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1
作者 孙春晨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伦理学研究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伦理学学科体系未能定型,但老一辈伦理学家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为改革开放后伦理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中国伦理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伦理学学科体系形...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伦理学研究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伦理学学科体系未能定型,但老一辈伦理学家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为改革开放后伦理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中国伦理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伦理学学科体系形成了包括伦理学原理、中国伦理思想史、外国伦理思想史和应用伦理学四种学科形态在内的总体框架。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中国伦理学学科体系未来的发展任重道远,需要以文化自信引领中国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发展方向,增强伦理学学科体系建设的时代意识和问题导向,积极协同其他相关学科推进应用伦理学科的建设和应用伦理专业硕士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伦理学 学科体系 建设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伦理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四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2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2010年10月16—17日,冲国伦理学会经济伦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四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加了会议。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文晓... 2010年10月16—17日,冲国伦理学会经济伦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四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加了会议。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文晓明教授到会致辞,对中国伦理学会经济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及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教授致辞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师范大学 经济伦理学 学术研讨会 中国伦理 成立大会 学会 专业委员会 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伦理学70年发展述要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小锡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3,共13页
新中国70年的伦理学始终伴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进程而发展,期间有辉煌,也有坎坷.跟随着"雄狮"醒来的步伐,我国伦理学学科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学科体系的快速成熟和学科实践价值的凸显,使得伦理学雄踞我... 新中国70年的伦理学始终伴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进程而发展,期间有辉煌,也有坎坷.跟随着"雄狮"醒来的步伐,我国伦理学学科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学科体系的快速成熟和学科实践价值的凸显,使得伦理学雄踞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殿堂,并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伦理学 道德 学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再写中国伦理学”的小引——“再写中国伦理学”专栏主持人导语 被引量:1
4
作者 万俊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共2页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起首专栏一直是极富学术特色和学术声誉的,实非平常主题及一般论文所能荣登。2019新年首期之“再写中国伦理学”专栏更是犹如天边春雷滚动,仿佛预示着某个时刻的来临,抑或,是某一事件即将发生。
关键词 中国伦理学 专栏 主持人 哲学社会科学版 导语 学术声誉 学术特色 大学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气盛的美国伦理学——向玉乔教授《美国伦理学史》小序
5
作者 万俊人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35,共2页
美国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年轻的现代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现代世界最年轻强势的帝国,而且近乎施蒂纳意义上的那个"唯一者"。一个基于"五湖四海"的多民族移民——甚至,最初还只是被放逐的败落者或流放者——所组成的年轻国家,建国不足两... 美国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年轻的现代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现代世界最年轻强势的帝国,而且近乎施蒂纳意义上的那个"唯一者"。一个基于"五湖四海"的多民族移民——甚至,最初还只是被放逐的败落者或流放者——所组成的年轻国家,建国不足两百年便能够取大英"日不落帝国"而代之,成为现代世界头号帝国,这本身便是一个国际政治的奇迹,其间必有诸多耐人寻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研究 唯一者 伦理思想 施蒂纳 政治价值 国际政治 大英 学史 英语语言文学 现代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科交叉融合推进科技伦理治理
6
作者 孙春晨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5,共8页
