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信息传播秩序演变与中国的贡献--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的传播实践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艾珂 吴敏苏 赵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69,75,共6页
对世界信息与传播旧秩序的最初反抗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其核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内的斗争。但该组织最终向美国妥协,强调用自由市场解决传播问题,这场反抗旧秩序的斗争也以失败告终。在后冷战时期的多极化阶段,半岛电视台和"... 对世界信息与传播旧秩序的最初反抗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其核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内的斗争。但该组织最终向美国妥协,强调用自由市场解决传播问题,这场反抗旧秩序的斗争也以失败告终。在后冷战时期的多极化阶段,半岛电视台和"今日俄罗斯"的崛起在相当程度上被认为是撬动世界信息与传播旧秩序的成功实践,但它们的崛起也跟国家力量密不可分,从某种程度上重复了旧秩序的思维和运作逻辑。本文认为中国国际电视台的理念和实践蕴藏着建制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新模式的可能:摆脱自由市场的丛林竞逐逻辑,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普遍理解中进行媒体实践,从而超越一国利益和二元对抗的思维模式,实现多元共容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 中国国际电视台 文化霸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政论片的话语转向与“中国梦”的影像诉求——评电视政论片《劳动铸就中国梦》 被引量:4
2
作者 高晓虹 赵希婧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2-104,共3页
2015年“五一”期间,大型纪录片《劳动铸就中国梦》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综合频道、纪录频道连续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为深入挖掘其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本刊约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 2015年“五一”期间,大型纪录片《劳动铸就中国梦》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综合频道、纪录频道连续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为深入挖掘其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本刊约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央电视台主创人员等就该片的价值导向、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与总结,并组成本期“个案研究”,期待“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在艺术化传播同时,能够引起学界的理论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电视政论片 媒介平台 劳动光荣 凡人小事 电视创作 劳动意识 追溯历史 创新思考 产业升级换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听新媒体传播生态下的产业竞合与学科再造——2013年电视高峰论坛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周逵 丰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5-126,共2页
当下时节,中国电视行业正处于反思与展望的重要节点,面对日新月异的传播科技变革,中国电视业正面临无穷的挑战和机遇。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主办的“2013年电视高峰论坛”于10月13日举行。
关键词 电视行业 高峰论坛 传播生态 新媒体 中国电视业 综述 学科 竞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媒体信息整合与传播——中外电视媒体的演进与操作路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付晓光 曾祥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0-35,共6页
数字新媒体给电视带来了巨大冲击。面对新的媒介环境,"全媒体"概念应运而生。它旨在打破媒介间界限,实现信息的全面采集与播发,实现电视与网络之间的共荣共生。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处理电视与社交媒体之间的竞争与补充关系... 数字新媒体给电视带来了巨大冲击。面对新的媒介环境,"全媒体"概念应运而生。它旨在打破媒介间界限,实现信息的全面采集与播发,实现电视与网络之间的共荣共生。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处理电视与社交媒体之间的竞争与补充关系?现阶段有哪些合理的全媒体信息生产模式?本文拟从当前国际国内电视媒体的实际演进出发,着眼于国内外的融合模式,为电视的全媒体演进与操作谱绘可行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媒介 融合 社交网络 大数据 信息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知名电视媒体新闻频道视觉形象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曾祥敏 张昱 周笑盈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52,共7页
在形象就是商品、可视化日益凸显的时代,电视媒体频道系统形象设计日趋重要,聚焦CNN、BBC、FOX、AJ、RT、NHK等国际知名电视媒体的新闻频道视觉形象设计,从频道整体形象设计理念等几大要素着重具体对比分析,试图发现其一以贯之的整体设... 在形象就是商品、可视化日益凸显的时代,电视媒体频道系统形象设计日趋重要,聚焦CNN、BBC、FOX、AJ、RT、NHK等国际知名电视媒体的新闻频道视觉形象设计,从频道整体形象设计理念等几大要素着重具体对比分析,试图发现其一以贯之的整体设计规律和当代电视频道视觉形象设计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新闻频道 视觉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主义影响下学理与术业之并重:再论20世纪初中国新闻教育观念 被引量:1
