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绿色理念赋能当代绿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1
作者 陶妍洁 《古今农业》 2024年第4期25-37,共13页
绿色发展理念是乡村振兴的主旋律,也是乡村绿色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动力。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绿色发展理念。本文初步梳理了乡村绿色产业相关理论,总结归纳其发展现状及取得成就,剖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短板... 绿色发展理念是乡村振兴的主旋律,也是乡村绿色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动力。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绿色发展理念。本文初步梳理了乡村绿色产业相关理论,总结归纳其发展现状及取得成就,剖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短板,以问题为导向,探讨如何以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绿色发展理念赋能乡村绿色产业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更好地落实到具体领域,为乡村绿色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路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中国传统文化 绿色发展理念 乡村绿色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绿色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倩 《古今农业》 2022年第4期118-124,136,共8页
“农业绿色发展”于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正式提出,在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制定出台《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后,逐渐形成研究热点。本文重点梳理总结农业绿色发展的认识视角、概念界定、理论渊源... “农业绿色发展”于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正式提出,在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制定出台《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后,逐渐形成研究热点。本文重点梳理总结农业绿色发展的认识视角、概念界定、理论渊源、实现路径、评价体系5个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分析农业绿色发展研究的局限性,进而提出今后几个研究方向,理清思路,突破创新,以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研究综述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以来重农思想的演变:农业变迁的逻辑
3
作者 周晓庆 《古今农业》 2021年第4期57-67,44,共12页
近代以来的不同时期,我国的“重农思想”在不断演变,这是影响自鸦片战争以来农业农村发展衰兴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一百多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形态中,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共... 近代以来的不同时期,我国的“重农思想”在不断演变,这是影响自鸦片战争以来农业农村发展衰兴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一百多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形态中,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共有的规定,也是普遍规律。一个社会,主流农业思想的重农程度越高,其农业农村的发展就越好,而重农程度高的主要标志是“重农思想”内涵的丰富性,不仅重视农业生产,也要关心农民权益和农村发展;既要重视数量的增加,又要关注质量的提升。农业和农村发展只有在内涵不断丰富的“重农思想”引领下,不断完善三农理论和政策体系,方可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农为本 重农思想 三农 农民权益 重中之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支付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吗?——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8
4
作者 王奕霏 庞晓鹏 王海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41,共11页
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和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战略意义。通过构建数字化支付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数字化支付对推动农村居... 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和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战略意义。通过构建数字化支付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数字化支付对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数字化支付能有效降低商品消费的价格敏感性和资金约束,通过心理账户和消费信贷两条中介路径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不同资金来源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表现为基于活期储蓄的数字化支付较基于消费信贷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效果更明显。由此建议聚焦数字赋能以改善农村数字化支付环境,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动农村居民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支付 消费升级 心理账户 流动性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蔡家川小流域切沟的空间分布及形态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宇辉 张建军 +4 位作者 于洋 崔燚 孙若修 李阳 胡亚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158,共8页
为了掌握切沟的空间分布及发育特点,实现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切沟治理措施的精准对位配置,该研究以晋西黄土区吉县蔡家川小流域为对象,利用Quickbird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对流域内370条切沟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进行了提取和解译,并对其... 为了掌握切沟的空间分布及发育特点,实现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切沟治理措施的精准对位配置,该研究以晋西黄土区吉县蔡家川小流域为对象,利用Quickbird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对流域内370条切沟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进行了提取和解译,并对其中40条切沟进行实地调查验证,采用核密度指标探讨切沟在小流域内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坡度、坡向、高程等地形因子对切沟空间分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蔡家川小流域内农地、果园的主要分布区(东北部和东南部)是切沟的高聚集区,而在人工林为主的中上游区属于中密集区;2)切沟数量、密度、频度和规模均随坡度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坡度阈值为25°。5°~25°的坡面切沟广泛发育,数量占研究区的71.5%,密度、频度也远高于其他坡度的坡面;3)切沟密度和频度的坡向分异与流域走向有关。切沟密度北坡最大(3.03 km/km^(2)),东坡最小(0.86 km/km^(2)),切沟频度西北坡最大(12.7条/km^(2)),东坡最小(6.1条/km^(2))。南北向的切沟规模明显大于东西向;4)切沟数量、密度、频度随海拔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海拔为1000~1200 m的坡面上切沟数量占77%,海拔为1100~1200 m的坡面上切沟密度最大(2.17 km/km^(2)),海拔为1000~1100 m的坡面上切沟频度最高(15.5条/km^(2))。随海拔升高切沟逐渐向大型化发展,沟道越发平缓,下切侵蚀逐渐减弱。研究结果可揭示流域切沟发育的重点地形以及在地形上的共性特点,为黄土区小流域切沟治理提供依据,可为科学认知切沟空间分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切沟 地形因子 QUICKBIRD影像 空间分布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效能何以提升?——基于河南省J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丽丽 《古今农业》 2023年第4期8-17,共10页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河南省J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案例,基于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发现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在于已有平台载体的效能发挥不充分。新时代加强农村精神...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河南省J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案例,基于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发现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在于已有平台载体的效能发挥不充分。新时代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增强既有平台载体的效能入手: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创意性嵌入农村公共空间,以生活实用载体和产品形式嵌入农民日常生活,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推介力度,善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宣教,以持续性活动焕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力,以涵化力量助力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日常生活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和美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住“牛鼻子” 走出“好路子”——河北省L县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被引量:1
7
作者 佘玥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第19期30-32,共3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重大战略。从全面脱贫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再到实现巩固拓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重大战略。从全面脱贫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再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扶贫是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扶贫 脱贫攻坚 有效衔接 我国经济社会 重要抓手 全面脱贫 牛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帮扶产业健康发展的多元价值与战略方向
8
作者 严如贺 杨慧莲 王海南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9期24-28,共5页
帮扶产业健康发展是长久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支撑。在梳理帮扶产业政策脉络基础上,结合文献观点进行概念界定,认为帮扶产业是享受各类扶持政策具有带农增收作用的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帮扶产业是区域产业发展的一般理论与我国... 帮扶产业健康发展是长久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支撑。在梳理帮扶产业政策脉络基础上,结合文献观点进行概念界定,认为帮扶产业是享受各类扶持政策具有带农增收作用的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帮扶产业是区域产业发展的一般理论与我国具体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市场化导向下增强脱贫人口发展内生动力的最新实践动向。未来,要从脱贫县独立发展转向县域间协同发展,从全产业链开发转向产业分工集聚,从无差别发展主导产业转向精准分类指导推进,从推进产出卖好转向坚持以需定产,从普遍帮扶转向支持能力强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地区 帮扶产业 多元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