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资性担保公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吉林省白山市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乔杰 杜海娇 +1 位作者 冯帅 李莹 《征信》 2015年第12期85-88,共4页
近年来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遇到瓶颈,主要由于担保公司自身管理经营不规范、经济环境影响、金融机构对担保公司准入的审慎政策导致。建议通过建立银行和担保机构共担风险的合作机制,发展政府控股或参股、市场化经营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 近年来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遇到瓶颈,主要由于担保公司自身管理经营不规范、经济环境影响、金融机构对担保公司准入的审慎政策导致。建议通过建立银行和担保机构共担风险的合作机制,发展政府控股或参股、市场化经营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兼并重组做优做强,完善担保公司外部监管模式等方式促进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性担保公司 可持续发展 金融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评中国农村金融研究中的误区——对农村金融改革的反思 被引量:1
2
作者 向群 岳长鸿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77-78,共2页
中国农村金融研究中常见的有三种思路误区:一是脱离了经济背景研究农村金融,二是资金流供给的简单外生性思路,三是金融组织供给的简单外生性思路。本文剖析这三种思路误区,从侧面对农村金融改革的历史作了简要的审视和反思,对一些政策... 中国农村金融研究中常见的有三种思路误区:一是脱离了经济背景研究农村金融,二是资金流供给的简单外生性思路,三是金融组织供给的简单外生性思路。本文剖析这三种思路误区,从侧面对农村金融改革的历史作了简要的审视和反思,对一些政策及其逻辑作了述评,并简要陈述了对中国农村金融未来发展以及研究逻辑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内生性 市场失灵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建立全国统一模式农户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崔学敏 马丽玉 季曦 《征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7,共5页
建立全国统一模式的农户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是今后我国征信工作的发展趋势。分析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及农户信用风险评估工作中的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并通过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尝试克服现有信用风险评估模式的缺点,为构建符合国内实际情况... 建立全国统一模式的农户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是今后我国征信工作的发展趋势。分析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及农户信用风险评估工作中的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并通过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尝试克服现有信用风险评估模式的缺点,为构建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统一信用风险评估模式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用体系 农户信用 风险评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机构信用代码系统搭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乔杰 杜海娇 《征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8-30,共3页
我国目前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需要,制约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分析认为,可利用机构信用代码的全面性、关联性、前瞻性及权威性等优势,搭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促进各部门间的企业信用信... 我国目前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需要,制约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分析认为,可利用机构信用代码的全面性、关联性、前瞻性及权威性等优势,搭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促进各部门间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信用信息 征信系统 信息共享 机构信用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不良小微企业户数激增与实施“借新还旧”政策的调查及思考 被引量:4
5
作者 崔学敏 徐大伟 《征信》 2015年第10期34-35,共2页
"借新还旧"新政旨在解决"还旧借新"所造成的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剖析白山市新产生不良信用记录的小微企业户数激增与"借新还旧"新政实施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建议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银行、小微企业共... "借新还旧"新政旨在解决"还旧借新"所造成的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剖析白山市新产生不良信用记录的小微企业户数激增与"借新还旧"新政实施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建议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银行、小微企业共同努力,加大"借新还旧"政策实施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企业 不良信用记录 借新还旧 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征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3
6
作者 乔杰 杜海娇 《征信》 2015年第2期35-37,共3页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领域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的态势,但同时由于我国征信体系的落后,一些隐藏已久的风险也逐渐凸显。目前,在我国征信大环境下,P2P平台难以复制欧美模式,各个P2P平台都对经营模式进行了一系列进化和演变,但由征信短...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领域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的态势,但同时由于我国征信体系的落后,一些隐藏已久的风险也逐渐凸显。目前,在我国征信大环境下,P2P平台难以复制欧美模式,各个P2P平台都对经营模式进行了一系列进化和演变,但由征信短板问题导致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并未消除。未来我国征信业的发展应逐步走市场化、多样化路线,并应着重探讨大数据理论在征信行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P2P平台 征信业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提升我国信用评级行业权威性的模式选择 被引量:1
