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戏剧中的共和观念:“布鲁图斯”在16-18世纪英国与法国的政治传播研究
1
作者 苏颖 田央央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79,共13页
政治传播通过传播形式达成政治性目标,即形成政治权力的观念之维——意识形态。戏剧,不仅是剧作家个人观念的表达,亦是社会中民众观念的集中体现。在英国现代国家建构前期,莎士比亚对布鲁图斯的戏剧呈现出明确的现代性的政治洞察。光荣... 政治传播通过传播形式达成政治性目标,即形成政治权力的观念之维——意识形态。戏剧,不仅是剧作家个人观念的表达,亦是社会中民众观念的集中体现。在英国现代国家建构前期,莎士比亚对布鲁图斯的戏剧呈现出明确的现代性的政治洞察。光荣革命前的一个世纪,英国社会已经初步生成了后世意识形态的内核理念。在法国现代国家建构之际,伏尔泰对布鲁图斯戏剧的改编呈现出法国独有的反抗性与悲愤感,并以颇具法国趣味的父权叙事、伦理冲突框架进行故事编排,这些传播特性在法国大革命中进一步激进化。英国案例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政治之公民服从目标的达成,具备大众生成的性质。意识形态的形成需要辨认事先存在于社会之中的观念,观念影响智识性的政治思想,进而可能简化为意识形态表达。如此,政治传播才能实现自发传播。法国案例则表明,政治传播有必要克服现代性政治中因传播泛化而可能导致的阴暗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意识形态 布鲁图斯 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传播主体意识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荆学民 李彦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2,共8页
全球化对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是政治传播主体如何对待和处理政治传播的主体意识。政治传播主体意识是政治传播主体在进行政治传播活动时对自身特定政治目的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性也具有两个层次:初级的层次... 全球化对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是政治传播主体如何对待和处理政治传播的主体意识。政治传播主体意识是政治传播主体在进行政治传播活动时对自身特定政治目的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性也具有两个层次:初级的层次和高级的层次。初级层次是指在政治传播活动中直接指向传播对象的意识;高级层次是指在政治传播活动中通过指向传播对象而返回到自身的意识。政治传播的主体意识在具体的政治传播活动中通过劝服性、灌输性和倾向性、强制性、单向性和虚构性一系列的形式和属性表现出来。在目前的研究中,一种突出的偏差是政治传播中用"传播"代替"宣传";如何在"外传播"中保持和强化主体意识是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媒体要敢于在坚持政治传播中应有的政治立场,对政治事实的报道要有必要的政治价值判断,从而正确引导受众的政治价值取向。强化政治传播主体意识的策略是:保持政治传播的主体意识与受众之间的适度张力;摆正媒体的角色和位置,发挥媒体塑造政治传播主体良好形象的作用;政治传播战略的原则性与战术灵活性之间的巧妙结合;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的协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主体意识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向纵深拓展的三大进路 被引量:20
3
作者 荆学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1,共5页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向纵深拓展的进路有三:进路一:持续聚焦高势能运转的政治宣传研究。政治传播的基本形态是政治宣传,现代政治中政治宣传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来源于人类政治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双重属性及其张力关...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向纵深拓展的进路有三:进路一:持续聚焦高势能运转的政治宣传研究。政治传播的基本形态是政治宣传,现代政治中政治宣传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来源于人类政治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双重属性及其张力关系。国家的存在,决定着政治宣传永远在国家政治层面"高位势能"运行。中国的以政治宣传为主轴的政治传播模式短时期内不会改变,政治宣传将一如既往地释放巨大的传播能量。因此,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向纵深拓展,要求我们高度重视这一领域,不断提供新思想新理论。进路二:高度关注方兴未艾的微政治传播研究。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逐步分离和良性互动,"政治"不断地从"国家形态"向"社会形态"回归和迈进,伴随着这种回归和迈进,微观政治越来越凸显出来。微观政治与"微传播"的镶嵌与耦合,迅猛激活了微政治传播。政治传播研究聚焦和着力于方兴未艾的微政治传播领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应是一种理论自觉。进路三:深度融合迅猛兴起的政治传播交叉学科研究。伴随着政治传播由国家宏观政治向万象丛生的社会微观政治领域的延伸和拓展,诸多学科所聚焦的政治传播的新的学科方向、新的"交叉地带"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微传播 宏观政治 微观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的四重资源及其传播调用 被引量:3
4
作者 于淑婧 荆学民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2,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涵盖四重资源:官方话语、学术话语、民间话语和外部话语。官方话语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的轴心资源,既是中国向国内和世界发出的政治宣言,也为中国形成和建构现代化的政治话语提供了体现当代中国最... “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涵盖四重资源:官方话语、学术话语、民间话语和外部话语。官方话语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的轴心资源,既是中国向国内和世界发出的政治宣言,也为中国形成和建构现代化的政治话语提供了体现当代中国最大公约数的政治共识。其他三方面话语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的外围资源:学术话语为“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在知识层面提供了学理支撑、审慎立场和规范思考;民间话语为“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获得舆论传播、舆论认同提供了大众化修辞、个体化表达和故事型叙事;外部话语作为对照,为中国催生兼具独立性和普遍性的现代化话语体系提供了自主动力、认知参照和求同路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政治传播,按照“轴心吸纳—外围合力”进行资源调用,突破了官方、学术、民间以及外部话语的圈层壁垒,实现了话语建构的主体间性,在场域融合中提高了“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的传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政治话语 政治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战略研究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荆学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2-66,共5页