学科交叉融合是指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的活动。学科交叉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与应用等科技活动时处理人与... 学科交叉融合是指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的活动。学科交叉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与应用等科技活动时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关系应当遵循的价值原则与行为规范,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与应用提供向善的价值方向。科技伦理是科技类学科与伦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它不只存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与应用等科技活动之中,凡是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而产生的社会生活诸领域的伦理问题,都应被视为科技伦理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科技伦理治理需要加快前沿和重点科技领域伦理治理规则的动态调整与制度构建;充分发挥由多学科专家学者组成的各级各类科技伦理委员会的功能,科技伦理委员会能够为科技伦理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专业功能提供实践平台;“应用伦理”专业硕士学位的设置,为培养跨学科的科技伦理治理专业人才提供了条件,科技伦理专业人才参与科技活动的全过程,能够有效地克服科技伦理治理的技术化倾向,推动科技领域社会治理“伦理先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融合 科技伦理治理 科技伦理委员会 科技伦理专业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道德的中国精神哲学范式与中国话语 被引量:2
7
作者 樊浩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3,共9页
中国精神哲学传统一以贯之演绎的是伦理与道德"相濡以沫"的文化正剧,而拒绝向"相忘江湖"的道德自由方向发展。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哲学形态的"中国范式"就是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如果进行话... 中国精神哲学传统一以贯之演绎的是伦理与道德"相濡以沫"的文化正剧,而拒绝向"相忘江湖"的道德自由方向发展。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哲学形态的"中国范式"就是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如果进行话语转换,与黑格尔"伦理世界——教化世界——道德世界"的"西方范式"相比,"礼——克己——仁"的"中国范式"最重要的"中国风情"便是"克己"。"中国范式"在现代以文化坚守与问题共识两种方式呈现,一方面表现为对伦理型文化的坚守,以及"伦理上守望传统,道德上走向现代"的转型轨迹,另一方面是在关于分配不公和官员腐败两大问题诊断的高度共识中所表现的伦理忧患意识。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的中国话语,就是"伦——理——道——德——得"的精神哲学过程和精神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道德 精神哲学 形态 中国范式 中国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管理创新的伦理路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莹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6-109,共4页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我国党和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社会管理目标,除了发挥法律和行政等制度方面的强制力作用外,发...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我国党和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社会管理目标,除了发挥法律和行政等制度方面的强制力作用外,发挥伦理在社会管理中的软作用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途径。伦理在职业生活、公共生活和家庭生活等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党委、政府、社会以及个人共同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来实现,同时还需要有制度的支持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伦理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政以德:中国政治伦理的核心要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靳凤林 张雨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118,共7页
为政以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历代执政者在长期工作生活中形成的重要政治品质。它集儒、法、道、佛诸多思想流派之精华,蕴含着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修身为要的政治追求、贵和尚中的执政原则等丰富内涵,在古往今来不... 为政以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历代执政者在长期工作生活中形成的重要政治品质。它集儒、法、道、佛诸多思想流派之精华,蕴含着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修身为要的政治追求、贵和尚中的执政原则等丰富内涵,在古往今来不同文化思潮的相互激荡中,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为政以德的政治伦理体系。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努力把握中华先贤的这一重要政治智慧,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以来,通过大力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政德建设,努力使之与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结合,使其在与时俱进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政以德 政治伦理 国家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下观与西方国际观的伦理视差 被引量:1
10
作者 靳凤林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125,共5页
中国王道政治的天下观与西方霸道政治的国际观,由于生成初期自然地理环境的天壤之别,致使其在本体论上,呈现出共生共在与主客对立的差别;在国家治理层面,凸现出隆礼重仪与法律至上的异质性;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彰显出德性濡化与... 中国王道政治的天下观与西方霸道政治的国际观,由于生成初期自然地理环境的天壤之别,致使其在本体论上,呈现出共生共在与主客对立的差别;在国家治理层面,凸现出隆礼重仪与法律至上的异质性;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彰显出德性濡化与契约正义的区别;在处理利益冲突的方式上,显现为贵中尚和与崇力尚争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 国际观 伦理视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色伦理的原创性之作——《角色伦理——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评介
