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AERS的阿伐曲泊帕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熊瑞 王瑾 +4 位作者 杨振 罗艳梅 张宏 仝永涛 来小丹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9-376,共8页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血小板减少症治疗药物阿伐曲泊帕的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 ADE)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OpenVigil2.1药物警戒平台获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18年5月至202...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血小板减少症治疗药物阿伐曲泊帕的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 ADE)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OpenVigil2.1药物警戒平台获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18年5月至2023年3月阿伐曲泊帕的ADE数据,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6.0版)中ADE术语集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ystem organ class, SOC)和首选术语(preferred term, PT)对ADE信号进行分类和描述,并采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 ROR)法和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综合标准法对ADE数据进行信号检测。结果 共获取到阿伐曲泊帕相关ADE报告1 879份,累及24个SOC,在PT层级检测到阳性ADE信号28个,其中信号最强的是肾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和移植物抗宿主病,报告数最多的是头痛、疲劳和乏力,新发现了8个ADE信号,分别是季节性过敏、背部疾病、肌肉骨骼不适、肠胃气胀、睡眠过度、斑状皮疹、情绪障碍和流涕。结论 临床应用阿伐曲泊帕时不仅要关注其血栓形成风险,还应密切关注季节性过敏、背部疾病、肌肉骨骼不适、肠胃气胀、睡眠过度、斑状皮疹、情绪障碍和流涕等说明书尚未记载的ADE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伐曲泊帕 血小板减少症 不良事件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研究黄芪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熊瑞 赵曼 +2 位作者 张浩 吴天碧 来小丹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0-1079,共10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黄芪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搜集黄芪活性成分,根据各成分的SMILES式在TargetNet数据库预测各成分的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搜集VD靶点,求黄芪活性成分...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黄芪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搜集黄芪活性成分,根据各成分的SMILES式在TargetNet数据库预测各成分的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搜集VD靶点,求黄芪活性成分靶点与VD靶点的交集,得到黄芪治疗VD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将黄芪治疗VD的潜在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交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分析获得核心靶点;将核心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软件对黄芪主要活性成分与VD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搜集到黄芪活性成分20个,包括华良姜素、异桔梗素、异黄酮烷、山奈酚和槲皮素等,得到预测靶点102个。收集并筛选得到VD靶点3556个,得到黄芪与VD共同靶点71个,经PPI分析获得36个核心靶点,包括SLC6A4、ESR1、PTGS2、ABCB1、AR等。36个核心靶点富集到187个GO条目和32条KEGG通路,主要集中于神经功能、激素信号和血管生成方面。分子对接显示黄芪主要活性成分与VD核心靶点具有良好亲和力。结论黄芪可能主要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激素水平和血管生成治疗V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黄芪 血管性痴呆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