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本运动训练原则在促进新入校大学生基础运动技能方面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50
1
作者 马继政 徐盛嘉 +5 位作者 丁明超 李巍 赵彦 叶强 胡斐 王晓磊 《体育科技》 2018年第2期136-142,共7页
[目的]研究评估基本运动训练原则在提高新入校大学生基础运动技能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配对设计,17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进行6周线性单周期训练,训练内容为整合式神经肌肉训练。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基本形态和运动能力指标测试,以及基本... [目的]研究评估基本运动训练原则在提高新入校大学生基础运动技能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配对设计,17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进行6周线性单周期训练,训练内容为整合式神经肌肉训练。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基本形态和运动能力指标测试,以及基本生理指标测试,训练期间进行下肢受累情况统计。[结果]基本身体形态和运动能力指标方面:与训练前相比,6周训练后,在身体形态方面,体重和体指数呈下降的趋势(P> 0.05);心肺耐力方面,3000m运动成绩显著提高(P<0.05);骨骼肌耐力(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仰卧起坐和俯卧撑)和最大力量(卧推、半蹲和硬拉)方面均显著提高(P<0.05);协调能力(平板支撑+变向滑步)方面显著提高(P<0.05);速度(100m)方面的成绩呈增加趋势(P> 0.05);生理适应方面:6周训练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方面,静息HR均值显著降低(P<0.05),RMSSD和SDNN/HR均值显著增加(P<0.05),HF显著增加(P<0.05),而LF和LF/HF均值呈降低趋势(P> 0.05),整体上表现为心脏副交感活性提高;动摇角度显著下降(P<0.05),平衡能力提高;无氧能力方面略有改善;下肢爆发力方面呈现出机能节省化的趋势;认知方面选择注意力和抑制控制能力提高(P<0.05);此外,6周时下肢受累人数发生率为0.05%。[结论]对于普通新入校大学生而言,运用训练学基本原则,6周整合式神经肌肉训练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普通大学生的基础运动技能,基本的生理指标也发生一定程度上的阳性适应。同时,下肢受累的潜在风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训练原则 整合式神经肌肉训练 心率变异 平衡能力 无氧能力 下肢爆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式运动对青年男性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晓磊 徐盛嘉 +1 位作者 王金之 马继政 《体育科技》 2018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究不同形式运动后执行功能的变化以及肌肉血氧等因素与执行功能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共计15名受试者分别完成两种运动形式共三次运动方案,分别为力量练习方案(60%RM)、耐力练习方案(50%-60%最大心率)和间歇跑练习方案(70%-80... [目的]探究不同形式运动后执行功能的变化以及肌肉血氧等因素与执行功能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共计15名受试者分别完成两种运动形式共三次运动方案,分别为力量练习方案(60%RM)、耐力练习方案(50%-60%最大心率)和间歇跑练习方案(70%-80%最大心率),运动后即刻采用连线测试(Trail Making Test,TMT)、亮点闪烁仪(Flashing Highlights Test,FH)以及血氧饱和度测试仪(Oxygen to See Tester)进行相关指标测试。[结果]与安静状态下相比,三种运动方案完成后选择注意力与执行功能出现明显提高(P<0.05),完成力量练习方案与耐力练习方案两者相比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同时完成间歇跑练习方案后选择注意力与执行功能相比另外两种练习方案提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不同运动形式会显著影响青年男性执行功能,而高强度间歇跑练习对于提高青年男性执行功能的效果更为显著,同时血液循环对于执行功能改变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形式 执行功能 亮点闪烁 血液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后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及应用研究
3
作者 徐盛嘉 蒋伟东 孟凡华 《体育科技》 2021年第1期13-15,18,共4页
有氧运动和力量运动具有降压作用,具有临床相关症状,若不加以控制,可以发展为症状性低血压和晕厥。文章关注运动后恢复期的血流动力学调节机制,以及促进心血管恢复的内在原因,并讨论力量和有氧运动后的差异。在实际应用上可以最佳化地... 有氧运动和力量运动具有降压作用,具有临床相关症状,若不加以控制,可以发展为症状性低血压和晕厥。文章关注运动后恢复期的血流动力学调节机制,以及促进心血管恢复的内在原因,并讨论力量和有氧运动后的差异。在实际应用上可以最佳化地促进心血管的健康,或最大限度地干预不稳定的个体,并可用于评定运动员训练的程度。对长期的运动训练,或心血管疾病恢复期间不稳定一些个体而言,研究运动后恢复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机制可以提供一定的信息,用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后恢复期 运动后低血压 有氧运动 力量运动 心血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役人员人类能力最佳化--训练后恢复评估和应用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盛嘉 冯煊 张鑫鹏 《体育科技》 2018年第6期3-4,9,共3页
对训练后恢复的评估监控和应用策略进行研究,包括定义、理论框架、恢复的系统监测和随后的生理和心理恢复策略的实施,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作战表现,并防止不良的发展,如恢复不足、非功能性过度反应、过度训练综合症、损伤或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现役人员 恢复 评估 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重低姿往返匍匐对学员平衡能力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鑫鹏 黄强年 +3 位作者 田东 冯煊 徐盛嘉 马继政 《体育科技》 2018年第5期30-32,共3页
[目的]评估不同负重(0kg,15kg,25kg)20m×2低姿往返匍匐对平衡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3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完成3次不同负重20m×2低姿往返匍匐,在运动后15min进行平衡能力测试,并记录RR间期。[结果]与安静... [目的]评估不同负重(0kg,15kg,25kg)20m×2低姿往返匍匐对平衡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3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完成3次不同负重20m×2低姿往返匍匐,在运动后15min进行平衡能力测试,并记录RR间期。[结果]与安静状态相比,不同负重量匍匐后HR、EPOC和TRIMP均显著增加(P<0.05);不同负重低姿往返匍匐运动后即刻SPT、SVT、SPAP、SVAP指标均显著增加(P<0.05),但15kg负重显著低于0负重和25kg负重(P<0.05),此外,SAT表现类似趋势。其余指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恢复期15min平衡能力恢复到安静状态(P> 0.05)。[结论]在既定距离内,随着负重量的增加,平衡能力的急性应答存在U型上的变化。15kg负重平衡能力受到的干扰程度相对较小,可能有助于完成后继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能力 负重 匍匐 往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役人员人类能力最佳化--训练伤的预防策略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继政 丁明超 +1 位作者 冯煊 黄强年 《体育科技》 2018年第6期14-15,17,共3页
对现役人员人类能力最佳化训练损伤预防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主要结论:执行任务需要高强度的身体能力,特种作战人员肌肉骨骼损伤较为普遍,大部分为慢性或再次损伤。建议:损伤是现役人员能力最佳化的主要障碍,在服役人员生命周期中,应融入... 对现役人员人类能力最佳化训练损伤预防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主要结论:执行任务需要高强度的身体能力,特种作战人员肌肉骨骼损伤较为普遍,大部分为慢性或再次损伤。建议:损伤是现役人员能力最佳化的主要障碍,在服役人员生命周期中,应融入一体化的预防措施;建立损伤后回归正常训练客观的评价标准;并采用RE-AIM框架来协助设计预防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肉损伤 预防 人类能力 最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