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膨胀型阻燃剂/纳米CuO协同阻燃环氧树脂 被引量:9
1
作者 卢林刚 赵瑾 +1 位作者 苏祺 王会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3-70,78,共9页
将单分子膨胀阻燃剂2,4,6-三(2,4-二(5,5-二甲基-1,3-二氧环杂己内磷酰氧基)苯基)-1,3,5-三嗪(TDDMDOBT)与聚磷酸铵(APP)组成的膨胀阻燃体系应用于环氧树脂(EP)的阻燃改性,同时为改善其烟毒性及力学性能的缺陷,将CuO引入到阻燃体系的最... 将单分子膨胀阻燃剂2,4,6-三(2,4-二(5,5-二甲基-1,3-二氧环杂己内磷酰氧基)苯基)-1,3,5-三嗪(TDDMDOBT)与聚磷酸铵(APP)组成的膨胀阻燃体系应用于环氧树脂(EP)的阻燃改性,同时为改善其烟毒性及力学性能的缺陷,将CuO引入到阻燃体系的最优配方(EP5)中,制得阻燃改性EP材料。结果表明,CuO协同体系中综合性能最优的材料为EP31(m(TDDMDOBT-APP)/m(CuO)/m(EP)=19/1/80),该材料的氧指数为50%,材料难燃性显著增加;在热重分析中,材料的最高释热速率与EP5、纯环氧树脂(EP0)相比分别降低了70.1%,98.2%,说明EP材料在外界辐射热源下的稳定性显著提高;在锥形量热测试中,EP材料较EP5、EP0的平均比消光面积分别下降了77.5%,70.3%,抑烟效果良好;扫描电镜观察发现,EP31受热能够生成以纳米粒子为节点的交联状结构的炭层,炭层致密、成炭量大,成炭效果良好;材料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分别比EP0提高了39.7%,23.9%,96.2%,49.8%,材料力学性能得到了良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膨胀阻燃剂 协同效应 氧化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磷酸铵-单宁酸-三聚氰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阻燃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9
2
作者 鲁玉鑫 卢林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6-273,共8页
传统膨胀型阻燃剂由酸源聚磷酸铵(APP)、碳源季戊四醇(PER)和气源三聚氰胺(MEL)按质量比3∶1∶1的配比组成。现将生物质单宁酸(TA)替代PER并与APP和MEL复配成绿色膨胀型阻燃剂应用于环氧树脂中,考察不同配比的酸源APP、新型碳源TA和气源... 传统膨胀型阻燃剂由酸源聚磷酸铵(APP)、碳源季戊四醇(PER)和气源三聚氰胺(MEL)按质量比3∶1∶1的配比组成。现将生物质单宁酸(TA)替代PER并与APP和MEL复配成绿色膨胀型阻燃剂应用于环氧树脂中,考察不同配比的酸源APP、新型碳源TA和气源MEL添加到环氧树脂(EP)中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新型膨胀型阻燃剂的添加量为20%(质量分数),APP、TA、MEL质量比为9.71∶6.61∶3.68时,所得到的阻燃EP-3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值增长到38.80%,UL-94测试达到V-0级;锥形量热测试表明EP-3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总热释放(THR)、总烟气生成量(TSP)和一氧化碳释放率平均值(av-CO)与添加传统膨胀型阻燃剂EP-0相比分别下降48.96%、14.33%、26.83%和28.01%,这说明APP/TA/MEL绿色膨胀型阻燃剂具有优异的协同阻燃效果;其次,通过TG、DTG和SEM分析可推测,该阻燃剂的阻燃机理为气相和固相协同阻燃机理,特别是该阻燃剂可促使基材形成致密强度高的炭层从而较大地提升固相阻燃效果。另外,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新型碳源TA有利于改善阻燃E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膨胀型阻燃剂 环氧树脂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