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突发性耳聋血液标志物代谢特征
1
作者 余维 覃泽平 +3 位作者 朱先柏 谭国静 邹璨 邓安春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0-837,共8页
目的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初步研究突发性耳聋血液潜在标志物代谢特征。方法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15例为确诊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对照组15... 目的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初步研究突发性耳聋血液潜在标志物代谢特征。方法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15例为确诊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对照组15例为无听力障碍的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采集两组静脉血样,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进行非靶向代谢组研究。采用有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寻找差异较大(VIP>1,P<0.05)的化合物,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鉴定到正离子模式代谢物599个,负离子模式代谢物315个。质量控制样本相关性分析提示R2均接近1。OPLS-DA结果提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的代谢物。正离子模式下模型OPLS-DA评价的R^(2)Y为0.974,Q^(2)为0.717,筛选有差异的代谢产物103个。负离子模式下模型OPLSDA评价R^(2)Y为0.996,Q^(2)为0.571,筛选有差异的代谢产物65个。富集分析提示在8个代谢通路中显著富集。代谢通路图中分析发现磷脂酰胆碱和O-乙酰胆碱、L-组氨酸及N-甲基组胺、苯丙氨酸和柠檬桉、亚油酸在突发性耳聋组含量高于正常组。17a羟孕酮、皮质醇、雄甾-4-烯-3,17-二酮、雄激素、7-甲基黄嘌呤在突发性耳聋组低于正常组。结论脂质代谢及氨基酸代谢可能是参与突发性耳聋代谢异常的主要途径,其代谢物水平升高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非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