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5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钢异种金属高能束焊接技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健 石磊 +3 位作者 崔烺 陆煜 王英 陈东亮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3,共7页
随着异种金属复合结构件的应用日益广泛,铜/钢的焊接方法在工程应用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高能束焊接具有焊缝深宽比大、精确可控的聚焦方式以及焊件热变形小等优点,成为异种金属材料焊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铜/钢异种金属焊接特点的分析... 随着异种金属复合结构件的应用日益广泛,铜/钢的焊接方法在工程应用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高能束焊接具有焊缝深宽比大、精确可控的聚焦方式以及焊件热变形小等优点,成为异种金属材料焊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铜/钢异种金属焊接特点的分析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铜/钢异种金属电子束焊接与激光焊接两方面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了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钢异种金属 高能束焊接 电子束焊接 激光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抛光对单晶硅表面质量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2
作者 赵仕燕 郭海林 +6 位作者 黄思玲 张旭 夏超翔 王大森 聂凤明 裴宁 李晓静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121,共9页
离子束抛光作为一种超精密加工技术,被应用于材料表面抛光的精抛阶段,而其原子量级的去除效果使得它的加工过程与加工效果难以直接观察,因此为了能够从微观尺度研究离子束抛光的加工效果以及加工参数对材料表面粗糙度与表面损伤的影响,... 离子束抛光作为一种超精密加工技术,被应用于材料表面抛光的精抛阶段,而其原子量级的去除效果使得它的加工过程与加工效果难以直接观察,因此为了能够从微观尺度研究离子束抛光的加工效果以及加工参数对材料表面粗糙度与表面损伤的影响,提出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离子束抛光过程,通过对氩离子轰击单晶硅的仿真模拟,分析加工参数对单晶硅表面粗糙度与晶格损伤的影响规律,指导实际的加工工艺设计.研究发现,在不同加工角度下,离子剂量对于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不同,低角度(0°~40°)低剂量以及高角度(>50°)高剂量的加工有助于达到较低的表面粗糙度;随着加工角度的增加,离子束对晶体表面造成的损伤逐渐减少,当加工角度大于40°时能够大幅度减少晶格损伤.模拟结果显示在实际的离子束抛光过程中,为了得到高质量的表面,应该采取高角度高剂量的加工方式以达到既降低材料表面粗糙度又减小对材料表面晶格产生损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抛光 表面质量 分子动力学 单晶硅 加工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幅对40CrNi4Mo1V钢的高温低周疲劳性能影响及机理研究
3
作者 段汇川 黄建文 +5 位作者 刘艳 王兴茂 蔡波 周红凯 岑一鸣 孙远东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8-173,共6页
700℃下对40CrNi4Mo1V钢进行应变控制的高温低周疲劳试验,研究了应变幅对疲劳行为及高温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用体视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分别表征了低周疲劳后的宏观断口及显微组织演变。结果表明:700℃下40CrNi4Mo1V钢在应变... 700℃下对40CrNi4Mo1V钢进行应变控制的高温低周疲劳试验,研究了应变幅对疲劳行为及高温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用体视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分别表征了低周疲劳后的宏观断口及显微组织演变。结果表明:700℃下40CrNi4Mo1V钢在应变幅为0.35%~0.85%时均出现了循环软化,低周疲劳寿命随应变幅的增大而减小,但应变幅为0.7%~0.85%时疲劳寿命相近,40CrNi4Mo1V钢应变幅与疲劳寿命的关系符合Manson-Coffin方程。在高应变幅下40CrNi4Mo1V钢的疲劳抗力较好,这与应变导致的晶粒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CrNi4Mo1V钢 高温低周疲劳性能 应变幅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ON透明陶瓷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4
作者 高闯 牟晓明 +6 位作者 王思嘉 于楷鸿 于永波 王洪林 郭建斌 曹剑武 刘发付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92,共9页