政治传播研究在中国已经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那种仅仅翻译、解析西方政治传播理论停留于"关门论道"的研究已经无法满足现实政治生活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已经迫切要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政治传... 政治传播研究在中国已经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那种仅仅翻译、解析西方政治传播理论停留于"关门论道"的研究已经无法满足现实政治生活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已经迫切要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政治传播理论。在我们看来,这种研究一开始还无法深入到具体的"策略技巧"层面,而是要从战略高度论说清楚。战略问题是涉及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因此,首先需要弄清楚所研究问题的大背景及基本意义。本文就是论证和阐释中国特色政治传播战略研究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为之后更为深入的内容研究提供方向和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生活 基本意义 传播战略 传播理论 历史阶段 传播研究 西方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论坛”成果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苏颖 白文刚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5-156,共2页
2017年5月13日,“第二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承办,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协办,并得到多家科研机... 2017年5月13日,“第二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承办,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协办,并得到多家科研机构、媒体与学术期刊的大力支持。中国政治传播研究领域的近百位权威专家与学界新锐与会展开对话与争锋。论坛聚焦于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中国政治传播的管理规范与空间、公众舆论与政治认同建构、全球政治传播模式变革与中国实践,以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 传播研究 学术论坛 中国传媒大学 综述 成果 政治传播 未来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视界融合”到“学科建制”:中国政治传播研究40年学术检视与理论思考 被引量:6
7
作者 荆学民 赵洁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26,共13页
基于中国政治传播实践和经验智慧的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已历四十载。从发展历程和学术脉络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历经“孕育”“开显”“成型”“突破”四个阶段,早期政治宣传研究、西方政治传播研究和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研究... 基于中国政治传播实践和经验智慧的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已历四十载。从发展历程和学术脉络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历经“孕育”“开显”“成型”“突破”四个阶段,早期政治宣传研究、西方政治传播研究和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研究三种学理和理路不断叠加和转换。从研究议题来看,中国政治传播的问题域由当代政治传播、历史上的政治传播两大向度与理论、实践、媒介和制度四大主题组合,形成了多元复合的研究架构。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已经初步形成自觉的研究意识、独立的研究对象、独具特色的研究进路和专业的研究方法,具备了理论学科的基础与潜质。可预见,下一步将通过研究意识转换、研究进路整合、轴心理论提升、学术共识凝练、研究方法创新、研究对象聚焦,从“视界融合”迈向“学科建制”,一种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的新形态政治传播学将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视界融合 学科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论坛”成果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白文刚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85,共2页
2015年5月16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与策略体系研究"课题组承办的"首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论坛以"搭建政治传播研究... 2015年5月16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与策略体系研究"课题组承办的"首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论坛以"搭建政治传播研究高端学术平台"为宗旨,得到了众多科研机构、学术期刊与学术网站的大力支持。在为期一天的会议中,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机构和业界的近80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研究、西方传播理论及其适用性、政治形象建构、政治话语创新、政治宣传的实践与经验以及新媒体与政治传播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重要主题与理论建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 传播研究 学术论坛 中国传媒大学 传播理论研究 综述 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研究成果反思与范式选择
9
作者 荆学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2-73,共2页
当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研究风生水起,春风劲吹。经过近些年较为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对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研究成果有了一些基本的把握和判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提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研究必须实现政治学与传播学的"视界融... 当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研究风生水起,春风劲吹。经过近些年较为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对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研究成果有了一些基本的把握和判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提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研究必须实现政治学与传播学的"视界融合"。应该说,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是制约政治传播研究,尤其是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研究深入推进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中国特色 研究成果 范式选择 传播研究 反思 视界融合 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牢记初心使命 挺膺担当奋斗——《现代传播》编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精神体会
