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脱叶催熟剂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希 杜明伟 +6 位作者 田晓莉 谭伟明 徐东永 尹晓芳 王勇 段留生 李召虎 《中国棉花》 2015年第5期15-21,共7页
棉花机械采收前需要应用化学脱叶催熟剂促进脱叶和吐絮。试验于2014年在河北省河间市和北京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进行,研究了多种脱叶催熟剂对棉花脱叶率、吐絮率、产量、纤维品质和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4年偏旱年份,脱叶... 棉花机械采收前需要应用化学脱叶催熟剂促进脱叶和吐絮。试验于2014年在河北省河间市和北京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进行,研究了多种脱叶催熟剂对棉花脱叶率、吐絮率、产量、纤维品质和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4年偏旱年份,脱叶催熟剂的催熟效果不明显,但脱叶效果显著;河间试验点应用脱叶催熟剂后天气条件有利,脱叶效果好于天气条件不利的上庄试验点;复配剂50%噻苯·乙烯利SC的脱叶效果较好,受不利天气条件的影响也比较小。参试的各脱叶催熟剂对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和种子质量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棉区 棉花 脱叶 催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棉区北部机采棉田恶性杂草的化学防除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健 蒋建勋 +2 位作者 杜明伟 田晓莉 李召虎 《中国棉花》 2017年第11期12-19,共8页
影响黄河流域棉区北部棉花机械采收的恶性杂草主要有藜、反枝苋、铁苋菜、龙葵、苘麻、田旋花、打碗花和裂叶牵牛等。于2013、2014、2016年研究了这些杂草的化学防除方法。苗蕾期用嘧硫草醚和三氟啶磺隆对藜、反枝苋、龙葵、苘麻、田旋... 影响黄河流域棉区北部棉花机械采收的恶性杂草主要有藜、反枝苋、铁苋菜、龙葵、苘麻、田旋花、打碗花和裂叶牵牛等。于2013、2014、2016年研究了这些杂草的化学防除方法。苗蕾期用嘧硫草醚和三氟啶磺隆对藜、反枝苋、龙葵、苘麻、田旋花、打碗花的防效较好,药后30~40 d的株防效超过95%;对铁苋菜和鹅绒藤的防效较差,同期株防效不足85%;对裂叶牵牛的防效居中,同期株防效为84%~94%。花铃期用嘧硫草醚和三氟啶磺隆对上述恶性杂草的防效下降;而乙氧氟草醚的杀草活性较强,药后25~40 d株防效可达100%(裂叶牵牛除外)。草甘膦在苗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对各种恶性杂草的株防效均在95%~100%(花铃期的裂叶牵牛除外)。上述处理对棉花均未产生明显药害,对产量也无显著影响。针对黄河流域棉区机采棉田,苗蕾期应用嘧硫草醚或/和三氟啶磺隆,花铃期应用乙氧氟草醚或草甘膦,吐絮期应用草甘膦,可较好地防除恶性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河流域棉区 机采 恶性杂草 除草剂 化学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不同棉区噻苯隆和乙烯利用量及配比对脱叶催熟效果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宋兴虎 徐东永 +12 位作者 孙璐 赵文超 曹龙龙 张祥 唐纪元 韩焕勇 王洪这 陈洪章 王林 赵冰梅 杜明伟 田晓莉 李召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7-257,共11页
【目的】棉花脱叶催熟是实现机械采收的前提。噻苯隆和乙烯利混用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脱叶催熟方式。鉴于不同棉区的环境条件和种植模式差异较大,研究了不同棉区噻苯隆和乙烯利的适宜用量及配比。【方法】于2018年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北河... 【目的】棉花脱叶催熟是实现机械采收的前提。噻苯隆和乙烯利混用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脱叶催熟方式。鉴于不同棉区的环境条件和种植模式差异较大,研究了不同棉区噻苯隆和乙烯利的适宜用量及配比。【方法】于2018年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北河间、河北邯郸、山东德州和山东无棣、长江流域棉区的江苏大丰、北疆棉区的石河子Ⅰ和Ⅱ、南疆棉区的轮台和沙雅共9个地点开展田间试验,设50%(质量分数,下同)噻苯隆可湿性粉剂和40%乙烯利水剂3个混用处理,每公顷用量分别为450 g+1725 m L(T1)、600 g+3000 m L(T2)、600 g+4500 m L(T3),噻苯隆和乙烯利有效成分配比分别为1∶3、1∶4和1∶6,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结果】在江苏大丰,药后16 d各处理脱叶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其他8个试验点,大多数处理药后14 d的脱叶率显著高于对照,且自然脱叶率越低提高幅度越大;但噻苯隆和乙烯利不同用量及配比之间的脱叶率差异不一致,且大部分情况下差异不大。部分地点某些处理药后14~16 d的脱叶率可达到90%。不论药前吐絮率低或高,药剂处理14~16 d后,与清水对照相比吐絮率未表现出明显的增加;然而,药前吐絮率较低的试验点药后吐絮率增幅大,反之,吐絮率增幅小。噻苯隆和乙烯利混用对大部分试验点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结论】药后14 d左右,噻苯隆和乙烯利混用的脱叶效果比较明显,不同剂量和配比之间无一致性和大的差异;催熟效果相对较差,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影响不大。综合考虑脱叶催熟效果的稳定性和药剂成本,初步建议各棉区每公顷应用600 g的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和3000 m L的40%乙烯利水剂进行脱叶催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噻苯隆 乙烯利 脱叶率 吐絮率 产量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点、播期和品种对黄河流域棉区棉花脱叶催熟剂应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香茹 侯玉茹 +4 位作者 杜明伟 黄冬梅 李亚兵 田晓莉 李召虎 《中国棉花》 2017年第1期6-12,共7页
2015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和天津市静海区研究了地点、播期和品种对棉花脱叶催熟效果的影响,设置了50%噻苯隆(450g·hm^(-2))和40%乙烯利(1500 mL·hm^(-2))混用及高(2700 mL·hm^(-2))、低(1800 mL·hm^(-2))剂量50%噻苯&#... 2015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和天津市静海区研究了地点、播期和品种对棉花脱叶催熟效果的影响,设置了50%噻苯隆(450g·hm^(-2))和40%乙烯利(1500 mL·hm^(-2))混用及高(2700 mL·hm^(-2))、低(1800 mL·hm^(-2))剂量50%噻苯·乙烯利悬浮剂共3个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脱叶催熟剂的脱叶效果显著,不同条件下各处理药后18~20 d的脱叶率均达到90%以上,满足机械采收的要求;但催熟效果有限,同期的平均吐絮率仅比对照高5百分点。自然脱叶率和吐絮率越低,脱叶催熟剂促进脱叶和催熟的效果越明显。脱叶催熟处理不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长度及强度,但显著降低了纤维整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棉区 棉花 播期 品种 脱叶催熟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