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猪瘟病毒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以及标记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耘 秦玉明 张广川 《中国兽药杂志》 2004年第7期16-20,24,共6页
常用于检测猪瘟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免疫组化和病毒分离培养。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先后建立了一系列检测病毒蛋白的ELISA方法以及病毒基因组的RT PCR方法。标记疫苗是目前猪瘟疫苗发展的趋势。目前已经完成E2亚单位标记疫苗及重... 常用于检测猪瘟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免疫组化和病毒分离培养。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先后建立了一系列检测病毒蛋白的ELISA方法以及病毒基因组的RT PCR方法。标记疫苗是目前猪瘟疫苗发展的趋势。目前已经完成E2亚单位标记疫苗及重组活疫苗效率的测定 ,均能显著减少疫苗免疫猪群中猪瘟病毒的水平及垂直传播 ,同时通过血清学方法能区分疫苗免疫猪与自然感染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 猪瘟病毒 实验室诊断 流行病学 标记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猪瘟风险评估框架的构建 被引量:7
2
作者 姚文生 范学政 +1 位作者 王琴 宁宜宝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94-799,共6页
为量化评估我国发生猪瘟的风险,本研究通过分析影响猪瘟发生的风险因素,确定7个风险因素12个子风险因素。遵循指标选择原则,将风险因素按照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3个风险来源归纳为9个风险评估指标,并采取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 为量化评估我国发生猪瘟的风险,本研究通过分析影响猪瘟发生的风险因素,确定7个风险因素12个子风险因素。遵循指标选择原则,将风险因素按照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3个风险来源归纳为9个风险评估指标,并采取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探索构建由评估指标体系、指标权重、评价标准、综合评价函数组成的猪瘟风险评估框架。以西南某地区和华中某地区为例对该框架进行初步验证,风险评估结果为2008年西南某地区和华中某地区均为猪瘟发生高风险地区,风险概率分别为0.91996和0.69332。经与两地区2008年发生猪瘟疫情情况进行比较,表明该框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评估结果与疫情发生情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 风险因素 指标体系 定量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猪瘟流行现状及净化之路 被引量:6
3
作者 邹兴启 李芳韬 刘业兵 《中国猪业》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在全球多个地区仍在流行,对养猪业带来巨大打击和经济损失。当前我国猪瘟防控程度较好,疫情态势平稳,偶有散发,但猪瘟的存在不利于健康养殖,影响猪肉市场及品质,因此有必要开展猪瘟净化工作。随着养猪...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在全球多个地区仍在流行,对养猪业带来巨大打击和经济损失。当前我国猪瘟防控程度较好,疫情态势平稳,偶有散发,但猪瘟的存在不利于健康养殖,影响猪肉市场及品质,因此有必要开展猪瘟净化工作。随着养猪产业不断升级,小散户逐渐退出市场,猪瘟监测技术成熟完善以及政府大力推动动物疫病净化,开展猪瘟净化时机日趋成熟,但猪瘟净化面临着非典型猪瘟、混合感染、免疫失败、动物移动等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从我国猪瘟流行态势与防控现状,猪瘟净化的必要性与策略、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借鉴欧美猪瘟净化经验,采取猪瘟净化措施手段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猪瘟净化提供理论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 流行现状 防控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C株表位突变毒株的构建及拯救
4
作者 刘元杰 徐璐 +9 位作者 朱元源 徐嫄 张乾义 李翠 李明 夏应菊 王琴 刘业兵 赵启祖 邹兴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8-705,共8页
本研究旨在突变猪瘟病毒C株WH303位点,构建感染性克隆,为猪瘟病毒C株标记疫苗的研究提供候选毒株。本试验以猪瘟病毒C株为研究材料,经重叠PCR方法突变WH303位点,再分别连接至C株和C-flag株全长感染性克隆。体外转录RNA,转染PK15细胞,细... 本研究旨在突变猪瘟病毒C株WH303位点,构建感染性克隆,为猪瘟病毒C株标记疫苗的研究提供候选毒株。本试验以猪瘟病毒C株为研究材料,经重叠PCR方法突变WH303位点,再分别连接至C株和C-flag株全长感染性克隆。体外转录RNA,转染PK15细胞,细胞连续传代完成病毒的拯救和增殖。结果显示,经特异性限制内切酶酶切反应验证,感染性克隆构建成功。经RT-PCR、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检测,表明病毒成功拯救。病毒细胞传代至17代,检测到病毒,表明病毒可以稳定传代。综上,本研究成功构建了C株WH303突变感染性克隆MC和MC-flag,并成功拯救MC株,得到可以稳定传代的病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C株 WH303位点 突变 感染性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中和抗体与E2蛋白抗体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夏应菊 李琰 +9 位作者 刘俊 徐嫄 李芳韬 邹兴启 李琪 李佳昕 赵俊杰 张乾义 刘业兵 徐璐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90-4596,共7页