氮氧化铝透明陶瓷因良好的光学性能、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而备受关注。AlON透明陶瓷发展迅速,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其产业化。因此,本文介绍了两种最常用的AlON粉体制备方法,包括高温固相反应法、氧化铝还原氮化法。系... 氮氧化铝透明陶瓷因良好的光学性能、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而备受关注。AlON透明陶瓷发展迅速,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其产业化。因此,本文介绍了两种最常用的AlON粉体制备方法,包括高温固相反应法、氧化铝还原氮化法。系统地总结了烧结工艺,包括无压烧结、热压烧结、热等静压烧结、微波烧结、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对AlON原料粉体和陶瓷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此外,对AlON透明陶瓷光学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最后,对AlON透明陶瓷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ON透明陶瓷 AlON粉体制备方法 烧结工艺 光学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炮身管内壁等离子渗镀Ta-W合金层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石龙 魏东博 +3 位作者 谷佳慧 陈小虎 徐永东 张平则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15,共10页
目的通过等离子渗镀技术制备Ta-W合金层,提高火炮身管内壁的耐磨损和抗烧蚀性能。方法采用等离子渗镀技术在炮钢试样表面制备Ta-W合金层,通过在恒温500℃下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对比分析基体和Ta-W合金层的耐磨性能,采用氧乙炔烧蚀试验评价... 目的通过等离子渗镀技术制备Ta-W合金层,提高火炮身管内壁的耐磨损和抗烧蚀性能。方法采用等离子渗镀技术在炮钢试样表面制备Ta-W合金层,通过在恒温500℃下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对比分析基体和Ta-W合金层的耐磨性能,采用氧乙炔烧蚀试验评价Ta-W合金层的抗烧蚀性能。结果Ta-W合金层表面致密均匀,截面合金层元素呈梯度分布,合金层与基体间实现了冶金结合。Ta-W合金层主要为α-Ta相,存在(211)面择优取向。在500℃(恒温)、15min、3种载荷条件下,基体的磨损率分别为7.49×10^(-5)、4.2×10^(-5)、7.7×10^(-5)mm^(3)/(N·m),而Ta-W合金层的磨损率分别为1.77×10^(-5)、1.53×10^(-5)、3.38×10^(-5)mm^(3)/(N·m);Ta-W合金层的摩擦因数在同一载荷下变化不大,而摩擦因数的上下波动程度明显降低。通过氧乙炔烧蚀15 s后,炮钢基体的质量损失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5.78mg和0.34mg/s,Ta-W合金层的质量损失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5.02 mg和0.28 mg/s。Ta-W合金层的烧蚀产物主要为WO_(3)、Ta_(2)O_(5)。结论Ta-W合金层的磨损率分别为炮钢基体的23.63%、36.00%、43.84%,耐磨性能显著提高,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通过表面等离子渗镀Ta-W合金层,有效提升了炮钢基体的抗烧蚀性能,Ta-W合金层的烧蚀失效机制为高温气流侵蚀导致的WO_(3)、Ta_(2)O_(5)熔化-脱落过程的反复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炮身管 等离子渗镀 Ta-W合金层 微观结构 高温磨损 氧乙炔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9钛合金弹簧的疲劳断裂与失效机制研究
6
作者 刘春秘 于海涛 +5 位作者 宋体杰 王泽凯 于妍妍 康凯 张明朗 王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192,共7页
针对航空某结构中TB9钛合金弹簧关键构件断裂的问题,通过宏观观察、扫描电镜分析、硬度测试、能谱分析及有限元模拟等,对弹簧的失效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断裂源于表面机械损伤引发的疲劳裂纹扩展,裂纹在应力集中区萌生并沿特... 针对航空某结构中TB9钛合金弹簧关键构件断裂的问题,通过宏观观察、扫描电镜分析、硬度测试、能谱分析及有限元模拟等,对弹簧的失效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断裂源于表面机械损伤引发的疲劳裂纹扩展,裂纹在应力集中区萌生并沿特定方向扩展。扫描电镜分析显示,断裂源区呈典型的疲劳条纹,表明疲劳裂纹的扩展过程与交变应力密切相关。硬度测试和能谱分析表明,材料的局部硬度分布不均和微观结构异常加剧了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有限元仿真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应力集中对疲劳失效的主导作用。本研究结果有望为钛合金材料的设计优化与性能提升提供理论支持与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9钛合金 弹簧 失效分析 断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选区熔化制造钛合金筒形构件超声检测研究
7
作者 杨卓琳 倪培君 +3 位作者 张荣繁 李志勇 王跃东 付康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7-185,共9页
