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方法论现状及未来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9-160,共2页
伴随着社会政治生活的不断媒介化,中国(本文主要指中国大陆,下同)政治传播研究越来越成为传播学领域中的显学。与此同时,政治传播研究正面临着方法论上的抽象化、空泛化、主观化和表面(形式)化危机。
关键词 中国政治 传播研究 方法论 现状 当代 社会政治生活 中国大陆 媒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年的回顾:传播研究的问题与转型——第十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论坛综述
2
作者 黄典林 蒲成 王琛元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5-156,共2页
2017年10月14-15日,第十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来自全国近40所院校的50多名青年传播学者参加了论坛。论坛共分两个平行会场,与会者围绕近年来传播学研究中的经典话题和新语境引发的新命题展开激烈讨论。
关键词 传播学者 中国青年 论坛 传播研究 综述 转型 中国传媒大学 传播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难事件中网络谣言风暴的形成、传播规律及消解策略研究——以马航MH370事件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孔清溪 林彦君 张晓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3-48,共6页
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以"马来西亚航空MH370失联"事件后的谣言传播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围绕焦点事件产生的谣言风暴,通过内容分析,洞悉其形成、扩散和衍化规律,为灾难事件后谣言风暴的消解提出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 谣言风暴 波浪式传播 比附性 马航 MH3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际传播的全球政治与经济象征身份建构 被引量:6
4
作者 任孟山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7-71,共5页
"加强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已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工作部署与安排。"中国故事"是中国国际传播的宏观概念,"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经过适当的内容拆解才具有可操作性。在国际传播战略层面至少应该对中国的全球... "加强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已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工作部署与安排。"中国故事"是中国国际传播的宏观概念,"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经过适当的内容拆解才具有可操作性。在国际传播战略层面至少应该对中国的全球政治、经济与文化象征身份有基本且宏观的把握与设计,以此对应"中国政治故事""中国财富故事""中国文化故事"的讲述与叙事。限于研究范围与知识储备,本文拟从政治与经济两个层面展开可能性探讨,认为中国的全球性政治与经济象征身份可分别定位于"国际政治合作者"与"世界经济贡献者"作为国家层面的整体国际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中国故事 国际政治 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美传播研究中的“现代性/殖民性”方案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振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60,共7页
本文以拉美的"现代性/殖民性"方案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实证主义的方法,借助文献分析,展现了与拉美现代性变迁相关的殖民化社会建构现实,同时通过对拉美"现代性/殖民性"方案的理论解析,揭示了其阐释拉美社会现实的... 本文以拉美的"现代性/殖民性"方案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实证主义的方法,借助文献分析,展现了与拉美现代性变迁相关的殖民化社会建构现实,同时通过对拉美"现代性/殖民性"方案的理论解析,揭示了其阐释拉美社会现实的思维路径以及殖民性得以建构的三种逻辑:存在殖民性、知识殖民性和权力殖民性。这三种逻辑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理解拉美"现代性/殖民性"现实的另类"去殖民性"认识论模式。对该方案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的社会建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殖民性 现代性 殖民性 殖民性逻辑 他者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对非公共外交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罗雪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3-66,共4页
西方对非公共外交经历了初兴、推动以及渗透三个历史阶段,逐渐形成了拥有多层次传播主体以及多元化传播形态的传播策略体系。其中,组织倡导型策略侧重策划传播形式;大众说服型策略旨在培养媒体传播优势;人际参与型策略强调构建微观传播... 西方对非公共外交经历了初兴、推动以及渗透三个历史阶段,逐渐形成了拥有多层次传播主体以及多元化传播形态的传播策略体系。其中,组织倡导型策略侧重策划传播形式;大众说服型策略旨在培养媒体传播优势;人际参与型策略强调构建微观传播场景。以西方为鉴,我国应着力营造多层次的传播主体格局,并发展各层次相应形态的传播策略,以加强对非公共外交的影响力、渗透力与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对非公共外交 传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视剧的非洲传播刍议
7
作者 李汇群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1-162,共2页
2011年,国产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带动非洲的"华流"热升级。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坦桑尼亚,特意提到该剧"使坦桑尼亚观众了解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1强调了电视剧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2011年,国产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带动非洲的"华流"热升级。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坦桑尼亚,特意提到该剧"使坦桑尼亚观众了解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1强调了电视剧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以影像产品为媒介搭建沟通桥梁,早已被证实为行之有效的跨文化传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互动沟通 影像产品 沟通桥梁 国产剧 文化交流 合作拍摄 影视文化 家庭生活 蓝色生死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中国革命”的传播学叙事论纲
8
作者 刘建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2-55,共4页
在政治机能不全、公共理性缺失造成"文明危机"的意义上,重建基于"中国革命"知识过程的传播关系,形成从"权威政治"向"共识政治"转型改革的共同体政治学自觉行动,有其必要性。本文从"中国革... 在政治机能不全、公共理性缺失造成"文明危机"的意义上,重建基于"中国革命"知识过程的传播关系,形成从"权威政治"向"共识政治"转型改革的共同体政治学自觉行动,有其必要性。本文从"中国革命"研究是中国学术的真命题、"中国革命"研究的方法论自觉、传播学视野中的"中国革命"过程、中国改革的共同体政治学等四部分论述了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革命 中国改革 传播学叙事 权威政治 共识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与西方知名智库的传播机制研究——以“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研究传播为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瑞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64,共4页
