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递归协同:一种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全球建构机制——以《数字藏经洞(国际版)》的国际传播为中心的研究 |
祁芝红
李智
|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基于脑机接口的人机交互方式演进与人机传播研究 |
段鹏
朱雨晴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3
|
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图景与思考——基于《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内容分析 |
谭华
万丽萍
陈银花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0 |
|
|
4
|
“盗猎”“增生”与“故事世界”:日本电影IP改编的跨媒体叙事研究 |
田雯丹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互联网时代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发展态势——基于传媒公共性的考察 |
李智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
6
|
“发展新闻”制度下新加坡华语电视及传播理念研究 |
张渤
陈燕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
7
|
关于跨国传媒集团研究现状的实证分析 |
万丽萍
|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
8
|
翻译教学思政育人新路向——基于韦斯特利-麦克莱恩传播模式的探索 |
祁芝红
李智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9
|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基于CSSCI数据库(2005—2017)的文献分析 |
屈高翔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
10
|
中国乡村电影被想象与失语的转向研究 |
侯小天
邓天奇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
11
|
社交媒体使用与情绪研究:理论基础与测量指标构建 |
杨雅
朱雨晴
|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12
|
近十年国外媒介素养课程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耿益群
徐玥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5
|
|
|
13
|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政策绩效评估研究 |
郭剑
徐晨霞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
14
|
国内新闻翻译研究:进展、问题与对策 |
刘小燕
司显柱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
15
|
制造舆论:新闻媒介的议程设置作用实证分析——以新华社、美联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报道为例 |
刘小燕
原平方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7
|
|
|
16
|
谣言、流言和传说——人类意义生产的三种非常信息传播形态 |
李智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2
|
|
|
17
|
新媒体传播时代基于用户中心的内容生产刍议 |
陈芝
李智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
18
|
作为媒介的街头诗: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文学传播的情感动员 |
张倩
庞慧敏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
19
|
感觉结构与传播唯物主义:雷蒙德·威廉斯的传播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
黄典林
李杭洋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2 |
8
|
|
|
20
|
“隐喻”与“技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的一种解读 |
曹然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