激光选区熔化制造钛合金筒形构件具有组织各向异性、缺陷尺寸小、检测要求高等特点,这对构件缺陷无损检测及质量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保证构件质量,本文研究了激光选区熔化制造钛合金(TA15)材料不同成型方向的组织、力学性能与声学... 激光选区熔化制造钛合金筒形构件具有组织各向异性、缺陷尺寸小、检测要求高等特点,这对构件缺陷无损检测及质量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保证构件质量,本文研究了激光选区熔化制造钛合金(TA15)材料不同成型方向的组织、力学性能与声学特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水浸四通道超声波C扫描自动检测系统,采用对辊和多轴运动机构相结合的螺旋式扫查方案,可实现筒形构件内部缺陷的多通道扫查;用CIVA仿真软件对构件进行超声检测,提高超声检测缺陷信号的可识别性;制备了含有人工缺陷的钛合金筒形对比试验样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激光选区熔化制造钛合金筒形构件组织各向异性对超声衰减和力学性能影响不显著,超声C扫描成像技术可实现构件内部最小φ0.8 mm的人工平底孔及0.2 mm宽人工刻槽缺陷的有效检测,且检测速度快,成像直观,可用于激光选区熔化制造钛合金筒形构件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钛合金 筒形构件 各向异性 缺陷 超声波C扫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宝石透明装甲迎弹层冲击破坏特性及抗弹机理研究
8
作者 王思嘉 于楷鸿 +6 位作者 牟晓明 高闯 于永波 梁家毅 刘博文 张恒郡 刘发付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4,共9页
单晶氧化铝(蓝宝石)是一种兼具优异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透明防护材料,在低面密度和高防护透明装甲方面具有大的应用价值。为了探究蓝宝石透明装甲的破坏机制和抗弹机理,本文采用高速摄影技术捕捉了穿甲燃烧弹侵彻蓝宝石透明复合装甲的... 单晶氧化铝(蓝宝石)是一种兼具优异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透明防护材料,在低面密度和高防护透明装甲方面具有大的应用价值。为了探究蓝宝石透明装甲的破坏机制和抗弹机理,本文采用高速摄影技术捕捉了穿甲燃烧弹侵彻蓝宝石透明复合装甲的瞬态过程。通过分析迎弹层的裂纹扩展形式,研究了蓝宝石和玻璃迎弹层抗穿甲燃烧弹侵彻的破坏特性及迎弹层厚度对其抗弹机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12.7 mm穿甲燃烧弹侵彻下,蓝宝石迎弹层径向裂纹扩展速度为2512.8 m/s,裂纹末端分叉形成树枝状裂纹簇。当蓝宝石厚度从6 mm增至8 mm时,裂纹扩展速度降至2274.1 m/s,透明装甲迎弹层抗弹能力提高。结合碎片显微组织分析,揭示了蓝宝石透明装甲迎弹层微观结构-宏观破坏特性-抗弹机制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迎弹层裂纹萌生、裂纹扩展、破碎失效的抗弹机理。为迎弹层材料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也为蓝宝石透明复合装甲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迎弹层 高速摄影 穿甲燃烧弹 冲击破坏 抗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硫电池的电解质安全性的研究进展及军事化前景
9
作者 陈建安 陈曦 +6 位作者 POTAPENKO Hanna 郭珉 李怡 郝慧敏 李昕钰 聂泽龙 祝付文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锂硫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和成本优势,在无人驾驶飞行器、地面车辆和海洋无人驾驶船舶等军事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锂硫电池用易燃的硫正极、高活泼的锂负极及低闪点、低沸点的有机电解液会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导致其军用化面临... 锂硫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和成本优势,在无人驾驶飞行器、地面车辆和海洋无人驾驶船舶等军事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锂硫电池用易燃的硫正极、高活泼的锂负极及低闪点、低沸点的有机电解液会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导致其军用化面临困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通过开发新型电解质、优化负极材料、改性隔膜和改进正极材料等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在这些方法中,电解质是提高安全性的最关键要素。特别是近年来固态电解质的兴起,使针对电解质的研究更具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锂硫电池电解质安全性提升策略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安全性 阻燃剂 液态电解质 固态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组织研究
10
作者 孙佳琪 郑顺奇 王瑈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6,共6页