6
作者 涂凌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2-146,共5页
回望20世纪初中国新闻教育开端之历史,挖掘中国知识分子师法美国和日本,寻求中国新闻业进步的历程,有其必要性。在内力与外力的双重影响下,美国的实用主义、进步运动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在这一思想氛围中,"从做中学"... 回望20世纪初中国新闻教育开端之历史,挖掘中国知识分子师法美国和日本,寻求中国新闻业进步的历程,有其必要性。在内力与外力的双重影响下,美国的实用主义、进步运动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在这一思想氛围中,"从做中学"的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在中国得以移植和扩散。然而,受实用主义影响的新闻教育观念,并未局限于技术和实践的培养,而是学理与术业并重,将培养新闻精神、推动新闻业和中国社会的进步作为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教育 实用主义 进步运动 新闻学 密苏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历史路径与当下迷思 被引量:40
7
作者 韩飞 何苏六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6-120,共5页
我国当前由国家主导、产业运作、多主体协同的纪录片国际传播新机制正在形成,纪录片国际传播的"逆向流动"开始出现。同时在国际格局和传播语境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当下,我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也面临着"文以载道"... 我国当前由国家主导、产业运作、多主体协同的纪录片国际传播新机制正在形成,纪录片国际传播的"逆向流动"开始出现。同时在国际格局和传播语境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当下,我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也面临着"文以载道"与传播效度矛盾、市场化与单极化矛盾、中外合作与话语博弈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国际传播 逆向流动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媒体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基于《马尼拉时报》涉华报道的稿件来源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汤璇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6-108,共3页
"一带一路"所倡导的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与民心相通,对我国的对外传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菲律宾《马尼拉时报》上的涉华报道为主要研究对象,发现法新社是其最重要的稿件来源,且报道大多集中在"高政治领域"... "一带一路"所倡导的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与民心相通,对我国的对外传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菲律宾《马尼拉时报》上的涉华报道为主要研究对象,发现法新社是其最重要的稿件来源,且报道大多集中在"高政治领域"内,新闻话语也相对负面;我国媒体的"二次传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法新社通过再定义对其进行了议题的重塑。因此本文提出,应当积极拓展"低政治领域"内的对外传播能力建设,以经济文化推进"一带一路"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传播 《马尼拉时报》 稿件来源 二次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传播视域下的传统媒体新闻误读 被引量:2
9
作者 付晓光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8-31,共4页
在传统媒体时代,传播行为终止于信息获取。而在媒体融合时代,群体传播与大众传播共荣共生,网民可以接受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也可以自发的进行曲解、对抗。大量案例证明,网民对传统媒体新闻存在不同程度误读,影响社会的整体沟通效率。本... 在传统媒体时代,传播行为终止于信息获取。而在媒体融合时代,群体传播与大众传播共荣共生,网民可以接受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也可以自发的进行曲解、对抗。大量案例证明,网民对传统媒体新闻存在不同程度误读,影响社会的整体沟通效率。本文结合议程设置理论,从群体传播的视角分析了传统媒体被社交媒体进行二次议程设置的问题,并提出了3种误读模式以及传统媒体如何跨平台输出、提升对话效率的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传播 议程设置 新闻误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网络群体事件的主要特征和研究框架 被引量:23
10
作者 隋岩 苗伟山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34,共9页
本文基于十多年的研究和案例,对中国网络群体事件进行了系统的学术梳理。文章首先总结了中国网络群体事件的五种概念取向(行政管理、媒介构建、舆论场域、公共领域和集体行动),接着指出其主体是网民的情绪宣泄和价值表达,议题多为政治... 本文基于十多年的研究和案例,对中国网络群体事件进行了系统的学术梳理。文章首先总结了中国网络群体事件的五种概念取向(行政管理、媒介构建、舆论场域、公共领域和集体行动),接着指出其主体是网民的情绪宣泄和价值表达,议题多为政治性官民冲突和社会性公共事件,且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了互联网显著性、互动性和极化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分析网络群体事件的三对核心维度,认为网络群体事件的前提是从私人性转化为公共性,在发展过程中情感性和理性相互影响,事件的发展变化则由具体的组织行动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事件 概念 公共性 显著性 互动性 极化 组织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媒体新闻内容生产创新实践——用户生产与专业生产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曾祥敏 曹楚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4-41,共8页
