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舞台服装设计作品
1
作者 管严 《服饰导刊》 2015年第3期I0001-I0002,共2页
关键词 影视学院 服装设计 中国传媒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中即可演映电影”:早期中国家庭电影的媒介考古
2
作者 董鑫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6,共8页
作为一种家庭媒介,家庭电影指的是服务于家庭电影演映的一整套媒介系统,包含放映机、影戏机、银幕、胶片等影像载体以及附于其上的媒介文化,它满足了市民的消遣娱乐需求。家庭电影与市民在日常生活上的交织,勾勒了市民形成特定媒介经验... 作为一种家庭媒介,家庭电影指的是服务于家庭电影演映的一整套媒介系统,包含放映机、影戏机、银幕、胶片等影像载体以及附于其上的媒介文化,它满足了市民的消遣娱乐需求。家庭电影与市民在日常生活上的交织,勾勒了市民形成特定媒介经验的物质线索。从媒介谱系上看,早期家庭电影可作为家庭电视的史前史,其技术体制及媒介文化培育了市民的媒介行为与感知经验。通过对早期中国家庭电影相关问题的考察,可勾勒出技术、媒介、视觉文化与现代性的深层关系,有利于钩沉这一在中国电影史乃至艺术史研究中被遗漏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电影 家庭观影 媒介考古 家庭娱乐 早期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文献纪录片创作观察
3
作者 李佳欣 《新闻论坛》 2025年第1期54-57,共4页
进入新时代,中国文献纪录片在媒介环境影响下呈现出多元化与年轻化的叙事表达。在新时代主流思想的引导下,文献纪录片以史料为基础,书写了历史与当下的新篇章,不仅体现了历史真实与国家美学的交融,更进一步推动了影视史学的发展。同时,... 进入新时代,中国文献纪录片在媒介环境影响下呈现出多元化与年轻化的叙事表达。在新时代主流思想的引导下,文献纪录片以史料为基础,书写了历史与当下的新篇章,不仅体现了历史真实与国家美学的交融,更进一步推动了影视史学的发展。同时,这些作品也积极响应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树立文化自信的路径。然而,当下中国文献纪录片亮点频现,但仍然存在产业价值挖掘不够、国际视野欠缺与题材相对单一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纪录片 创作探析 叙事策略 美学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中国影视评论状况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戴清 李木子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8-93,共6页
2016年影视剧产量在媒介融合生态下呈现出持续的高增长态势,现实题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收获颇丰。都市情感题材、青春题材影视剧创作时有出新,谍战剧成为荧屏热点,网络剧IP热度有所降温、市场渐趋理性。繁花乱眼的创作现象... 2016年影视剧产量在媒介融合生态下呈现出持续的高增长态势,现实题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收获颇丰。都市情感题材、青春题材影视剧创作时有出新,谍战剧成为荧屏热点,网络剧IP热度有所降温、市场渐趋理性。繁花乱眼的创作现象催生了2016年的各类评论热点,形成了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互融互通、共振发声、百家争鸣的良好评论态势,较好地发挥着"引导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积极作用。影视评论的发展两年来直接受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以及习总书记在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讲话精神的指导和影响。全文试从影视评论热点现象、新老媒体评论生态、影视评价体系建设等几方面进行评述,以把握影视评论的基本面貌,前瞻未来走向,并反思问题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2016 中国影视 影视创作 影视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中国影视评论状况综述 被引量:3
5
作者 戴清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3,共5页
2015年是中国影视作品创作高产井喷之年,总体而言,现实主义影视创作稳健出新,主旋律抗战题材影视剧创作呈"回暖"之势,类型化影视创作不乏较高水准的作品,网络剧也突破了前些年的创作瓶颈,呈现出可喜的创作潜质和实力。与创作... 2015年是中国影视作品创作高产井喷之年,总体而言,现实主义影视创作稳健出新,主旋律抗战题材影视剧创作呈"回暖"之势,类型化影视创作不乏较高水准的作品,网络剧也突破了前些年的创作瓶颈,呈现出可喜的创作潜质和实力。与创作的繁荣景象相适应,2015年中国影视评论也进入了大发展阶段,发挥着"引导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形成了主流媒体、新媒体共生互补、百家争鸣的格局。在此,文章对2015年中国影视评论的基本状况及特征、评论与创作的互动、理论研究创新等进行了梳理,力求把握发展趋势,前瞻未来走向,并反思在当前中国影视评论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年 中国电影 电视剧作品 影视创作 影视评论 现状 发展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美术教育对中国现代美术学院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金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0-182,85,共4页
法国的美术教育在中国艺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三位奠基人物林风眠、徐悲鸿和庞薰?都曾留学法国,他们身处世界艺术中心的巴黎,深受法国艺术教育的熏染,回国后他们又满腔热诚投身于中国现代艺术教... 法国的美术教育在中国艺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三位奠基人物林风眠、徐悲鸿和庞薰?都曾留学法国,他们身处世界艺术中心的巴黎,深受法国艺术教育的熏染,回国后他们又满腔热诚投身于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和艺术运动中。鉴于他们不同的艺术主张,所创办的三所重要的美术学院杭州的中国美院、北京的中央美院和中央工艺美院,已经成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美术教育 美术学院 现代性 艺术教育 学科建设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下中国电影视效工业生产流程化的新探索 被引量:2
