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19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疾病负担分析及年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马学锋 黄俊 +4 位作者 李娜 邵慧娟 卢利霞 于晓辉 张久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65-2271,共7页
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ERD)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疾病负担较重,但目前缺乏中国GERD负担的研究数据,为了更好地了解GERD的流行情况,本研究描述和分析了中国GERD的疾病负担状况。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GERD疾病负担状况和流行趋势,为我国GER... 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ERD)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疾病负担较重,但目前缺乏中国GERD负担的研究数据,为了更好地了解GERD的流行情况,本研究描述和分析了中国GERD的疾病负担状况。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GERD疾病负担状况和流行趋势,为我国GERD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简称GBD 2019)中获取1990—2019年中国GERD的发病率、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的粗率和标化率;计算变化率,并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GERD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2019年中国GERD发病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2299.80/10万和1841.66/10万,相较1990年的1761.59/10万和1849.31/10万,粗率增长30.55%,标化率降低0.41%。2019年中国GERD患病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5739.55/10万和4509.32/10万,相较1990年的4252.72/10万和4532.19/10万,粗率增长34.96%,标化率降低0.51%。2019年中国GERD DALY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44.37/10万和34.94/10万,相较1990年的33.10/10万、35.04/10万,粗率上升34.05%,标化率下降0.29%。1996年之后标化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率均低于粗率。1990—2019年中国女性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均高于男性。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990—1994年中国GERD标化发病率呈降低趋势(APC=-1.0%),2005—2010年呈降低趋势(APC=-1.4%),2014—2017年均呈上升趋势(APC=3.2%)。1990—1994年、2005—2009年中国GERD标化患病率均呈降低趋势(APC分别为-1.2%、-1.7%),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3.7%)。1990—1994年、2005—2009年中国GERD标化DALY率均呈降低趋势(APC分别为-1.1%、-1.7%),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3.6%)。2019年中国GERD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上升,在70~84岁达到峰值。2019年GERD新发病例数和现患病例数分别约为3271.13万和8163.65万,人群主要集中在45~59岁和30~34岁。结论1990—2019年中国GERD疾病负担粗率呈上升趋势,标化率略有下降,说明老龄化对我国GERD的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率影响较大。此外要关注青中年人群,在已患GERD人群中占比较重,可能与超重或肥胖、饮酒及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疾病负担 发病率 患病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肝硬化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珊山 于晓辉 秦建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6-733,共8页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流行情况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中国肝硬化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收集整理1990—2019年中国肝硬化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流行情况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中国肝硬化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收集整理1990—2019年中国肝硬化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等疾病负担数据,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其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使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评估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使用R软件BAPC包预测未来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结果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总体、男性和女性人群肝硬化发病例数和患病例数均有所上升,而死亡例数有所下降。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下降0.62%(95%CI:−0.74%~−0.50%,t=9.99,P<0.001)、0.44%(95%CI:−0.53%~−0.35%,t=13.18,P<0.001)和3.02%(95%CI:−3.12%~−2.93%,t=7.58,P<0.001)。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标化DALY率、YLL率和YLD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下降3.27%(95%CI:−3.37%~−3.18%,t=6.22,P<0.001)、3.32%(95%CI:−3.42%~−3.22%,t=9.31,P<0.001)和1.42%(95%CI:−1.49%~−1.34%,t=4.93,P<0.001)。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随时间和出生队列推移均呈现下降趋势。预测模型显示,2020—2030年中国肝硬化造成的标化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男性和女性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均是酒精,其次是药物。结论1990—2019年中国肝硬化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且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中年男性人群是肝硬化疾病负担的重点人群,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患病代价 预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耗竭在肝细胞癌患者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伍杨 李甜 +7 位作者 张润兵 张亚妮 朱玲玲 史婷婷 王顺娜 杨妹霞 于晓辉 张久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1-277,共7页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癌症之一,在全球癌症致死原因中位列第四。