muciniphila)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下一代益生菌。现有研究已证实,其与动物肠道屏障稳态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A.muciniphila的生物学特性、在肠道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对肠道屏障的影响和作用机制。A.muciniphila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肠道屏障功能的调节,包括增强肠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促进肠上皮细胞的再生、促进黏蛋白及杯状细胞产生,以增强黏液屏障、抑制炎症反应和影响肠道菌群等。未来研究需在描述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不同的临床模型以详细阐释A.muciniphila与肠道屏障互作的分子机制,为动物肠道健康的研究和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 下一代益生菌 肠道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肉风味来源及其测定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任国栋 罗海玲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19-3531,共13页
羊肉作为我国“菜篮子”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改善居民饮食结构和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羊肉的特殊风味——膻味,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羊肉风味的形成和测定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羊肉的风味主要由... 羊肉作为我国“菜篮子”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改善居民饮食结构和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羊肉的特殊风味——膻味,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羊肉风味的形成和测定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羊肉的风味主要由脂质和水溶性风味前体物质如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和硫胺素等,经脂质降解和氧化以及美拉德反应等形成。本文综述了羊肉风味形成的来源和基本途径,总结了测定风味物质的热门技术方法,以期为探究羊肉风味形成机制、开发风味物质检测方法、改善肉质风味和满足消费者市场需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风味物质 形成途径 测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时输精技术流程优化和影响因素
7
作者 程玲华 《猪业科学》 2025年第3期42-44,共3页
母猪定时输精技术是利用外源性生殖激素,人为调控群体母猪的发情周期,使之在预定时间内同期发情、同期排卵,并进行同步输精的技术。定时输精技术是母猪批次化繁殖的核心技术,其又包括性周期同步化、卵泡发育同步化、排卵同步化和输精同... 母猪定时输精技术是利用外源性生殖激素,人为调控群体母猪的发情周期,使之在预定时间内同期发情、同期排卵,并进行同步输精的技术。定时输精技术是母猪批次化繁殖的核心技术,其又包括性周期同步化、卵泡发育同步化、排卵同步化和输精同步化4个关键技术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情周期 生殖激素 定时输精 优化 技术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羔羊体外胚胎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齐琪 刘孟豪 +2 位作者 陈大勇 韩红兵 侯健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4期48-56,4,共10页
幼畜体外胚胎移植(Juvenile in vitro embryo transfer,JIVET)技术是一种以性成熟前幼龄母畜为卵子供体的体外胚胎生产技术,能够缩短世代间隔,在羊良种快速扩繁和快速培育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研究者们针对JIVET技术程序进行... 幼畜体外胚胎移植(Juvenile in vitro embryo transfer,JIVET)技术是一种以性成熟前幼龄母畜为卵子供体的体外胚胎生产技术,能够缩短世代间隔,在羊良种快速扩繁和快速培育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研究者们针对JIVET技术程序进行了优化,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也初步尝试了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该文综述了绵羊JIVET技术原理与意义、发展历程与现状、存在挑战与改进策略以及产业化应用前景,旨在为业内同行更好地了解这一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潜力提供参考,并推动其进一步发展与产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胚胎技术 幼畜超排 快速扩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技术在现代畜禽育种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9
作者 张俊梅 周敬涵 +3 位作者 管凌馨 韩秋同 田见晖 魏育蕾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4期122-135,共14页
干细胞技术的进步对现代动物育种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技术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不仅在畜禽保种、扩繁上体现出显著优势,还在提升育种效率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干细胞育种通过有效缩短世代间隔,快速筛选优良性状,为培... 干细胞技术的进步对现代动物育种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技术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不仅在畜禽保种、扩繁上体现出显著优势,还在提升育种效率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干细胞育种通过有效缩短世代间隔,快速筛选优良性状,为培育更优质的畜禽品种开辟了新途径,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现代育种产业的发展。该文以我国干细胞技术在育种行业中逐步推广应用的现状为背景,综述了干细胞技术在现代动物育种领域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该技术在不同种类家畜中的应用现状。此外,该文对干细胞技术在育种中的基础、应用理念进行了深入剖析、拆分,并展望了其分步走的可行性方案及价值意义,最终期望将干细胞育种有效落实到我国畜禽育种产业的实际应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育种 动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水虻幼虫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0