7
作者 孙璐 陈向正 《现代电影技术》 2022年第12期37-40,52,共5页
随着电影工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视觉特效已经发展为目前电影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字化时代下,中国电影产业已经步入工业化制作的全面转型阶段,视觉特效技术作为电影数字化制作应用之一已经成为驱动电影产业建构的不可替代力量。本... 随着电影工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视觉特效已经发展为目前电影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字化时代下,中国电影产业已经步入工业化制作的全面转型阶段,视觉特效技术作为电影数字化制作应用之一已经成为驱动电影产业建构的不可替代力量。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化时代下中国电影视效工业生产的现状和困境,并基于流程化过程中的成就和新探索,对中国电影视效生产流程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电影工业化 电影视效 数字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以欧洲电影节参展和获奖作品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宗伟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26-40,共15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成效显著,尤其是通过参加欧洲的一系列国际电影节并获奖而赢得了良好的世界声誉。在国际传播过程中,中国当代的电影作品展示中国的民族文化和美学风格,通过讲述中国故事激发了海外观众的文化共鸣。随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成效显著,尤其是通过参加欧洲的一系列国际电影节并获奖而赢得了良好的世界声誉。在国际传播过程中,中国当代的电影作品展示中国的民族文化和美学风格,通过讲述中国故事激发了海外观众的文化共鸣。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电影还将不断进行艺术创新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更加自信的文化姿态活跃在世界舞台,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海外传播 改革开放 欧洲电影节 中国故事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影视生产中戏服管理的问题初探
9
作者 张玲 赵延杰 《服饰导刊》 2017年第2期4-10,共7页
戏服管理问题是目前国内学术界较少触及的研究领域。本论文针砭影视生产中戏服的设计制作、使用维护、收藏保管等环节出现的种种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剖析和探讨,通过实例举证、现象类比等方法逐层论证推演,进而阐释出良性有序的戏服管理... 戏服管理问题是目前国内学术界较少触及的研究领域。本论文针砭影视生产中戏服的设计制作、使用维护、收藏保管等环节出现的种种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剖析和探讨,通过实例举证、现象类比等方法逐层论证推演,进而阐释出良性有序的戏服管理是构建优质银幕形象的切实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生产 戏服 管理 设计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追问、技术危思与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电影知识体系——2023年度中国电影理论研究回顾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涌 郭培振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4,共7页
2023年,中国电影理论研究持有问题意识,关注到创作过程中的叙事转向、“人机共创”趋向,深入研究数字时代下的电影本体与美学问题,并以数字人文为方法承续中国电影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同时,学者们的研究还聚焦影像技术与工业发展,积极... 2023年,中国电影理论研究持有问题意识,关注到创作过程中的叙事转向、“人机共创”趋向,深入研究数字时代下的电影本体与美学问题,并以数字人文为方法承续中国电影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同时,学者们的研究还聚焦影像技术与工业发展,积极探讨国际性的影像生产与理论前沿议题。本文通过回顾2023年度中国电影理论的研究现状,以期对创作现象进行系统思考、拟对本学科研究方法与方向的有一个更加清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理论综述 中国电影知识体系 电影叙事 电影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品引领·类型突破·多元共振——2023年中国微短剧年度全景扫描
11
作者 李胜利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5-22,共8页
2023年中国微短剧发展呈现从无序到精品化、类型多元化的转变。微短剧投资规模小、内容生产灵活,成为网络内容新热点,推动剧集产业创新。创作团队普遍注重剧本打磨和故事深度,制作水准提升,题材风格多样化,满足了不同观众喜好。微短剧... 2023年中国微短剧发展呈现从无序到精品化、类型多元化的转变。微短剧投资规模小、内容生产灵活,成为网络内容新热点,推动剧集产业创新。创作团队普遍注重剧本打磨和故事深度,制作水准提升,题材风格多样化,满足了不同观众喜好。微短剧借助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传播,成为网络热议话题。微短剧作为网络视听行业新热点,在政府规范和资本支持下保持快速发展,注重走质量与数量的精品化创作道路。现实题材微短剧佳作不断涌现,质量明显提升,甚至走出国门,促进了网络剧集产业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短剧 精品化 政策驱动 类型多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国际化?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与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挑战——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第60期会议实录
12
