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南方”视角下对南太地区国际传播的知识生产:去殖民主义叙事与区域共同体构建
1
作者 陈强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16,共6页
文章从“全球南方”视角探讨中国对南太平洋地区国际传播中的知识生产问题,剖析了西方殖民主义框架下的知识生产对南太平洋地区的定义及其影响,并提出通过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的知识互动构建区域共同体的路径。南太平洋地区长期被美西方... 文章从“全球南方”视角探讨中国对南太平洋地区国际传播中的知识生产问题,剖析了西方殖民主义框架下的知识生产对南太平洋地区的定义及其影响,并提出通过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的知识互动构建区域共同体的路径。南太平洋地区长期被美西方以殖民主义叙事塑造为“边缘世界”。随着“全球南方”国家的崛起,南太平洋地区开始寻求去殖民主义化,强化自身主体性。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拥有“全球南方”共同身份,在共同记忆和共同知识基础上,可通过共同安全、共同发展、共同文化等知识议题的互动,促进南太平洋地区叙事的“南方转向”,推动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南太地区 全球南方 知识生产 区域国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媒介基础设施的中老铁路:周边传播视野下的时空实践与主体互动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典林 万卉英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5,共11页
中老铁路在不同阶段通过时空叙事重构区域联结,其物质性实践融合运输功能与文化转译,成为承载多重意涵的符号载体,既重塑了中老及“中国—东盟”关系网络,又通过科技-经贸叙事与文化价值转译优化国家形象,产生区域合作的溢出效应。对作... 中老铁路在不同阶段通过时空叙事重构区域联结,其物质性实践融合运输功能与文化转译,成为承载多重意涵的符号载体,既重塑了中老及“中国—东盟”关系网络,又通过科技-经贸叙事与文化价值转译优化国家形象,产生区域合作的溢出效应。对作为媒介基础设施的中老铁路及其周边传播效能这一主题的研究,从理论上看揭示了基础设施物质性与符号性的互动机制,提出“以物言说”的周边传播新范式;在实践上为中国国际传播提供策略启示,强调需将基础设施在地化实践与共识性话语建设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协同科技叙事与文化转译,打造高端品牌故事,因地制宜构建可持续传播路径,从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国家形象的具象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铁路 周边传播 国际传播 媒介基础设施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传播的文明范式:基于“全球南方”的理论想象
3
作者 姬德强 闫伯维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7,共11页
“民族国家”范式由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奠定,构成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传播的主导叙事。然而,全球化进程的波浪式推进,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力增强,以及“全球南方”的群体性崛起,导致单一“民族国家”范式及其零和博弈逻辑,特别是西方单一现... “民族国家”范式由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奠定,构成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传播的主导叙事。然而,全球化进程的波浪式推进,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力增强,以及“全球南方”的群体性崛起,导致单一“民族国家”范式及其零和博弈逻辑,特别是西方单一现代性叙事及其内含的文明等级秩序日渐式微。立足中国历史与社会语境的“文明范式”,兼具动态性、静态性以及竞合性等多重特征,推动国际传播研究实现范式转型。该范式超越传统二元对立和等级结构思维,审视多元文明内部的融合与演进历程,拓展文明交流互鉴之可能路径。一个国际传播的“文明范式”应包含时间、空间、主体、媒介四维度,而“全球南方”更为超越北方中心主义,探讨文明性与南方性的互构关系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理论想象力,“文明范式”的兴起将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实践转型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文明范式 “全球南方” “民族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形态的人工智能:国际传播地缘政治的竞争与博弈
4
作者 陈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0-58,共9页
权力形态的人工智能对国家间交往产生深远影响,重塑着国际传播地缘政治格局。生成式人工智能崛起引发媒介变革,数据、算法、算力三大要素深度嵌入国际传播,催生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基础设施更新,构成信息空间、拟态环境与舆论操纵的新技... 权力形态的人工智能对国家间交往产生深远影响,重塑着国际传播地缘政治格局。生成式人工智能崛起引发媒介变革,数据、算法、算力三大要素深度嵌入国际传播,催生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基础设施更新,构成信息空间、拟态环境与舆论操纵的新技术基底。国家重新成为国际传播的核心主体,数据与算力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关键资源,算法则主导信息采集与分发,强化着国家行为体在信息空间的控制力。地缘政治范式从文化、意识形态等“软权力”向军事、能源、数据安全等“硬权力”迁移,表现为三大趋势:信息空间的泛安全化、拟态环境的机器化、舆论操纵的计算化。人工智能权力竞争加剧了国际传播地缘政治的不平等与不安全;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的深度绑定促使信息冲突频次与烈度上升,国际传播“武器化”趋势愈发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 权力 地缘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平台共生:平台生态视域下的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5
作者 姬德强 王琳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35,共10页
数字平台的深度嵌入正在重塑全球媒体的运行逻辑与权力结构。“平台生态”不仅是技术与资本交织的“生产—分发—消费”体系,更是公共性与商业化、多样性与集中化、数据开放与平台垄断等一系列矛盾的聚合场域。立足于十余年媒体融合的... 数字平台的深度嵌入正在重塑全球媒体的运行逻辑与权力结构。“平台生态”不仅是技术与资本交织的“生产—分发—消费”体系,更是公共性与商业化、多样性与集中化、数据开放与平台垄断等一系列矛盾的聚合场域。立足于十余年媒体融合的经验和成果,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政策驱动下,中国媒体改革进入价值秩序与公共空间再生产的关键阶段。以“平台生态”为分析视域,可以揭示主流媒体在社会和舆论的双重平台化格局中所面临的结构性张力,并概括出平台化嵌入、平台化调适、平台化引领的三阶段特征。在社会舆论场日益分化和对立的背景下,主流媒体应着力系统再造、聚焦身份定位、丰富动态场域、实现技术融入,进而实现与平台共生,塑造出更具表达力与认同度的叙事体系,以更具智能化、公信力、共情性的方式,扮演好社会舆论的稳定者和平衡者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媒体 系统性变革 平台生态 数字基础设施 平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