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改对央行履职的二元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宗全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0-42,共3页
2003年国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深化导致了中国金融管理体制的大调整,也使金融法律框架体系产生了大变化。处于中国金融法律核心地位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的修改,对中央银行职能履行并进而对金融管理和金融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 中国人民银行法 金融稳定职能 制度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的协调配合——基于中国六部门DSGE模拟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宋军 韩鑫韬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0,共10页
实现宏观经济的长期最优稳态,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的协调配合。基于我国企业的二元特征,考虑政府债务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构建包括家庭、企业(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商业银行、货币政策部门、宏观审慎管理部门以及... 实现宏观经济的长期最优稳态,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的协调配合。基于我国企业的二元特征,考虑政府债务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构建包括家庭、企业(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商业银行、货币政策部门、宏观审慎管理部门以及政府的六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研究不同情形下技术冲击和金融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到国有企业技术冲击时,独立使用货币政策可以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受到非国有企业技术冲击时,独立使用货币政策可以维护经济系统的稳定,加入宏观审慎管理可以改善金融体系;受到金融冲击时,则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配合实施,以实现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为实现经济和金融的长期稳定,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应该相互配合,以应对不同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管理 技术冲击 金融冲击 利率规则 逆周期资本监管 宏观经济管理 金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变化趋势及对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的启示
3
作者 李官森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3-85,共3页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IPPF)是在全球范围内权威的内部审计标准体系。其核心部分《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集中反映了IIA倡导的内审理念和内审实务发展变化。截至2016年10月,II...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IPPF)是在全球范围内权威的内部审计标准体系。其核心部分《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集中反映了IIA倡导的内审理念和内审实务发展变化。截至2016年10月,IIA已先后发布了3个版本的《标准》。本文对比梳理了这3个版本的不同,分析国际内审理论和实务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为深化和发展人民银行内审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实务发展 内审工作 审计专业 标准体系 人民银行 《标准》 I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重点建设债券在西部开发中的功能定位——对中国西部地区资金筹集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阎庆民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1-78,共8页
关键词 中国 西部大开发 资金筹集 地方重点建设债券 功能定位 债务清偿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银行业监管主体的模式选择 被引量:2
5
作者 阎庆民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3-97,共5页
目前理论界对中国银行业监管主体的模式选择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实行分管制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实行统管制。本文通过对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业监管主体模式比较分析 ,并结合中国实际 ,认为中国银行业监管主体的选择 ,以中... 目前理论界对中国银行业监管主体的模式选择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实行分管制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实行统管制。本文通过对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业监管主体模式比较分析 ,并结合中国实际 ,认为中国银行业监管主体的选择 ,以中国人民银行同时肩负监管和制定货币政策两项职能为最适宜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模式选择 银行业 监管 分管制 统管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接入机构非现场监管路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苑婷婷 《征信》 2015年第7期30-32,共3页
随着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接入机构的逐年增加,仅靠现场监管难以适应征信管理的需要。建立征信非现场监管坐标体系,通过人民银行主动收集、接入机构报送、评级机构报送、其他渠道报送四种方式获得数据,对收集的信息展开量化评估,确定各接入... 随着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接入机构的逐年增加,仅靠现场监管难以适应征信管理的需要。建立征信非现场监管坐标体系,通过人民银行主动收集、接入机构报送、评级机构报送、其他渠道报送四种方式获得数据,对收集的信息展开量化评估,确定各接入机构开展征信工作的质量。根据非现场监管评分结果,对各接入机构开展分类管理,实现风险防范关口前移,建立健全征信风险防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信体系 非现场监管 接入机构 监管指标 监管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管理会计路径选择 被引量:1
7
作者 何莉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9-62,共4页
随着市场化条件的成熟,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传统粗放的银行经营模式面临挑战,我国商业银行面临转变经营理念、提升专业化水平等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商业银行利率管理实际,从管理会计角度提出建立总、分、支行管理体制向事业部体... 随着市场化条件的成熟,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传统粗放的银行经营模式面临挑战,我国商业银行面临转变经营理念、提升专业化水平等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商业银行利率管理实际,从管理会计角度提出建立总、分、支行管理体制向事业部体制转型的责任中心体系;分步实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并对优化银行产品定价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管理会计路径选择提供了研究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管理会计 FTP 定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作用
8
作者 罗勇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22,共3页
