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现状探析 被引量:9
1
作者 何弘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32-134,共3页
中国网络文学异军突起,不仅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全世界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在发展过程中,中国网络文学逐步显示出商业价值,并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当前,中国网络文学的基本状况可以概括为"在调整中优化,向主流... 中国网络文学异军突起,不仅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全世界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在发展过程中,中国网络文学逐步显示出商业价值,并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当前,中国网络文学的基本状况可以概括为"在调整中优化,向主流化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警惕网络文学中存在的"三俗"问题,建立健全网络文学评价机制,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湘军”的命名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唐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8-164,共7页
从当代文学批评谱系的角度说,文坛地方军的涌现,最初源于"湘军"的崛起及其命名。从"湘军"到文学"湘军",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湖南作家群因接连斩获全国文学大奖而获别称闻名,而此后"陕军"东征、... 从当代文学批评谱系的角度说,文坛地方军的涌现,最初源于"湘军"的崛起及其命名。从"湘军"到文学"湘军",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湖南作家群因接连斩获全国文学大奖而获别称闻名,而此后"陕军"东征、文学"豫军"等文坛造"军"运动的兴起,一方面是受文学"湘军"命名的启示,另一方面也是各地方作协极力凸显政绩的结果。在文坛地方军自我本质化、历史化的进程中,地域文化提供了重要注脚,地域文化与地方文学的相互阐释,汇集成中国当代批评的"文化研究"潮,并与西来的"文化研究"合流,由此构成了九十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的多维复杂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湘军 文化研究 地域文化 当代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验与中国小说的忠实传承者——以《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为例重读周立波 被引量:1
3
作者 唐伟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1期44-51,共8页
既非开风气之先也不算后来居上的周立波,其文学史地位始终略显尴尬和孤独。重读周立波需尽可能的再历史化,更需将其放置在中国人经验意义的表达框架中来考察。就中国经验和中国小说的有效结合和完成度而言,周立波即使称不上是最杰出的,... 既非开风气之先也不算后来居上的周立波,其文学史地位始终略显尴尬和孤独。重读周立波需尽可能的再历史化,更需将其放置在中国人经验意义的表达框架中来考察。就中国经验和中国小说的有效结合和完成度而言,周立波即使称不上是最杰出的,也是中国经验与中国小说忠实承传者中极具个性的一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立波 《暴风骤雨》 《山乡巨变》 中国经验 中国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个体命运展现农村变革的时代画卷——评李天岑长篇小说《三山凹》
4
作者 何弘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55-161,共7页
李天岑是南阳作家群的重要成员,其创作坚持"讲故事"的传统和"写人"的传统,追求情节生动、人物鲜活,突显作品劝善惩恶的劝诫意义,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三山凹》以三个发小的人生经历为主线,通过个体命运的变迁反映... 李天岑是南阳作家群的重要成员,其创作坚持"讲故事"的传统和"写人"的传统,追求情节生动、人物鲜活,突显作品劝善惩恶的劝诫意义,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三山凹》以三个发小的人生经历为主线,通过个体命运的变迁反映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农村的变革,是改革开放史和乡村振兴历程的文学写照。作品以丰沛的细节塑造人物,将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写亲情爱情、伦理道德,表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巨变,是催人奋发向上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天岑 《三山凹》 乡村振兴 人物塑造 劝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