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MRI对骶髂关节炎及其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蒋亚兰 蒋锐 +1 位作者 张晓 刘玲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对骶髂关节炎(SIS)及其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SIS患者90例,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调查表(BASDAI)并结合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活动期组42例、稳定期组48例,并以同期45例...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对骶髂关节炎(SIS)及其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SIS患者90例,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调查表(BASDAI)并结合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活动期组42例、稳定期组48例,并以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进行双侧骶髂关节斜冠状位多模态MRI扫描,分析各组不同序列T1加权像(T_(1)WI)、T2加权像(T_(2)WI)、快速反转恢复T2加权成像(TIRM-T_(2)WI)、三维多回波数据合并成像联合水激发序列(3D-MEDIC-WE)、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影像表现,比较各组3D-MEDIC-WE序列上的骶侧软骨厚度、髂侧软骨厚度、骶侧髂侧软骨厚度比及DCR-MRI序列上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增强因子(Fenh)、增强斜率(Senh)。用Pearson相关分析BASDAI评分与ADC、Fenh、Senh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骶髂关节软骨在T_(1)WI、T_(2)WI上无显示,在TIRM-T_(2)WI上呈均匀稍高信号,骨髓呈稍低信号;在3D-MEDIC-WE上骶髂关节软骨呈光滑窄条状高信号,软骨间隙呈线状低信号,且显示清晰;DWI扫描与DCE-MRI扫描未见明显异常高信号。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骶髂关节间隙在T_(1)WI和T_(2)WI上表现不光滑分别为20、24侧,骶髂关节软骨在TIRM-T_(2)WI主要表现信号不均分别为22、26侧,在3D-MEDIC-WE序列上软骨主要表现信号不均匀、边缘毛糙分别为35、40侧。活动期组DWI上可见关节面下斑片状高信号,DCE-MRI上可见关节面下明显持续强化信号。对照组骶侧软骨厚度、骶侧髂侧软骨厚度比高于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髂侧软骨厚度低于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P均<0.05)。稳定期组及对照组ADC、Fenh、Senh低于活动期组(P<0.05)。SIS患者BASDAI评分与ADC、Fenh、Senh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1、0.377、0.351,P均<0.05)。结论多模态MRI可清晰显示骶髂关节软骨形态、厚度及病变,有利于SIS的诊断;通过DWI、DCE-MRI序列测量ADC、Fenh、Senh,可判断SIS患者的临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炎 临床分期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三维多回波合并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联合血清CA199、CEA检查对结直肠癌及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阳金豆 李建浩 +4 位作者 周夏 左智炜 伍发 黄怡 蒋锐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6期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CA199、CEA检查对结直肠癌(CRC)及是否合并肝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的110例CRC患者为CRC组,以及110例肠道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病变组,对比两组患者的MSC...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CA199、CEA检查对结直肠癌(CRC)及是否合并肝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的110例CRC患者为CRC组,以及110例肠道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病变组,对比两组患者的MSCT资料以及血清CA199、CEA水平,并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分析MSCT联合血清CA199、CEA对CRC及是否合并肝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CA199、CE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RC患者指标水平更高(P<0.05);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血清CA199、CEA水平和MSCT单独及联合诊断CRC的Kappa值分别为0.491、0.355、0.667、0.682,敏感度分别为84.54%、72.73%、91.82%、72.73%,特异性分别为64.55%、62.73%、74.55%、95.45%,准确率分别为74.55%、67.73%、83.18%、84.09%。是否合并肝转移CRC患者的血清CA199、CE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肝转移患者指标水平更高(P<0.05);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血清CA199、CEA水平和MSCT单独及联合诊断CRC合并肝转移的Kappa值分别为0.408、0.353、0.445、0.726,敏感度分别为84.00%、72.00%、92.00%、72.00%,特异性分别为69.41%、71.76%、68.24%、96.47%,准确率分别为72.73%、71.82%、73.64%、90.91%。结论MSCT及血清CA199、CEA对CRC诊断各有优点及不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CRC的肝转移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糖类抗原199 癌胚抗原 结直肠癌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TK1、ECM1、sB7-H3检测联合多层螺旋CT技术对提高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娅 伍发 +2 位作者 蒋锐 陈敏 左智炜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5期683-687,共5页
目的 探究血清胸腺苷激酶1(STK1)、可溶型B7-H3(s B7-H3)、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联合多层螺旋CT对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59例肝细胞癌及45例肝血管瘤患者,比较两种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及血清STK1、s B7-H3及ECM1水平;... 目的 探究血清胸腺苷激酶1(STK1)、可溶型B7-H3(s B7-H3)、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联合多层螺旋CT对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59例肝细胞癌及45例肝血管瘤患者,比较两种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及血清STK1、s B7-H3及ECM1水平;分析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上述两种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CT平扫显示,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病灶的形态特征、类型、边界清晰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STK1、s B7-H3、ECM1水平高于肝血管瘤患者(P<0.05),且两种患者的动脉期均匀高密度病灶的增强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癌、肝血管瘤,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44)。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有效鉴别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动脉期均匀高密度病灶的增强CT值及血清STK1、s B7-H3、ECM1水平升高有利于疾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血管瘤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列线图可在患者术前有效预测肝细胞癌Ki-67的表达
