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前沿与趋势——对2018年相关文献的考察 被引量:7
1
作者 于淑婧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9年第4期104-118,共15页
2008—2018年,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正在从'十字路口'走向'绿洲'。在学术旨趣、研究范式、思维理念等方面,2018年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显示出新风向,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也初露端倪。整合2018年中国有关政治传播的研究发现... 2008—2018年,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正在从'十字路口'走向'绿洲'。在学术旨趣、研究范式、思维理念等方面,2018年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显示出新风向,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也初露端倪。整合2018年中国有关政治传播的研究发现:研究内容涉及政治过程中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纵向的传播理论和现象;研究路径囊括了量化方法、质化方法和思辨与规范方法;研究的学科背景涵盖哲学、政治学、传播学、社会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学科;研究主题围绕政党/政府/国家、公众、媒体等政治传播主体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民粹主义、假新闻、后真相与政治传播,算法、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政治传播,政治传播理论在新环境下的适用与更新等话题是近期研究关注的前沿热点。总体上,2018年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体现出:从'宏观理论建构'向中观微观问题倾斜;从'宣传导向'向'治理'转向;从新媒体向新媒体融合新技术转向;从'西化-反西'二元对立向'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研究'转向等新趋势和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传播 研究主题 研究动态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传播视野中的“中国模式”与“中国故事” 被引量:8
2
作者 白文刚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9年第6期5-16,共12页
近十多年来,"中国模式"成为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讨论中国发展,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一个热门概念,但中国在对内、对外传播中却尽量避用这一概念,把这一概念的解释权拱手让给了西方。总体来看,西方国家对"中国模式"的... 近十多年来,"中国模式"成为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讨论中国发展,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一个热门概念,但中国在对内、对外传播中却尽量避用这一概念,把这一概念的解释权拱手让给了西方。总体来看,西方国家对"中国模式"的评价大体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承认其存在并对其持积极肯定的态度;第二种是承认其存在,但对其持否定的态度,特别是将其视为对所谓"西方模式"的挑战和威胁而予以激烈批判;第三种是根本否定"中国模式"的存在,傲慢地认为中国根本不配产生一种发展模式。准确理解和正确回应西方对"中国模式"的评价,需要从文明传播的视野切入。从文明传播的视野来看,西方国家对"中国模式"的评价从根本上来说基于其特定的意识形态和文明立场,是大国竞争世界史观和文明冲突观念的产物,既显示了其极其自负的文明优越感,又展现出其强烈的文明衰落焦虑。基于这样的传播语境,中国在对外传播中应该积极准确地使用"中国模式"这个概念。这既是回应国际话语,争夺"中国模式"话语解释权的需要,更是讲清楚中国故事,展示文明自信的需要--"中国模式"这个概念,不仅能够涵盖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而且还可以涵盖基于更深层的文化因素的中国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方向的必然性,鲜明地展示了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和中华民族由文明自卑走向文明自信的精神状态。在运用"中国模式"讲述中国故事时须从基于长时段、更符合人类文明传播史实质的文明对话的新世界史观出发,以便突破基于短时段和西方近代文明特点的大国竞争旧世界史观带来的话语困境,准确地辨明"现代中国"这一概念中包含的"中国的现代"和"现代的中国"这一关涉现代中国根本发展思路关键问题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讲清楚"现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价值追求,体现中国的文明自慎,防止落入大国竞争和文明冲突的陷阱,在全世界塑造良好的大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传播 中国模式 中国故事 话语权 文明对话世界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省思政治传播的价值旨归 被引量:12
3
作者 荆学民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9年第5期16-21,共6页
