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对预防金融经济犯罪的思考
- 1
-
-
作者
祝寿洋
-
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盐城分行
-
出处
《征信》
1997年第2期60-61,共2页
-
文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金融系统经济犯罪呈上升趋势.认清现阶段金融经济犯罪的特点、成因.采取有效对策,遏制金融经济犯罪的蔓延,已成为当今金融工作中的重大课题.一、当前金融经济犯罪的特点1、犯罪金额巨大,国家资金损失严重.近几年来全国金融系统经济犯罪不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犯罪金额之大,银行资金损失之严重,也令人触目惊心.如1996年报刊披露了我国最大金融经济案,从1993年下半年到1995年下半年,原中国银行中山分行存汇科科长冯伟权、副科大陈满雄、陈秋园内外勾结,通过长城卡透支银行资金人民币4.2亿元,挪用资金7.1亿元,目前尚未追回款项达3.9亿元之巨.2、罪犯低龄化,犯罪人员岗位集中化、权力化.从金融系统经济犯罪人员年龄分析,85%的作案人员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一些年轻职工贪图享乐,追求高消费,当大款,大吃大喝,收不抵支.在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信奉“一切向钱看’的哲学.利用职权不择手段挪用企业存款,参与赌博,欠债无力偿还,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从案件性质分析,绝大多数工作人员集中在会计、出纳、信贷、储蓄等重要岗位,甚至有极少数当权者,利用特权进行权钱交易.极少数当权者有或大或小的权力,作起案来既方便、又不易被发现。
-
关键词
经济犯罪
金融系统
金融经济
制约与监督机制
稽核检查
金融部门
金融业
作案手段
用人制度
职工队伍建设
-
分类号
D917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强化金融宏观调控应充分发挥利率制衡作用
- 2
-
-
作者
郭必宏
-
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盐城分行
-
出处
《征信》
1994年第1期16-20,共5页
-
文摘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新体制,必须建立市场调节的制衡机制,以资金要素的合理配置来牵动其它生产要素的流动,诱导微观经济行为的理性变化,达到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协调。根据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以及各种金融调控手段的性质、作用范围、调节力度和平衡能力,我们认为发挥利率制衡作用是建立金融制衡机制的基本点。
-
关键词
制衡作用
中央银行
金融调控
制衡机制
金融宏观调控
总量平衡
贷款利率
商业信贷
政策性贷款
生产要素
-
分类号
F832.2
[经济管理—金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