以美国等西方智库为主的全球知名智库的话语传播对政府决策及公共舆论有重要的影响力。研究以"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研究传播为例,聚焦于话语体系分析中文本与机构、外部生态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究新媒体时代西方智库话语传播机制... 以美国等西方智库为主的全球知名智库的话语传播对政府决策及公共舆论有重要的影响力。研究以"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研究传播为例,聚焦于话语体系分析中文本与机构、外部生态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究新媒体时代西方智库话语传播机制的构建路径。研究表明,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使用加强了智库研究内容文本与媒体及智库、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情境下,智库研究的扩散形成一种"耦合"的传播过程,使得智库可以以较低的运营成本接触到国际受众,获得全球性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智库 传播机制 融合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二胎政策”对外传播框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琳 安若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5-167,共3页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二胎政策体现了我国在人口政策上的重大变动,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近期,有关利用冷冻胚胎技术生殖、女星冻卵、代孕等问题成为国内热议的话题,...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二胎政策体现了我国在人口政策上的重大变动,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近期,有关利用冷冻胚胎技术生殖、女星冻卵、代孕等问题成为国内热议的话题,也引发了公众对于生育政策的讨论。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二胎政策,我国媒体是如何进行对外报道的?这些报道的对外传播效果如何?探究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特色政策的对外传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胎政策 对外传播 生育政策 五中全会 人口政策 中国特色 对外报道 传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互联网络的场景构建与传播模式变迁 被引量:26
11
作者 马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8-142,共5页
信息传播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变革了众多新兴传播单元和新型信息交换关系。本文主要探讨在移动互联网络中由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元素构成的信息消费场景,如何推动主流传播模式在新媒体环境实现变迁,并结合应用实践的热点... 信息传播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变革了众多新兴传播单元和新型信息交换关系。本文主要探讨在移动互联网络中由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元素构成的信息消费场景,如何推动主流传播模式在新媒体环境实现变迁,并结合应用实践的热点场景和案例,分析了媒介融合和新媒体发展借助场景构建来创新传播模式的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场景 SOLOMO 新媒体 媒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新闻素养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由美国石溪大学新闻素养暑期课程教学思想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3
12
作者 秦学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9-142,共4页
当今,新闻消费者面临着信息超载、真假难辨、价值观念和观点相互矛盾与冲突等媒介传播现状,因而旨在提升国民新闻素养的新闻素养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也就应运而生,并成为媒介素养教育领域中个具鲜活性和生命力的亮点。从新闻素养教育的... 当今,新闻消费者面临着信息超载、真假难辨、价值观念和观点相互矛盾与冲突等媒介传播现状,因而旨在提升国民新闻素养的新闻素养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也就应运而生,并成为媒介素养教育领域中个具鲜活性和生命力的亮点。从新闻素养教育的视角去探究媒介素养(教育)、新闻媒介素养(教育)和新闻素养(教育)之间的关系、新闻的功能和作用、新闻素养课程要求的学习结果以及新闻素养教学法等基本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素养 新闻素养教育 新闻功能 教学内容 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地缘政治 被引量:12
13
作者 任孟山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6-49,共4页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传播技术为国际传播与地缘政治的互动提供了新变量。从传统的"街头政治"走向具有力量交换的"线上—线下互动",再到协同行动的"网络—街头政治",这种新式的社会抗争与国家转型路径,其...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传播技术为国际传播与地缘政治的互动提供了新变量。从传统的"街头政治"走向具有力量交换的"线上—线下互动",再到协同行动的"网络—街头政治",这种新式的社会抗争与国家转型路径,其间体现的不只是地缘政治变动时的国家内生力量自行裂变,还有来自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国际传播力量的积极促动。本文试图探讨的是在国际传播与地缘控制的逻辑之外,互联网时代国际传播的工具新面孔与地缘政治的变动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国际传播 地缘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的概念谱系及其对传媒文化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典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1-46,共6页
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符号学所强调的文本分析方法和意识形态批判是传媒文化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从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谱系分析入手,旨在说明传媒文化研究领域意识形态批判转向发生的理论背景,阐明意识形态概念以及结构主义批判方法如何... 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符号学所强调的文本分析方法和意识形态批判是传媒文化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从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谱系分析入手,旨在说明传媒文化研究领域意识形态批判转向发生的理论背景,阐明意识形态概念以及结构主义批判方法如何对传媒文化研究产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当下传媒文化研究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识形态批判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结构主义 方法论 文化研究 霍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一流媒体的国际化战略及对央视海外传播的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琴媛 周超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6-147,共2页