政治传播已成为时代大变局的重要变量。在国际政治不确定性日趋增加、国内政治形势日益复杂的时代大变局中,政治传播时时刻刻都可能成为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既可以为时代的进步作出独特的贡献,也可能背离自己的价值本性,阻碍人类文明和人... 政治传播已成为时代大变局的重要变量。在国际政治不确定性日趋增加、国内政治形势日益复杂的时代大变局中,政治传播时时刻刻都可能成为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既可以为时代的进步作出独特的贡献,也可能背离自己的价值本性,阻碍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时刻警示和唤醒政治传播'不忘初心'的价值旨归,应成为政治传播研究者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社会责任。'政治'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不断地维护公共秩序、捍卫公共利益、实现人类'公共性'的过程,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要义,也是'政治'任何时候都不能背离和脱离的价值本性和使命担当;而'传播'应以传递、运载、呈现客观信息为旨归,以追索事物真相、揭示客观真理为本性。合理的政治传播机制与形态中,政治当有正义的追求,传播当有公正的使命,资本当有正当的边界。政治当有为传播和资本确定正义方向的责任,传播当有监督政治和资本的责任,资本当有服务正义的政治和公正的传播的责任。几个重要的变量之间,在各自正当合理的基础之上和边界之中,既相互制约,又交叉合力,始终保持适度和良性的张力,以使政治传播在强化理性深思、传播真实信息和维护人类正义的轨道上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价值旨归 时代大变局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治传播与健康传播的关系略论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洁 荆学民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1年第3期34-41,共8页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健康传播的公共属性被最大化地激发,从而与政治传播发生绞合。二者的绞合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出两种样态。一是相互借力,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这包括政治传播对健康传播权威性的加持和渠道的拓展;也指健康传播为政治...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健康传播的公共属性被最大化地激发,从而与政治传播发生绞合。二者的绞合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出两种样态。一是相互借力,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这包括政治传播对健康传播权威性的加持和渠道的拓展;也指健康传播为政治传播提供传播素材,并以其专业性助力政治传播。二是单向掣肘,影响各自效能的发挥。包括政治传播挤压健康传播空间,传递错误的健康信息;健康传播扰乱政治传播的正常秩序等。从根源上来说,行政组织中政治传播所遵循的"行政逻辑"和面向社会的政治传播所遵循的"宣传逻辑",是决定二者绞合样态的关键因素。因此,只有克服这两种传播逻辑的痼疾,使政治传播和健康传播在理念上实现有机衔接,都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同时辅以优良的制度,并不断提升政府和民众政治传播和健康传播的能力和素养时,二者才能真正实现长期而持续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健康传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思潮冲击下的中国文化主体性建设 被引量:2
5
作者 白文刚 《阴山学刊》 2012年第2期9-13,共5页
西方思潮的冲击是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中体西用、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与"全盘西化"是近现代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回应模式,其共同症结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今天中国的文化主体性建设,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 西方思潮的冲击是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中体西用、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与"全盘西化"是近现代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回应模式,其共同症结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今天中国的文化主体性建设,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在广泛吸收西方、中国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从时代出发,综合创新,建立一种既具有中国鲜明特色又对世界具有引领功能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思潮 冲击 文化主体性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新闻伦理失范背后的现代性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祖昊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6-110,共5页
新闻伦理失范是当今媒介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造成失范的原因并非仅仅是伦理观念的缺失,在更本质的层面,它是社会现代性发展带来的某种必然结果。现代性的"三足鼎"——社会分工、技术和市场逻辑,分别造成伦理责任角色化与评... 新闻伦理失范是当今媒介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造成失范的原因并非仅仅是伦理观念的缺失,在更本质的层面,它是社会现代性发展带来的某种必然结果。现代性的"三足鼎"——社会分工、技术和市场逻辑,分别造成伦理责任角色化与评判标准碎片化、伦理内容虚无化以及伦理约束力的消解化。这些受现代性冲击而异化的伦理观念,已经深入新闻工作者和消费者的骨髓,并在新闻领域一次次上演着伦理失范的悲剧。只有清晰地意识到失范现象背后的现代性因素,才是促进未来新闻伦理发展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伦理 现代性 伦理失范 社会分工 技术 市场-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