旨在探索猪瘟病毒中和抗体与E2蛋白抗体的关系,本研究对289份猪血清进行中和抗体效价和E2抗体测定,比较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同时从中选取15份血清,测定血清对不同猪瘟病毒流行野毒株的中和效价。结果表明,从整体上说E2抗体水平与中和效价... 旨在探索猪瘟病毒中和抗体与E2蛋白抗体的关系,本研究对289份猪血清进行中和抗体效价和E2抗体测定,比较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同时从中选取15份血清,测定血清对不同猪瘟病毒流行野毒株的中和效价。结果表明,从整体上说E2抗体水平与中和效价呈正相关。当群体中所有个体E2抗体阻断率均大于60%时,才能保证群体70%以上免疫猪的中和抗体达到保护标准。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基层兽医工作者更好地评估临床中猪瘟疫苗的免疫保护状况,降低猪瘟疫情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中和抗体 E2抗体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RT-PCR方法检测猪瘟细胞苗中污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被引量:33
6
作者 范学政 宁宜宝 +2 位作者 王琴 徐璐 沈青春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0,共3页
参考GenBank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猪瘟兔化弱毒病毒(HCLV)序列,设计和建立了一种PCR检测方法,通过试验证明,所建方法能够对HCLV和BVDV进行鉴别诊断;用此方法对23个批次的猪瘟细胞苗进行检测,发现有5批疫苗污染BVDV,均为... 参考GenBank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猪瘟兔化弱毒病毒(HCLV)序列,设计和建立了一种PCR检测方法,通过试验证明,所建方法能够对HCLV和BVDV进行鉴别诊断;用此方法对23个批次的猪瘟细胞苗进行检测,发现有5批疫苗污染BVDV,均为BVDVI型,污染率为21.74%。测定序列与BVDVOregonC24V株(AF091605)的核苷酸相似性为83.2%~83.5%,与NADL株(M31182)的核苷酸相似性为86.4%~8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VDV CSFV RT-PCR方法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 猪细小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猪伪狂犬病病毒多重PCR方法的建立以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赵耘 秦玉明 +4 位作者 张广川 赵启祖 宁宜宝 戴志红 谢磊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共4页
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猪伪狂犬病病毒均能导致猪繁殖障碍,对养猪生产影响很大。本研究通过设计4对针对这4种病毒的特异引物建立了多重PCR方法,分别对其最佳反应条件、特异性及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 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猪伪狂犬病病毒均能导致猪繁殖障碍,对养猪生产影响很大。本研究通过设计4对针对这4种病毒的特异引物建立了多重PCR方法,分别对其最佳反应条件、特异性及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敏感性可达到CSFV 10 TCID50,PPV 10TCID50,PRRSV 1 TCID50,PRV 100 TCID50 CSFV 10TCID50,PPV 10TCID50,PRRSV 1 TCID50,PRV 100 TCID50。同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对猪瘟病毒石门株、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PRV闽南A株、PPV弱毒疫苗株、PRRSV KY 35株及PRRSV B13株6个毒株均能扩增出相应的片段,而BVDV、BDV均未扩增出相应的片段。本方法的建立对于这4种病毒病的早期快速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猪细小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猪伪狂犬病病毒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免疫失败主要原因的解析 被引量:59
8
作者 王琴 宁宜宝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猪瘟 免疫失败 原因分析 疫苗 母源抗体 免疫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FJFQ-39株的毒力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戴志红 赵耘 +5 位作者 宁宜宝 秦玉明 谢磊 张广川 王在时 张仲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94-698,726,共6页
