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业银行探索开发“两权”抵押融资产品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峙林 赵胜利 《征信》 2016年第5期90-92,共3页
介绍商业银行开展"两权"抵押融资的政策支持现状,提出应在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土地价值评估制度、土地交易流转市场的基础上,将开发农村"两权"抵押融资产品与农村信用社改革结合在一起,借鉴发达国家的土... 介绍商业银行开展"两权"抵押融资的政策支持现状,提出应在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土地价值评估制度、土地交易流转市场的基础上,将开发农村"两权"抵押融资产品与农村信用社改革结合在一起,借鉴发达国家的土地银行制度,将农村信用社改革成乡镇级的土地银行、市级的土地银行、省级的土地银行、中央土地银行,各个层级的土地银行的职责侧重点各有不同,最终实现农村"两权"抵押融资产品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 “两权”抵押 土地确权登记 土地价值评估 土地交易流转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提升政策研究——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建议 被引量:7
2
作者 赵胜利 杨峙林 《征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7-52,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在社会融资总规模、融资方式、货币供给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还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宏观经济杠杆率高、金融体系信用风险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为提升金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在社会融资总规模、融资方式、货币供给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还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宏观经济杠杆率高、金融体系信用风险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在宏观层面,应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降低宏观经济杠杆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微观层面,中小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深入治理银行业市场乱象,严控新增授信投向,助力提升直接融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服务 实体经济 融资结构 直接融资 经济杠杆率 金融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去杠杆的影响因素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志强 程卫红 苏昱冰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35,共17页
本文基于2005-2018年30个省(或直辖市)的经济增长、产业禀赋、金融市场结构、金融机构结构等指标,对宏观杠杆率、国有企业杠杆率、民营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杠杆率的结构性分化与区域发展水平相关,在一定... 本文基于2005-2018年30个省(或直辖市)的经济增长、产业禀赋、金融市场结构、金融机构结构等指标,对宏观杠杆率、国有企业杠杆率、民营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杠杆率的结构性分化与区域发展水平相关,在一定阈值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超出阈值后则会抑制增长;第三产业相对比重的增加与杠杆率呈正相关关系;金融结构多样化能够实现"杠杆率的优化",直接融资对杠杆率有抑制作用;大型金融机构占比对宏观杠杆率有较明显的推高作用,保险市场占比对杠杆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分部门以及分区域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鉴此,本文建议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多元金融供给体系,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共同促进结构性去杠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杆率 结构性去杠杆 区域经济 金融结构 动态面板GMM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促进我国区域创新吗? 被引量:11
4
作者 董树功 杨峙林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78,共10页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断推动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助力区域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运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地区专利申请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区域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区...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断推动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助力区域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运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地区专利申请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区域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水平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对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等分维度及东、中、西部分区域样本的探究发现,不同维度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区域创新的作用存在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对东、中、西部创新的驱动作用也存在异质性。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会显著提升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助力区域创新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异质性 数字普惠金融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治理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学理逻辑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8
5
作者 董树功 杨峙林 《征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7-72,共6页
信用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社会治理具有协同性和互促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了社会治理的主体、客体、环境和效能,社会治... 信用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社会治理具有协同性和互促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了社会治理的主体、客体、环境和效能,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全面覆盖、以法为纲、与时俱进和人才主导为方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法治思维和创新引领为指导,以汇集信用信息和整合信用资源为载体,以现代技术和信用治理为支撑,以征信服务和信用监管为手段,以信用文化宣传和信用氛围营造为保障,助推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治理 学理逻辑 信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解失信难题的对策分析——基于信用与信息、失信成本关系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董树功 杨峙林 《征信》 2015年第4期36-39,共4页
当前我国经济活动中的预期失信成本小于真实失信成本,更小于理性失信成本,致使信用缺失现象在我国较为普遍,经济主体的失信行为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信用复合价值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信息与信用的关... 当前我国经济活动中的预期失信成本小于真实失信成本,更小于理性失信成本,致使信用缺失现象在我国较为普遍,经济主体的失信行为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信用复合价值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信息与信用的关系、失信成本与信用的关系可以发现,应从增大失信成本入手,使经济主体共享信用信息,并依靠市场、政府和协会的联动来破解失信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信息 失信成本 信用缺失 失信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金融租赁行业业绩评价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贾佳 杨峙林 《征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9-92,共4页
金融租赁是推动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新兴产业、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社会投资的积极力量。通过模型构建金融租赁行业的业绩评价体系,以公开财务数据的金融租赁公司为样本展开调查研究,从资产增长、盈利能力、资本比率和融资状况等方面展开... 金融租赁是推动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新兴产业、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社会投资的积极力量。通过模型构建金融租赁行业的业绩评价体系,以公开财务数据的金融租赁公司为样本展开调查研究,从资产增长、盈利能力、资本比率和融资状况等方面展开实证分析,评定金融租赁行业目前业绩。在此基础上,提出应深入拓展资产领域、优化创新业务模式、增加多元化创收手段、丰富融资渠道的发展策略,促使金融租赁行业能够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租赁 业绩评价 资产增长 盈利能力 融资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落地应用层面构建区块链信用信息交易系统 被引量:1
8
作者 贾佳 杨峙林 《征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28,共6页
区块链能够以数据交易作为切入点,赋能信用信息系统从信息互联向价值互联变革。现有信用信息系统缺乏足够数据覆盖和有效数据共享,缺乏可靠技术平台支撑,而区块链技术可以提供安全可信的数据协同和价值交易,其中区块链技术嵌入信用数据... 区块链能够以数据交易作为切入点,赋能信用信息系统从信息互联向价值互联变革。现有信用信息系统缺乏足够数据覆盖和有效数据共享,缺乏可靠技术平台支撑,而区块链技术可以提供安全可信的数据协同和价值交易,其中区块链技术嵌入信用数据交易的实际适用问题至关重要。分析信用信息交易中区块链真实落地所面临的现实困难,提出搭建部分业务中心化控制的区块链信用信息交易系统,构建积分奖励分配模型以完善信息交易自激励机制等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信息交易系统 区块链 落地应用 自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测量与防范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冬 杨峙林 《征信》 2017年第11期35-37,共3页
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信用风险,对预期违约概率模型、信用计量模型和信用组合理论模型等经典的信用风险测量模型进行比较、发展和完善,提出应将法律制度与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打造现代化的新型监管模式,从司法信用、商业... 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信用风险,对预期违约概率模型、信用计量模型和信用组合理论模型等经典的信用风险测量模型进行比较、发展和完善,提出应将法律制度与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打造现代化的新型监管模式,从司法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设备和网络系统信用以及社会信用五个方面强化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信用风险 风险测量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核证减排量期货市场机制稳定性实证研究——基于时序多变量的因子分析法
10
作者 杨晓亮 杨峙林 《征信》 2017年第4期73-78,共6页
以时间序列数据的多变量模型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国际核证减排量期货市场进行"经济目的检验"。结果显示CER期货价格的期限结构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即没有通过"经济目的测试",因而不是稳定的机制,还不能够提供... 以时间序列数据的多变量模型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国际核证减排量期货市场进行"经济目的检验"。结果显示CER期货价格的期限结构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即没有通过"经济目的测试",因而不是稳定的机制,还不能够提供价格发现和风险转移的关键功能。其中一个原因是太多的市场参与者被认为是根据上级的信息执行定向交易。为了使国际CER期货市场机制达到稳定,市场机构应提供更加透明的信息,实现市场在交易和合同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优化市场参与者的结构,开发新的定价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证减排量 经济目的检验 多变量模型 因子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