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中国农业产业安全问题的学术讨论 被引量:3
1
作者 任大鹏 赵阳 +12 位作者 徐小青 郝晋珉 叶敬忠 刘登高 王俊勋 张延秋 李平 朱启臻 徐旭初 王秀清 李生 苑鹏 杨东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00-107,共8页
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中国农业的国际化,中国可以在世贸组织确定的多边、稳定、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原则下,有效利用国际农业资源与市场。但与此同时,在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农业产业安全也逐渐出现很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这... 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中国农业的国际化,中国可以在世贸组织确定的多边、稳定、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原则下,有效利用国际农业资源与市场。但与此同时,在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农业产业安全也逐渐出现很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诠释,将影响到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进而对农业产业安全的实现发生作用。如何定义农业产业安全,其安全程度的划分;怎样界定中国农业产业的安全状态,其现状表现形态和损害后果及问题形成的体制、制度、利益格局或者市场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如何制订中国农业产业安全的保障机制,能否就农业产业安全现状的评价形成共识,现有的保障机制在产业格局、产业功能定位、利益平衡、产业链条、产业组织等方面是否存在缺陷;如何构建保障中国农业产业安全的法律制度,确定保障农业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的目标价值、立法原则和制度框架的依据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无论出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指导都亟待解答。2010年12月12日,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农村法制研究中心举办了"中国农业产业安全"学术研讨会。参会者共29人,既有从事实际工作者,也有学术研究者,他们从不同角度,以上述问题为中心,对中国农业产业安全进行了分析讨论。本刊择要发表此次研讨会的部分内容。标题为编者另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安全问题 中国 学术讨论 农业产业安全 最惠国待遇原则 产业功能定位 法律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村法治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
2
作者 任大鹏 曲承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4-43,共10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基本成型,涉农法律实施机制日益完善,农村社会守法共荣的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权益保护为主要目标的农业农村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基本成型,涉农法律实施机制日益完善,农村社会守法共荣的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权益保护为主要目标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和以权利调整、农业补贴、农业市场准入为主要手段的农业农村法律调控机制,成为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产业调整的重要力量。面向新时代,需充分发挥农村法治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作用,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全方位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农业现代化 农村改革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理论视角下乡村旅游业恢复力分析——以北京市Q镇旅游业灾后重建为例
3
作者 李泽朔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期89-93,96,共6页
以2023年7月31日北京市特大洪灾后Q镇乡村旅游业灾后重建行为为研究对象,总结了Q镇涉及旅游业的村庄灾后重建中的不同行为措施,分析了影响不同主体经营的旅游业恢复力差异的因素,包括主体间的利益联结影响主体救灾意愿,产业投资规模和... 以2023年7月31日北京市特大洪灾后Q镇乡村旅游业灾后重建行为为研究对象,总结了Q镇涉及旅游业的村庄灾后重建中的不同行为措施,分析了影响不同主体经营的旅游业恢复力差异的因素,包括主体间的利益联结影响主体救灾意愿,产业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影响主体救灾意愿,主体救灾能力影响灾后重建速度。并站在韧性理论的视角,提出要提高乡村旅游产业韧性,需要建立健全多主体协同救灾的体制机制,合理分配利益,加强村企合作等建议。研究结论对其他乡村旅游业灾后重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重建 乡村旅游业 韧性理论 恢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鲜明特点与现实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任大鹏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58-61,共4页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属于典型的促进法。《乡村振兴促进法》与其他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相比较,具有鲜明特点:突出党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领导地位;坚持农民的主...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属于典型的促进法。《乡村振兴促进法》与其他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相比较,具有鲜明特点:突出党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领导地位;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系统构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扶持措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丰富了乡村法律制度体系;明确了党和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本职责;为体现乡村价值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法律制度支撑;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法律制度基础;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法律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法 乡村振兴 法律制度 乡村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恩的合作社思想与当代合作社价值反思 被引量:6
5
作者 任大鹏 赵鑫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20,共8页
当代中国的合作社理论构建均以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为起点,以国际合作社联盟的价值与原则为尺度对当下合作社实践进行批判与反思。但以此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并不能恰当地解释中国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具体问题。通过运用马克思的由具体到抽... 当代中国的合作社理论构建均以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为起点,以国际合作社联盟的价值与原则为尺度对当下合作社实践进行批判与反思。但以此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并不能恰当地解释中国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具体问题。通过运用马克思的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过滤现实中有关合作社碎片化的经验现象,得出了合作社的本质是人的联合,是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组织体的结论。当代合作社的资本化倾向、成员一股独大现象是合作社价值扭曲的表现,重塑集体主义精神是合作社价值回归的基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组织方式 集体主义 劳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务监督决不能流于形式 被引量:5
6
作者 任大鹏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84-85,共2页
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村务监督实践中,主要存在无人监督、无力监督和无法监督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意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未来应及时得到落实,且在落实的同时,还需要完善相关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村务监督 监督职责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