作者 姜强 曲扬华 +1 位作者 孙玉丽 吕增鹏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03-1515,共13页
黑水虻幼虫具有繁殖快、适应性强、生物转化效率高等生物学特性,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及几丁质、抗菌肽等活性物质,是一种优质饲用资源型昆虫,在替代豆粕等蛋白质饲料原料上有着巨大潜力。此外,由于... 黑水虻幼虫具有繁殖快、适应性强、生物转化效率高等生物学特性,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及几丁质、抗菌肽等活性物质,是一种优质饲用资源型昆虫,在替代豆粕等蛋白质饲料原料上有着巨大潜力。此外,由于黑水虻幼虫独特的腐生生活方式,在解决有机废弃物和资源再利用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黑水虻幼虫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基质优化策略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展,推荐了黑水虻幼虫在各类动物饲粮中的适宜用量,并探讨了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旨在为黑水虻幼虫饲料化的开发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幼虫 营养价值 饲料化 动物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种对羔羊体外胚胎生产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影响
11
作者 郝佳 范利宏 +7 位作者 包梅荣 仇春娟 谢永吉 乌日嘎 郭倚天 程磊 陈大勇 席广银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4期57-63,共7页
该文对黑头萨福克羔羊、白头萨福克羔羊和东弗里生-寒羊(东寒)杂交羔羊的体外胚胎生产和移植数据进行整理,旨在分析品种对羔羊体外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寒羔羊平均卵泡数显著高于黑头萨福克羔羊(P<0.05),但与白头萨福克... 该文对黑头萨福克羔羊、白头萨福克羔羊和东弗里生-寒羊(东寒)杂交羔羊的体外胚胎生产和移植数据进行整理,旨在分析品种对羔羊体外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寒羔羊平均卵泡数显著高于黑头萨福克羔羊(P<0.05),但与白头萨福克羔羊无显著差异(P>0.05)。东寒羔羊的卵母细胞可用率显著高于白头萨福克和黑头萨福克羔羊(P<0.05)。东寒羔羊的平均可用卵母细胞数显著高于黑头萨福克羔羊(P<0.05),但与白头萨福克羔羊无显著差异(P>0.05)。东寒羔羊的平均A级卵母细胞数显著高于白头萨福克和黑头萨福克羔羊(P<0.05),平均B级卵母细胞数和平均C级卵母细胞数在3个羔羊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白头萨福克羔羊的体外胚胎卵裂率著高于黑头萨福克和东寒羔羊(P<0.05),东寒羔羊的D6囊胚率显著高于黑头萨福克羔羊(P<0.05)。可见,东寒羔羊的体外胚胎移植技术效率最高,黑头萨福克羔羊的体外胚胎移植技术效率最差,表明不同品种羔羊的激素诱导卵泡发育状况、卵母细胞活体采集效率以及体外胚胎生产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企业在规模化应用羔羊体外胚胎移植技术时,应充分考虑品种差异,建立不同品种的精准体外胚胎移植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VET 羔羊 超数排卵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12
作者 曹志军 史海涛 +1 位作者 李德发 李胜利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9,共19页
本文在查阅357篇相关度比较高的公开发表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从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测定信息较为完整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文献67篇。归纳和总结了中国近年来在反刍动物饲料常规养分、瘤胃有效降解率、小肠消化率等指标评定上具有代... 本文在查阅357篇相关度比较高的公开发表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从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测定信息较为完整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文献67篇。归纳和总结了中国近年来在反刍动物饲料常规养分、瘤胃有效降解率、小肠消化率等指标评定上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此外,本文还提出了目前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和针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为该领域的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动物 饲料 营养价值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饲料科学利用及评价技术 被引量:56
13
作者 李胜利 史海涛 +1 位作者 曹志军 王雅晶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149-3158,共10页