中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发挥作用的基础是企业是真正的企业、银行是真正的银行、政府是负责“社会公共产品”的政府。由于我国银行体系的建立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而是以为国有企业服务为背景的 ,因此中国中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作用... 中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发挥作用的基础是企业是真正的企业、银行是真正的银行、政府是负责“社会公共产品”的政府。由于我国银行体系的建立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而是以为国有企业服务为背景的 ,因此中国中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及其相关的系列环境决定的。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金融环境的日趋完善 ,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作用必然是一个逐步收缩、集中和超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分支机构 作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作用
9
作者 罗勇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25-29,共5页
中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发挥作用的基础是企业是真正的企业、银行是真正的银行、政府是负责“社会公共产品”的政府。由于我国银行体系的建立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而是以为国有企业服务为背景的 ,因此中国中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作用... 中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发挥作用的基础是企业是真正的企业、银行是真正的银行、政府是负责“社会公共产品”的政府。由于我国银行体系的建立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而是以为国有企业服务为背景的 ,因此中国中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及其相关的系列环境决定的。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金融环境的日趋完善 ,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作用必然是一个逐步收缩、集中和超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央银行 分支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来自货币供应量、汇率和利率的证据 被引量:8
10
作者 韩鑫韬 王擎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10,55,共8页
本文通过VAR-MVGARCH模型研究了我国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分别与货币供应量、汇率和利率的线性和波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汇率的变化对房地产价格增长率的变动会产生显著的线性影响,但是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变化对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变动的线... 本文通过VAR-MVGARCH模型研究了我国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分别与货币供应量、汇率和利率的线性和波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汇率的变化对房地产价格增长率的变动会产生显著的线性影响,但是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变化对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变动的线性影响不大。本文认为,尽管货币供应量、汇率和利率对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由于它们与房地产价格增长率的相关性波动剧烈,同时考虑到不断变化的货币政策"盯住"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困难以及有悖于中央银行保持货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目标,当前最好实施汇率工具盯住房地产价格增长率的均值化,才容易产生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货币政策 VAR—MVGARC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筑多元化融资体系 促进西部大开发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秀苔 阎庆民 +1 位作者 蒲勇健 宋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7-11,共5页
重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关键在于能否吸纳充足的资金。融资渠道是否畅通 ,直接决定融资规模的大小 ,也影响到重庆能否实现经济大发展。因此 ,深入分析重庆融资格局 ,找准制约融资规模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十... 重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关键在于能否吸纳充足的资金。融资渠道是否畅通 ,直接决定融资规模的大小 ,也影响到重庆能否实现经济大发展。因此 ,深入分析重庆融资格局 ,找准制约融资规模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间接融资 西部开发 多元化融资体系 货币信贷市场 资本市场 股票融资 债券市场 商业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瞻性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机制有效吗——来自中国上市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证据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星 韩鑫韬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83,共13页
本文根据新古典资本需求理论和实际余额效应理论建立了一个包含投资需求和投资效率的前瞻性泰勒规则模型,并构造了一个反映企业投融资需求状况的企业综合状况指数,将其引入扩展的前瞻性泰勒规则模型,然后从宏观和行业两个层面对加入企... 本文根据新古典资本需求理论和实际余额效应理论建立了一个包含投资需求和投资效率的前瞻性泰勒规则模型,并构造了一个反映企业投融资需求状况的企业综合状况指数,将其引入扩展的前瞻性泰勒规则模型,然后从宏观和行业两个层面对加入企业综合状况指数的前瞻性泰勒规则进行了检验和比较。研究发现:(1)前瞻性利率传导的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基本有效,短期名义利率对于超过80%行业的企业综合状况指数缺口的反应系数显著,但对不同行业的反应差异较大;(2)短期利率对企业综合状况的反应系数较小,而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反应系数相对较高,显示货币当局调整利率可能更多的是针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反应;(3)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反应不足",其对股价的反应系数非常小,对房价的反应系数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 货币政策 泰勒规则 资产负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社区银行的经营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5
13
作者 何梅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4,共3页
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始于19世纪,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这一个多世纪里,社区银行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存续并发展壮大,在美国银行体系占据了着重要的地位,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社区银行为美国经济... 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始于19世纪,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这一个多世纪里,社区银行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存续并发展壮大,在美国银行体系占据了着重要的地位,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社区银行为美国经济的复苏中的表现堪称惊艳,在很多大型银行都受到冲击甚至出现危机时,社区银行却表现出了强劲的实力。美国社区银行的成功经验对当前我国正在尝试的金融体制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社区银行及其经营特点,并总结了其对我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社区银行 经营特点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镇银行:生存困境和制度重构——基于对全国3家村镇银行的调查 被引量:34
