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积极老龄化媒介话语建构及中国启示--以《朝日新闻》(1984—2020)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佩佩 张彩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6-192,共7页
“积极老龄化”是全球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理念和政策基础。日本作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在践行积极老龄化理念、建设适老化社会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日本《朝日新闻》借助于积极老龄化媒介话语的建构,在社会动因、媒体... “积极老龄化”是全球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理念和政策基础。日本作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在践行积极老龄化理念、建设适老化社会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日本《朝日新闻》借助于积极老龄化媒介话语的建构,在社会动因、媒体环境视角及其老龄化报道等方面阐释了积极老龄化内涵,发挥了媒介赋权功能,并构建讨论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和谐。这些经验和做法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应结合中国老龄社会特点,在积极老龄化媒介话语建构中创新报道理念,充分了解群体需求,完善信息功能;丰富报道话语,强调参与共建意识,提升群体成就感;挖掘报道价值,增强舆论引导功能,推进形象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 日本媒体 媒介话语建构 媒介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新闻出版史研究范式变迁与创新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雪莲 郭致杰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35-40,共6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新闻出版史的研究从萌芽起步到成长发展经历了不断探索与创新完善的过程。这70年间,中国新闻出版史的研究立足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将新闻出版活动的叙述置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媒介技术的变迁中,记录特定历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新闻出版史的研究从萌芽起步到成长发展经历了不断探索与创新完善的过程。这70年间,中国新闻出版史的研究立足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将新闻出版活动的叙述置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媒介技术的变迁中,记录特定历史时期的新闻出版事业及一些具有重大贡献的新闻出版家,揭示中国新闻出版史的发展规律。以中国学者自1949年至2019年70年间对中国新闻出版史研究的专著与论文为研究样本,进而考察中国新闻出版史研究范式的变迁,并对未来中国新闻出版史研究范式的创新趋向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出版史 研究范式 革命史 研究方法 新中国成立7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第一代新闻教师的开创性贡献探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玉明 冯帆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7-162,共6页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至今已有百年,数代教师群体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但与他们的贡献相比,学界对这个群体的研究则相对缺乏。特别是以往对于第一代新闻教师的研究均偏向于个案,将其视作整体进行考察的则相对稀缺。随着时间的推移,对...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至今已有百年,数代教师群体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但与他们的贡献相比,学界对这个群体的研究则相对缺乏。特别是以往对于第一代新闻教师的研究均偏向于个案,将其视作整体进行考察的则相对稀缺。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新中国第一代新闻教师群体特征及贡献的挖掘研究越发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文革前"十七年期间我国代表性的三个新闻教育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和北京广播学院三所大学新闻系中的第一代新闻教师群体为对象,尝试梳理他们的开创性贡献,以期抛砖引玉,逐步丰富对我国新闻传播学教师群体的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学 新闻教师 新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作为交往:中国特色新闻学的一种新闻范式 被引量:10
4
作者 曾庆香 杨小雨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4,共6页
新闻作为交往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一种新闻范式,却鲜少有学者论证。作为交往的新闻是人类最古老的新闻样态。在氏族部落社会,口语传播使新闻具有显著的互动性。随着共同体疆域的扩大,空间阻遏了人们交往,职业新闻者由此出现,作为交往的... 新闻作为交往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一种新闻范式,却鲜少有学者论证。作为交往的新闻是人类最古老的新闻样态。在氏族部落社会,口语传播使新闻具有显著的互动性。随着共同体疆域的扩大,空间阻遏了人们交往,职业新闻者由此出现,作为交往的新闻互动性趋于减弱。社交媒体使人们共处同一社会关系网络,作为交往的新闻样态得以复现。从氏族部落到网络部落,作为交往的新闻经历了八种样态:即时互动模式、在场召唤模式、隔空延迟互动模式、隔空报告单向模式、隔空召唤模式、隔空延迟互动模式、虚拟平台召唤模式、虚拟平台互动模式。中国特色新闻学对新闻作为交往的理念表达主要是联系群众和喜闻乐见,新闻作为交往的话语实践则主要表现在:读者来信、网络论坛、社交账号的路径以及召唤与回应的话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交往范式 工具性交往 表达性交往 网络部落 亲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建设性新闻到建设性传播——关于我国当前传媒发展的一点洞见 被引量:13
5
作者 田园 宫承波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63,共4页