在通过数值模拟优选液体铸浸浇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直浇道和高度较低的横浇道制备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直浇道和高度较低的横浇道,充型... 在通过数值模拟优选液体铸浸浇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直浇道和高度较低的横浇道制备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直浇道和高度较低的横浇道,充型过程中紊流较少;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存在以Si、Na为主要成分的过渡区;Al、O、Si扩散形成的Na_(2)SiO_(3)等化合物和Fe扩散进入Al_(2)O_(3)颗粒,都可改善Al_(2)O_(3)颗粒润湿性,优化铸渗效果,促进Al_(2)O_(3)颗粒与灰铸铁基体的结合;过渡层的显微硬度最低为165HV~235HV,Al_(2)O_(3)颗粒的显微硬度随着与界面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至2005HV~2230HV,铁基体的显微硬度随着与界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最终稳定在230HV~294HV;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为319.1 MPa,抗压强度为519.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陶瓷颗粒增强 液态铸渗 界面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圆减薄工艺技术与设备研究进展
11
作者 蒋凯 李晓静 +2 位作者 朱航 吴晓雪 巩书通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1-204,共14页
晶圆减薄是一种为满足后续封装工艺的工艺技术,晶圆超薄化发展对物理强度、散热性和尺寸提出了要求。首先概述了当前晶圆材料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晶圆减薄工艺及设备方面的研究现状,根据减薄方式不同进行分类归纳,包括机械减薄、化学机械... 晶圆减薄是一种为满足后续封装工艺的工艺技术,晶圆超薄化发展对物理强度、散热性和尺寸提出了要求。首先概述了当前晶圆材料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晶圆减薄工艺及设备方面的研究现状,根据减薄方式不同进行分类归纳,包括机械减薄、化学机械减薄、能束减薄等。其中机械减薄包括单面磨削、双面磨削等;化学机械减薄包括化学机械磨削(CMG)和化学机械抛光(CMP)等技术,能束减薄中介绍了激光减薄技术目前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其作为晶圆减薄方面的优势,并创新性提出动态等离子加工在晶圆减薄技术上的潜力及现有进展,对金刚石材料前景展望,同时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未来半导体金刚石晶圆及其相关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圆 晶圆减薄技术 晶圆减薄设备 等离子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铝合金激光-电弧复合焊温度场与流场研究
12
作者 李荣昊 路永新 +3 位作者 王大锋 王世清 申志康 强伟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77-83,共7页
本文以4 mm厚A7N01铝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基于A7N01铝合金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参数进行模拟仿真。采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针对不同焊接参数下的熔池温度场分布与流动性进行分析,研究了激光功率和焊接速度对激光-电弧复合焊的影... 本文以4 mm厚A7N01铝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基于A7N01铝合金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参数进行模拟仿真。采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针对不同焊接参数下的熔池温度场分布与流动性进行分析,研究了激光功率和焊接速度对激光-电弧复合焊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熔池的深度显著增加。同时,由于熔池内部的流体流动速度加快,进而导致熔池的不稳定性增大。较大的焊接速度虽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熔池达到稳定状态,但也伴随着更快的温度变化速率,容易产生冷却不均和裂纹的风险。相反,较低的焊接速度增加了热输入,使得熔池的温度梯度更大,有助于形成更大的熔池和更深的熔深,但过多的热输入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焊接缺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电弧复合焊 A7N01铝合金 数值模拟 温度场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碲锌镉晶体热退火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吴啸 赵文 +5 位作者 起文斌 宋林伟 李向堃 姜军 孔金丞 王善力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2-923,共12页
碲锌镉(CdZnTe,CZT)晶体因优异的物理特性在室温射线探测和HgCdTe红外探测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然而,CZT晶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点缺陷、沉积相和位错严重影响晶体质量和器件性能。研究表明,精心设计的退火工艺可有效降低沉积相密度,调控点... 碲锌镉(CdZnTe,CZT)晶体因优异的物理特性在室温射线探测和HgCdTe红外探测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然而,CZT晶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点缺陷、沉积相和位错严重影响晶体质量和器件性能。研究表明,精心设计的退火工艺可有效降低沉积相密度,调控点缺陷浓度,提升晶体电阻率和载流子迁移率寿命积。