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任玉坤 赵晓虹 《山东医药》 2025年第4期146-149,154,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患者接受手术和有创检查的需求不断增加。老年患者因器官功能减退和基础疾病多发,麻醉管理面临诸多挑战。瑞马唑仑作为一种新型超短效苯二氮䓬类镇静药,具有代谢快、不依赖肝肾代谢、体内无蓄积等优点,为老年患...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患者接受手术和有创检查的需求不断增加。老年患者因器官功能减退和基础疾病多发,麻醉管理面临诸多挑战。瑞马唑仑作为一种新型超短效苯二氮䓬类镇静药,具有代谢快、不依赖肝肾代谢、体内无蓄积等优点,为老年患者麻醉提供了新选择。通过对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程序性镇静、全身麻醉以及辅助镇静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可为老年患者麻醉管理提供有益参考,进一步优化麻醉方案,提高麻醉质量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老年人 麻醉管理 程序性镇静 全身麻醉 辅助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在衰弱老年患者麻醉诱导致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量 被引量:1
2
作者 沈博文 韩宝佳 +3 位作者 李雨衡 王惠霞 高成杰 赵晓虹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580-584,共5页
目的测定衰弱老年患者行择期非心脏手术时使用瑞马唑仑进行全身麻醉诱导致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量(ED_(50))。方法纳入2023年4月至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行择期全身麻醉非心脏手术的衰弱老年患者23例。采用序贯法... 目的测定衰弱老年患者行择期非心脏手术时使用瑞马唑仑进行全身麻醉诱导致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量(ED_(50))。方法纳入2023年4月至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行择期全身麻醉非心脏手术的衰弱老年患者23例。采用序贯法测定瑞马唑仑半数有效剂量,瑞马唑仑首次静脉注射剂量为0.2 mg/kg,记录患者用药后2 min内患者意识消失情况,患者意识消失后予以舒芬太尼、罗库溴铵后置入喉罩。通过Probit回归法建立回归方程,测定其应用于组内患者的ED_(50)、95%有效剂量(ED 95)及对应的95%CI并绘制量效关系图;同时观察瑞马唑仑注射后1 min(T2)、3 min(T3)、喉罩置入时(T4)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较麻醉诱导前(T1)测量值是否发生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瑞马唑仑在衰弱老年患者致意识消失的ED_(50)为0.091 mg/kg(95%CI 0.057~0.118 mg/kg),ED 95为0.142 mg/kg(95%CI 0.116~0.352 mg/kg);入组患者的T2、T3、T4测得的平均动脉压较T1测量值显著降低(P<0.05),但其下降幅度低于基线值20%;各时间点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例患者在瑞马唑仑注射后2 min内观察到呃逆,均为一过性。结论瑞马唑仑在衰弱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致意识消失的ED_(50)为0.091 mg/kg,诱导过程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瑞马唑仑 衰弱 全身麻醉诱导 半数有效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早期情绪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韩礼业 高成杰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以及对术后早期抑郁、焦虑情绪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择期全麻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全麻诱导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于...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以及对术后早期抑郁、焦虑情绪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择期全麻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全麻诱导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5 min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5、0.50 m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三组静脉镇痛方案相同。记录麻醉结束至拔管的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拔管后即刻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患者的镇静程度。拔管后0、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手术前1 d及术后48 h内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采用QoR-40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术后48 h的恢复质量。比较三组拔管时呛咳反应发生率、苏醒期躁动和谵妄情况,以及术后24 h内咽喉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拔管时的MAP低于对照组,且高剂量组拔管时的HR低于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拔管时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术后2 h VAS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术后24 h VAS低于对照组(P均<0.05),三组术后0、48 h的VAS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组、术后48 h高剂量组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术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48 h高剂量组QoR-40总分、情绪状态评分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心理支持评分、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拔管时呛咳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三组苏醒期躁动、苏醒期谵妄及术后咽喉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能够减轻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提升麻醉苏醒期质量、缓解术后早期抑郁情绪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术后恢复质量;其中0.50 mg/kg的艾司氯胺酮具有更高的术后镇痛、抗焦虑效能,在提升术后早期恢复质量方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麻醉苏醒期 抑郁 焦虑 甲状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麻醉与围术期应用新进展
4
作者 李咸鹏 高晓曼 +1 位作者 郑煜丽 王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112-1115,共4页