传统媒体转型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主流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传统媒体在拓宽渠道的同时,也应努力突破旧的新闻内容生产壁垒。本文从用户生产内容的价值着手分析,主要以西方广播电视媒体新闻内容生产的创新实践为例,试... 传统媒体转型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主流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传统媒体在拓宽渠道的同时,也应努力突破旧的新闻内容生产壁垒。本文从用户生产内容的价值着手分析,主要以西方广播电视媒体新闻内容生产的创新实践为例,试图阐释传统新闻媒体将专业生产与用户生产深度结合的内容生产新路径;并指出,用户生产内容能够为传统新闻生产在时效性、题材丰富性、亲近性以及多元观点等方面作出填补,帮助传统媒体突破互联网发展带来新思路。传统媒体,尤其是广播电视媒体,应当具有开放、协同的理念,积极重视用户生产内容,将用户融入新闻生产过程,并着力培养用户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用户生产 内容生产 传统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历史、现状及挑战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晓红 谢妍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共8页
近年来中国网络视频产业步入多元发展、激烈竞争的产业快车道。一方面,传统电视向视听新媒体转型的理念、路径、流程、机制等尚在不断试水调整,台网互动呈现多种模式;另一方面,视频网站借助雄厚的市场资本吸引优秀人才、壮大自身实力,... 近年来中国网络视频产业步入多元发展、激烈竞争的产业快车道。一方面,传统电视向视听新媒体转型的理念、路径、流程、机制等尚在不断试水调整,台网互动呈现多种模式;另一方面,视频网站借助雄厚的市场资本吸引优秀人才、壮大自身实力,开始反哺传统媒体。从2014年"网络自制剧元年"到2015年"网络原创节目井喷年",中国网络视频产业的资源投入、产品质量、消费格局呈现日新月异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视频 视频产业 媒介融合 网络节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语境下政务微博的政府形象塑造——以“7·21北京大雨事件”中“@平安北京”微博传播为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孙振虎 张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1-54,共4页
当下我们正处于风险社会之中,而新兴的网络媒体放大了风险的可能性,这对于当下社会管理和政府的形象塑造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使用政务微博应对风险,进行危机公关,成为了当下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以2012年"7.21北京大雨事件"为案... 当下我们正处于风险社会之中,而新兴的网络媒体放大了风险的可能性,这对于当下社会管理和政府的形象塑造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使用政务微博应对风险,进行危机公关,成为了当下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以2012年"7.21北京大雨事件"为案例,研究北京市公安局微博"@平安北京"在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探讨政务微博应对风险、塑造政府形象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微博 政府形象 平安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政新闻报道融合创新——基于2017年全国“两会”可视化产品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曾祥敏 翁旭东 黄莉莉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12,共8页
媒体融合语境下,技术的不断创新变革,使得新闻的可视化报道逐渐成为常态,并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态势,尤其是在全国"两会"等重大时政新闻报道中表现更为明显。时政新闻报道是我们日常报道中的热点和焦点,但往往也是难点。如何让... 媒体融合语境下,技术的不断创新变革,使得新闻的可视化报道逐渐成为常态,并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态势,尤其是在全国"两会"等重大时政新闻报道中表现更为明显。时政新闻报道是我们日常报道中的热点和焦点,但往往也是难点。如何让时政报道在解读国家大政方针、重要议题时,通俗、易懂、接地气,这是长久以来主流新闻界期待突破的问题。而当可视化触碰时政报道,全国"两会"报道便别开生面。为此,文章选取了人民网等七家媒体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的可视化报道产品作为研究样本,着重分析了其可视化产品的话题分布、话语特征、表现形态等特点,以探究当下时政新闻可视化报道的创新路径和提升空间,为时政新闻融合报道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政报道 全国两会 可视化 融合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新闻的新闻形态特征:情境、平台与生产方式 被引量:9
15
作者 顾洁 田维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9-62,共4页