10
作者 廖祥忠 张树庭 +11 位作者 王栋晗 李怀亮 张晶 张鸿声 周涌 胡智锋 荆学民 高晓虹 黄升民 贾秀清 雷跃捷 隋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1-12,共12页
2024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在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致以祝贺和问候。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的重要精神,《现代... 2024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在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致以祝贺和问候。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的重要精神,《现代传播》特组织编委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新闻舆论等重要议题进行探讨,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媒大学 宣传思想文化 全校师生员工 中共中央总书记 新闻舆论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前沿与趋势——对2018年相关文献的考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于淑婧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9年第4期104-118,共15页
2008—2018年,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正在从'十字路口'走向'绿洲'。在学术旨趣、研究范式、思维理念等方面,2018年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显示出新风向,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也初露端倪。整合2018年中国有关政治传播的研究发现... 2008—2018年,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正在从'十字路口'走向'绿洲'。在学术旨趣、研究范式、思维理念等方面,2018年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显示出新风向,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也初露端倪。整合2018年中国有关政治传播的研究发现:研究内容涉及政治过程中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纵向的传播理论和现象;研究路径囊括了量化方法、质化方法和思辨与规范方法;研究的学科背景涵盖哲学、政治学、传播学、社会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学科;研究主题围绕政党/政府/国家、公众、媒体等政治传播主体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民粹主义、假新闻、后真相与政治传播,算法、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政治传播,政治传播理论在新环境下的适用与更新等话题是近期研究关注的前沿热点。总体上,2018年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体现出:从'宏观理论建构'向中观微观问题倾斜;从'宣传导向'向'治理'转向;从新媒体向新媒体融合新技术转向;从'西化-反西'二元对立向'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研究'转向等新趋势和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传播 研究主题 研究动态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传播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形象重塑 被引量:5
12
作者 白文刚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9,共11页
从文明传播的视域来看,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实质是中华文明形象在现代的重塑。21世纪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出现、演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文明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提出,展示了中国充分的文... 从文明传播的视域来看,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实质是中华文明形象在现代的重塑。21世纪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出现、演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文明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提出,展示了中国充分的文明自信,推动中国的文明传播来到了以文明对话与互鉴为特征的新阶段。在新阶段开展文明传播,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基,依据文明对话的新世界史观建立自主话语体系,“鉴”“戒”传统中国文明传播的“天朝模式”与现代西方文明传播的“帝国模式”,积极探索以多元文明观为基础的文明传播的文明对话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持续成功,则是当代中华文明成功传播和文明形象得以重塑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传播 中华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形象 国家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人是目的”成为伟大的政治信仰——关于人工智能与政治传播关系的省思 被引量:7
13
作者 荆学民 刘元顿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7,共11页