当前HCC治疗领域发展迅猛,免疫治疗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手段,其中T细胞在HCC免疫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在病毒感染情形下或身处肿瘤...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癌症之一,在全球癌症致死原因中位列第四。当前HCC治疗领域发展迅猛,免疫治疗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手段,其中T细胞在HCC免疫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在病毒感染情形下或身处肿瘤微环境(TME)时,T细胞会因持续受到抗原刺激,进而陷入T细胞耗竭(Tex)状态。这一状态不但会使患者身体免疫力降低,还会导致免疫治疗疗效不佳等。因此,深入剖析Tex在HCC中的作用机制,并探寻逆转Tex的有效策略,是HCC免疫治疗领域的核心关键所在。故本文旨在总结HCC患者发生Tex的作用机制及现阶段逆转Tex药物研发的现状与不足,以期为HCC患者免疫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耗竭(Tex) 肝细胞癌(HCC) 免疫治疗 肿瘤微环境(TME)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肝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邢国静 王丽菲 +4 位作者 罗龙龙 郑晓凤 高春 于晓辉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9-394,共6页
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过量服用则会造成严重肝损伤甚至死亡。近年来,APAP诱导的肝损伤(AILI)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肝移植的第二大常见原因。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通过溶酶体降解去除不需要... 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过量服用则会造成严重肝损伤甚至死亡。近年来,APAP诱导的肝损伤(AILI)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肝移植的第二大常见原因。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通过溶酶体降解去除不需要的胞质蛋白和细胞器,以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细胞器的更新。大量研究表明,自噬在AILI的病理生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机制涉及APAP蛋白加合物、氧化应激、JNK活化、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本文通过阐述自噬在AILI中的生物学机制,为AILI的治疗和自噬调节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醋氨酚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代谢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治疗靶点
5
作者 郭佩佩 徐洋 +4 位作者 石嘉琪 伍杨 卢利霞 李斌 于晓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7-551,共5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肝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主要是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导致自身免疫耐受性破坏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损伤,但其更为具体的分子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氨基酸代谢异常在AIH发病及疾病进展...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肝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主要是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导致自身免疫耐受性破坏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损伤,但其更为具体的分子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氨基酸代谢异常在AIH发病及疾病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围绕氨基酸代谢重编程在AIH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氨基酸代谢作为AIH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氨基酸类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可能通过增强自噬减轻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肝损伤
6
作者 邢国静 李文斌 +6 位作者 罗龙龙 王丽菲 邓渊 王振 张照杰 于晓辉 张久聪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67-1875,共9页
目的体内水平探讨利拉鲁肽(liraglutide,LIRA)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肝毒性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LIRA(200μg·kg^(-1))、APAP(500 mg·kg^(-1))、LIRA+APAP、LIRA... 目的体内水平探讨利拉鲁肽(liraglutide,LIRA)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肝毒性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LIRA(200μg·kg^(-1))、APAP(500 mg·kg^(-1))、LIRA+APAP、LIRA+APAP+3-甲基腺嘌呤[3 methyladenine,3-MA(30 mg·kg^(-1))]组,每组8只,连续给药3 d,24 h后取材。记录各组小鼠一般状况及体质量;观察肝脏外观;生化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及肝组织匀浆中SOD活性、MDA及GSH含量;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IL-1β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线粒体及自噬体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PCNA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LC3II、p62、Bax、Bcl-2、PCNA、Cyclin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LIRA预处理可改善APAP诱导肝损伤(acetaminophen-induced liver injury,AILI)小鼠的一般状态,降低血清ALT和AST水平,并有效改善肝脏外观形态及肝组织病理损伤。同时,炎症因子IL-6、TNF-α和IL-1β的含量明显下降;SOD活性和GSH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肝组织胞质中存在较多自噬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此外,肝组织中LC3II、Bcl-2、PCNA和CyclinD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而p62及Bax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然而,使用自噬抑制剂3-MA干预后,LIRA的上述保护效应被明显逆转。结论LIRA预处理能够明显改善AILI小鼠的肝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增强肝细胞自噬,从而减轻AILI小鼠肝脏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自噬 对乙酰氨基酚 药物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在不同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7
