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走进方观承笔下的天虫世界--清代农书《看蚕词》考论
1
作者
王少迟
《古今农业》
2024年第1期128-136,8,共10页
《看蚕词》是清朝著名大臣方观承的农学作品,自单行本问世后不久,便被收进安徽桐城方氏家族祖孙三代的精刻本家集——《述本堂诗集》中。二者以“母子”关系相存130余年,直到晚清光绪间单独重刻《看蚕词》时,才有所改变。由于长期载入诗...
《看蚕词》是清朝著名大臣方观承的农学作品,自单行本问世后不久,便被收进安徽桐城方氏家族祖孙三代的精刻本家集——《述本堂诗集》中。二者以“母子”关系相存130余年,直到晚清光绪间单独重刻《看蚕词》时,才有所改变。由于长期载入诗集,导致流行面不广等原因,人们对这部用词(诗)注形式写成、兼具雅与俗两种格韵的农书了解很少。这种局面,与方观承本人及其亲友们设想的“上荐下教”的美好预期差距很大,同时也影响了该书在历史进程中的价值发挥。因此,通过概述《看蚕词》的成书背景、版本流传和体例内容,尝试挖掘所蓄藏的珍贵的农学思想,以期该农书能得到更多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蚕词》
《述本堂诗集》
方观承
农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中国马齿苋的利用历史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少迟
《古今农业》
2022年第3期11-26,共16页
马齿苋在中国大地上曾长期被人们利用,遗存目前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八千多年的淮河中下游地区,时代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此后历经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青铜时代,马齿苋遗存一直动态发展式地向四周传播。出土数量和频次的增多,代表着它在人类...
马齿苋在中国大地上曾长期被人们利用,遗存目前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八千多年的淮河中下游地区,时代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此后历经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青铜时代,马齿苋遗存一直动态发展式地向四周传播。出土数量和频次的增多,代表着它在人类生产生活中逐渐受到重视。汉代及以后,相关的考古材料极少,书籍著录成为了解马齿苋利用情况的主要渠道。本文通过搜集和整理这些考古与文献材料,以尽可能比较完整地考述中国先民利用马齿苋的历史,继而深入挖掘其具有的药用和食用等多方面价值,为当代医药诊治、储粮备荒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利用历史
考古发现
文献记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族特色还是环境选择?--对稻作景观笐架和乔扦的历史考察
3
作者
曾雄生
《古今农业》
2024年第4期18-24,共7页
以古农书和黔东南等民族地区至今仍然存在的笐架(禾晾架)和乔扦为研究对象,考察农业技术景观所发生的原因,发现笐架、乔扦等技术设施的使用系与谷物收获、雨水环境及对后熟作用的认识和看守联系在一起。它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更是农业与...
以古农书和黔东南等民族地区至今仍然存在的笐架(禾晾架)和乔扦为研究对象,考察农业技术景观所发生的原因,发现笐架、乔扦等技术设施的使用系与谷物收获、雨水环境及对后熟作用的认识和看守联系在一起。它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更是农业与环境互动的产物。除了民族文化传承的结果之外,笐架和乔扦等稻作农业技术景观的存续,更多的是遵循着同样的底层逻辑,那便是基于环境、技术与社会文化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景观
笐架(禾晾架)
乔扦
民族特色
环境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消费社会视域下二十四节气类商业广告价值探析
4
作者
邱缘
朱一鸣
胡泽学
《古今农业》
2024年第4期107-114,共8页
在消费社会视角下,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文化属性与消费社会的符号性在诸多方面达成价值契合,并在商业广告这一载体中实现商品的消费转化。当前,二十四节气元素在商业广告中的呈现,主要是将节气的时间属性、气候特征、...
在消费社会视角下,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文化属性与消费社会的符号性在诸多方面达成价值契合,并在商业广告这一载体中实现商品的消费转化。当前,二十四节气元素在商业广告中的呈现,主要是将节气的时间属性、气候特征、民俗元素嫁接到商品之上,并结合多元传播形式刺激商品消费转化、助力品牌价值跃升及推动优秀文化传播。在未来,广告创意团队还可通过深挖非遗文化哲思、开发创意表达及形成周期宣传方式,更大程度实现为商品“赋值”“增值”“创造环境”的功能,从而推动文化传承成为消费社会运转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商业广告
二十四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末《新制诸器图说》所见汲水灌溉农具“鹤饮”考释
5
作者
王少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9-194,共6页
明代王徵在中西科技思想交汇影响下,设计了杠杆式灌溉农具鹤饮。它的主体结构由戽、转槽、函轴和绳索组成,设计精巧,高效省力。《新制诸器图说》是保存鹤饮图像的唯一来源,但其刻本系统绘图粗疏,失真问题层出叠生,故须经抄本校正后得以...
