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杨瑞婷 郭益辰 +2 位作者 刘斌 杨艳丽 马迎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primary salivary gland-type lung malignant tumor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AB-PAS染色检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primary salivary gland-type lung malignant tumor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AB-PAS染色检测细胞内及腔内黏液,总结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中4例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dcc),4例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Adcc由肌上皮细胞和上皮细胞排列成腺管状和筛孔状,腔内可见黏液;MEC由黏液细胞、上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构成,腔内含有黏液。免疫表型:4例Adcc中CKpan、p40和p63均阳性,例4 Ki67增殖指数约70%,其余Ki67增殖指数为15%~25%。4例MEC中CKpan、CK8/18、CK5/6和p63均阳性,p40部分阳性,AB-PAS染色显示细胞内及腔内黏液蓝染,Ki67增殖指数均约15%。结论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罕见,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不同亚型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有差异,因此掌握各型特点尤为重要,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和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等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样囊性癌 黏液表皮样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5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小芹 苏勤军 +3 位作者 冯友繁 王慧春 王卓 王金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55-1459,1464,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on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5例PB-DLBCL的临床资料,对其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on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5例PB-DLBCL的临床资料,对其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临床首发症状为局部疼痛,病变累及颌骨6例(40%)、扁骨5例(33.3%)、长骨4例(26.7%)。镜下见大淋巴细胞样瘤细胞弥漫分布于骨小梁,瘤细胞浸润性生长,核仁较明显,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6例为生发中心型,9例为非生发中心型;15例EBER均阴性;15例PB-DLBCL中2例c-myc基因断裂重排,1例BCL-2基因断裂重排,3例BCL-6基因断裂重排。Ann Arbor临床分期:Ⅰ期8例,Ⅱ期2例,Ⅳ期5例。15例患者中,1例确诊后未治疗,3例行单纯手术治疗,11例行CHOP及相关方案治疗;8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例病情稳定,1例病情进展。随访1~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10例患者存活,4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PB-DLBCL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需结合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并进行及时规范化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下段腺样囊性癌1例
3
作者 杨瑞婷 马迎春 +2 位作者 郭益辰 杨艳丽 刘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415,共2页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好发于唾液腺,发生于消化道者罕见,其中食管部位ACC占食管恶性肿瘤的0.04%~0.16%。食管下段ACC预后较好,但缺乏特异性临床特征,术前较难诊断,易误认为其他占位性病变。收集1例病理学确定来源...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好发于唾液腺,发生于消化道者罕见,其中食管部位ACC占食管恶性肿瘤的0.04%~0.16%。食管下段ACC预后较好,但缺乏特异性临床特征,术前较难诊断,易误认为其他占位性病变。收集1例病理学确定来源于食管下段的A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以加深对食管下段ACC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腺样囊性癌 病理特征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伴偶发前列腺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姬菩忠 夏成茂 +4 位作者 罗雍猷 陈冬格 刘斌 杨艳丽 马迎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62-1065,1071,共5页
目的分析膀胱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标本中偶发前列腺癌(incidental prostate cancer,IP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影响IPCa检出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cystoprostatectomy,RCP)男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 目的分析膀胱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标本中偶发前列腺癌(incidental prostate cancer,IP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影响IPCa检出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cystoprostatectomy,RCP)男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7例患者年龄67~83岁,平均76岁,其中6例以膀胱肿瘤首诊,伴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1例体检发现PSA升高首诊(PSA 4.296 ng/mL),伴尿频、夜尿增多。3例术前PSA升高;4例有长期吸烟史。膀胱癌特征:1例(14.2%)为低级别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例(14.2%)为低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5例(71.4%)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其中5例侵及肌层,2例脉管内见癌栓,2例见淋巴结转移。2例(28.6%)pT1期,2例(28.6%)pT2期,3例(42.9%)pT3期。IPCa特点:7例均为腺癌,Gleason评分1组3例(42.9%),2组3例(42.9%),3组1例(14.2%);1例侵及被膜,周围切缘灶性区域见癌组织浸润;肿瘤分期:pT1期6例(85.8%),pT3期1例(14.2%)。免疫表型:PSA、PSAP、P504s均(+),p63、CK(34βE12)均(-),其中1例PSA(■),7例AR(+),Ki-67增殖指数3%~25%。随访时间6~72个月,1例失访,4例死亡,2例存活。结论IPCa术前诊断较困难,且术后检出率较低,易漏诊,标本规范化取材及病理技术对该病的检出率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偶发前列腺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簇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夏成茂 姬菩忠 +3 位作者 杨瑞婷 郭益辰 刘斌 杨艳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7-710,共4页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被认为是肿瘤发生转移的关键。CTC簇与游离CTC相比,其具有更强的活性和转移能力。分离检测技术为探究CTC簇在血液循环中促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支持,并促进了癌症治疗的发展。该文就CTC簇的物...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被认为是肿瘤发生转移的关键。CTC簇与游离CTC相比,其具有更强的活性和转移能力。分离检测技术为探究CTC簇在血液循环中促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支持,并促进了癌症治疗的发展。该文就CTC簇的物理特性及起源、促血行转移的机制及临床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簇 物理特征 起源 转移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肾恶性横纹肌样瘤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瑞婷 郭益辰 +2 位作者 苏勤军 刘斌 杨艳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79-1280,共2页
患儿男,2岁3个月。因间歇性肉眼血尿10天入院。患儿10天前感冒后出现肉眼血尿1次,尿色暗红,无血凝块,未予治疗。3天前再次出现肉眼血尿,伴血凝块。外院泌尿系彩超示:右侧肾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大小11.8 cm×7.8 cm×5.9 cm,仅可... 患儿男,2岁3个月。因间歇性肉眼血尿10天入院。患儿10天前感冒后出现肉眼血尿1次,尿色暗红,无血凝块,未予治疗。3天前再次出现肉眼血尿,伴血凝块。外院泌尿系彩超示:右侧肾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大小11.8 cm×7.8 cm×5.9 cm,仅可见肾皮质回声,厚约0.5 cm,于肾窦内探及一大小7.6 cm×6.3 cm强回声,边界不清,形态尚规则,内回声不均,可见一大小1.8 cm×0.8 cm液性暗区。入院后专科体检:腰部曲线对称,右上腹部可触及一大小7.0 cm×5.0 cm包块,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活动度差。双肾区无压痛、叩击痛。入院后复查腹部彩超与外院彩超结果一致。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示:(1)右侧肾实质内巨大占位性病变,考虑肾母细胞瘤可能。(2)腹膜后及双侧腹股沟区多发小淋巴结。遂行根治性右侧肾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恶性横纹肌样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颈原发性不典型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报告
7
作者 杨婕 夏成茂 +2 位作者 刘喆 朱萌 舍雅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78-1680,共3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在人群中发病率较低,多发生于30~50岁成年人,尤以女性多见,可发生于四肢、躯干、头颈部位软组织,也可发生于肺、肝、骨等实质性器官,而胆囊原发的EHE罕见,及时行病理检查,通过...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在人群中发病率较低,多发生于30~50岁成年人,尤以女性多见,可发生于四肢、躯干、头颈部位软组织,也可发生于肺、肝、骨等实质性器官,而胆囊原发的EHE罕见,及时行病理检查,通过镜下形态并结合免疫组化有助于确诊,尽早确诊并手术完整切除及长期随访对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现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例胆囊原发EHE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