1958年5月1日,中国的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即中央电视台前身)正式开始播出节目。第二年的4月21日,该台把新闻片《第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专题报道》寄给苏联和东欧国家,这被认为是中国电视对外传播的开始。之后的半个多世纪,... 1958年5月1日,中国的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即中央电视台前身)正式开始播出节目。第二年的4月21日,该台把新闻片《第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专题报道》寄给苏联和东欧国家,这被认为是中国电视对外传播的开始。之后的半个多世纪,央视积极发展自己的海外传播,构建属于央视的全球传播版图,包括设立驻外分站、分派驻外记者、频道境外落地、引进海外媒体的知名节目、推广自身品牌节目海外播出、与国际媒体多维度合作、创办海外观众俱乐部加强观众联系,落地属于自己的海外分台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传播 国际化 流媒体 央视 中央电视台 世界 品牌节目 中国电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是媒介的尺度: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主体性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薛宝琴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70,共5页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内容整合能力驱动新闻业进入智能媒体时代,新闻生产和传播的生态格局发生极大改变。与此同时,智能媒体在新闻传播中屡屡深陷新闻伦理失范的困境,促使学者和业界人士重新审视智能媒体时代新闻伦理的主...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内容整合能力驱动新闻业进入智能媒体时代,新闻生产和传播的生态格局发生极大改变。与此同时,智能媒体在新闻传播中屡屡深陷新闻伦理失范的困境,促使学者和业界人士重新审视智能媒体时代新闻伦理的主体性问题。智能时代新闻伦理主体在机构层面和个人层面都发生了拓展,但从主体的实践维度和价值维度来看,人工智能的新闻伦理主体地位仍不成立。因而,必须建立起机构主体和个人主体的新闻伦理协同关系,并不断评估人工智能在内容生产和传播决策中的伦理向度,充分体现"人是媒介的尺度"这一新闻伦理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闻伦理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浸式传播视角下广播内容转型的理念探索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孟伟 李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3-137,共5页
声音作为用户"沉浸"到某一刻情境中的重要要素,电台主持人借助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和新平台,在广播节目内容中贯彻"参与、竞争、共享、被激励"等要素,围绕用户的需求,最大程度上尊重并体现"以人为中心的"需... 声音作为用户"沉浸"到某一刻情境中的重要要素,电台主持人借助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和新平台,在广播节目内容中贯彻"参与、竞争、共享、被激励"等要素,围绕用户的需求,最大程度上尊重并体现"以人为中心的"需求。"沉浸式传播"理念的广播应用,或将是传统媒体转型在内容传播领域的起点和原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 沉浸式传播 场景化 心流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新闻”发展与“数据新闻”教育 被引量:33
18
作者 沈浩 谈和 文蕾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9-142,共4页
数据新闻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新闻报道方式,正成为全球新闻界热议的话题。本文通过分析新闻报道方式的演变来研究数据新闻的产生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之上,就如何开展数据新闻教育与培训展开讨论。
关键词 数据新闻 精确新闻学 计算机辅助报道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信息安全与我国新闻媒体工作者媒介素养提升 被引量:12
19
作者 耿益群 杨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3-157,共5页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昭示着传播格局、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的变革。新的信息技术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日益突出,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世界传播体系之中。与此同时,由于大量开放数据的生产、数据的精准性、实用性和易获得性的共存,国家信...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昭示着传播格局、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的变革。新的信息技术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日益突出,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世界传播体系之中。与此同时,由于大量开放数据的生产、数据的精准性、实用性和易获得性的共存,国家信息安全问题也成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并受到关注。从新闻媒体工作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审视大数据背景下新的媒体环境以及新闻媒体工作者在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探讨我国新闻媒体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安全 大数据 新闻工作者 媒介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视角下的教育舆情研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8
20
作者 何欣蕾 王保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9-142,共4页
教育正在经历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教育舆情研究具有危机管理、舆论引导、政府决策、政府形象维护等重要的现实价值。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教育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危机处置与科学决策迫切需要教育舆情研究... 教育正在经历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教育舆情研究具有危机管理、舆论引导、政府决策、政府形象维护等重要的现实价值。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教育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危机处置与科学决策迫切需要教育舆情研究强大的助力。目前教育舆情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研究内容浅层化、研究方法狭隘化、研究机构杂乱性、研究目单一性的不足。教育舆情研究需要专业的科研机构作为支撑力量,急需转变研究视角、改进研究方法、加强跨界合作、注重舆情的分析研判与预测等工作,进而发挥教育"智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治理 教育舆情 传媒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