本文深入分析了CZT晶体中缺陷的形成机理,系统评述了恒温退火、梯度退火、分步退火、器件退火、原位退火和溶液退火等技术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各种退火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对CZT晶体性能的影响,同时提出了未来研究应聚焦于深化退火机理的理解、开发新型退火技术、优化界面工程和实现智能化退火工艺,以进一步提升CZT晶体性能,推动其在高性能辐射探测和红外成像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锌镉 缺陷抑制 恒温退火 梯度退火 分步退火 器件退火 原位退火 溶液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栖作战武器非线性横摇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新谋 潘玉田 +1 位作者 常列珍 范昱珩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69,87,共5页
为了研究两栖作战武器非线性横摇动力学,在借鉴船舶非线性横摇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两栖武器水上性能分析计算软件计算某两栖武器的GZ曲线,在考虑了流体附加质量转动惯性矩和非线性阻尼项的前提条件下,建立了两栖作战武器非线性横摇... 为了研究两栖作战武器非线性横摇动力学,在借鉴船舶非线性横摇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两栖武器水上性能分析计算软件计算某两栖武器的GZ曲线,在考虑了流体附加质量转动惯性矩和非线性阻尼项的前提条件下,建立了两栖作战武器非线性横摇动力学方程,即将该方程化为无量纲形式,并引入状态变量,将二阶非自治动力学方程化为一阶自治动力学方程组,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给出了两栖武器在不同频率的波浪扰动下的非线性横摇角位移和角速度响应,并给出了不同工况下的系统相图。结果表明,两栖作战武器在规则波浪的扰动下的横摇运动是一个非线性动力学问题,其动力学特性对参数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力学 两栖作战武器 横摇运动 阻尼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镁合金熔炼中气体保护法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5-7,共3页
在铝镁合金熔炼过程中,因为镁的化学性质活泼,导致合金的氧化、烧损现象十分严重,不仅降低了合金中镁的收得率,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达到阻燃目的,国内经常采用熔剂法,而目前在国外用的较多的则是气体保护法。本实验对气体保... 在铝镁合金熔炼过程中,因为镁的化学性质活泼,导致合金的氧化、烧损现象十分严重,不仅降低了合金中镁的收得率,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达到阻燃目的,国内经常采用熔剂法,而目前在国外用的较多的则是气体保护法。本实验对气体保护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曲线规律,并对温度因素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所得实验结论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镁合金 氧化烧损 气体保护法 动力学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区块链的跨链服务安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云华 罗明顺 +3 位作者 胡晴 吴槟 王超 肖珂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8-1037,共20页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随着区块链在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和发展,能源区块链概念逐渐形成共识,它是区块链与能源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业新形态,可助力能源主体之间的高效协作,为绿色低碳等创新业务模式提供...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随着区块链在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和发展,能源区块链概念逐渐形成共识,它是区块链与能源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业新形态,可助力能源主体之间的高效协作,为绿色低碳等创新业务模式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能源区块链的规模化发展离不开多层次跨链技术的突破,但能源区块链的跨链服务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将目前能源区块链领域的研究现状分为5类,即能源区块链架构、智能合约应用、跨链技术、区块链节点管理和区块链隐私保护,针对这5个方向分别总结相关研究工作,详细梳理出各研究方案的原理、优势与不足;然后,为促进能源区块链的跨链服务安全技术的发展,根据能源区块链的现实需求,结合监管机制与共识机制提出多层次跨链协同监管的能源区块链架构;最后,总结出能源区块链跨链服务安全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区块链在能源领域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区块链 监管架构 跨链服务 节点管理 隐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机动目标探测性能评估研究
17
作者 郭雷平 段文博 +5 位作者 郭冰涛 王怡恬 韩琪 蔡鹏程 赵子淳 任冬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5-672,共8页
