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晶光谱偏振系统的透射谱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甘世奇 陈向宁 +1 位作者 刘鹏 孙健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7-103,共7页
为了研究液晶光谱偏振系统的透过率特性,在可见光波段下的对透射谱分布进行仿真分析。基于Berreman矩阵获得液晶旋光器透射光谱,同时结合Lyot型可调谐滤光片以及液晶相位延迟器,分析了不同偏振态入射光在垂直入射和斜入射两种条件下系... 为了研究液晶光谱偏振系统的透过率特性,在可见光波段下的对透射谱分布进行仿真分析。基于Berreman矩阵获得液晶旋光器透射光谱,同时结合Lyot型可调谐滤光片以及液晶相位延迟器,分析了不同偏振态入射光在垂直入射和斜入射两种条件下系统的透射光谱。结果表明,垂直入射情况下在540~680nm出现谷值,斜入射情况下在520~640nm出现谷值,斜入射情况相对垂直入射情况光谱发生一定蓝移。当不同入射光通过系统时,圆偏振光在谷值区域透过率接近0,而线偏振光在谷值区域透过率约为0.25。通过对液晶偏振光谱系统的透射谱研究,有利于分析入射光构成,为深入研究系统以及提高系统性能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谱 液晶偏振光谱系统 Berreman矩阵 Lyot型液晶滤光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抗干扰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马慧 吴彦鸿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123-128,共6页
随着目前信息化局势的日益复杂,外层空间必将成为未来国际信息权争夺的重要战场,保证TDRSS具有优良的抗干扰性能,意味着能够在天基对抗中取得了主动权。介绍了TDRSS系统组成以及发展现状,针对TDRSS目前主要面临的干扰体制进行重点讨论... 随着目前信息化局势的日益复杂,外层空间必将成为未来国际信息权争夺的重要战场,保证TDRSS具有优良的抗干扰性能,意味着能够在天基对抗中取得了主动权。介绍了TDRSS系统组成以及发展现状,针对TDRSS目前主要面临的干扰体制进行重点讨论并仿真模拟,列举了可采用的抗干扰技术。分别在系统设计层面和信号处理层面总结比较抗干扰技术现状和优劣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RSS系统 抗干扰技术 系统设计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换域通信系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健 许斌 +1 位作者 丁丹 楼鑫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169-173,共5页
对变换域通信系统的技术原理进行了概述,梳理了变换域通信系统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归纳了变换域通信系统的基础调制波形产生算法和变换域技术、调制解调技术,总结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为变换域通信技术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变换域通信 基础调制波形 伪随机相位 低截获/低检测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光谱偏振系统选偏器方位误差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甘世奇 陈向宁 +1 位作者 薛俊诗 赵融生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8-754,共7页
为了分析液晶光谱偏振系统的方位误差并降低测量误差,提出了选偏器方位误差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Stokes矢量及Mueller矩阵,将偏振角的方位误差转化为Stokes矢量传递误差,推导了误差的协方差矩阵,分析了权重系数与延迟相位的变化关系,... 为了分析液晶光谱偏振系统的方位误差并降低测量误差,提出了选偏器方位误差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Stokes矢量及Mueller矩阵,将偏振角的方位误差转化为Stokes矢量传递误差,推导了误差的协方差矩阵,分析了权重系数与延迟相位的变化关系,并对不同偏振态入射光条件下的品质因数变化进行了计算仿真。方位误差依赖于入射光Stokes参数与延迟相位,不同偏振态的入射光品质因数随延迟相位成抛物线变化。当延迟相位位于[60°,120°]区间内,选偏器的方位误差较小,测量误差较小适宜测量。通过对液晶偏振光谱系统配准误差的研究,获得误差来源,为进一步提高系统测量精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误差 液晶偏振光谱系统 协方差矩阵 Stokes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雷达辐射源识别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蒙 朱卫纲 陈维高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171-175,共5页
回顾和介绍了复杂雷达信号环境下辐射源智能化识别的相关机器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对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理论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技术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提高小样本学习能力和新型雷达识别能力的发展需要,提出了... 回顾和介绍了复杂雷达信号环境下辐射源智能化识别的相关机器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对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理论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技术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提高小样本学习能力和新型雷达识别能力的发展需要,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理论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难点问题,并对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辐射源识别 小样本 新型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图像相干斑抑制方法综述 被引量:10
6
作者 鲁自立 贾鑫 +1 位作者 朱卫纲 曾创展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104-108,共5页