11
作者 王莹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7-137,共1页
《角色伦理——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以下简称《角色伦理》)一书,是河北师范大学田秀云教授的新作,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该书致力于从伦理学视角考察社会角色,以伦理学与社会学的交叉为学理依据和理论维度,旨在为角色理论... 《角色伦理——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以下简称《角色伦理》)一书,是河北师范大学田秀云教授的新作,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该书致力于从伦理学视角考察社会角色,以伦理学与社会学的交叉为学理依据和理论维度,旨在为角色理论的研究开辟一个伦理学视域,为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和谐社会 角色伦理 伦理基础 原创性 人民出版社 评介 伦理学 社会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劳动幸福构筑社会主义精神--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何云峰教授访谈 被引量:7
12
作者 何云峰 周玉林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7,167,共5页
何云峰教授的学术兴趣比较广泛。由于拥有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个博士学位,所以他的研究兴趣跨学科性特征明显,涉及哲学认识论、劳动哲学、社会管理和高等教育等多个领域。最近10多年,他集中主要精力于对劳动幸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2018年... 何云峰教授的学术兴趣比较广泛。由于拥有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个博士学位,所以他的研究兴趣跨学科性特征明显,涉及哲学认识论、劳动哲学、社会管理和高等教育等多个领域。最近10多年,他集中主要精力于对劳动幸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2018年4月,他提出,要在劳动幸福基础上构筑社会主义精神,引起很多学者的共鸣。在他看来,劳动精神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精神。社会主义精神就是要保障人人拥有的不可转让的劳动幸福权。只有承认人人享有不可转让的劳动幸福权利,才能保障所有人包括没有劳动能力或者劳动能力不足的弱势群体能够制度性地获得劳动幸福感。劳动幸福权的实现既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尽到责任。良善社会治理应该保障人们的劳动幸福程度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幸福 社会主义精神 劳动精神 劳动人权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哲学视域中的优良政体及其价值追求
13
作者 龙静云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政治哲学作为哲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其本质仍是哲学,是政治哲学家们运用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反思和解读政治问题、探索其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政治哲学认为,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一个国家的政体,而政体有优劣好坏善恶... 政治哲学作为哲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其本质仍是哲学,是政治哲学家们运用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反思和解读政治问题、探索其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政治哲学认为,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一个国家的政体,而政体有优劣好坏善恶之分。好的或善的政体因为其优其好其善,将为良序社会和人民美好幸福生活提供坚实保障。故政治哲学的价值追求一定在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和寻找最优良的政体,建构良性运行的社会秩序,牵引公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优良政体 良序社会 美好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道德,因何期待“精神哲学” 被引量:5
14
作者 樊浩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8,共10页
伦理道德与人类精神世界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这一文明密码的破译必须经过三次回归:"伦理道德"向"精神"的回归;"精神"向"精神哲学"的回归;"精神哲学"向"精神哲学形态"的回归... 伦理道德与人类精神世界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这一文明密码的破译必须经过三次回归:"伦理道德"向"精神"的回归;"精神"向"精神哲学"的回归;"精神哲学"向"精神哲学形态"的回归。三次回归,"伦理道德"是主题,"精神哲学"是核心和中枢,"精神哲学形态"是总体性话语,其中,伦理道德因何期待精神哲学,是必须探讨的首要问题。伦理道德的"精神"回归,在理念与话语形态上,必须由"伦理‘=’道德"、"伦理‘与’道德"、"伦理‘VS’道德",向无任何中介的"伦理道德"回归;亚里士多德"伦理的德性"与"理智的德性"、《论语》与《道德经》共生的轴心时代的智慧演绎了伦理道德的这一"精神"密码。"精神哲学"回归的要义,是在人的伦理道德与生活世界的辩证互动中把握伦理道德发展的规律和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规律,康德道德哲学和玄学伦理以否定性的方式演绎了这一回归的必然性。"精神哲学形态"回归的精髓,是在精神哲学体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辩证发展中把握伦理道德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民族精神传统,黑格尔精神哲学和宋明理学呈现了这一文明智慧。通过三次回归,伦理道德逻辑和历史地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道德 精神哲学 形态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领导干部政治品格的伦理之维 被引量:7
15
作者 靳凤林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40,共6页