作者 鲁晓鹏 陈旭光 +4 位作者 车琳 张振 张立娜 杨宇 蒋佳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9,共7页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办的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第60期《如何国际化?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与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挑战》于2023年9月14日在北京大学地学楼举行,由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比较文学系杰出教授、著名华语电影...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办的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第60期《如何国际化?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与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挑战》于2023年9月14日在北京大学地学楼举行,由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比较文学系杰出教授、著名华语电影研究者鲁晓鹏教授作主题演讲。演讲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路径、成功之例以及遇到的困境;探讨了西方国家对中国影片的期待、认识和接受程度;同时描述了好莱坞影片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以及美国影片如何吸收中国文化元素以便打造多元文化的景象。演讲特别关注跨国合拍片在这些过程中的作用,指出华语电影文化圈和海外观众需互相磨合,努力克服偏见和惯常接受模式以促进合拍片的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莱坞影片 合拍片 影视戏剧 文艺沙龙 多元文化 接受模式 华语电影 中国文化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的西方美学观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岩 《书画世界》 2024年第6期69-71,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画创作在审美上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变化。近年来,随着国际文化艺术交流越来越频繁,当代中国画画家不断借鉴西方绘画创作的观念、形式,以及表现手段、材料、媒介等,吸收尼采、海德格尔、弗...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画创作在审美上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变化。近年来,随着国际文化艺术交流越来越频繁,当代中国画画家不断借鉴西方绘画创作的观念、形式,以及表现手段、材料、媒介等,吸收尼采、海德格尔、弗洛伊德、黑格尔、瓦格纳、康德等人的美学理论,从而使中国画创作向事物的本体论、认识论、艺术的本质等方面发展,艺术风格趋向多样化、多元化、综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画 空间构成 西方 美学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度中国电影理论研究综述
14
作者 李雨谏 周玉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4,共9页
2023年,中国电影理论研究延续着自2019年以来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路径,试图从中国电影学派、工业研究、民族话语等多个方面深入阐述。同时,研究者们在人工智能、前沿理论、电影节、媒介技术、科幻电影等多个议题上进行了积极表达。此外,... 2023年,中国电影理论研究延续着自2019年以来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路径,试图从中国电影学派、工业研究、民族话语等多个方面深入阐述。同时,研究者们在人工智能、前沿理论、电影节、媒介技术、科幻电影等多个议题上进行了积极表达。此外,研究者在认知叙事学、电影史与数字人文、戈达尔百年等重要话题上也给予了重要回应和研究探索。对于上述研究较为全面的分析与解读,将成为人们未来回望2023年的历史锚点与脉络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电影理论 2023年 中国电影知识体系 电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旧的乌托邦:复古未来主义与当代中国科幻的影像呈现
15
作者 黄懋 官雪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8-106,共9页
“复古未来主义”(Retro-futurism)在世界科幻中主要表现为一种“重构过去时代的未来想象图景”的美学观念,是审美现代性的当代体现。近年来,复古未来主义在中国科幻文化领域初现端倪,尤其体现在科幻影像的视觉文化中,它延续并更新了百... “复古未来主义”(Retro-futurism)在世界科幻中主要表现为一种“重构过去时代的未来想象图景”的美学观念,是审美现代性的当代体现。近年来,复古未来主义在中国科幻文化领域初现端倪,尤其体现在科幻影像的视觉文化中,它延续并更新了百年来中国科幻在思索“现代性与民族性”问题过程中所产生的未来主义思潮诸形态,呈现出“未来拼贴”与“未来考古”两种倾向,既是对现代性的替代性进路的思考,也是寻回“乌托邦冲动”的文化实践。本文首先追溯复古未来主义在世界流行文化、科幻文化中的发展脉络与美学特征,分析其背后的社会心理与文化意义,进而从复古未来主义与中国科幻的未来主义思潮的关系入手,分析其一般性与独特性,以便厘清中国科幻对复古未来主义进行影像呈现的美学倾向、社会心理机制以及“中国性”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 现代性 乌托邦冲动 中国科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达内兄弟的悲剧意识与列维纳斯的关系
16
作者 吴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7,共7页
列维纳斯对于达内兄弟悲剧意识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吕克·达内更是直接声称“我们所有电影都是对列维纳斯‘无法逃遁,这就是我’的变奏”。事实上,达内兄弟在悲剧意识的形成过程中继承了列维纳斯两个核心的思想主张:总体化思... 列维纳斯对于达内兄弟悲剧意识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吕克·达内更是直接声称“我们所有电影都是对列维纳斯‘无法逃遁,这就是我’的变奏”。事实上,达内兄弟在悲剧意识的形成过程中继承了列维纳斯两个核心的思想主张:总体化思维方式的悲剧性以及人的孤独本质,这两点深深影响到了二者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内兄弟 列维纳斯 悲剧意识 电影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达内兄弟电影的故事建构