作者 邢国静 邓渊 +7 位作者 王丽菲 罗龙龙 王振 张照杰 杨妹霞 张婷 于晓辉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56-1460,共5页
肝脏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且长期临床预后较差,已成为全球疾病负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公共卫生构成了严峻挑战。嗜酸性粒细胞(Eos)是一类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多效性免疫细胞,在过敏性疾病中发挥关键的效应功能。近年来... 肝脏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且长期临床预后较差,已成为全球疾病负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公共卫生构成了严峻挑战。嗜酸性粒细胞(Eos)是一类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多效性免疫细胞,在过敏性疾病中发挥关键的效应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os在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在不同的肝脏疾病中表现出保护性或有害性作用,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阐述Eos在不同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为深入探究肝脏疾病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为开发针对Eos的治疗策略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粒细胞 嗜酸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39
8
作者 包云丽 汪哲 +5 位作者 唐海茹 李娜 郑英 李斌 马俊 于晓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4581-4586,共6页
背景炎症性肠病近年来发病率高,具有病程迁延、疾病负担重等特点,但目前缺乏中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的数据,这可能会阻碍此疾病的医疗保健规划和资源分配。目的调查1990—2019年我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年龄、性别和时期... 背景炎症性肠病近年来发病率高,具有病程迁延、疾病负担重等特点,但目前缺乏中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的数据,这可能会阻碍此疾病的医疗保健规划和资源分配。目的调查1990—2019年我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年龄、性别和时期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收集1990—2019年中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数据;采用Joinpoint软件分析炎症性肠病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变化趋势及特征,利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结果1990—2019年我国炎症性肠病标化发病率从1.47/10万上升到3.01/10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2.5%〔95%CI(2.4%,2.6%)〕,标化死亡率从0.86/10万下降到0.35/10万,AAPC为-1.6%〔95%CI(-3.8%,-3.4%)〕,标化DALY率从24.47/10万下降到16.31/10万,AAPC为-2.2%〔95%CI(-2.3%,-2.0%)〕,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度男性标化发病率、死亡率高于女性,而标化DALY率在1995年之前女性高于男性,1995—2001年男性与女性基本一致,2001年之后男性高于女性。各年度各年龄段炎症性肠病标化发病率AAPC呈整体平稳上升趋势(P<0.05);各年龄段标化死亡率AAPC呈整体下降趋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下降趋势变缓(P<0.05)。结论1990—2019年,我国炎症性肠病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呈下降趋势,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各年度男性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女性。高龄人群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问题值得重点关注,鉴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老龄化,炎症性肠病在中国的负担将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疾病 疾病负担 患病代价 变化趋势 Joinpoin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珊山 郑立婷 +4 位作者 康殷楠 解有成 贾刚刚 张久聪 于晓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721-730,共10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结合进入宿主靶器官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最新研究提出,COVID-19可能是一种全身性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结合进入宿主靶器官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最新研究提出,COVID-19可能是一种全身性传染病和系统性炎症性疾病。在急性感染后的COVID-19患者中经常发现消化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目前尽管存在与冠状病毒相关的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道疾病、肝损伤、胰腺损伤等),但现有研究中关于COVID-19合并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尚不足以进行临床诊治。因此深入了解新冠肺炎合并消化系统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预后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SARS-CoV-2 ACE2受体 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肠Dieulafoy病致消化道出血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赵宝银 梁昭君 +6 位作者 张丽霞 贾栋 陈顺 姜尧月 朱相象 于晓辉 杨永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5期4479-4482,共4页
Dieulafoy病是由于胃肠道供血动脉分支在进入黏膜后未形成毛细血管,而保持恒定管径,在高压力血流的冲击下血管受到损伤造成的疾病。Dieulafoy病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畸形,主要发生在胃部,可引起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小肠部位的Dieula... Dieulafoy病是由于胃肠道供血动脉分支在进入黏膜后未形成毛细血管,而保持恒定管径,在高压力血流的冲击下血管受到损伤造成的疾病。Dieulafoy病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畸形,主要发生在胃部,可引起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小肠部位的Dieulafoy病非常罕见,鲜有报道。本研究报道1例经单气囊小肠镜(SBE)诊断为空肠Dieulafoy溃疡的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期为临床医生诊治不明原因所致的消化道出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ULAFOY病 消化道出血 空肠 单气囊小肠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介导肝细胞癌耐药的相关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润兵 史婷婷 +2 位作者 伍杨 张久聪 郑晓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15-2319,共5页