为探索一种相对客观、稳定的方法鉴定猪瘟病毒(CSFV)FJFQ-39株的毒力。本研究采用2×103TCID50的FJFQ-39株分别肌肉接种6头敏感猪,通过RT-nPCR检测扁桃体和血液监测动物感染情况,对动物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系统评分,结合体温分析... 为探索一种相对客观、稳定的方法鉴定猪瘟病毒(CSFV)FJFQ-39株的毒力。本研究采用2×103TCID50的FJFQ-39株分别肌肉接种6头敏感猪,通过RT-nPCR检测扁桃体和血液监测动物感染情况,对动物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系统评分,结合体温分析,判定病毒毒力。同时用相同剂量的石门株接种4头敏感猪作对照。FJFQ-39和石门接种猪的扁桃体和血液均检测到CSFV核酸;FJFQ-39接种猪的最大临床症状评分(CS)平均值为3.53.5±1.0、病理评分(PS)平均值为3.3±0.9(低于5),平均最高体温为39.3±0.2℃(低于40℃);石门接种猪的最大CS平均值为25.5±2.1、PS平均值为29.5±2.4(大于15),平均最高体温为41.8±0.2℃(高于41.0℃)。实验结果表明:猪瘟病毒FJFQ-39株和石门株均成功感染了动物;评分系统结合体温测定评价CSFV毒力是可行的;FJFQ-39属于低毒力株,而石门属于强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毒力 临床症状评分 病理评分 体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感染猪瘟病毒猪体外排毒规律的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俊 王琴 +6 位作者 范学政 徐璐 黄伟 汤波 沙莎 陈蕾 周远成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17,共3页
为研究CSFV感染后在体外的传播途径、排毒规律,针对CSFV基因组设计了一对引物和一条探针,建立了一套CSFV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方法,并以质粒为标准品得到扩增标准曲线。对18个CSFV阳性质控样本检测全阳性,6个CSFV阴性质控样本检测全... 为研究CSFV感染后在体外的传播途径、排毒规律,针对CSFV基因组设计了一对引物和一条探针,建立了一套CSFV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方法,并以质粒为标准品得到扩增标准曲线。对18个CSFV阳性质控样本检测全阳性,6个CSFV阴性质控样本检测全阴性,显示良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此方法对石门株感染的16头60日龄长白猪和1头阴性对照猪的粪便、尿液、眼分泌物和唾液中病毒含量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从感染后第1天到频死前第8天,粪便中均能检测出病毒;尿液和眼分泌物至少能从第3天,唾液从第4天开始检测出病毒,且病毒含量呈增加趋势。本研究对急性感染猪瘟病毒猪体外排毒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弄清CSFV感染病程、致病机理及临床诊断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排泄物 分泌物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与猪瘟预防控制 被引量:49
11
作者 宁宜宝 王琴 赵耘 《中国兽药杂志》 2005年第5期31-35,共5页
研究证明,在自然条件下,猪瘟病毒持续感染通常是在免疫力较低的情况下,由于环境中的病毒反复感染产生的,由于感染猪还有一定的免疫力,病毒虽然可以在其体内局部存留,但还不足以引起猪发病。一般情况下,感染猪虽然持续带毒,但不表现临床... 研究证明,在自然条件下,猪瘟病毒持续感染通常是在免疫力较低的情况下,由于环境中的病毒反复感染产生的,由于感染猪还有一定的免疫力,病毒虽然可以在其体内局部存留,但还不足以引起猪发病。一般情况下,感染猪虽然持续带毒,但不表现临床症状,然而却可以不断向外排毒,再次感染其他猪,污染环境;带毒的种猪可以通过母猪的胎盘和公猪的精液传播给仔猪,造成仔猪的先天免疫耐受,导致疫苗免疫失败。实验还证明,即使在良好的免疫状况下,反复多次人工感染猪瘟强毒也可造成持续感染。由此可见,猪瘟病毒持续感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持续感染 免疫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的持续性感染的根源在于带毒母猪 被引量:32
12
作者 丘惠深 《养猪》 2004年第3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猪瘟 感染 母猪 传染病 死亡率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化是有效控制我国猪瘟的重要手段 被引量:11
13
作者 丘惠深 《猪业科学》 2010年第3期119-119,共1页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养猪大国。随着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种猪的引进、生猪转运量的增加,猪的传染病也就越来越多,对疫病的控制难度也就越来越大,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巨大。
关键词 猪瘟 控制 净化 集约化程度 经济损失 养猪业 规模化 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SFV-E2基因噬菌体肽库筛选猪瘟病毒抗原表位
14
作者 汤波 范学政 +6 位作者 徐璐 王琴 黄伟 刘俊 沙莎 陈蕾 周远成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5,共4页
采用猪瘟单抗对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噬菌体随机肽库(SM-E2库)进行淘洗以研究猪瘟病毒E2抗原表位。运用猪瘟单克隆抗体WH303、WH211和M56对SM-E2库进行4轮生物淘洗,对阳性克隆再经噬菌体原位杂交、特异PCR测序分析,然后人工合成阳性多... 采用猪瘟单抗对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噬菌体随机肽库(SM-E2库)进行淘洗以研究猪瘟病毒E2抗原表位。运用猪瘟单克隆抗体WH303、WH211和M56对SM-E2库进行4轮生物淘洗,对阳性克隆再经噬菌体原位杂交、特异PCR测序分析,然后人工合成阳性多肽进行ELISA反应。经鉴定分析发现单抗WH303从SM-E2库中筛选得到一段CSFV特异的抗原多肽IECTAVSPTTLRTEVVKT,并且该段多肽与已知CSFV表位TAVSPTTLR极为相似;单抗WH211和M56未能筛选到包含CSFV序列的克隆。