14
作者 李鸿建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61,共3页
本文通过对全国三家村镇银行的调查研究发现,业务发展较慢、资金外流严重、对农户融资支持力度不够是村镇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根源在于村镇银定位于为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贷款和还款模式上缺乏根本创新。这亟待需要对村镇银行... 本文通过对全国三家村镇银行的调查研究发现,业务发展较慢、资金外流严重、对农户融资支持力度不够是村镇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根源在于村镇银定位于为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贷款和还款模式上缺乏根本创新。这亟待需要对村镇银行进行重新定位,建立政策性村镇银行,同时也需要商业化村镇银行自身改变经营思路和贷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 担保 抵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培育金融核心区:布局、路径与对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小兵 冯宗茂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7-14,共8页
金融核心区的培育是提升重庆金融集聚力和辐射力以及构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关键因素。在审视金融核心区的概念、内涵和重庆市培育金融核心区的必要性、可能性基础上,运用大系统分析方法的原理,提出重庆金融核心区的规划布局和总体... 金融核心区的培育是提升重庆金融集聚力和辐射力以及构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关键因素。在审视金融核心区的概念、内涵和重庆市培育金融核心区的必要性、可能性基础上,运用大系统分析方法的原理,提出重庆金融核心区的规划布局和总体思路;基于产业集群理论探讨重庆金融核心区的培育路径与对策。研究认为,培育重庆金融核心区,要在运筹高端金融商务发展体系、夯实现代金融业发展平台、拓展金融业发展空间等三个方面合理布局金融产业,促进形成金融业产业集群,并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主体结构、强化金融资源共享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核心区 金融中心 金融业集群 布局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阎庆民 陈朝龙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1-13,共3页
分析重庆经济的特点 ,研究重庆上市公司的行业、地区分布、资产重组、再融资能力以及股票的二级市场走势等状况 ,揭示重庆上市公司经营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 ,为重庆上市公司的良好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经营现状 发展 重庆 融资 结构调整 行业分布 地区分布 资本经营 企业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货币供应量扩张的金融制度障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木祥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3-80,共8页
关键词 中国 货币供应量扩张 金融制度障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信贷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基于银行与企业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葛志苏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35,共2页
本文通过银行与企业间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和动态博弈分析,从两方面总结绿色信贷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是对污染企业惩罚较轻,导致企业宁愿被监管部门查处,也不愿主动减轻污染,使得本能获取绿色信贷的企业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二是... 本文通过银行与企业间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和动态博弈分析,从两方面总结绿色信贷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是对污染企业惩罚较轻,导致企业宁愿被监管部门查处,也不愿主动减轻污染,使得本能获取绿色信贷的企业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二是银行没有建立完整的绿色信贷评估与监督体系,使得绿色信贷的贷款质量得不到保证,利润空间较小,从而导致银行面临较高政策风险、环境风险与声誉风险,因此绿色信贷的规模发展并不迅速。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博弈 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股份公司IPO上市的雇佣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忠意 刘炼 《西部论坛》 2014年第3期90-98,共9页
运用1999—2009年在中国A股市场首次发行上市的IPO公司的经验数据,从事后分析的角度研究公司上市之后融资约束与劳动力雇佣增加及公司业绩成长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缓解IPO公司的融资约束,能够促进公司上市后增加劳动力雇佣;IPO公司加... 运用1999—2009年在中国A股市场首次发行上市的IPO公司的经验数据,从事后分析的角度研究公司上市之后融资约束与劳动力雇佣增加及公司业绩成长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缓解IPO公司的融资约束,能够促进公司上市后增加劳动力雇佣;IPO公司加大对劳动力资本的投入,能够显著提升其上市后的会计绩效和基于市场表现的公司业绩。因此,大力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以及上市公司扩大对雇佣劳动力资本的投入,有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提高公司业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 融资约束 劳动力雇佣 劳动力资本投入 公司业绩 上市公司 资本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银行债转股发展培育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华萍 《西南金融》 2016年第8期39-42,共4页
上市银行2015年年报和2016年一季报显示,银行不良贷款率继续攀升,传统处置方法已无法满足银行化解不良资产的需求。2016年两会及之后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李克强总理两次提到用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逐步降低企业杠杆率及银行不良贷款率,银... 上市银行2015年年报和2016年一季报显示,银行不良贷款率继续攀升,传统处置方法已无法满足银行化解不良资产的需求。2016年两会及之后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李克强总理两次提到用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逐步降低企业杠杆率及银行不良贷款率,银行债转股试点的呼声渐起。这是201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推出后的进一步深入及细分,也给企业和银行双方带来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债转股成熟经验,探索在银行债转股风险防范顶层机制建立、审慎管理、长效机制等方面构建一体化、多层面、多维度的风险防范及发展培育机制框架,旨在为银行不良资产常态应对机制的建立做出有益尝试,及时消除银行债转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隐患,促进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及风险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债转股 发展培育机制 风险防范 不良资产 债务危机 资产证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