7
作者 崔学敏 乔杰 季曦 《征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9-52,共4页
全球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的爆发深刻凸显了"权威性"对于信用评级行业的重要意义,面对当前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应充分认识到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不足,结合国情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以逐步有效提升和改善国内信用... 全球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的爆发深刻凸显了"权威性"对于信用评级行业的重要意义,面对当前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应充分认识到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不足,结合国情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以逐步有效提升和改善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权威性与话语权,是促进我国信用经济发展及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评级行业权威性 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信系统纳入“虹膜”身份识别服务研究
8
作者 乔杰 季曦 崔广超 《征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26,共5页
研究发现,征信系统可以以生物识别技术为基础提供身份识别服务和征信衍生品,帮助商业银行防范身份欺诈的风险。构建征信系统"虹膜识别身份"服务功能的基本思路是:明确系统建设的目的、运行模式及信息采集范围,选取合适的虹膜... 研究发现,征信系统可以以生物识别技术为基础提供身份识别服务和征信衍生品,帮助商业银行防范身份欺诈的风险。构建征信系统"虹膜识别身份"服务功能的基本思路是:明确系统建设的目的、运行模式及信息采集范围,选取合适的虹膜信息采集设备,明确信息的采集模式及数据库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信系统 信息安全 身份识别 身份认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个人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制度设计的思考——基于三则案例的分析
9
作者 乔杰 季曦 《征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20,共4页
三则案例表明,部分金融机构违规冒名贷款、违规修改个人信用信息等行为,对征信系统的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今后,应敦促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并完善异议数据处理制度,建立个人征信数据质量分析系统,切实加强数据监管的长效机制建设等,... 三则案例表明,部分金融机构违规冒名贷款、违规修改个人信用信息等行为,对征信系统的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今后,应敦促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并完善异议数据处理制度,建立个人征信数据质量分析系统,切实加强数据监管的长效机制建设等,以便从根本上防范和解决现存的虚假数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信系统 数据质量 管理制度 征信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议个人征信查询业务中的身份证复印件保护
10
作者 乔杰 张茂林 《征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0,共3页
近年来,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查询量剧增,留存了大量的个人身份证复印件。如若对这些身份证复印件保管不当,泄漏了个人身份信息,将会引起严重的法律后果。现实社会中,利用身份证复印件进行作案的案件不断上升,涉案金额不断增大。可见,应加... 近年来,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查询量剧增,留存了大量的个人身份证复印件。如若对这些身份证复印件保管不当,泄漏了个人身份信息,将会引起严重的法律后果。现实社会中,利用身份证复印件进行作案的案件不断上升,涉案金额不断增大。可见,应加强对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当事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保护。当客户办理个人征信查询业务时,当面在身份证复印件上加盖印章,防止身份证复印件被再次利用,保护证件人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征信 身份证复印件 信息保护 合法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信异议与投诉重灾区解析
11
作者 乔杰 杜海娇 《征信》 2017年第11期46-47,共2页
部分消费金融机构采取与商业银行合作的方式"曲线接入",将其业务通过商业银行上报到央行征信系统。因这种模式以及消费金融机构自身均存在诸多问题,产生大量与之相关的征信异议和投诉。建议监管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框架、规范消... 部分消费金融机构采取与商业银行合作的方式"曲线接入",将其业务通过商业银行上报到央行征信系统。因这种模式以及消费金融机构自身均存在诸多问题,产生大量与之相关的征信异议和投诉。建议监管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框架、规范消费金融机构征信业务、推进异地征信异议与投诉核查协调机制、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金融机构 征信系统 征信异议和投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建立最优货币区的不可行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立军 陈增灵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64,共4页
虽然建立最优货币区对东亚的货币合作最具吸引力,但现阶段东亚既不具备建立最优货币区的经济条件,又不具备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政治条件。当我们深入分析东亚各国和地区面临的汇率制度选择时,会发现它们的最佳汇率制度是不同的,因此不存在... 虽然建立最优货币区对东亚的货币合作最具吸引力,但现阶段东亚既不具备建立最优货币区的经济条件,又不具备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政治条件。当我们深入分析东亚各国和地区面临的汇率制度选择时,会发现它们的最佳汇率制度是不同的,因此不存在建立东亚最优货币区的动力基础,所以建立东亚最优货币区不具备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最优货币区 汇率制度 货币合作 金融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