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基层中央银行反洗钱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1
作者 顾培峰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91-93,共3页
通过对基层中央银行反洗钱工作认识上的误区、工作程序和方式上存在的问题的揭示 ,反映了承担大量反洗钱具体工作的基层央行面临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 ,针对现阶段基层央行反洗钱工作面临的问题 。
关键词 反洗钱工作 基层中央银行 基层央行 中国 问题及对策 工作程序 应对 实际 误区 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反洗钱技术执法体系框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敏 宋泓均 +1 位作者 张朋柱 刘璇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3-424,431,共3页
讨论了我国反洗钱法律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通过进行反洗钱技术执法体系建设加强反洗钱执法力度,并指出反洗钱执法技术的核心是客户交易行为可疑判断准则。
关键词 反洗钱 技术执法 执法技术 可疑行为判断准则 过滤器 捕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深推进反洗钱工作
3
作者 凌涛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1-12,共2页
我国政府对反洗钱的态度和立场历来是十分鲜明和坚决的,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推动反洗钱工作深入开展.在反洗钱法制建设方面,我国除了积极加入有关反洗钱国际公约、承担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反洗钱义务以外,还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与反洗钱有关的... 我国政府对反洗钱的态度和立场历来是十分鲜明和坚决的,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推动反洗钱工作深入开展.在反洗钱法制建设方面,我国除了积极加入有关反洗钱国际公约、承担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反洗钱义务以外,还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与反洗钱有关的国内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洗钱工作 政府 金融业 中国 金融机构 监测分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洗钱工作与游资监控
4
作者 顾培峰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15,共2页
近年来,在造成经济结构性过热的众多原因中,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游资,其中部分源于大量的洗钱活动.洗钱行为的存在不仅给经济发展带来隐患,而且还产生一系列的治安和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有... 近年来,在造成经济结构性过热的众多原因中,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游资,其中部分源于大量的洗钱活动.洗钱行为的存在不仅给经济发展带来隐患,而且还产生一系列的治安和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游资的监控和洗钱行为的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洗钱工作 游资活动 监控工作 中国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货币洗钱问题研究:固有风险、类型分析与监管应对 被引量:38
5
作者 吴云 薛宏蛟 +1 位作者 朱玮 罗璠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9,共19页
虚拟货币洗钱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国内外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但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较少,对虚拟货币洗钱手法也没有进行类型化总结。本文分析了虚拟货币洗钱固有风险的来源与特征,并对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的方法进行了类型化总结。虚拟货... 虚拟货币洗钱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国内外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但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较少,对虚拟货币洗钱手法也没有进行类型化总结。本文分析了虚拟货币洗钱固有风险的来源与特征,并对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的方法进行了类型化总结。虚拟货币固有风险主要源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安排和点对点交易方式。其固有风险的特点包括:匿名性可以隐藏交易主体身份,点对点交易可以规避监管,非面对面交易增加交易监测难度,交易无国界导致其容易游离于各国主权监管之外,交易方式多样便于隐秘资金链条。我国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的手段简单直接,并未刻意使用过于复杂的隐瞒、掩饰技术;而国际上常用的洗钱方法相对复杂和专业,包括暗网洗钱、混币洗钱、利用监管洼地洗钱、分层洗钱、金钱骡子洗钱五种。按照2019年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制定的国际反洗钱标准,一国或地区可以自主选择禁止或允许虚拟货币,如果禁止则必须有效打击,如果允许则必须有效监管。在政策层面,我国应当密切关注有关洗钱方法的变化,进一步打击非法交易所,以切断交易渠道;同时注意利用国际反洗钱合作机制获得国外合法交易所的反洗钱信息,以增强打击跨境虚拟货币洗钱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货币 洗钱固有风险 洗钱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货币:一场失败的私人货币社会实验?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云 朱玮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0,共15页
自2009年比特币诞生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几十万种虚拟货币,形成了一场蔚为壮观的私人货币社会实验。本文从虚拟货币执行货币职能及实际效果两个维度对这场私人货币实验进行评价:首先,揭示虚拟货币技术方面存在的缺陷,包括容量小、速... 自2009年比特币诞生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几十万种虚拟货币,形成了一场蔚为壮观的私人货币社会实验。本文从虚拟货币执行货币职能及实际效果两个维度对这场私人货币实验进行评价:首先,揭示虚拟货币技术方面存在的缺陷,包括容量小、速度慢、成本高等,并解释为什么虚拟货币无法成为公众大规模使用的交易媒介;其次,结合虚拟货币的特性(内在价值不确定性、洗钱内在风险等)分析虚拟货币为何成为投机、欺诈和洗钱的重灾区。本文研究认为,尽管虚拟货币带来的技术创新对经济模式和社会格局具有重要积极作用,但从货币职能视角来看,截至目前这场私人货币社会实验是失败的。虚拟货币的失败,证实了主权货币国家对其进行干涉和监管的必要性,而国际上同样已就虚拟货币的反洗钱标准达成了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特币 虚拟货币 货币职能 反洗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