肝细胞癌(HCC)治疗抵抗是制约其疗效的重要因素。自噬是一种多步骤、多靶点的过程,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密切相关。同时,自噬与肿瘤治疗抗性之间也存在显著串扰。因此,自噬可能是肿瘤细胞在临床干预后阻碍细胞死亡的关键因素之一。转... 肝细胞癌(HCC)治疗抵抗是制约其疗效的重要因素。自噬是一种多步骤、多靶点的过程,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密切相关。同时,自噬与肿瘤治疗抗性之间也存在显著串扰。因此,自噬可能是肿瘤细胞在临床干预后阻碍细胞死亡的关键因素之一。转化生长因子-β、上皮间充质转化、长链非编码RNA是导致HCC耐药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转化生长因子-β、上皮间充质转化及长链非编码RNA这三个角度,探讨其介导复杂的分子网络诱导自噬的发生而影响HCC耐药性的可能机制,为提高HCC治疗敏感性探索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自噬 抗药性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肝细胞癌发生进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史婷婷 张润兵 +6 位作者 伍杨 张亚妮 朱玲玲 高春 江晶晶 郑晓凤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4-1268,共5页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细胞外囊泡(EV)是一种含有多种成分的膜囊泡,在HCC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总结不同来源的EV对HCC...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细胞外囊泡(EV)是一种含有多种成分的膜囊泡,在HCC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总结不同来源的EV对HCC的影响,分析EV对HCC的作用机制,以期为HCC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细胞外囊泡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小青 刘亚贤 +4 位作者 王俊科 卢利霞 洪金鹏 陈嘉屿 于晓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1-565,共5页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作为一种促炎和致癌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招募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至肿瘤微环境中。MIF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的发生。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MIF不仅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抗炎作用,...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作为一种促炎和致癌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招募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至肿瘤微环境中。MIF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的发生。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MIF不仅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抗炎作用,还可诱导免疫逃避和免疫耐受,促进肿瘤的发生。这与在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免疫细胞密不可分,主要包括自然杀伤(NK)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B细胞、 T细胞及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等。本文总结了MIF在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关系,以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 免疫细胞 肿瘤免疫 肿瘤微环境 免疫应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在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玲玲 张亚妮 +2 位作者 史婷婷 于晓辉 张久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85-589,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一种免疫疗法,在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可诱导多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一...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一种免疫疗法,在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可诱导多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已被证明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癌症进展及影响ICIs的临床应用。本文就细胞因子IL-6如何调节免疫检查点的表达以及对免疫阻断疗法和irAEs的影响进行探讨,总结靶向IL-6信号转导对ICIs功效及irAEs治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丽菲 罗龙龙 +4 位作者 邢国静 卢利霞 李斌 张久聪 于晓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92-2097,共6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所致的慢性肝炎,目前关于AIH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炎症小体是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研究表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相关的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所致的慢性肝炎,目前关于AIH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炎症小体是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研究表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相关的炎性反应在AIH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主要介导促炎因子的释放和细胞焦亡,进而参与AIH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可以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来延缓AIH发生发展,从而为AIH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NLR家族 热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玲玲 张亚妮 +5 位作者 史婷婷 伍杨 高春 于晓辉 何昱静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20-2325,共6页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通过TNF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调节肝细胞癌(HCC)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乃至化疗耐药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同时,TNF-α还可发挥诱导HCC细胞凋亡的作用。