基于TTP准则的静目标鉴别性能理论模型评估方法具有环境适应性强、性能预测准确、系统参数优化便利等优点,但此方法对动目标探测性能评估的准确性还需展开进一步研究。为了准确评估动目标的探测性能,文中搭建了靶标运动系统、红外目标... 基于TTP准则的静目标鉴别性能理论模型评估方法具有环境适应性强、性能预测准确、系统参数优化便利等优点,但此方法对动目标探测性能评估的准确性还需展开进一步研究。为了准确评估动目标的探测性能,文中搭建了靶标运动系统、红外目标生成系统和目标采集及储存系统;采用人眼阈值判断实验方法实现不同成像作用距离、不同运动速度、不同靶标尺寸下的目标探测性能评估,获得了目标探测概率性能曲线;结合NVThermIP现场性能评估理论模型,在系统性能参数输入一致时计算目标探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NVThermIP现场性能预测模型对于动目标探测性能的预测存在一定偏差,在实验测量的目标运动速率范围内,随着目标运动速率的提升,目标更易被探测。实验结果为动目标性能评估理论模型的修正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目标探测性能 NVThermIP理论 人眼阈值判断 性能评估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备体系需求分析流程研究
18
作者 李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9-342,共4页
阐述了装备体系需求分析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并就具体的作战对手分析、作战场景构想和体系指标分配等做了详细介绍。通过装备体系的正向需求分析,建立体系不足列表,为装备体系的设计提供输入。
关键词 装备体系 需求分析 指标分配 不足列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硬质WC涂层的不同摩擦副间的摩擦磨损特性及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晓霞 陈杰 +7 位作者 郝恩康 刘光 崔烺 贾利 魏连坤 郝建洁 曹立军 安宇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84,115,共10页
目的探究硬质WC-12Co涂层与摩擦副间的力学性能、摩擦磨损特性的对应关系。方法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制备WC-12Co硬质涂层,利用SEM、XRD、EDS等分析涂层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和元素分布规律等,研究该涂层与不同对偶配副的摩擦... 目的探究硬质WC-12Co涂层与摩擦副间的力学性能、摩擦磨损特性的对应关系。方法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制备WC-12Co硬质涂层,利用SEM、XRD、EDS等分析涂层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和元素分布规律等,研究该涂层与不同对偶配副的摩擦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机理等。结果采用HVOF技术制备的WC-12Co涂层中各元素及物相分布均匀,涂层的显微硬度约为1103.8HV0.3,纳米硬度约为20.47GPa。涂层和不同对偶配副的干摩擦因数均在0.80以上,磨损率在10^(-6)mm^(3/)(N·m)量级,其中与Al_(2)O_(3)对偶球配副时摩擦因数(约0.81)最低,与WC-6Co对偶球配副时摩擦因数(约0.85)最大,在与Al_(2)O_(3)配副时磨损率最大,约为11.09×10^(-6)mm^(3)/(N·m),与GCr15配副时磨损率最小,约为1.60×10^(-6)mm^(3)/(N·m)。结论硬质WC-12Co涂层致密均匀,其力学性能优异,与不同材质对偶球配副时其磨损机制有所不同,导致摩擦副间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略有差异,但其耐磨性均良好,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工况特点选择不同的摩擦副,以保证硬质碳化钨涂层的安全稳定长效服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12CO涂层 超音速火焰喷涂 摩擦副 力学性能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复合含能破片对柴油油箱的引燃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跃 刘桂涛 +4 位作者 刘凯 赵孔勋 陈展宏 刘奕彤 梁栋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1,共6页
围绕Al/PTFE含能材料及其结构复合含能破片对柴油目标的引燃性问题,分别用动态冲击试验和枪发射试验研究了Al/PTFE、铝热剂及其混合配比材料的冲击反应特性及结构复合含能破片对柴油油箱的引燃性能。结果表明:Al/CuO比Al/PT-FE具有更低... 围绕Al/PTFE含能材料及其结构复合含能破片对柴油目标的引燃性问题,分别用动态冲击试验和枪发射试验研究了Al/PTFE、铝热剂及其混合配比材料的冲击反应特性及结构复合含能破片对柴油油箱的引燃性能。结果表明:Al/CuO比Al/PT-FE具有更低的反应激发速率,通过在Al/PTFE中添加Al/CuO能显著降低含能材料的冲击反应阈值。枪发射引燃柴油试验显示,分别以Al/PTFE、Al/PTFE-Al/CuO和Al/PTFE-2Al/CuO作为内部装料时,复合破片对柴油油箱持续引燃的速度阈值分别为1246、1171、1098 m/s。混合配比含能破片具有更高引燃能力的原因在于Al/CuO的加入降低了含能材料的整体发火阈值,同时提升了Al/PTFE的释能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复合含能破片 Al/PTFE Al/CuO 动态冲击 反应阈值 引燃柴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