人工智能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传播层面的重要议题,围绕人工智能的治理问题,已经开始形成基于不同政治制度和治理理念的“国际政治话语”。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其作用和影响已经超越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及衣食住行,... 人工智能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传播层面的重要议题,围绕人工智能的治理问题,已经开始形成基于不同政治制度和治理理念的“国际政治话语”。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其作用和影响已经超越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及衣食住行,深深地植入了维护人类社会正常运行的“政治”的深处,亟须我们从“政治”的角度予以关注。人工智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多维度、多层面的“福祉”;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伦理层面的道德担忧、哲学深度的精神担忧和政治层面的自由担忧。现在学界业界对人工智能的负面风险已经开始预警,化解风险的种种“对策之道”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最有效的“方略”应该是:树立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正确认知,在认知观念上坚定地为人工智能立“道德之法”,立“政治之法”,立“哲学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政治传播 人是目的 政治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的政治勇气从何而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荆学民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3,共9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十分坚定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的精气神!在这三大精气神中,“巨大的政治勇气”居于“统摄”地位。举目望去,在全球政治动...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十分坚定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的精气神!在这三大精气神中,“巨大的政治勇气”居于“统摄”地位。举目望去,在全球政治动荡不居,社会发展复杂多变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领导国家和民族持续全方位社会改革的“巨大的政治勇气”。“政治勇气”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创造历史和开辟未来的重要政治态度和精神风貌。从历史沿革和主体形态上看,“政治勇气”这一范畴,主要还是集中聚焦和使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重大政治文献之中。从一路走来的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党的三大关于改革决定的持续出台,“政治勇气”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与“改革”匹配的政治话语,也不是仅停留在政治态度的“表达”,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改革行动彰显出来。中国共产党“巨大的政治勇气”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宗教式宣示,它是一种面向未来挑战困难的政治决心,是一种有着实践成就支撑的政治表达。中国共产党“巨大的政治勇气”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党的“巨大的政治勇气”被表达为:“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做到难不住、压不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党政体制”的特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行动从“政治勇气”到“政治行动”的无缝隙贯通。由于在“政治层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辉煌成就的坚实底气以及建基于此的“巨大的政治勇气”,这次《决定》的“政治话语”整体上更显淡定从容,更加接地气,更加具有与相关实践的对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政治勇气 政治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与传播的视界融合:政治传播研究五个基本理论问题辨析 被引量:86
15
作者 荆学民 施惠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22,共5页
本文对政治传播五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辨析。第一,要从政治学与传播学的"视界融合"的高度来界定和把握"政治传播"范畴。"政治"与"传播"二者有机结合构成元态的、完整的、独立的"政治传播&q... 本文对政治传播五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辨析。第一,要从政治学与传播学的"视界融合"的高度来界定和把握"政治传播"范畴。"政治"与"传播"二者有机结合构成元态的、完整的、独立的"政治传播"范畴;第二,政治传播共同的研究对象和领域没有形成,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没有建立,也没有自己特有的方法和方法论,因而,真正的政治传播学没有形成;第三,正确理解"政治社会化"与政治传播的关系。"政治社会化"的深刻本质,是试图通过"化"使整个社会"政治化",其"恶果"恰恰可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社会政治化";第四,造成政治传播中的所谓"富媒体,穷民主"现象,是严重夸大了新闻媒体的作用、政治"献媚"于新闻媒体的结果,是政治传播理论研究中"政治"与"媒体"本末倒置的恶果;第五,构建中国气派的政治传播理论,需要中国气派与全球视野的内在一致,西方化与本土化的有机融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良性互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适度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视界融合 中国气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质与效能:中国政党政治基础上的政治传播析论 被引量:14
16
作者 荆学民 赵洁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26,共12页
中国是世界上坚持实行社会主义"一党执政"政党政治的国家。在这种独特的政党政治中,政党、国家、政府三位一体。建立在这一政党政治形态上的政治传播以"政治统摄传播"为特质,形成了以政治宣传为基础、轴心和边界的... 中国是世界上坚持实行社会主义"一党执政"政党政治的国家。在这种独特的政党政治中,政党、国家、政府三位一体。建立在这一政党政治形态上的政治传播以"政治统摄传播"为特质,形成了以政治宣传为基础、轴心和边界的传播格局。以此为特质的中国政治传播在中国政治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取得了维护政治政权稳定、缓释社会民众政治焦虑和减弱社会政治风险的效果。中国的"政治统摄传播"的传播姿态和形态,正在产生着越来越强大的国际辐射力:许多国家在话语上越来越"像中国","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上升为"国际共识",政党政治通过政治传播在"政治文明"的高度影响着全球各国。中国主流媒体与新兴社交媒体在政治上深度契入的传播架构,突破了西方以"媒体独立"为特质的传播架构,使全球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景观更加丰富。