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大兴安岭3种主要火源引发森林火灾次数和面积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恒 周振东 王玉霞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74,共9页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1981—2020年森林火灾资料为基础,分别分析3种火源的时间变化特征;通过MK突变检验进行趋势分析;使用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与核密度分析方法分析3种火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1981—2020年间雷击火的辐...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1981—2020年森林火灾资料为基础,分别分析3种火源的时间变化特征;通过MK突变检验进行趋势分析;使用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与核密度分析方法分析3种火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1981—2020年间雷击火的辐射范围最广,吸烟火与农事用火相对集中;3种火源(除雷击火频次在增加)的发生频次与危害均在减小;雷击火高发于夏季,以5—7月最为活跃,且在00:00—0:59发生次数最多,04:00—4:59危害最大,吸烟火与农事用火高发于春季,以4—5月份最为活跃,且在08:00—19:59期间多发频发并具有一定危害性;雷击火重点防范地区为北部原始林区、满归、阿龙山、莫尔道嘎、根河、甘河、克一河、伊图里河林业局,吸烟火与农事用火的重点防范地区为大杨树和毕拉河林业局。随着内蒙古大兴安岭火源管控、林火监测和扑救能力的逐渐加强,致使3种火源在近年来造成的火场总面积都有大幅度下降;3种火源引发的森林火灾多发生于春季和夏季,引发的森林火灾在空间上都呈显著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大兴安岭 森林火灾 火源 时间变化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血磷脂对玉米赤霉烯酮诱导下的猪睾丸支持细胞生长抑制的保护效应
2
作者 孙义乐 王冰源 +3 位作者 盖广辉 孙丽英 李铁军 韩欢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30-36,共7页
为探讨鹿血磷脂(Deer blood phospholipid,DBP)对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诱导下的猪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s)生长抑制的保护效应。试验在ZEA诱导前后,添加不同浓度(0.01、0.05、0.1mg·mL^(-1))DBP处理细胞24h,通过... 为探讨鹿血磷脂(Deer blood phospholipid,DBP)对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诱导下的猪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s)生长抑制的保护效应。试验在ZEA诱导前后,添加不同浓度(0.01、0.05、0.1mg·mL^(-1))DBP处理细胞24h,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EdU法评估细胞增殖及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30μMZEA处理猪SCs24h后,细胞形态异常,由梭形变为不规则形状;细胞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而添加DBP后,能显著提高细胞活性,减轻ZEA对细胞活性的抑制(P<0.05),促进细胞增殖(P<0.05),尤其在ZEA处理后,0.1mg·mL^(-1)DBP能显著缓解ZEA导致的细胞增殖抑制(P<0.05);过氧化氢酶(SOD)活性检测显示,0.01和0.1mg·mL^(-1)DBP可显著改善ZEA对SOD活性的抑制(P<O.05)。综上,DBP能够促进猪SCs的生长,并且能够减轻ZEA对猪SCs细胞活性和增殖的抑制,这一保护效应可能与DBP提高细胞抗氧化酶SOD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血磷脂 玉米赤霉烯酮 猪睾丸支持细胞 细胞活性 细胞增殖 SOD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蓝狐冷冻精液中精子运动力与酶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尚念鹏 史迎秋 +7 位作者 韩欢胜 魏来 彭新宇 王纪元 郭丰凯 孙义乐 盖广辉 孙丽英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26-3733,共8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蓝狐(Vulpes lagopus)精液冷冻保存过程中精子运动性及酶水平的影响,以期为MT在精液冷冻保存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9只健康雄性蓝狐精液,经质量评估合格后混合,分为6组:未冷冻的鲜精对...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蓝狐(Vulpes lagopus)精液冷冻保存过程中精子运动性及酶水平的影响,以期为MT在精液冷冻保存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9只健康雄性蓝狐精液,经质量评估合格后混合,分为6组:未冷冻的鲜精对照组和5个MT浓度(0、0.05、0.1、0.15、0.2mmol/L)的冷冻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鲜精组精液经1∶9稀释后直接用于检测,各冷冻处理组精液在等量稀释液中分别添加相应浓度MT后进行冷冻处理,解冻后检测精子活率、摆动性(WOB)、平均鞭打频率(BCF)及线粒体、抗氧化酶和顶体酶的活性等指标。【结果】MT冷冻处理组精液的部分指标均显著低于鲜精组(P<0.05)。在运动力方面,0.05mmol/L MT组蓝狐精子活率、WOB、BCF、平均路径速度(VAP)、平均曲线速度(VCL)和平均直线速度(VSL)均显著高于其余MT冷冻处理组(P<0.05)。在能量代谢方面,0.05和0.1mmol/L MT组蓝狐精子的三磷酸腺苷(ATP)含量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ComplexⅠ)活性均显著高于0和0.2mmol/L MT组(P<0.05)。在氧化应激方面,0.05和0.1mmol/L MT组蓝狐精子的活性氧(ROS)活性显著低于0和0.15mmol/L MT组(P<0.05),0.05mmol/L MT组精子的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血红素加氧酶(HO)活性均显著高于0、0.15和0.2mmol/L MT组(P<0.05)。在受精能力方面,0.05和0.1mmol/L MT组蓝狐精子的顶体酶和玻璃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余MT冷冻处理组(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在蓝狐精液冷冻稀释液中添加适量MT能有效改善冷冻精子的运动性、抗氧化能力及受精能力,以0.05mmol/L为最佳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狐 褪黑素 冷冻精液 酶水平 运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汗马保护区原麝冬季采食资源可获得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思琪 唐晓勇 +7 位作者 齐琦 包衡 闫秀琳 李洋 张卫华 杨琨 李晔 姜广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5,共10页
