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越南电影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大陆社会——以1972年译制公映的《琛姑娘的松林》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袁庆丰 《文化艺术研究》 2014年第2期120-126,共7页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越南都是一个小国家。但这个小国家却与1949年以后的中国大陆有着特殊而密切的关联,譬如意识形态上的高度交集、军事上的生死相依、文化上的一祖同宗。尤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地处东南亚的...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越南都是一个小国家。但这个小国家却与1949年以后的中国大陆有着特殊而密切的关联,譬如意识形态上的高度交集、军事上的生死相依、文化上的一祖同宗。尤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地处东南亚的越南成为中国大陆与"美帝国主义"角力的热点地区,几乎就是当年朝鲜的翻版。因此,一方面,越南电影能够被中国大陆无障碍地接受并产生反响,另一方面,它以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表达,无意中填补了大陆社会的文化空白,1972年译制公映的《琛姑娘的松林》就是一个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时期 译制片 越南电影 《琛姑娘的松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中国电影学派:要素与路径 被引量:4
2
作者 史博公 林吉安 《上海艺术评论》 2019年第3期98-100,共3页
近年来,中央一直在大力倡导文化自信,积极推动国家软实力的增长。同时,我国电影的产量和票房也有了大幅攀升。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关“建构中国电影学派”的讨论迅速跃升为电影学界的焦点议题。这场讨论的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仅高... 近年来,中央一直在大力倡导文化自信,积极推动国家软实力的增长。同时,我国电影的产量和票房也有了大幅攀升。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关“建构中国电影学派”的讨论迅速跃升为电影学界的焦点议题。这场讨论的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仅高扬起了一面醒目的旗帜,而且很可能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电影学界的价值观,并由此催生出一批极具民族个性的分支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学派 路径 国家软实力 文化自信 潜移默化 分支学科 民族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成就·功能·策略——基于中国电影社会学视角的省思(1949—2019)
3
作者 史博公 黄瑞璐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17-27,共11页
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沿革历程由崛起(1949-1979)、复兴(1980-1991)、探索(1992-2000)、嬗变(2001-2019)四个阶段构成。70年来的传播实践表明,这类作品在落实中央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流融合、传承民族文化遗产、推广现代文明理念... 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沿革历程由崛起(1949-1979)、复兴(1980-1991)、探索(1992-2000)、嬗变(2001-2019)四个阶段构成。70年来的传播实践表明,这类作品在落实中央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流融合、传承民族文化遗产、推广现代文明理念、塑造中华民族形象等方面,均有不容忽视的功能与价值。因此,我们必须从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来体认少数民族电影的当下意义和未来价值,同时还要从政策扶持、人才培育和多维传播三个方面入手,努力促进少数民族电影的存续和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电影 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中国电影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贾樟柯的电影文化创新与实践--基于中国区域电影学视角的审视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云 史博公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0-44,共5页
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因而稳就业、保增长、促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1]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大力发展包括文旅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应对产业危机,刺激大众消费的有效路径。在这方面... 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因而稳就业、保增长、促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1]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大力发展包括文旅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应对产业危机,刺激大众消费的有效路径。在这方面,我国官方和民间近年来都采取了不少措施,[2]并在部分地区已经取得明显效果。其中,贾樟柯团队在山西践行的电影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可谓颇富成效。为此,本文将采用"中国区域电影学"的研究方法,①对其成功经验予以剖析归纳,以求裨益于我国其他区域的相关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创新实践 创新与实践 大众消费 产业危机 电影学 第三产业 有效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想象力消费:概念、悖论及陷阱——电影新美学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少华 徐洲赤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27-34,共8页
作为艺术学与经济学跨界融合的产物,想象力消费既是艺术生产、艺术消费,也是经济消费和意识形态的再生产。关于电影想象力消费的研究,既是对生产的研究,也是对消费的研究;既要看到消费对想象力的激发,也要看到消费对想象力的限制。想象... 作为艺术学与经济学跨界融合的产物,想象力消费既是艺术生产、艺术消费,也是经济消费和意识形态的再生产。关于电影想象力消费的研究,既是对生产的研究,也是对消费的研究;既要看到消费对想象力的激发,也要看到消费对想象力的限制。想象力消费是对电影类型变化的研究,也是对电影形态分流的研究。想象是一种生动的有机的创造能力。离开想象力,电影不存在。因此,任何题材和风格的电影,包括历史题材的正剧,都可以而且应该具有想象力。电影的梦幻性,是指电影赋予现实事物某种超现实的梦幻特质。在强调想象力的同时,仍然要坚持电影梦幻性的追求。新媒介、新技术给想象力消费类电影带来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段,这却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和手段。作为艺术的电影,仍然需要讲述故事、富含情感、表达思想;创作者所具备并体现在电影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才是电影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力消费 梦幻性 元宇宙 新媒介 互联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市民电影中武侠片的情色、打斗与噱头、滑稽——以1929年华剧影片公司出品的《女侠白玫瑰》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袁庆丰 《文化艺术研究》 2013年第4期94-99,共6页
作为旧市民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20年代末期兴起的武侠片从主题思想、题材选择到艺术范式、表现形式和经典元素的模式化使用,无不是旧市民电影特征的内在和外在体现。旧市民电影中的伦理纲常和传统文化既是武侠片的核心所在,也是... 作为旧市民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20年代末期兴起的武侠片从主题思想、题材选择到艺术范式、表现形式和经典元素的模式化使用,无不是旧市民电影特征的内在和外在体现。旧市民电影中的伦理纲常和传统文化既是武侠片的核心所在,也是与情色、打斗、闹剧、噱头、滑稽等要素一样不可或缺的组成。实际上,当时的任何一部武侠片既是一个伦理说教的武打版,也是一个影戏杂烩,电影《女侠白玫瑰》就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市民电影 武侠片 情色 打斗 噱头 闹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