结果表明,利用靶基因噬菌体随机多肽库筛选抗原表位能够得到更接近于真实表位的抗原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抗原表位 噬菌体随机肽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致弱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紫昱 徐璐 +2 位作者 夏应菊 宋新宇 刘业兵 《中国兽药杂志》 2023年第9期87-94,共8页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猪的传染病,其有效控制主要依赖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的应用,但该毒株致弱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近年猪瘟病毒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和非编码区对毒力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猪...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猪的传染病,其有效控制主要依赖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的应用,但该毒株致弱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近年猪瘟病毒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和非编码区对毒力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猪瘟病毒致弱相关机制的研究以及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致弱机制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RSV HEB-2013株的分离与全基因序列分析
16
作者 张东东 刘灿 +3 位作者 龚文芝 宁宜宝 范学政 张金亚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1,共7页
2013年9月从河北某发病猪场分离到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将该毒株命名为HEB-2013株,在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后发现,HEB-2013株基因组全长为15336 nt,包含9个开放阅读框,其中5’UTR长189 nt,3’URT长165 nt;随后将该毒株的全基... 2013年9月从河北某发病猪场分离到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将该毒株命名为HEB-2013株,在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后发现,HEB-2013株基因组全长为15336 nt,包含9个开放阅读框,其中5’UTR长189 nt,3’URT长165 nt;随后将该毒株的全基因序列与NCBI上可查的历年华北地区PRRSV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发现其与2006年分离的TJ株同源性最高,为99.80%,而与2000年分离的BJ-4株同源性最低,仅为88.39%,进一步综合NSP2、GP3和GP5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系统分析了潜在毒力位点与病毒致病性的关系,并且提出了5个新的有可能与病毒致病性相关的潜在毒力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分离 全基因序列分析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三色间接流式细胞术检测猪外周血白细胞亚群
17
作者 戴志红 赵耘 +6 位作者 宁宜宝 秦玉明 谢磊 张广川 范学政 王在时 张仲秋 《中国兽药杂志》 2010年第1期48-51,共4页
用三色间接流式细胞术检测猪外周血粒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亚群。来源于2头猪的12个猪外周血液样品裂解红细胞后,用3种SWC(swine workshop cluster)单抗和不同标记的二抗染色,对全体细胞设门,测定了SWC1、SWC3、SWC8在外周血白细胞上... 用三色间接流式细胞术检测猪外周血粒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亚群。来源于2头猪的12个猪外周血液样品裂解红细胞后,用3种SWC(swine workshop cluster)单抗和不同标记的二抗染色,对全体细胞设门,测定了SWC1、SWC3、SWC8在外周血白细胞上的表达,分析了嗜中性粒细胞(SWC1+SWC3+SWC8+)、嗜酸性粒细胞(SWC1-SWC3+SWC8+)、B细胞(SWC1-SWC3-SWC8+)、单核细胞(SWC1+SWC3+SWC8-)在外周血白细胞中的比例。结果显示,细胞分群情况良好,两组测定结果的均值及方差无显著差异,其中嗜中性粒细胞占(32.6±0.8)%,嗜酸性粒细胞占(4.7±0.3)%,B淋巴细胞占(3.7±0.2)%,单核细胞占(2.2±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白细胞 流式细胞术 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FV、PRV和PCV2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玲 邹宏 +7 位作者 徐璐 宋新宇 朱明哲 王程 王震 刘业兵 马小军 夏应菊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07-813,共7页
非洲猪瘟病毒(ASFV)、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危害养猪业的3种重要病毒,但目前国内外尚无可同时检测这3种病原的方法。为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上述3种病原的方法,本研究以ASFV的B646L基因、PRV的gE基因及PCV2的rep基因为... 非洲猪瘟病毒(ASFV)、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危害养猪业的3种重要病毒,但目前国内外尚无可同时检测这3种病原的方法。