2022年2—3月,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野外调查和粪便样本采集,共收集疑似原麝新鲜粪便样本36份,经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原麝粪便样本33份,同时采集14种原麝可采食的植物样本。通过食性分析,... 2022年2—3月,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野外调查和粪便样本采集,共收集疑似原麝新鲜粪便样本36份,经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原麝粪便样本33份,同时采集14种原麝可采食的植物样本。通过食性分析,测定可采食植物的宏营养和微营养含量,定量食物可获得性和可食植物的营养含量,以探究原麝冬季食性及食物资源可获得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食物组成比例和食物可获得性存在差异,地衣是原麝冬季大宗食物(50.65%),环境中食物可获得性不是决定食物组成比例的主要因素;原麝冬季首先从环境中摄取碳水化合物和Na含量高的草本类植物,其次有选择地采食能量、蛋白质及脂肪含量较高的灌木类(含低矮乔木)植物,以达到自身营养物质的均衡和满足特定的营养需求。通过转化的冗余分析(tb-RDA)发现,冬季生境中原麝采食的灌木类(含低矮乔木)与草本类植物的营养供应具有显著差异,且生境植物总结构性碳水化合物(TSC)和总能(GE)显著影响原麝冬季食物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生境中原麝采食植物的可获得性及营养和能量分配对原麝采食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麝 冬季 食物组分 采食 资源可获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香精油提取工艺优化研究及成分分析
5
作者 李政源 余涛 +4 位作者 侯立臣 许永哲 蔡妍妍 韩笑 侯晓颖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38,67,共7页
杜香(Ledumpalustre L.)精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其提取率不高,本研究通过优化杜香精油的提取工艺并分析其化学成分,旨在为杜香精油开发利用提供指导。采用超分子溶剂与水蒸气蒸馏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杜香进行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法-... 杜香(Ledumpalustre L.)精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其提取率不高,本研究通过优化杜香精油的提取工艺并分析其化学成分,旨在为杜香精油开发利用提供指导。采用超分子溶剂与水蒸气蒸馏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杜香进行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分析了杜香精油中的关键化合物。结果表明,超分子溶剂最佳配制工艺为:提取溶剂为正癸酸,且其体积比10%,旋涡离心速度为8000 xg,浸泡时间为8 h。在此工艺条件下的杜香精油得率为2.15%,与直接水蒸气蒸馏法相比,提高了1.5%。杜香精油中的关键化合物有2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香精油 水蒸气蒸馏 超分子溶剂 Box-Benhnken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恢复动态模拟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林涛 赵瑞廷 +1 位作者 高岩 李威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2期253-261,共9页
为研究毕拉河2017年“5.2”大火火烧迹地的自然恢复规律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机制,采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 PRO 7.0模拟火烧迹地在自然、采伐无人工更新和采伐有人工更新3种情形下,300年内树种斑块面积比、龄组结构、斑块数量、聚... 为研究毕拉河2017年“5.2”大火火烧迹地的自然恢复规律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机制,采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 PRO 7.0模拟火烧迹地在自然、采伐无人工更新和采伐有人工更新3种情形下,300年内树种斑块面积比、龄组结构、斑块数量、聚集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变化情况,评价不同情形对火烧迹地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情形下,白桦(Betula platyphylla)、黑桦(Betula dahurica)和山杨(Populus davidiana)等速生阔叶树种的斑块面积比和斑块数量在几十年内迅速上升并达到峰值,随着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斑块面积比持续上升,其他树种的斑块面积比和斑块数量逐渐回落;除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holica)和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外,其他树种的聚集度指数均随时间增加上升;多样性指数不断降低。采伐无人工更新情形下,大部分树种的斑块面积比下降;除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外,其他树种斑块数量均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与自然情形相反,各树种聚集度指数下降;多样性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采伐有人工更新情形下,樟子松和黄檗斑块面积比上升;与采伐无人工更新情形相比,恢复初期大部分树种的斑块数量、聚集度指数较高;多样性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种情形下,7个树种的龄组结构在恢复初期变化剧烈,在中后期开始平稳。皆伐后的人工更新措施明显促进了植被恢复,但也使存活树种死亡。建议放弃皆伐而采取较为温和的采伐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IS模型 火烧迹地 植被恢复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