部分TNF-α抑制剂已被证实可抑制HCC进展,延长生存时间。目...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通过TNF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调节肝细胞癌(HCC)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乃至化疗耐药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同时,TNF-α还可发挥诱导HCC细胞凋亡的作用。部分TNF-α抑制剂已被证实可抑制HCC进展,延长生存时间。目前,TNF-α在HCC中的潜在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探究TNF-α与HCC的相互作用有益于更好地确定HCC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总结TNF-α在HCC中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以TNF-α为靶点治疗HCC的可能性,以期为HCC的防治和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信号传导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药物偶联物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胃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康殷楠 石嘉琪 +4 位作者 王俊科 李斌 李初谊 马俊 于晓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87-2294,共8页
胃癌(GC)是极具异质性和侵袭性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传统化疗药物及曲妥珠单抗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药物在GC的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耐药性发生率高、毒副作用大、患者耐受差等缺点。因此,研发更为有效的抗GC药物势在必行... 胃癌(GC)是极具异质性和侵袭性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传统化疗药物及曲妥珠单抗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药物在GC的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耐药性发生率高、毒副作用大、患者耐受差等缺点。因此,研发更为有效的抗GC药物势在必行。目前针对HER2的新型靶向药层出不穷,但在某些情况下无效或产生耐药,这与HER2在某些GC细胞中低表达有关,HER2低表达(HER2 IHC1+或IHC2+/ISH-)约占全部类型的40%~60%,但在临床实践中,这类患者仍被报告为HER2阴性GC。因此准确检测HER2表达状态对于确定可能受益于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至关重要。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出现为HER2阳性GC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凭借其精准高效的抗肿瘤作用,有望在未来替代传统GC化学疗法。近期有研究发现ADC可能在HER2低表达GC中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相关临床研究正在评估其在HER2低表达GC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靶向治疗时代ADC在HER2低表达GC患者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讨论HER2靶向ADC在应用和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低表达胃癌 抗体药物偶联物 分子靶向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立婷 汪哲 +4 位作者 陈玉春 刘珊山 解有成 李初谊 于晓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4-599,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同时也是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遏止NAFLD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但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手段。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菌)作为新一代益生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同时也是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遏止NAFLD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但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手段。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菌)作为新一代益生菌,能够改善机体代谢紊乱。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kk菌对代谢性疾病,尤其是NAFLD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因此,本文就Akk菌在NAFLD中的作用机制作简要综述,旨在为NAFLD的治疗改进和开创新疗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阿克曼菌属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药物性肝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19
作者 邢国静 罗龙龙 +4 位作者 王丽菲 王顺娜 郑晓凤 卢利霞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3-638,共6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损伤机制并不明确,针对DILI的治疗药物、肝脏支持系统及肝移植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 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损伤机制并不明确,针对DILI的治疗药物、肝脏支持系统及肝移植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增殖及再生、抗肝细胞凋亡,改善氧化应激和免疫调节等机制减轻肝损伤。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药物性肝损伤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外泌体 药物性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机制
20
作者 罗龙龙 王丽菲 +7 位作者 邢国静 郑英 卢利霞 李初谊 李斌 马俊 于晓辉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66-1469,共4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导致的慢性肝炎,随着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尽管目前对于AIH的认识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T淋巴细胞在AI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导致的慢性肝炎,随着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尽管目前对于AIH的认识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T淋巴细胞在AI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聚焦于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阐述其在AIH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AIH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B-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