为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上述3种病原的方法,本研究以ASFV的B646L基因、PRV的gE基因及PCV2的rep基因为靶基因,采用Prime 3 web软件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相应引物分别构建上述3种靶基因的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后分别作为质粒标准品,并均稀释到1×105拷贝/μL后按照体积比1∶1∶1混匀后作为模板,采用方阵法对引物、探针、酶和各反应条件等的优化,初步建立ASFV、PRV和PCV2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标准曲线Ct值与相应质粒标准品浓度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利用该方法同时检测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口蹄疫病毒(FMDV)、猪细小病毒(PP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等病原,结果显示,本实验建立的该方法仅特异性扩增ASFV、PRV和PCV2,与其他病原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分别利用该方法与已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72号中ASF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PCV2荧光定量PCR方法(GB/T 35901-2018)、PR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GB/T 35911-2018)对10倍倍比稀释(1.0×10^(4)拷贝/μL~1.0×10_(0)拷贝/μL)后的pUC57-ASFV-B646L、pUC57-PRV-gE、pGEMT-PCV2-rep质粒标准品1∶1∶1的混合物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3种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均为10拷贝/μL,相同或略高于上述各病原的单一qPCR检测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该方法敏感性较高;选取3个稀释度的质粒标准品分别按1∶1∶1比例混合后进行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组内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重复性好。利用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和上述3种病原标准检测方法对114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对ASFV、PRV和PCV2检测的的阳性样品数分别为10份、10份和42份,未发现混合感染现象,与3种病原的标准方法相比符合率均为100%。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ASFV、PRV和PCV2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这3种常见猪病的鉴别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猪圆环病毒2型 伪狂犬病毒 多重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帕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芳韬 徐璐 +3 位作者 夏应菊 赵俊杰 邹兴启 刘业兵 《中国兽药杂志》 2023年第10期90-94,共5页
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是一种人畜共患的高致病性病毒,人感染NiV后,死亡率接近40%;猪作为中间宿主,感染NiV后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特点。近年来,NiV疫情在我国相邻的多个东南亚国家频繁出现,预示该病传入我国风险日益增高。通过... 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是一种人畜共患的高致病性病毒,人感染NiV后,死亡率接近40%;猪作为中间宿主,感染NiV后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特点。近年来,NiV疫情在我国相邻的多个东南亚国家频繁出现,预示该病传入我国风险日益增高。通过介绍近年来NiV在血清学诊断和分子学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临床常用的传统技术以及重组蛋白ELISA、Luminex、二代测序等新兴诊断方法,为临床样本中NiV的鉴定和监测方法更新换代提供参考,对监测NiV从国外的传入情况、防控猪群NiV疫情发生以及守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帕病毒 血清学诊断方法 分子学诊断方法 新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NA技术及其在动物疫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明伟 夏应菊 +2 位作者 陈紫昱 李佳昕 刘业兵 《中国兽药杂志》 2023年第11期62-71,共10页
mRNA技术是一种将人工合成的mRNA分子引入细胞内,并利用细胞自身的翻译机制将其翻译成蛋白质的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mRNA技术已经在疫苗研究、基因治疗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在新冠预防和传染病防治方面进行了临床应用,... mRNA技术是一种将人工合成的mRNA分子引入细胞内,并利用细胞自身的翻译机制将其翻译成蛋白质的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mRNA技术已经在疫苗研究、基因治疗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在新冠预防和传染病防治方面进行了临床应用,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mRNA技术的发展历程,mRNA疫苗的设计、递送及特点,以及其在动物疫病研究的进展予以综述,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展望今后的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技术 疫苗研究 动物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