4
作者 于红梅 陈敏 +3 位作者 杨娅 吴杰 刘轶 王鹏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074-1080,共7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列线图在术前预测肝细胞癌Ki-67表达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1月~2024年5月经病理诊断的12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后免疫组化细胞增殖水平(Ki-67指数)将患者分为Ki-67高表达组(n=71)和...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列线图在术前预测肝细胞癌Ki-67表达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1月~2024年5月经病理诊断的12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后免疫组化细胞增殖水平(Ki-67指数)将患者分为Ki-67高表达组(n=71)和Ki-67低表达组(n=51),并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85)和验证集(n=37),分析两组患者影像学参数[肿瘤直径、边缘、假包膜、瘤体区表观弥散系数(ADC)、肝胆期信号强度与正常肝实质信号强度比(SIR)、瘤周低信号]、AFP浓度及肿瘤分化程度差异,纳入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最具价值的参数,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构建列线图,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训练集及验证集Ki-67高表达组甲胎蛋白≥20 ng/mL、肿瘤边缘不光滑、瘤周低信号高于Ki-67低表达组,ADC值和SIR低于Ki-67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直径、假包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LASSO回归筛选出3个最有价值参数(肿瘤ADC值、SIR及肿瘤分化程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值及SIR是Ki-67表达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参数建立列线图模型,其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27,敏感度为81.2%,特异度为80%。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列线图模型可在术前有效预测肝细胞癌Ki-67表达状态,从而实现肝细胞癌患者风险分层及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细胞增殖水平 表观弥散系数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实性肺结节CT征象与肺腺癌浸润程度及其组织学亚型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肖瑜 杨娅 +1 位作者 蒋锐 于红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亚实性肺结节CT征象与肺腺癌浸润程度及组织学亚型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确诊为亚实性肺结节的肺腺癌患者190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114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61.69岁。按照病理... 目的探讨亚实性肺结节CT征象与肺腺癌浸润程度及组织学亚型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确诊为亚实性肺结节的肺腺癌患者190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114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61.69岁。按照病理诊断结果分为原位肺腺癌及微浸润肺腺癌(n=81)和浸润性肺腺癌(n=109)。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分析CT征象与肺腺癌浸润程度的关系,并比较不同组织亚型肺腺癌患者CT征象差异。结果浸润性肺腺癌结节平均直径、平均CT值均大于原位肺腺癌及微浸润肺腺癌[(1.79±0.41) mm vs (0.73±0.20) mm、(-260.16±71.31) HU vs (-570.85±89.43) HU;P <0.01];浸润性肺腺癌结节实性部分、病灶-肺界面清晰、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或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发生比例均高于原位肺腺癌及微浸润肺腺癌(P <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类型、大小、平均CT值、病灶-肺界面、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或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是肺腺癌浸润程度的影响因素(P <0.05);浸润性肺腺癌中附壁型亚型分叶征比例低于其他亚型,结节平均直径小于其他亚型(P <0.05);浸润性肺腺癌中腺泡型空气支气管征比例高于其他亚型(P <0.05)。结论 CT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腺癌浸润程度,浸润性肺腺癌不同组织亚型CT征象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实性肺结节 CT征象 肺腺癌 浸润程度 组织学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胸部多层螺旋CT定量参数及肺功能检测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烨 任静 张璐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4期506-510,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胸部多层螺旋CT定量参数及肺功能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112例COPD患者,根据临床表型将支气管炎型COPD患者纳入支气管组(n=73),将肺气肿型COPD患者纳入肺气肿组(n=39),两...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胸部多层螺旋CT定量参数及肺功能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112例COPD患者,根据临床表型将支气管炎型COPD患者纳入支气管组(n=73),将肺气肿型COPD患者纳入肺气肿组(n=39),两组均行两次多层螺旋CT和肺功能检查,间隔4月,比较两组的肺容积指标[深吸气末肺容积(Vin)、深呼气末肺容积(Vex)、Vex/Vin],肺密度指标[深吸气末平均肺密度(MLDin)、深呼气末平均肺密度(MLDex)、MLDex-MLDin],肺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采用Spearman法分析肺容积、肺密度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末次的FEV1、FEV1/FVC低于首次,FVC高于首次,其中支气管炎组的变化幅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末次的Vin、Vex、Vex/Vin和MLDin、MLDex、MLDex-MLDin均低于首次,其中肺气肿组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支气管炎型患者的两次肺功能测量差值FEV1/FVC(%)与肺密度指标MLDex-MLDin呈正相关关系,肺气肿型患者的两次肺功能测量差值FEV1和FEV1/FVC与Vex/Vin、MLDex-MLDin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肺功能检测能显示不同表型COPD患者肺气肿以及支气管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密度 肺容积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