本文以对"建设性新闻"价值内核的回顾与梳理为切入点,将这一发端于西方的新闻传播理念置于中国的传媒实践,考察其在中国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下的本土化发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实践案例的观察与审视,本文认为,建设性新闻已伴随... 本文以对"建设性新闻"价值内核的回顾与梳理为切入点,将这一发端于西方的新闻传播理念置于中国的传媒实践,考察其在中国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下的本土化发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实践案例的观察与审视,本文认为,建设性新闻已伴随互联网迭代式发展而逐渐在实践中生发出一种"建设性传播"的新形态,它以鲜明的问题意识、显著的实践性、主体的多元性、多元共融和协同并举模式、坚持效果导向、较强的自传播性为主要特征,将成为未来信息传播的重要趋势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新闻 建设性传播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体系建设的三个理论路向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志 张翼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6,共8页
新使命、新征程要求建立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体系。通过发挥学术“想象力”的学科使命、解围多重困境的时代需求、百年学科史的演进逻辑,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建设不断从学术隐喻走向显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 新使命、新征程要求建立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体系。通过发挥学术“想象力”的学科使命、解围多重困境的时代需求、百年学科史的演进逻辑,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建设不断从学术隐喻走向显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脉络,学科体系的内在意涵从哲学逻辑、传统文化、教学实践三个维度不断转向、延伸,并衍生出“深化在地研究范式”“构建‘跨文化’研究能力”“坚持问题导向”三个理论路向,不断取得学科体系建设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闻传播 学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认证:我国新闻学专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创新之维 被引量:7
7
作者 谢丹 丁迈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3-147,共5页
我国新闻学专业认证处于试点启动阶段,以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认证委员会的认证为参照,通过对我国新闻学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认证标准和认证程序进行对比探讨,提出新闻学开展专业认证的适用性及在意识形态和实证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特... 我国新闻学专业认证处于试点启动阶段,以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认证委员会的认证为参照,通过对我国新闻学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认证标准和认证程序进行对比探讨,提出新闻学开展专业认证的适用性及在意识形态和实证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特殊性。具有中国特色并符合国际理念的新闻学专业认证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推动我国新闻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学 新闻教育 专业认证 ACEJMC 教育质量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力与开蒙:李提摩太在华社会关系网的拓展及其对中国报业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艾红红 韩文婷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57,共5页
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华45年间,不仅深入底层探究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还借助医学传教及赈济灾民等手段,精心编织了一张连结上层社会的人际网络,搭建起一条通往大清政治高墙内的阶梯。基于对中国底层的了解,他的相关建议切中时弊,受到清... 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华45年间,不仅深入底层探究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还借助医学传教及赈济灾民等手段,精心编织了一张连结上层社会的人际网络,搭建起一条通往大清政治高墙内的阶梯。基于对中国底层的了解,他的相关建议切中时弊,受到清朝官员的重视。借助不断拓展的政界关系,他与他所代表的教会出版发行的报刊、书籍也实现了从底层读者到上层读者的圈层切换,《万国公报》等教会书刊甚至成了光绪皇帝的案头书。而随着上述言论思想被更多中国官僚和知识分子了解和接受,《万国公报》等教会报刊和书籍也为中国民族报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范例,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提摩太 社会关系 广学会 万国公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频新闻的用户体验要素模型探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玉风 孙宇 宫承波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1-106,共6页
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形成的全部体验。本文从用户体验角度,以视频新闻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法、卡片分类法等研究方法,探究了影响视频新闻用户体验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包含预期、进程和反馈三个维度的EPF用... 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形成的全部体验。本文从用户体验角度,以视频新闻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法、卡片分类法等研究方法,探究了影响视频新闻用户体验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包含预期、进程和反馈三个维度的EPF用户体验要素模型,该模型对视频新闻生产、受众观变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最后,本文还反思了模型的不足之处,以期不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新闻 用户体验 要素模型 卡片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形象建构中的“文化寻根”叙事——以《中国日报》对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报道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宫承波 黄灿灿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63,共3页
