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国电影国际获奖看新时期中国电影外宣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毓强 王鑫方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3,共6页
中国电影作为中国文化形象的传播载体,在对外文化传播、国家形象塑造上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中国电影频繁摘取国际影奖,但在一片繁华的背后显示出中国电影外宣的一系列问题。笔者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从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和独立电影... 中国电影作为中国文化形象的传播载体,在对外文化传播、国家形象塑造上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中国电影频繁摘取国际影奖,但在一片繁华的背后显示出中国电影外宣的一系列问题。笔者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从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和独立电影三人类影片入手分析其原因,并试图从政策引导、业界重心、人才培养和策略把握上探究下一步电影外宣的发展对策,探索如何为中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外宣 主旋律电影 商业电影 独立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对外传播的策略:网上重塑中国国家形象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晨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6-168,共3页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国家形象 对外传播 新闻报道 网络 西方媒介 揭露性报道 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首届媒介素养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开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5-106,共2页
关键词 中国传媒 媒介素养教育 大学 国际传播 新闻传播学 学院 栏目 首届 国际研讨会 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文化软权力化的一种传播学解读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智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15,共3页
本文力求对文化软权力化作出一种传播学的分析。作者认为,文化要转化为软权力,就必须借助大众媒介传播到国际社会中。在文化传播力的积极推动下,一国的文化可能提升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世界文化(或国际文化)。基于此,国家在制定文化软... 本文力求对文化软权力化作出一种传播学的分析。作者认为,文化要转化为软权力,就必须借助大众媒介传播到国际社会中。在文化传播力的积极推动下,一国的文化可能提升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世界文化(或国际文化)。基于此,国家在制定文化软权力化的大众传播策略时,首要的是要明确对外传播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软权力 文化传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普拉·温弗瑞秀》的传播学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烨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7-58,共2页
电视谈话节目由于结合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优势,其发展愈发迅速,成为美国近三十年中少数蓬勃发展的电视节目形态。这一点,在美国日间谈话节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旨在对著名日间电视谈话节目《奥普拉·温弗瑞秀》做个案分析,... 电视谈话节目由于结合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优势,其发展愈发迅速,成为美国近三十年中少数蓬勃发展的电视节目形态。这一点,在美国日间谈话节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旨在对著名日间电视谈话节目《奥普拉·温弗瑞秀》做个案分析,探讨其传播学的意义,揭示其成为美国日间电视谈话节目中常青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谈话节目 《奥普拉·温弗瑞秀》 传播学 人际传播 大众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领域融合与创新的新探索——第八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毓强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传播学研究 新闻传播学 传播文化 传播研究 中国传媒 传播理论 学院 中国 创新 中国内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际政治传播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政治传播 政治性 跨国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学派的发展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启示 被引量:2
8
作者 苗红妮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6,共6页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英国学派如今已成为非主流理论中影响力颇大的一支。随着英国学派在冷战结束后重新受到国际关系学者的重视,随着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学科意识”的普遍增强,中国学者对英国学派的兴趣开始增长,并有意识地对其理论特...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英国学派如今已成为非主流理论中影响力颇大的一支。随着英国学派在冷战结束后重新受到国际关系学者的重视,随着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学科意识”的普遍增强,中国学者对英国学派的兴趣开始增长,并有意识地对其理论特征进行深入探索。作为摆脱“美国话语霸权”之束缚的成功样板,英国学派别具一格的发展历程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思想启示,主要体现在理论定位、发展方向以及“问题意识”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学派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 历史传统 问题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国际传播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局限性 被引量:4
9
作者 邓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国家形象塑造 国际传播 局限性 建构主义 行为体 政治理论 行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牢抓“重大突发事件” 打造新闻传播品牌 被引量:6
10
作者 陆香 毕子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9-161,共3页
关键词 重大突发事件 新闻传播 品牌 传播领域 西方文化 帝国主义 媒体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媒政治研究述评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宏 刘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0,共3页
本文以时间为基本主线,从国内、国外两个主要空间层面对传媒政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文章认为,“传媒政治”的结合早已有之,其研究虽历时长久,但其真正兴起为近年之事,而其勃兴亦仍需时日,其在国内的深入研究也需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关键词 传媒政治 政治传播 传媒与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是批判学派:对传播研究范式二元框架的批判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翼青 吴雷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共4页