17
作者 吴昊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8,共11页
达内兄弟的剧作独具特色:拒绝的不是戏剧性和情节本身,而是拒绝传统电影中那种粗制滥造的、虚假的、人为设定的情节,他们要设计的是那种真实的、生活化的、符合人物行为情感逻辑的情节。由此,达内兄弟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剧作风格:生... 达内兄弟的剧作独具特色:拒绝的不是戏剧性和情节本身,而是拒绝传统电影中那种粗制滥造的、虚假的、人为设定的情节,他们要设计的是那种真实的、生活化的、符合人物行为情感逻辑的情节。由此,达内兄弟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剧作风格:生活化的松散戏剧式结构。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种剧作风格意味着既不能缺乏总体性结构,让故事变成只是一连串的相遇,但又要避免过于精巧的架构,不要让过多的巧合、反转和突变强行改变故事的走向,反而要让观众在一种观察者的角度被人物的真实却神秘的经历所吸引,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解人物并追寻其经历走向的巨大兴趣。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达内兄弟在悲剧故事的设计上呈现出四个鲜明特征:统一的时空关系;松散的戏剧式结构;重复手法的灵活运用;悬念的全方位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内兄弟 故事建构 悬念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媒介变迁视角下的文化场域与动态转型
18
作者 彭译萱 《艺术传播研究》 2025年第2期87-98,共1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保护与传播也在媒介技术的不断更迭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媒介演变的角度出发,可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媒介时代中传播的特征及场域适应性,分析其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保护与传播也在媒介技术的不断更迭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媒介演变的角度出发,可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媒介时代中传播的特征及场域适应性,分析其传播模式在第一媒介及第二媒介时代的嬗变与困境,由此为在数字化与虚拟场域中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提出一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媒介变迁 文化场域 传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美学思想与中国电影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玉霞 贾梦 《管子学刊》 CSSCI 2011年第3期95-99,共5页
中国文化中的美学精神,无论是儒家美学思想、道家美学思想,还是佛家、法家等美学思想,对包括电影在内的中国文学艺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儒家美学,提倡"文以载道",强调美与善的统一,&qu... 中国文化中的美学精神,无论是儒家美学思想、道家美学思想,还是佛家、法家等美学思想,对包括电影在内的中国文学艺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儒家美学,提倡"文以载道",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文质彬彬"的审美观,注重发挥文艺作品"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等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深远。从积极影响来看,它对艺术家们的电影观念、艺术追求和美学风格的最大滋养,一方面是"文以载道"、"经世致用"的价值趋赴,以及情理统—、美善共体、内外交融的圆整叙事;另一方面,则是其原始人道主义、忧患意识、救世情怀以及救天下之溺的道义承担所撑起的积极入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美学 中国电影 仁学 美善统一 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屏幕媒介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志斌 姜照君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0年第4期16-19,共4页
目前,大众传媒是我国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何正确而有效地理解媒体和使用屏幕媒介是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课题。文章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屏幕媒介为什么成为一个教育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代大... 目前,大众传媒是我国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何正确而有效地理解媒体和使用屏幕媒介是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课题。文章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屏幕媒介为什么成为一个教育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语境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媒介素养教育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更好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幕教育 大学生 媒介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