《中国日报》在有关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对外传播中勾勒出一个文化大国的中国国家形象,而这一形象则是在一种"文化寻根"的叙事框架下生成的。"文化寻根"的叙事框架是对中国"诺贝尔奖情结"的话语消解,是对&... 《中国日报》在有关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对外传播中勾勒出一个文化大国的中国国家形象,而这一形象则是在一种"文化寻根"的叙事框架下生成的。"文化寻根"的叙事框架是对中国"诺贝尔奖情结"的话语消解,是对"中医文化衰落"的话语重建,也是与"西方霸气话语"的积极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叙事框架 文化寻根 屠呦呦 诺贝尔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户对于算法新闻的认知与态度研究——基于1075名算法推荐资讯平台使用者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37
11
作者 黄忻渊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68,共6页
当下的日常生活充满了算法选择的内容,如个性化推荐的商品、电影以及个性化推荐引擎推送的新闻。文章将目光投向算法新闻用户的态度与认知,通过问卷调查了中国本土30个省份的1 075名使用今日头条、腾讯新闻、一点资讯等应用的用户。研... 当下的日常生活充满了算法选择的内容,如个性化推荐的商品、电影以及个性化推荐引擎推送的新闻。文章将目光投向算法新闻用户的态度与认知,通过问卷调查了中国本土30个省份的1 075名使用今日头条、腾讯新闻、一点资讯等应用的用户。研究发现,67%的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感知到推荐算法,但对其背后的运行规则并不了解,大约50%的用户可以意识到推荐算法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可见,算法透明度有待加强,用户意识到的算法带来的风险需引起受众、政府、社会以及商业机构的重视。有四个因素可能导致用户态度的差异,其中使用时长较长用户、城市用户、高学历用户、媒介素养相对高的用户对算法规则和风险的了解程度更高,某种程度上是由数字鸿沟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新闻 推荐算法 态度 媒介素养 数字鸿沟 城乡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文叙事与感官重塑: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文本特征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丽 刘念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1-97,共7页
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来看,新闻文本是社会历史结构的产物,因此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征,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文本在生产、结构以及消费三个层面发生了结构性转变:新闻生产主体在不同话语领域来回振摆,其文本的实质便是不同社会力量相互协... 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来看,新闻文本是社会历史结构的产物,因此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征,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文本在生产、结构以及消费三个层面发生了结构性转变:新闻生产主体在不同话语领域来回振摆,其文本的实质便是不同社会力量相互协商之后的产物;意义产生于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互文"关系将碎片信息重新整合起来从而形成强大的叙事张力;融媒体时代更加注重具身化体验,新闻文本从心理、物理以及社会三个维度全面提升了消费者的在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新闻文本 振摆 互文叙事 具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据新闻的叙事范式 被引量:19
13
作者 方毅华 杨惠涵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5-49,共5页
数据新闻是数字技术发展下的产物,随着它的日益产业化、流程化,使得数据的分析和可视化过程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作品在数字媒体上实时发布。那么数据新闻的叙事逻辑究竟是什么,它在整个新闻内容中承担着怎样的叙事功能呢?从后经典叙... 数据新闻是数字技术发展下的产物,随着它的日益产业化、流程化,使得数据的分析和可视化过程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作品在数字媒体上实时发布。那么数据新闻的叙事逻辑究竟是什么,它在整个新闻内容中承担着怎样的叙事功能呢?从后经典叙事学角度对数据新闻进行范式归纳,通过分析数据新闻的叙述焦点和叙事语法,总结数据新闻与社会、媒介的互动过程与生产逻辑,并对当下蓬勃发展的数据新闻走向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新闻 后经典叙事学 叙事范式 新闻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使用社会化问答社区的动机、行为和满足——以知乎为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肖明 侯燕芹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62,共4页
在"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指导下,以知乎为例,调查了大学生使用社会化问答社区的动机、行为与满足情况。发现大学生使用知乎的主要动机是获取知识、满足情感及舒缓压力,个人整合和社会整合的动机较弱。建议大学生通过提问、回答... 在"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指导下,以知乎为例,调查了大学生使用社会化问答社区的动机、行为与满足情况。发现大学生使用知乎的主要动机是获取知识、满足情感及舒缓压力,个人整合和社会整合的动机较弱。建议大学生通过提问、回答或评论的方式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促进自己的个人整合和社会整合,以提升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与满足 大学生 问答社区 知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众筹新闻:从“组织化”到“社会化”的新闻生产模式创新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泽德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0-53,共4页
