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舆情“引爆点”解析——以两起重大事故网络舆情对比分析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树庭 孔清溪 刘洪亮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134,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我国网民数量的激增,网络上集中讨论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网络问政也日益被提到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来。而所有这些,均来自于网络舆情的不断高涨,在我国现阶段,到底是哪些要素会成为网络热点...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我国网民数量的激增,网络上集中讨论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网络问政也日益被提到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来。而所有这些,均来自于网络舆情的不断高涨,在我国现阶段,到底是哪些要素会成为网络热点事件的"引爆点"?本文将以两起重大事故的网络舆情对比分析来一一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 引爆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循环扩散模式的电视节目网络传播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吕艳丹 郑苏晖 张树庭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3-87,共5页
本文对电视节目网络人气的产生和扩散过程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和解构,提出双循环扩散模式,即网内循环与视网循环,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出电视节目网络传播效果评估的核心模块,最后指出节目内容的适网性、节目话题的衍生性以及网民参与的广泛性... 本文对电视节目网络人气的产生和扩散过程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和解构,提出双循环扩散模式,即网内循环与视网循环,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出电视节目网络传播效果评估的核心模块,最后指出节目内容的适网性、节目话题的衍生性以及网民参与的广泛性是影响电视节目网络传播效果的三大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节目 网络人气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节目网络人气指数体系(IPI)的初步建构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树庭 张文良 余延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电视行业发展到今天,在备受"唯收视率"观念困扰的同时,亟需一种更综合、更全面、更能体现行业发展趋势的评估体系来衡量电视节目的影响力,掌握观众的喜好、需求。在视网日益融合的趋势下,由于网络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的... 电视行业发展到今天,在备受"唯收视率"观念困扰的同时,亟需一种更综合、更全面、更能体现行业发展趋势的评估体系来衡量电视节目的影响力,掌握观众的喜好、需求。在视网日益融合的趋势下,由于网络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成为观众收看、传播、讨论电视节目的重要平台,电视节目网络人气指数体系便是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它致力于考量观众对电视节目的真实关注情况和态度倾向,了解观众的个性化需求,以求深入、全面地评估电视节目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节目 网络人气 指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I的省级卫视网络人气格局分析
4
作者 吕艳丹 李丹 李建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5-167,共3页
关键词 省级卫视 人气 网络 IPI 局分 电视节目 竞争格局 港澳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沪报业广告监管比较研究
5
作者 孔清溪 喻萍 吴剑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6-100,共5页
本研究以广告监管主体、客体为研究视角,对京沪两地报业广告监管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虽然京沪两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构成等诸多方面趋同,但上海的报业广告经营情况明显优于北京。究其原由,监管主体的系统工作、独特的城市消费文... 本研究以广告监管主体、客体为研究视角,对京沪两地报业广告监管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虽然京沪两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构成等诸多方面趋同,但上海的报业广告经营情况明显优于北京。究其原由,监管主体的系统工作、独特的城市消费文化和良性的报业广告经营环境等是上海将报纸广告违法率维持在低位的重要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纸媒体 广告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融合背景下的电视节目影响力评估体系创新初探 被引量:25
6
作者 丁俊杰 张树庭 李未柠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9-102,共4页
作为三网融合中的重要一环,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互动和融合,将促使电视业发生巨大变革。视网融合不仅推动新的媒介形态出现,还促进了节目内容、营销模式、产业链等经营业务层面的融合。本文立足视网融合的媒介环境,从电视媒介的变化对... 作为三网融合中的重要一环,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互动和融合,将促使电视业发生巨大变革。视网融合不仅推动新的媒介形态出现,还促进了节目内容、营销模式、产业链等经营业务层面的融合。本文立足视网融合的媒介环境,从电视媒介的变化对受众收视习惯的影响、传播方式改变带来受众主体性的增加、节目多渠道播出对受众参与方式的影响、以及电视和互联网之间媒介议程相互设置等角度,分析视网融合给电视节目影响力带来的变化,结合传统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弊端,探讨在视网融合的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节目影响力评价体系创新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融合 电视节目影响力 评估体系 网络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