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绘画构成形式与色彩的人类学意涵呈现——兼及象征与隐喻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林建寿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47,共9页
在绘画色彩及关系理论的框架下,如果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的跨学科视角和美术史论家的观点来审视中西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及《囍临门》画作,探究这些画作的构成形式细部,及其在象征和隐喻之下人的生活、情感、精神与文化表达,能够使作品中的... 在绘画色彩及关系理论的框架下,如果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的跨学科视角和美术史论家的观点来审视中西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及《囍临门》画作,探究这些画作的构成形式细部,及其在象征和隐喻之下人的生活、情感、精神与文化表达,能够使作品中的人类学意涵得以较完整呈现。这样的探究,必然激发横向学科之间进一步的跨学科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 象征 隐喻 绘画人类学 跨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年磨剑:学术性与通俗性的有机结合——评徐杰舜主编的《中华民族史记》
2
作者 黄忠彩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中华民族的复兴已成中国人及世界华人的共识及奋斗目标。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徐杰舜教授主编的6卷本《中华民族史记》(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历经8年的精心打磨,终于问世。笔者有幸拜读,不读则已,一读就放不下手了。一《中华民... 中华民族的复兴已成中国人及世界华人的共识及奋斗目标。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徐杰舜教授主编的6卷本《中华民族史记》(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历经8年的精心打磨,终于问世。笔者有幸拜读,不读则已,一读就放不下手了。一《中华民族史记》的书名既精当又颇具新意。众所周知,2000多年前司马迁曾写《史记》,开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之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史记》 徐杰舜 主编 通俗性 学术性 教育出版社 纪传体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特聘教授色音访谈 被引量:6
3
作者 色音 孟凡行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7,共5页
孟凡行(以下简称孟):色音老师,首先我对您在百忙之中专门抽出时间接受我的访谈表示感谢。我们知道,二十几年来,您一直在文化人类学、民俗学领域勤奋耕耘,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引起了学界的瞩目。您学术基础宽厚、视野开阔、涉猎多门,在... 孟凡行(以下简称孟):色音老师,首先我对您在百忙之中专门抽出时间接受我的访谈表示感谢。我们知道,二十几年来,您一直在文化人类学、民俗学领域勤奋耕耘,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引起了学界的瞩目。您学术基础宽厚、视野开阔、涉猎多门,在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文化遗产学等领域都提出了一些颇具创新意义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北京师范大学 985工程 特聘教授 国际经验 文化人类学 实践 国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建设视野中的城市社区治理和多民族参与 被引量:30
4
作者 周大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7,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社区建设动员过程中,将各民族视为一体的"居民动员"逻辑,忽视了社区中各少数民族历史地和实践地形成的民族意识和组织结构特征,从而导致城市社区中民族关系的紧张。一个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多元主体治理的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社区建设动员过程中,将各民族视为一体的"居民动员"逻辑,忽视了社区中各少数民族历史地和实践地形成的民族意识和组织结构特征,从而导致城市社区中民族关系的紧张。一个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多元主体治理的权力格局的形成是社区自治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社区自治组织结构设置,是实现社区自治的制度保证;动员各民族居民共同参与,则是通过实践实现社区自治的群众基础。在多元治理主体的互动中,实现社区资源的优化整合,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城市社会建设中的社区治理向社区自治方向前进,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城市社区建设 社区治理 民族问题 多民族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在与现实:文化记忆视角下文化遗产传承与建构的三个特性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焯 张继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7-95,共9页
对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建构,如以文化记忆理论视角,可通过物化表现、身体实践、政府力量三个维度对其进行特性解析。文化遗产本质上属于一种文化记忆,文字、图像、建筑等媒介,体现了文化记忆的成型性,具有存储、唤醒、回忆的功能;技艺、... 对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建构,如以文化记忆理论视角,可通过物化表现、身体实践、政府力量三个维度对其进行特性解析。文化遗产本质上属于一种文化记忆,文字、图像、建筑等媒介,体现了文化记忆的成型性,具有存储、唤醒、回忆的功能;技艺、仪式、组织活动等身体实践体现了文化记忆的能动性,具有沟通、重构、认同的功能;体制机制、政策规划、鼓励培育等体现了文化记忆的约束性,具有规范、引导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 企业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多元性与全球化背景下的他者认同 被引量:9
6
作者 周大鸣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3-37,159+1,共5页
人类文化的多元性特点正在以各种诡异的方式进行表达。文化多元性的所谓实存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主要立基于表述者的自我意识,而作为异文化的他者的在场则时常被忽略。因此,重新审视文化多元性的表述方式,增进"自我"与"他... 人类文化的多元性特点正在以各种诡异的方式进行表达。文化多元性的所谓实存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主要立基于表述者的自我意识,而作为异文化的他者的在场则时常被忽略。因此,重新审视文化多元性的表述方式,增进"自我"与"他者"的相互理解,在强调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正视"他者"的存在,是全球化背景下维系文化多元性存续所需要积极面对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元性 “他者”认同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龙脊人居环境适应的营造智慧 被引量:10
7
作者 郑文俊 张贝贝 吴忠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24,共5页
以桂林龙脊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西南山地民族地区传统人居环境适应的营造智慧.结果表明:1)该区域聚落选址坐北朝南、山环水抱,呈现“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四素同构的垂直景观结构;2)梯田开垦耕作、景观维护及水利灌溉过程充分适应地形... 以桂林龙脊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西南山地民族地区传统人居环境适应的营造智慧.结果表明:1)该区域聚落选址坐北朝南、山环水抱,呈现“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四素同构的垂直景观结构;2)梯田开垦耕作、景观维护及水利灌溉过程充分适应地形和气候条件,并与传统农耕技术完美融合;3)壮族干栏建筑与路网体系巧妙地呼应了山地环境,体现出因地取材(木、石、竹)的营景智慧.桂林龙脊“人与天调”的人居营造智慧对于当今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具有较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营造智慧 桂林龙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语电影《寂寨》的多重主题与当下关照 被引量:1
8
作者 姚亮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29,共3页
尽管只有30分钟的时长,《寂寨》的内容并不单薄,多重主题交织并进,触及的当下问题尖锐而急迫.虽然是-部微电影,却能使人感到沉甸甸的分量,有令人见“微”知著的启发之功,十分明确地彰显出制作者的良苦用心与博大情怀.
关键词 多重主题 电影 下关 苗语 制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