明代王徵在中西科技思想交汇影响下,设计了杠杆式灌溉农具鹤饮。它的主体结构由戽、转槽、函轴和绳索组成,设计精巧,高效省力。《新制诸器图说》是保存鹤饮图像的唯一来源,但其刻本系统绘图粗疏,失真问题层出叠生,故须经抄本校正后得以复原。明末至清中期,鹤饮曾在北方小范围内使用过,甚至还兼作泄洪、灭火工具。然而,因适用范围局限、制作繁难和高成本,鹤饮逐渐与农家生产、农民需求脱节,继而淡出历史视线,成为精神文化中的一份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具
鹤饮
王徵
《新制诸器图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走进方观承笔下的天虫世界--清代农书《看蚕词》考论
1
作者
王少迟
机构
中国农业博物馆古农书专项工作办公室
出处
《古今农业》
2024年第1期128-136,8,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农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21&ZD333)。
文摘
《看蚕词》是清朝著名大臣方观承的农学作品,自单行本问世后不久,便被收进安徽桐城方氏家族祖孙三代的精刻本家集——《述本堂诗集》中。二者以“母子”关系相存130余年,直到晚清光绪间单独重刻《看蚕词》时,才有所改变。由于长期载入诗集,导致流行面不广等原因,人们对这部用词(诗)注形式写成、兼具雅与俗两种格韵的农书了解很少。这种局面,与方观承本人及其亲友们设想的“上荐下教”的美好预期差距很大,同时也影响了该书在历史进程中的价值发挥。因此,通过概述《看蚕词》的成书背景、版本流传和体例内容,尝试挖掘所蓄藏的珍贵的农学思想,以期该农书能得到更多重视。
关键词
《看蚕词》
《述本堂诗集》
方观承
农学思想
Keywords
Kan Canci
ShuBentang Poetry Collection
Fang Guancheng
Agronomic thought
分类号
S88-09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中国马齿苋的利用历史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少迟
机构
中国农业博物馆古农书专项工作办公室
出处
《古今农业》
2022年第3期11-26,共16页
文摘
马齿苋在中国大地上曾长期被人们利用,遗存目前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八千多年的淮河中下游地区,时代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此后历经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青铜时代,马齿苋遗存一直动态发展式地向四周传播。出土数量和频次的增多,代表着它在人类生产生活中逐渐受到重视。汉代及以后,相关的考古材料极少,书籍著录成为了解马齿苋利用情况的主要渠道。本文通过搜集和整理这些考古与文献材料,以尽可能比较完整地考述中国先民利用马齿苋的历史,继而深入挖掘其具有的药用和食用等多方面价值,为当代医药诊治、储粮备荒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马齿苋
利用历史
考古发现
文献记载
Keywords
Purslane
Utilization history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Literature
分类号
S647-09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族特色还是环境选择?--对稻作景观笐架和乔扦的历史考察
3
作者
曾雄生
机构
中国
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农业博物馆古农书专项工作办公室
出处
《古今农业》
2024年第4期18-24,共7页
文摘
以古农书和黔东南等民族地区至今仍然存在的笐架(禾晾架)和乔扦为研究对象,考察农业技术景观所发生的原因,发现笐架、乔扦等技术设施的使用系与谷物收获、雨水环境及对后熟作用的认识和看守联系在一起。它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更是农业与环境互动的产物。除了民族文化传承的结果之外,笐架和乔扦等稻作农业技术景观的存续,更多的是遵循着同样的底层逻辑,那便是基于环境、技术与社会文化的一种选择。
关键词
农业技术景观
笐架(禾晾架)
乔扦
民族特色
环境选择
Keywords
Agricultural technical landscapes
Hangjia(Grain drying racks)
Qiaoqian
Ethnic characteristics
Environmental choice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消费社会视域下二十四节气类商业广告价值探析
4
作者
邱缘
朱一鸣
胡泽学
机构
中国
农业
博物馆
社教部
中国农业博物馆古农书专项工作办公室
出处
《古今农业》
2024年第4期107-114,共8页
文摘
在消费社会视角下,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文化属性与消费社会的符号性在诸多方面达成价值契合,并在商业广告这一载体中实现商品的消费转化。当前,二十四节气元素在商业广告中的呈现,主要是将节气的时间属性、气候特征、民俗元素嫁接到商品之上,并结合多元传播形式刺激商品消费转化、助力品牌价值跃升及推动优秀文化传播。在未来,广告创意团队还可通过深挖非遗文化哲思、开发创意表达及形成周期宣传方式,更大程度实现为商品“赋值”“增值”“创造环境”的功能,从而推动文化传承成为消费社会运转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
消费社会
商业广告
二十四节气
Keywords
Consumer society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The 24 Solar Terms
分类号
F713.8 [经济管理—广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末《新制诸器图说》所见汲水灌溉农具“鹤饮”考释
5
作者
王少迟
机构
中国农业博物馆古农书专项工作办公室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9-194,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农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1&ZD333)。
文摘
明代王徵在中西科技思想交汇影响下,设计了杠杆式灌溉农具鹤饮。它的主体结构由戽、转槽、函轴和绳索组成,设计精巧,高效省力。《新制诸器图说》是保存鹤饮图像的唯一来源,但其刻本系统绘图粗疏,失真问题层出叠生,故须经抄本校正后得以复原。明末至清中期,鹤饮曾在北方小范围内使用过,甚至还兼作泄洪、灭火工具。然而,因适用范围局限、制作繁难和高成本,鹤饮逐渐与农家生产、农民需求脱节,继而淡出历史视线,成为精神文化中的一份遗产。
关键词
农具
鹤饮
王徵
《新制诸器图说》
Keywords
arm tools
Heyin(an ancient irrigation tool)
Wang Zheng
Illustrations of the New Crafting Vessels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走进方观承笔下的天虫世界--清代农书《看蚕词》考论
王少迟
《古今农业》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中国马齿苋的利用历史
王少迟
《古今农业》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民族特色还是环境选择?--对稻作景观笐架和乔扦的历史考察
曾雄生
《古今农业》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消费社会视域下二十四节气类商业广告价值探析
邱缘
朱一鸣
胡泽学
《古今农业》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明末《新制诸器图说》所见汲水灌溉农具“鹤饮”考释
王少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