中国的成功崛起,强化着政治与传播的"政治统摄传播"的关系及其相应的运行体制,为人类改革传播形态提供了不容忽视、不可小觑的示范和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党政治 政治传播 “政治统摄传播” 国际辐射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政治传播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荆学民 宁志垚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78,共6页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种全方位多维度的制度体系,无论何种性质或类型的国家治理体系,政治传播体制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行进的实践过程,其中政治传播在高速度高质量的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种全方位多维度的制度体系,无论何种性质或类型的国家治理体系,政治传播体制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行进的实践过程,其中政治传播在高速度高质量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内嵌着政治传播,它与国家政治价值观和国家政治运行逻辑是同频共振的。中国国家治理进程中的"政治自主建国""政治开放富国""政治自信强国"三个历史阶段与政治传播的"政治宣传、政治沟通、政治营销"三大形态宏观相嵌。"党的领导"与"人民立场"是中国政治传播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嵌入轴";政治传播本身也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具体治理方式。中国的政治传播是国家、政府和政党向社会的"政治承诺"过程。中国共产党会通过中国特色政治传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最终实现对中国人民的政治承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国家治理 政治承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地缘政治中的权力运行与风险预警 被引量:2
18
作者 荆学民 王乐轩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4,共9页
信息技术发展改变了主权国家的地理边界,创造了“信息空间”这一新的地缘政治空间,由此产生遵循“技术-权力-空间”逻辑的信息地缘政治。在信息空间中对于信息权力的争夺,是信息地缘政治博弈的关键。信息权力是物质性权力与关系性权力... 信息技术发展改变了主权国家的地理边界,创造了“信息空间”这一新的地缘政治空间,由此产生遵循“技术-权力-空间”逻辑的信息地缘政治。在信息空间中对于信息权力的争夺,是信息地缘政治博弈的关键。信息权力是物质性权力与关系性权力的结合。一方面,由信息资源转换而成,包含信息生产力、信息处理力、信息干扰力和信息保护力等要素。另一方面,由国家、平台、个体等信息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所建,信息行为体之间具有竞争、合作与竞合三种关系。信息权力的不均衡及信息权力战将带来信息垄断、信息泄露、信息干预和信息污染等信息生态失衡的风险。对此,我们应有预警和应对方略。国家层面,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理念着力全球治理;数字平台层面,建立“平台+数据+技术”的监管机制;个体层面,着力提升信息处理和数据保护的基本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 信息地缘政治 信息权力 风险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传播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11
19
作者 荆学民 赵洁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33,共12页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亦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发展史。发展至今,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经验可总结为:一是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政治理想是决定中国政治传播存在和发展的始基,从根本上决定了其价值取向、结构特征、运行机制和效能发...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亦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发展史。发展至今,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经验可总结为:一是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政治理想是决定中国政治传播存在和发展的始基,从根本上决定了其价值取向、结构特征、运行机制和效能发挥。二是党管媒体的原则始终被贯彻在政治传播中作为主轴而存在,它不仅规制着现阶段中国政治传播的运转,还影响着中国政治传播的发展方向。三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的内容以正向清晰的信息和正面积极的叙事为特色,具体体现在新闻传播、政府信息公开、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文学创作等各类政治传播活动中。四是政治动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强有力的机制,有效补充了依凭科层组织展开的信息流通的薄弱环节,在传递国家意志、激发群众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具有密实完善的建制,主要由意识形态与政治思想教育制度与机构、政府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与机构,以及信息监管和信息安全制度和机构所组成,囊括人际交往、组织、大众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等多类媒介。六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从思想和行为两个维度强化了广大人民的政治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中国共产党 百年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传播研究中的几个核心命题辨正 被引量:6
20
作者 荆学民 刘胜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18,共5页
本文辨正政治统摄传播、传媒政治、传播政治经济学等几个政治传播研究中常常混淆不清的核心命题。从国家、经济、社会三个维度所规限的政治,可以归纳为政治的国家化、经济化、社会化过程。这种过程正是政治从无到有、从己到人、从私到... 本文辨正政治统摄传播、传媒政治、传播政治经济学等几个政治传播研究中常常混淆不清的核心命题。从国家、经济、社会三个维度所规限的政治,可以归纳为政治的国家化、经济化、社会化过程。这种过程正是政治从无到有、从己到人、从私到公、从内到外、从一到多的通过"传播"这一根基性路径的生成过程;政治传播,着力的是人类社会中政治与传播的本质性融合,它立足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政治生活。这种理解中,政治与传播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均居"本体"地位;而所谓传媒政治,已经是下沉到政治传播很低层面——以媒介作为传播工具的一种具体的媒介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是传播学研究中一个独特的流派,其关注大众媒介的所有权结构、所有制关系及其控制;政治社会化属于政治传播范畴,政治传播内在地包含着政治社会化。但是,政治传播却不限于政治社会化,因而也不等于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纯政治学的传统理论范畴,这个范畴的本质是在政治范围内讨论政治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传媒政治 传播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