粗饲料是反刍动物及其他草食动物饲粮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品质优劣直接关系到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近年来,秸秆厌氧碱贮技术和蒸汽爆破技术以其简便高效、适合大规模应用等优点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此外,在粗饲料营养价值评... 粗饲料是反刍动物及其他草食动物饲粮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品质优劣直接关系到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近年来,秸秆厌氧碱贮技术和蒸汽爆破技术以其简便高效、适合大规模应用等优点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此外,在粗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技术领域,一些简便实用的粗饲料评价方法也引起了许多研究人员的兴趣,比如,通过乙酸和丁酸含量估测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通过测定36或48 h的瘤胃降解率估测粗饲料在瘤胃中的降解情况,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粗饲料营养价值的快速评定以及应用粗饲料综合评价指数对粗饲料品质进行快速评价,等等。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材料,并结合本实验室的部分研究成果,将这些技术逐一做了介绍,并针对其特点展开分析,以供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及生产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饲料 营养价值 评价 高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杜玲 刘刚 +2 位作者 陆健 刘丑生 哈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9-116,共8页
DNA测序技术从以Sanger法为代表的第一代测序技术到如今的高通量测序(HTS)技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如今该技术在动植物基因组的研究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它的问世可以使人们以更低廉的价格,更全面、更深入地对全基因组进行分析... DNA测序技术从以Sanger法为代表的第一代测序技术到如今的高通量测序(HTS)技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如今该技术在动植物基因组的研究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它的问世可以使人们以更低廉的价格,更全面、更深入地对全基因组进行分析。作者阐述了几种关于HTS的测序技术平台:Roche/454测序技术、ABI/SOLID测序技术、Illumina/Solexa测序技术、单分子测序技术及Ion Torrent测序技术,并且还归纳了HTS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及表观基因组学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技术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宏条形码技术在食草动物食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艳萍 张浩 +2 位作者 赵新钢 罗海玲 张英俊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2-260,共9页
随着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整合DNA条形码和高通量测序的DNA宏条形码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在食草动物的食性鉴定中有很大潜力。放牧动物食性研究是动物营养学和草地生态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与传统食性研究方法相比,宏条形... 随着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整合DNA条形码和高通量测序的DNA宏条形码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在食草动物的食性鉴定中有很大潜力。放牧动物食性研究是动物营养学和草地生态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与传统食性研究方法相比,宏条形码技术可通过对植物DNA条形码的高通量测序,获得样本中的物种组成进而分析动物食性。介绍了传统食性分析手段的局限,重点综述了DNA宏条形码技术的产生、操作原理以及在食草类动物食性鉴定领域中的应用,同时还简述了可能存在的挑战,并对该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条形码 宏条形码 高通量测序 食草动物 食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技术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5
16
作者 魏晨 郭永鹏 +1 位作者 计成 赵丽红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60-64,共5页
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严重威胁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牛采食被黄曲霉毒素B1(AFB1)污染的日粮后,被机体吸收的AFB1能在肝脏中代谢转化为黄曲霉毒素M1(AFM1),再转运和分泌到牛奶中。众所周知,AFM1为强致癌物,严重影响乳品质量安全,威胁... 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严重威胁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牛采食被黄曲霉毒素B1(AFB1)污染的日粮后,被机体吸收的AFB1能在肝脏中代谢转化为黄曲霉毒素M1(AFM1),再转运和分泌到牛奶中。众所周知,AFM1为强致癌物,严重影响乳品质量安全,威胁人类健康。文章从青贮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黄曲霉毒素对反刍动物的危害,及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技术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了解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采取切实可行的毒素消减措施,及保障人类食品安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饲料 反刍动物 牛奶 黄曲霉毒素 生物降解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 被引量:2
17
作者 方美英 何帅涵 +6 位作者 董柠其 汤启国 薛明明 谢福音 杨丽贤 凌遥 吴常信 《养殖与饲料》 2023年第12期105-110,共6页
[目的]为培养新时代“三位一体”的畜牧人才,优化动物科学专业思政育人模式。[方法]通过解读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解构其中存在的难点,实践探索动物科学专业思政教育的可能路径。[结果]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 [目的]为培养新时代“三位一体”的畜牧人才,优化动物科学专业思政育人模式。[方法]通过解读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解构其中存在的难点,实践探索动物科学专业思政教育的可能路径。[结果]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从教师团队、课程教学、实践教育3个维度反思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创了符合学科特色的新理念和思政教学活动,优化完善了思政教学育人体系。[结论]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推进了学科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培育学农、知农、爱农的新时代高级畜牧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思政教育 高教改革 动物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技术发展及其在农业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田菁 王宇哲 +3 位作者 闫世雄 孙帅 贾俊静 胡晓湘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2-465,共14页