传统媒体正在经历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发起的强有力挑战。从互联网诞生之初,传统媒体同新媒体之间就存在着竞争、合作、协调、融合的复杂关系,尽管经历了传统媒体网站、手机报、APP、微博等新旧媒体融合形态,但是这些都还未对... 传统媒体正在经历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发起的强有力挑战。从互联网诞生之初,传统媒体同新媒体之间就存在着竞争、合作、协调、融合的复杂关系,尽管经历了传统媒体网站、手机报、APP、微博等新旧媒体融合形态,但是这些都还未对传统媒体的“组织化”新闻生产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在互联网技术和各种创新思维的影响下,一些新闻生产的新模式逐渐被开发出来。其中,众筹新闻(crowdfunding journalism)就是一种全新的新闻生产模式:记者可以通过众筹新闻平台呼吁公众对某项新闻报道进行捐助,这些捐助成为记者执行报道任务的资金。集把关者和消费者于一身的公众,成为新闻生产机制的核心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模式创新 新闻生产 组织化 “社会化” 传统媒体网站 互联网技术 媒体融合 创新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式转换抑或东西合流?——探析欧美建设性新闻运动的理论身份与价值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自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6-52,77,共8页
近十年来,欧美兴起了一波建设性新闻运动,在国际新闻界产生了一定影响。运动的倡导者们反思了传统新闻理论及报道实践面临的危机,以积极心理学作为改造工具,突出"建设性"的核心价值,重构了新闻报道的理念与方法,并付诸部分媒... 近十年来,欧美兴起了一波建设性新闻运动,在国际新闻界产生了一定影响。运动的倡导者们反思了传统新闻理论及报道实践面临的危机,以积极心理学作为改造工具,突出"建设性"的核心价值,重构了新闻报道的理念与方法,并付诸部分媒体的实验性实践。梳理"建设性"元素在欧美新闻理论传统中的地位,可以推论,建设性新闻具有悖逆于欧美传统主导理论的"范式转换"的新意,但其实只是对东方理论传统中的"建设性"价值观的一次借用与理论再包装,它是欧美内部的一种新兴替代性新闻理论,并不能推广并主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新闻 积极心理学 解决方案新闻 范式转换 替代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舆论反转的成因及治理——通过新闻反转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韩运荣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116-118,共3页
虽然新闻反转和舆论反转具有差异性,但二者通常交织在一起;尤其在新技术环境下,随着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型,二者的矛盾焦点多指向社会日常伦理观念和道德争议。对主流媒体提出的要求是,保持讨论的空间性、保持舆论引导的平衡性;对社会... 虽然新闻反转和舆论反转具有差异性,但二者通常交织在一起;尤其在新技术环境下,随着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型,二者的矛盾焦点多指向社会日常伦理观念和道德争议。对主流媒体提出的要求是,保持讨论的空间性、保持舆论引导的平衡性;对社会管理者而言,则在于增强人文关怀意识,提高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以有效辨别舆论热点的矛盾性质,并谨慎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反转 舆论反转 舆情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义共同体”建构:社交平台中主流媒体新闻从业者生产行为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邹欣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技术发展与环境变迁对主流媒体新闻实践产生深刻影响,社交平台新闻生产场域重塑了身处其中的新闻从业者的新闻生产行为模式。借鉴经典扎根理论的部分研究程序,发现社交平台中主流媒体新闻从业人员生产行为模式的核心关切是建构意义共同... 技术发展与环境变迁对主流媒体新闻实践产生深刻影响,社交平台新闻生产场域重塑了身处其中的新闻从业者的新闻生产行为模式。借鉴经典扎根理论的部分研究程序,发现社交平台中主流媒体新闻从业人员生产行为模式的核心关切是建构意义共同体,主要行为维度是“事实属性选择”“创意表达”“用户思维”“多维评价”。即,通过对事实属性的选择完成可感知前经验的连接,通过创意表达来完成新闻信息的领会,通过用户思维来完成交流规则的相宜,通过多维评价来把握价值秩序的认同,并最终达到由“有意义的他者”组成的对话来构建传受之间的“意义共同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共同体 新闻生产 行为模式 经典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众筹模式:自助出版中国化的进阶之道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凯山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30,共3页
源于美国的自助出版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举步维艰。除新闻出版产业政策的限制外,众筹模式在培养国内读者的付费阅读习惯、提升行业成熟度、完善产业的盈利模式等方面,推动了自助出版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自助出版 众筹模式 新闻出版政策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面对“盛糖时代”——中国都市纸媒的糖尿病议题建构
20
作者 王宇 刘婷婷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4,63,共5页
当前中国已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发病率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基于大众媒介的糖尿病议题构建,可以促进公众对糖尿病的科学认知并促使其生活方式等行为的转变。本文对《北京晚报》《新京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这... 当前中国已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发病率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基于大众媒介的糖尿病议题构建,可以促进公众对糖尿病的科学认知并促使其生活方式等行为的转变。本文对《北京晚报》《新京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这四份报纸2007至2013年间的相关报道进行抽样,研究发现在糖尿病报道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报道并未因糖尿病人数的快速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对糖尿病相关议题的报道并不均衡;报道中过于偏重"治",而比较忽视"防",预警功能差;媒体报道对糖尿病新增群体的关注相对较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报道 都市报 联合国糖尿病日 健康传播 慢性非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