在传播学界,"批判学派"一词一直没有什么太多的争议,它被认为是欧洲20世纪60年代以后崛起的传播研究范式。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先有了批判学派这个概念或对于欧洲传播学"他者"形象的确立,才有了批判学派的历... 在传播学界,"批判学派"一词一直没有什么太多的争议,它被认为是欧洲20世纪60年代以后崛起的传播研究范式。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先有了批判学派这个概念或对于欧洲传播学"他者"形象的确立,才有了批判学派的历史脉络,它是一种因果倒置逻辑的产物。而从概念内涵上看,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可以被称为批判学派的传播研究主体。是20世纪70年代传播学科话语权的斗争催生了这个概念,并使这个概念得到了各方认可。但将所有批判理论都纳入"经验—批判"的二元框架,其实终结了不同批判思想之间的差异并消灭了它们的主体性,一切理论创新随之戛然而止。中国学者对这一二元框架的照单全收体现了我们在理论积累上的欠缺,也体现了我们的急功近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学派 批判学派 二元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传播中的对话精神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智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09,共3页
在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二媒介”时代,双向互动成为了最大的时代传播特征。本文从交流方式的角度考察了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描述了对话在人类传播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并揭示了对话的“主体间性”这一后现代哲学意蕴。在此基础上,文章着重... 在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二媒介”时代,双向互动成为了最大的时代传播特征。本文从交流方式的角度考察了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描述了对话在人类传播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并揭示了对话的“主体间性”这一后现代哲学意蕴。在此基础上,文章着重探究了“第二媒介时代”的网络传播所折射出的对话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传播 对话 主体间性 网际共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研究面临的“知识整合” 被引量:15
14
作者 孙英春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8,共8页
立足于全球化语境中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概括了社会学、人类学、符号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结合点,及其在理论建构、研究方法等方面所提供的基础性贡献,指出当前跨文化传播研究应努力建构与时代特... 立足于全球化语境中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概括了社会学、人类学、符号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结合点,及其在理论建构、研究方法等方面所提供的基础性贡献,指出当前跨文化传播研究应努力建构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完成从传统学术形态到现代学术形态的过渡。这就要求发挥该领域理论开放性和思想灵活性的学术传统,运用综合学科视角进行“知识整合”,建立和完善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科话语体系和逻辑范畴,为建设跨文化传播“科学共同体”和本土化研究的拓展、深化做出实质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学科基础 全球化 “知识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际新闻编译的文化策略 被引量:13
15
作者 麻争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3,共5页
国际新闻传播是跨越国界的新闻传播活动, 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特性。国际新闻的编译活动具有新闻和传播的二重性: 从新闻的角度看, 它是一种特殊的新闻信息传播, 因为它和翻译行为联系在了一起; 从翻译的视角看, 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 国际新闻传播是跨越国界的新闻传播活动, 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特性。国际新闻的编译活动具有新闻和传播的二重性: 从新闻的角度看, 它是一种特殊的新闻信息传播, 因为它和翻译行为联系在了一起; 从翻译的视角看, 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本转换, 因为它和新闻活动密切相关。这样, 编译者就兼具新闻传播者和跨文化交流者的双重身份, 也就必然遵循跨文化传通的双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新闻编译 文化传播 文化交流 新闻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尔—洛基奇的传播基础结构理论探略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晨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9-61,共3页
本文介绍的"传播基础结构论"是近年来由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桑德拉.鲍尔—洛基奇在"媒介系统依赖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文中详细分析了该理论的渊源、内容和理论基础的区别,指出传播基础结构论是在全球化和新媒体时代... 本文介绍的"传播基础结构论"是近年来由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桑德拉.鲍尔—洛基奇在"媒介系统依赖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文中详细分析了该理论的渊源、内容和理论基础的区别,指出传播基础结构论是在全球化和新媒体时代分析个人、媒体、社群乃至社会各层面之间互动关系的传播学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基础结构论 媒介系统依赖论 联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同质化”与后发展国家的选择——大众文化全球传播的视域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孙英春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72,共8页
全球化推进的过程造就了美国文化在全球文化中的霸主地位,导致了东西方文化之间不平等关系的加剧,造成了文化“同质化”的现象或趋势。置身于不断深化的全球相互影响、竞争的环境中,本文以大众文化全球传播的视域来审视美国大众文化在... 全球化推进的过程造就了美国文化在全球文化中的霸主地位,导致了东西方文化之间不平等关系的加剧,造成了文化“同质化”的现象或趋势。置身于不断深化的全球相互影响、竞争的环境中,本文以大众文化全球传播的视域来审视美国大众文化在文化“同质化”过程中发生的影响,指出文化“同质化”观点的消极和偏颇之处,认为全球化的进路并不是一条单行道,美国大众文化强大的影响并不意味着它是惟一的主角,而是促进后发展国家积极学习美国大众文化的生产与传播模式。参照其他后发展国家成功的实践,中国应视冲击为机遇,正确理解大众文化的传播规律,制定积极的大众文化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大众文化 文化“同质化” 全球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传播下的国家身份建构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1-143,共3页
关键词 国家身份 大众传播 国际关系学 身份政治 建构主义 政治生活 社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传播中的对话精神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智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8-191,共4页
在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二媒介”时代,双向互动成为了时代最显著的传播特征。本文从交流方式的角度考察了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描述了对话在人类传播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并揭示出对话的“主体间性”这一后现代哲学意蕴。在此基础上,文章着... 在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二媒介”时代,双向互动成为了时代最显著的传播特征。本文从交流方式的角度考察了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描述了对话在人类传播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并揭示出对话的“主体间性”这一后现代哲学意蕴。在此基础上,文章着重探讨了“第二媒介时代”的网络传播所折射出的对话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传播 对话 主体间性 网际共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与打造传媒品牌竞争力 被引量:3
20
作者 庄琴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6-148,共3页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传媒业 品牌竞争力 知识经济范畴 知识经济时代 智力产品 传媒产品 传统行业 支柱产业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