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齐国及明代钱币的金相学考察
被引量:
2
1
作者
贾莹
周卫荣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3年第3期21-30,共10页
选择钱币发展过程中几个重要阶段的钱币样品 ,利用金相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仪检测分析钱币的金相结构及合金成分。检测数据揭示 ,各历史时期钱币合金的性质与化学方法检测的同一样品的合金成分比较吻合。齐刀币早期阶段...
选择钱币发展过程中几个重要阶段的钱币样品 ,利用金相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仪检测分析钱币的金相结构及合金成分。检测数据揭示 ,各历史时期钱币合金的性质与化学方法检测的同一样品的合金成分比较吻合。齐刀币早期阶段含锡量较高 ,晚期阶段含铅量远高于含锡量 ,并且成分比较稳定 ,表明当时已有统一的规范。黄铜合金货币的合金成分随着时代的递增发生明显的变化 ,由锡黄铜向无锡黄铜转化 ,含铅量呈下降趋势 ,含锌量呈增加趋势 ,组织形态由α相黄铜转化为α+β两相黄铜 ,由此完成了由铜 铅锡青铜向黄铜乃至成熟黄铜的转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国
明代
古代钱币
金相结构
合金成分
铜-铅-锡青铜
黄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西贺县铁屎岭遗址宋代锡铅及含锡铁钱冶炼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李延祥
周卫荣
《有色金属》
CSCD
2000年第2期91-95,共5页
广西贺县铁屎岭遗址是宋代集炼铅、炼锡、铸钱为一体的大型钱监遗址。初步研究发现平均含锡3.5%的玻璃态炉渣和平均含铅2%的非玻璃态炉渣以及成分波动较大的黄渣,表明该遗址使用原生硫化矿石炼铅,使用了两步流程炼铝。遗址上还...
广西贺县铁屎岭遗址是宋代集炼铅、炼锡、铸钱为一体的大型钱监遗址。初步研究发现平均含锡3.5%的玻璃态炉渣和平均含铅2%的非玻璃态炉渣以及成分波动较大的黄渣,表明该遗址使用原生硫化矿石炼铅,使用了两步流程炼铝。遗址上还发现高中低三种含锡量的“政和通宝”铁钱。根据文献可知其为北宋后期有名的“夹锡钱”,其铸造初衷是利用锡对钢的脆化作用来防止敌国用宋朝铁钱炼钢锻造兵器。从遗址上未发现炼铁炉渣、玻璃态炉渣冶炼产物为高铁硬头等事实看,遗址所出“夹锡钱”应是高铁硬头和生铁调配而铸造的。两步炼锡流程和“夹锡钱”实物的首次认定,对中国冶金史和财政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锡
炼铅
硬头
黄渣
夹锡钱
宋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齐国及明代钱币的金相学考察
被引量:
2
1
作者
贾莹
周卫荣
机构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人民银行钱币博物馆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3年第3期21-30,共10页
文摘
选择钱币发展过程中几个重要阶段的钱币样品 ,利用金相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仪检测分析钱币的金相结构及合金成分。检测数据揭示 ,各历史时期钱币合金的性质与化学方法检测的同一样品的合金成分比较吻合。齐刀币早期阶段含锡量较高 ,晚期阶段含铅量远高于含锡量 ,并且成分比较稳定 ,表明当时已有统一的规范。黄铜合金货币的合金成分随着时代的递增发生明显的变化 ,由锡黄铜向无锡黄铜转化 ,含铅量呈下降趋势 ,含锌量呈增加趋势 ,组织形态由α相黄铜转化为α+β两相黄铜 ,由此完成了由铜 铅锡青铜向黄铜乃至成熟黄铜的转变过程。
关键词
齐国
明代
古代钱币
金相结构
合金成分
铜-铅-锡青铜
黄铜
Keywords
Ancient coin
Microstructure
Alloy composition
CuPbSn bronze
Brass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54.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西贺县铁屎岭遗址宋代锡铅及含锡铁钱冶炼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李延祥
周卫荣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
中国人民银行钱币博物馆
出处
《有色金属》
CSCD
2000年第2期91-95,共5页
文摘
广西贺县铁屎岭遗址是宋代集炼铅、炼锡、铸钱为一体的大型钱监遗址。初步研究发现平均含锡3.5%的玻璃态炉渣和平均含铅2%的非玻璃态炉渣以及成分波动较大的黄渣,表明该遗址使用原生硫化矿石炼铅,使用了两步流程炼铝。遗址上还发现高中低三种含锡量的“政和通宝”铁钱。根据文献可知其为北宋后期有名的“夹锡钱”,其铸造初衷是利用锡对钢的脆化作用来防止敌国用宋朝铁钱炼钢锻造兵器。从遗址上未发现炼铁炉渣、玻璃态炉渣冶炼产物为高铁硬头等事实看,遗址所出“夹锡钱”应是高铁硬头和生铁调配而铸造的。两步炼锡流程和“夹锡钱”实物的首次认定,对中国冶金史和财政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炼锡
炼铅
硬头
黄渣
夹锡钱
宋代
Keywords
Song Dynasty, tin, lead, spiess, slag, smelting, hardhead, tin-added coin
分类号
TF814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TF812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齐国及明代钱币的金相学考察
贾莹
周卫荣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广西贺县铁屎岭遗址宋代锡铅及含锡铁钱冶炼技术初步研究
李延祥
周卫荣
《有色金属》
CSCD
200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