由于SAR是相干成像系统,在获取SAR图像时会含有相干斑噪声,使得SAR图像的解译,理解变得困难,因此有必要对SAR图像的相干斑进行抑制;首先介绍了相干斑的形成机理,之后对多视处理技术、空域滤波技术、变换域滤波技术和非局部均值滤波技术... 由于SAR是相干成像系统,在获取SAR图像时会含有相干斑噪声,使得SAR图像的解译,理解变得困难,因此有必要对SAR图像的相干斑进行抑制;首先介绍了相干斑的形成机理,之后对多视处理技术、空域滤波技术、变换域滤波技术和非局部均值滤波技术进行总结,在简要介绍各种方法的来源、理论基础和发展的基础上对比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SAR图像相干斑抑制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图像 相干斑抑制 空域滤波 变换域滤波 非局部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湍流及瞄准误差对激光通信误码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任建迎 孙华燕 张来线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190-193,共4页
以Gamma-Gamma大气湍流信道和探测器信号两个模型为基础,采用直接检测(IM/DD)开关键控(OOK)强度调制方式,推导出了自由空间光系统误码率闭合表达式,分析了大气湍流、归一化光束宽度、归一化瞄准误差等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对系统误码率闭... 以Gamma-Gamma大气湍流信道和探测器信号两个模型为基础,采用直接检测(IM/DD)开关键控(OOK)强度调制方式,推导出了自由空间光系统误码率闭合表达式,分析了大气湍流、归一化光束宽度、归一化瞄准误差等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对系统误码率闭合表达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固定发射功率下通过优化发射光束宽度、减小瞄准误差可以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湍流 瞄准误差 光束宽度 激光通信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MF-TDMA的临近空间通信网协议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翔宇 廖育荣 倪淑燕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131-136,共6页
临近空间通信系统作为无线通信新的分支面临着为混合业务提供支持的问题,为此需要设计一种高效的多址接入协议以满足复杂的通信需求;在多频时分多址接入(MF-TDMA)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协议,通过对帧时隙进行功能划分,提出了固定... 临近空间通信系统作为无线通信新的分支面临着为混合业务提供支持的问题,为此需要设计一种高效的多址接入协议以满足复杂的通信需求;在多频时分多址接入(MF-TDMA)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协议,通过对帧时隙进行功能划分,提出了固定时隙段加动态时隙段的设计,实现了对不同类型、不同速率业务的支持;利用OPNET仿真软件进行了系统建模和协议性能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协议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通信系统 多频时分多址 接入协议 OPNET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图像分割方法综述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椰 朱卫纲 邢强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99-103,共5页
综合论述了SAR图像分割的几种方法,并对每类方法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总结;结合深度学习在光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分析了深度学习在SAR图像分割中的难点和借鉴意义;明确了SAR图像分割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SAR 图像分割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踪雷达干扰技术综述 被引量:13
10
作者 贵彦乔 吴彦鸿 俞道滨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141-147,共7页
在介绍跟踪雷达干扰技术研究现状的同时,对与之密不可分的跟踪雷达系统和干扰评估效果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从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两个方面,对当前典型的跟踪雷达干扰样式进行了介绍,分析、归纳和总结了跟踪雷达干扰技术状况和... 在介绍跟踪雷达干扰技术研究现状的同时,对与之密不可分的跟踪雷达系统和干扰评估效果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从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两个方面,对当前典型的跟踪雷达干扰样式进行了介绍,分析、归纳和总结了跟踪雷达干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实现对跟踪雷达的有效干扰,跟踪雷达干扰技术必然向欺骗干扰、相干干扰、多点源角度欺骗以及复合干扰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踪雷达 干扰技术 干扰样式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朋云 倪淑燕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105-109,132,共6页
总结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中现有的方法对AMC技术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梳理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及主要应用,对AMC技术中涉及的信道状态估计、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切换问题中... 总结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中现有的方法对AMC技术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梳理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及主要应用,对AMC技术中涉及的信道状态估计、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切换问题中已有算法进行归纳总结,讨论了各自的优缺点,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分析了ACM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调制编码 信道估计 MCS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