对于政治社会的良序发展,制度发挥着建构性和规范性的主导作用,而政治主体的品格则是制度得以公正运行的保障。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三句话"是对好干部标准的高... 对于政治社会的良序发展,制度发挥着建构性和规范性的主导作用,而政治主体的品格则是制度得以公正运行的保障。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三句话"是对好干部标准的高度概括和朴素表达,也是对领导干部政治品格的经典概括。"忠诚、干净、担当",从伦理的角度来看,就是信念伦理、底线伦理、责任伦理三个维度。新时代领导干部必须坚守基于信念伦理的忠诚品德、基于底线伦理的清廉品格、基于责任伦理的担当精神,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守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的理念,自始至终把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重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品格 信念伦理 底线伦理 责任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社会青年公民意识状况的实证调查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联俊 李萍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59,共7页
网络社会逐渐成为青年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场域。通过对广州市青年群体的随机抽样调查,了解网络社会青年公民意识中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等。建议对网络社会青年的公民意识进行有效引导,以改善网络社会管理,构建和谐... 网络社会逐渐成为青年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场域。通过对广州市青年群体的随机抽样调查,了解网络社会青年公民意识中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等。建议对网络社会青年的公民意识进行有效引导,以改善网络社会管理,构建和谐文明的网络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青年 公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祖社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4,F0002,237,共12页
在启蒙现代性理论规制和指导下的西方现代化,本质上是一种业已被证明由抽象的理性主义信念以及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引领的合理性努力。此一重大的社会整体性变革与民族国家传统的再造运动,由于过分迷信和倚重技术理性、... 在启蒙现代性理论规制和指导下的西方现代化,本质上是一种业已被证明由抽象的理性主义信念以及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引领的合理性努力。此一重大的社会整体性变革与民族国家传统的再造运动,由于过分迷信和倚重技术理性、资本逻辑和追求财富最大化的市场经济,从一开始就陷入传统与现代的激烈冲突中,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悖反性现象和悖论事实,并具体体现为生态问题的恶化、社会共同体的疏离以及精神生活的空虚和迷失等。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从事的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实践,依托先进制度的独特优势,直面西方社会现代化和现代性的固有弊端,强调作为现代化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并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立足现代化的文明价值观,坚定地奉行发展实践的人民主体性、人民福祉最大化,致力于实现自然—生态共同体、社会生活共同体以及精神生活共同体的有机融通,从而矫正了人类现代化的航向,向先发、后发现代化民族国家贡献了以“生态—生存—生活的整体性”“先进制度理性的嵌入性和贯通性”“社会公共价值创造和实现的实践主体性”以及“人民美好生活追求与福祉至上性信念”等为突出时代特质并体现理念、逻辑、形制意义上的中国式现代性的原创性理论识见,将社会现代化和文明实践推进到一个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民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儒家礼制伦理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春晨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44,57,共6页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先秦儒家传承周礼并加以改良和创新,对"礼"作出了新的解释,将人性作为礼制的合法性基础,形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重的礼制伦理。"援仁入礼"、"为政以德&qu...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先秦儒家传承周礼并加以改良和创新,对"礼"作出了新的解释,将人性作为礼制的合法性基础,形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重的礼制伦理。"援仁入礼"、"为政以德"、和"隆礼重法"是先秦礼制伦理的三方面特征。先秦儒家礼制伦理中蕴含的权利与责任相统一、亲民政治伦理和法律的内在道德性等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制 礼制伦理 道德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治理学探索的实践智慧--读《国家环境治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建平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7-128,共2页
我国的环境治理研究起步较晚,形成了主要从国外接受理论和方法资源,热衷于实践研究和量化分析,缺乏本土理论构建和方法探讨的趋势.但在2017年岁末,由人民出版社推出唐代兴教授的三册《国家环境治理研究》(《气候失律的伦理》《恢复气... 我国的环境治理研究起步较晚,形成了主要从国外接受理论和方法资源,热衷于实践研究和量化分析,缺乏本土理论构建和方法探讨的趋势.但在2017年岁末,由人民出版社推出唐代兴教授的三册《国家环境治理研究》(《气候失律的伦理》《恢复气候的路径》《环境治理学探索》),却突破了这一研究格局,成功地建构起立足于本土问题、体现中国话语的国家环境治理学,体现了我国环境治理研究的理论自信和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 实践智慧 国家 理学 人民出版社 接受理论 量化分析 实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伦理属性及其实现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时忠 张添翼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17年第4期91-105,90+186,共17页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是国家治理教育的政治行为,是国家协调、裁量、化解、解决教育利益与教育冲突的行动准则、行为规则,具有伦理属性。伦理要求是伦理属性的具体展开,包括主体伦理、内容伦理和程序伦理。毋庸讳言,我国的教育制度与教育...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是国家治理教育的政治行为,是国家协调、裁量、化解、解决教育利益与教育冲突的行动准则、行为规则,具有伦理属性。伦理要求是伦理属性的具体展开,包括主体伦理、内容伦理和程序伦理。毋庸讳言,我国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存在多方面的伦理困境。把伦理要求变成伦理现实,需要多方面的伦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制度与政策 伦理属性 伦理要求 伦理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