代谢组学是依赖灵敏、稳定的分析流程和数据库,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核磁共振技术对生物体内以及生物样品所有的小分子代谢物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的学科,在医学、食品科学、畜牧学、植物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代谢组学方法可将代谢物种... 代谢组学是依赖灵敏、稳定的分析流程和数据库,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核磁共振技术对生物体内以及生物样品所有的小分子代谢物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的学科,在医学、食品科学、畜牧学、植物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代谢组学方法可将代谢物种类和含量的变化与生物表型变化建立更直接的联系,因此代谢组学逐渐成为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后对复杂性状系统解析的新的研究手段。本文介绍了代谢组学常用分析策略、检测平台和常用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代谢组学在农业动物重要经济性状代谢分子鉴定、疾病诊断、肉品质及动物制品安全检测等领域取得的进展,并总结了利用代谢组学、转录组学和基因组学等多组学研究在动植物重要性状的发育、形成和解析等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代谢组学与其他多组学方法整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地阐述各类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有助于完善“突变–基因–表达–代谢–表型”的完整生物学过程,为复杂性状的机理解析提供新方法,为新型农业育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广泛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组检测平台 农业动物 多组学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牛3个SNP位点与乳房炎、产奶性状的关联分析
19
作者 吕小青 麻柱 +6 位作者 刘林 焦洋 邹杨 李艳华 刘灿风 高清 赵凤 《中国奶牛》 2024年第2期11-15,共5页
试验旨在开展奶牛群体高乳房炎抗性功能基因的筛选与验证,通过分析SNP位点多态性及其与体细胞数和产奶性状的相关性,探讨其对乳房炎的抗病情况。本研究对北京地区568头中国荷斯坦牛DCK、HIST1H2BK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3个多态位... 试验旨在开展奶牛群体高乳房炎抗性功能基因的筛选与验证,通过分析SNP位点多态性及其与体细胞数和产奶性状的相关性,探讨其对乳房炎的抗病情况。本研究对北京地区568头中国荷斯坦牛DCK、HIST1H2BK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3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体细胞数、产奶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DCK基因的SNP位点6:g.86337334 A>G与体细胞数极显著相关(P<0.01),SNP位点6:g.86322040 C>T [rs43472176]与体细胞数也呈现极显著相关(P<0.01);HIST1H2BK基因的SNP位点23:g.31354269 T>G[rs41654340],与体细胞数呈显著关联(P<0.05),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极显著关联(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DCK、HIST1H2BK基因位点与体细胞数性状显著相关,其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影响奶牛的乳脂率或乳蛋白率性状。本研究为荷斯坦牛后续的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牛 乳房炎 SNP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铽有机框架材料荧光法检测动物尿液中莱克多巴胺残留
20
作者 沈丽 段苏峦 +2 位作者 李润娴 赵晓云 贺平丽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435-7444,共10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β-受体激动剂莱克多巴胺的快速检测方法。以三羧酸化合物作为配体,镧系金属铽作为中心离子合成多核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该材料在550 nm处出现铽的强发射峰,能够被莱克多巴胺有效猝灭。结果表明:在0.3~30.0μmol/...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β-受体激动剂莱克多巴胺的快速检测方法。以三羧酸化合物作为配体,镧系金属铽作为中心离子合成多核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该材料在550 nm处出现铽的强发射峰,能够被莱克多巴胺有效猝灭。结果表明:在0.3~30.0μmol/L范围内,莱克多巴胺浓度的对数与荧光强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到6 nmol/L;不同种类β-受体激动剂对多核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荧光猝灭效率的影响很小,表明多核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对莱克多巴胺检测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将多核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在尿样中莱克多巴胺的加标回收率为87.3%~108.7%。因此,多核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莱克多巴胺的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系金属有机框架 莱克多巴胺 荧光猝灭 荧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