通过对手机参与大众新闻传播实践历史的考察,本文对"移动新闻"这一概念进行了正本清源,并指出移动新闻这一依托于全新媒介技术的新闻形态主要在传播情境、传播平台以及生产方式上表现出了新的特征。这些新特征也是我们进一步... 通过对手机参与大众新闻传播实践历史的考察,本文对"移动新闻"这一概念进行了正本清源,并指出移动新闻这一依托于全新媒介技术的新闻形态主要在传播情境、传播平台以及生产方式上表现出了新的特征。这些新特征也是我们进一步推动移动新闻发展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新闻 手机新闻 移动化 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媒艺术的历史演进、研究路径及学科回应:一种跨学科的文化视野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智锋 吴炜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0-54,共5页
本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探索了传媒艺术自达盖尔摄影术发展至今的历史沿革、研究路径和学科谱系。在过去近180年的历程中,传媒艺术经历了机械时代、电子时代和数字网络时代社会文化与技术革新的推动,逐渐形成了极为独特的媒介性、现... 本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探索了传媒艺术自达盖尔摄影术发展至今的历史沿革、研究路径和学科谱系。在过去近180年的历程中,传媒艺术经历了机械时代、电子时代和数字网络时代社会文化与技术革新的推动,逐渐形成了极为独特的媒介性、现代性、科技性和大众参与性的艺术形态;近50年,它不仅渐进形成了技术导向、艺术实践导向和文化批判导向的理论研究路径,也在欧美的传媒高等教育领域中发展出一种跨学科的艺术教育模式和文化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艺术 历史沿革 研究路径 跨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中国大陆流行音乐中的性别角色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方 柯惠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7-82,共6页
本研究将大陆流行音乐引进"女性与媒介"研究的视野,以女性主义研究中的社会性别、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等理论为依据,采用内容分析法解析1993至2012年中国大陆流行音乐中呈现的性别角色,证实此期间中国大陆流行音乐中存在... 本研究将大陆流行音乐引进"女性与媒介"研究的视野,以女性主义研究中的社会性别、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等理论为依据,采用内容分析法解析1993至2012年中国大陆流行音乐中呈现的性别角色,证实此期间中国大陆流行音乐中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并进一步运用文本分析法批判地揭示了大陆流行音乐中性别角色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和性别权力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流行音乐 社会性别 性别角色 性别刻板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动画与电视动画的叙事差异探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黑特 李巾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4-97,共4页
网络动画和电视动画虽然都是动画视听叙事作品,但是由于媒介平台的不同,二者在叙事特点和审美倾向等方面呈现出种种差异;需要从网络和电视这两种不同的媒介形式入手,探析网络动画和电视动画在受众群体、叙事节奏和叙事悬念上的差异,进... 网络动画和电视动画虽然都是动画视听叙事作品,但是由于媒介平台的不同,二者在叙事特点和审美倾向等方面呈现出种种差异;需要从网络和电视这两种不同的媒介形式入手,探析网络动画和电视动画在受众群体、叙事节奏和叙事悬念上的差异,进一步探究媒介文化的本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动画 电视动画 叙事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媒体的新闻语法建构 被引量:5
19
作者 付晓光 田维钢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80,共3页
近年来,自媒体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长为独具特色的新闻力量。为了适应不一样的传播环境和用户诉求,自媒体在传统新闻理念的基础上,拓展出了一套新的话语方式,并通过强化立场、出场叙事、刺激转发等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闻语法。这也使... 近年来,自媒体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长为独具特色的新闻力量。为了适应不一样的传播环境和用户诉求,自媒体在传统新闻理念的基础上,拓展出了一套新的话语方式,并通过强化立场、出场叙事、刺激转发等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闻语法。这也使传统媒体认识到,必须要正视供需关系的改变,珍视网络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社交媒体 强关系 话语方式 新闻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传播的游戏:游戏研究的历史源流、理论路径与核心议题 被引量:55
20
作者 周逵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5-31,共7页
本文从"游戏研究"的理论历史源流出发,尝试系统性地梳理作为传播学研究重要领域的"游戏研究",在数字媒体时代研究的理论路径与核心议题。作者历时性地梳理了游戏研究的谱系及其文化性、哲学性存在的渊源,并试图深... 本文从"游戏研究"的理论历史源流出发,尝试系统性地梳理作为传播学研究重要领域的"游戏研究",在数字媒体时代研究的理论路径与核心议题。作者历时性地梳理了游戏研究的谱系及其文化性、哲学性存在的渊源,并试图深入到当下媒介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传播学研究的纵深之处,探求游戏与现代学术场域的互动,试图提炼当下最受关注的主流话语与"游戏研究"的契合之处。"游戏研究"作为如今国际学术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在国内传播与媒介研究领域中却习惯性被忽视。对于仍处于蛮荒阶段的中国本土"游戏研究"而言,找到借鉴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 暴力 文化现象 游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