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年玉米,再铸辉煌——中国玉米产业百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5
1
作者 戴景瑞 鄂立柱 《农学学报》 2018年第1期83-88,共6页
总结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玉米品种改良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优良杂交种选育及推广、现代育种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分析了中国玉米产业在玉米产量及商品品质、育种技术、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提... 总结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玉米品种改良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优良杂交种选育及推广、现代育种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分析了中国玉米产业在玉米产量及商品品质、育种技术、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通过加快科技创新、推进转基因产业化进程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中国玉米育种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育种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矮杆突变体52333^(Dt)降秆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启芳 王立静 +3 位作者 商伟 董朝斌 金危危 刘保申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10期24-26,共3页
52333Dt是山东农业大学选育出的玉米矮秆突变材料,矮秆性状由一个新的显性单基因控制,暂定名为Dt。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52333Dt的降秆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分离群体中矮秆植株比高秆植株平均多一个节间,节间为均匀缩短,平均株... 52333Dt是山东农业大学选育出的玉米矮秆突变材料,矮秆性状由一个新的显性单基因控制,暂定名为Dt。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52333Dt的降秆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分离群体中矮秆植株比高秆植株平均多一个节间,节间为均匀缩短,平均株高只有高秆植株的49.57%。细胞学研究发现节间缩短是由于细胞伸长受到了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矮秆 突变体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玉米抗旱鉴定准确性的水旱交替种植模式分析
3
作者 唐怀君 谢小清 +2 位作者 张磊 刘成 孙宝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07-812,共6页
【目的】研究玉米水旱交替种植模式鉴定法,为准确鉴定玉米抗旱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7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测定水旱交替种植模式法和常规水旱分区法的三重复的抗旱系数,利用三重复之间的相关系数对比研究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 【目的】研究玉米水旱交替种植模式鉴定法,为准确鉴定玉米抗旱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7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测定水旱交替种植模式法和常规水旱分区法的三重复的抗旱系数,利用三重复之间的相关系数对比研究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常规水旱分区鉴定的抗旱性,三重复间的相关系数为0.692~0.755(平均值0.724),而水旱交替种植模式鉴定的抗旱性,三重复间的相关系数为0.835~0.887(平均值0.861);水旱交替种植模式鉴定法重复间相关系数要高出常规水旱分区鉴定法18.9%。【结论】与常规的水旱分区鉴定法相比,水旱交替种植模式抗旱鉴定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且便于材料观察的特点,可用于玉米抗旱性大规模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 鉴定方法 水旱交替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鲜食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研究及发展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运锋 李建生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期130-131,共2页
通过对最近几年新选育的鲜食玉米新品种进行展示,对新育成的鲜食玉米新品种在楚雄州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性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为鲜食玉米品种在楚雄乃至云南省示范推广提供很好的依据。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新品种 适应性 发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滇中地区鲜食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运锋 鲁菊英 +7 位作者 樊应虎 薛国峰 韩学坤 陆秀春 李昌元 欧阳军 王会军 李建生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3期142-144,共3页
通过对滇中地区最近几年新选育的鲜食玉米新品种进行筛选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对适应本区域的鲜食玉米新品种在滇中地区的生育期、食味性状、产量进行比较分析,为鲜食玉米产业在云南省滇中地区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 滇中地区 鲜食玉米 新品种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