超声检查是一种基于超声波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具有安全、便携、价廉、可重复和提供实时动态图像等优点。近年来,随着超声设备智能化、小型化、信息化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麻醉与围术期中的应用愈加广泛。目前,超声在动静脉穿刺和外周神... 超声检查是一种基于超声波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具有安全、便携、价廉、可重复和提供实时动态图像等优点。近年来,随着超声设备智能化、小型化、信息化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麻醉与围术期中的应用愈加广泛。目前,超声在动静脉穿刺和外周神经阻滞领域早已广泛开展,然而,在围术期中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评估或诊断仍处于起步阶段。为了麻醉医师能够更好的优化围术期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本文就近几年气道超声、胃内容物评估、超声引导下穿刺和容量反应性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麻醉与围术期中应用超声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麻醉 围术期 气道 胃内容物 容量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晓翔 高成杰 +1 位作者 贾云逸 李雨衡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为急救现场镇痛提供有效的镇痛模式。方法下肢创伤患者5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急救现场,观察组接受超... 目的观察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为急救现场镇痛提供有效的镇痛模式。方法下肢创伤患者5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急救现场,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超声定位腰丛及骶丛神经鞘周围后分别推注0.33%罗哌卡因20、30 mL;对照组接受吗啡肌肉注射10 mg。观察急救现场两种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现场—入院时间,镇痛操作与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成功率,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现场镇痛前即刻(T0)、转运途中5 min(T1)、转运途中15 min(T2)、入院即刻(T3)、术前(T4)静息及运动VAS)、术前补救镇痛药物使用]、远期效果(伤后7天、3个月创伤应急评分,伤后3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慢性疼痛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痛、嗜睡、瘙痒、尿潴留、谵妄、低血压、低氧血症发生率)。结果急救现场镇痛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镇痛操作时间更长,起效时间更短(P<0.05);神经阻滞均在10 min内完成,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结构清晰可见,全部阻滞成功,无相关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T1、T2、T3、T4时,静息及运动VAS更低(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前使用吗啡补救镇痛比例更低、剂量更小(P<0.05)。远期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在创伤后7天及3个月,创伤应激评分更低(P<0.05);创伤后3个月,观察组轻度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更低(P<0.05),慢性疼痛发生率更低(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恶心、头痛、嗜睡、低血压发生率更低(P均<0.05)。结论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有效且安全,该技术能够迅速缓解下肢创伤部位疼痛,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慢性疼痛发生率,降低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现场镇痛 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法神经阻滞 便携式超声引导技术 创伤后应激障碍 慢性疼痛 下肢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在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世杰 单靖华 +1 位作者 高成杰 王向阳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83-86,共4页
目的 观察碳酸氢钠林格液在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择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组、L组各25例,围手术期两组分别输注碳酸氢钠林格液、乳酸钠林格液。统计两组输液量、... 目的 观察碳酸氢钠林格液在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择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组、L组各25例,围手术期两组分别输注碳酸氢钠林格液、乳酸钠林格液。统计两组输液量、出血量、止血带时长、手术时长、多巴胺用量、苏醒时间、排气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记录两组在止血带充气前(T0)、止血带充气后30 min(T1)、止血带放气前1 min(T2)、止血带放气后10 min(T3)的心率(HR)、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脉搏灌注指数(PI)、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T0~T3采集两组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H、二氧化碳分压(PCO_(2))、碳酸氢根(HCO3-)、碱剩余(BE)、钠离子(Na+)、钾离子(K+)、乳酸(Lac)。结果 两组均手术顺利,无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B组发生恶心呕吐15例,L组发生恶心呕吐13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HR、SBP、MAP、PI和PVI均升高(P均>0.05);T3时,两组SBP、MAP、PI均下降,且L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T1~T3,L组pH、HCO3-、BE均下降,Lac上升;而B组pH、HCO3-、BE、Lac变化不明显,但B组T3时PCO_(2)高于L组(P<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输注碳酸氢钠林格液,可缓解老年患者松开止血带后发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和酸碱平衡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碳酸氢钠林格液 血流动力学 酸碱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预防老年患者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所致肌阵挛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2
7
作者 韩宝佳 沈博文 +3 位作者 王惠霞 李雨衡 高成杰 赵晓虹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目的测定老年男性和女性患者瑞马唑仑预防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所致肌阵挛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43例。按性别分为男性组21例和女性组22例... 目的测定老年男性和女性患者瑞马唑仑预防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所致肌阵挛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43例。按性别分为男性组21例和女性组22例。采用序贯法确定瑞马唑仑的剂量,相邻剂量间隔为0.05 mg/kg。2组患者瑞马唑仑首次静脉注射剂量均为0.2 mg/kg,1.5 min后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和罗库溴铵0.4 mg/kg,诱导完成后置入喉罩。记录2组患者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T0)、静脉输注即刻(T1)、静脉输注后1min(T2)及静脉输注后3min(T3)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患者恶心、呕吐及误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2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用Probit法计算ED_(50)、95%有效剂量(ED_(95))及相应95%可信区间(CI),建立线性回归方程。采用GraphPad软件制作量效关系图。结果瑞马唑仑预防老年男性和女性患者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所致肌阵挛的ED_(50)分别为0.12 mg/kg(95%CI 0.067~0.169)和0.17 mg/kg(95%CI 0.127~0.215)、ED_(95)分别为0.19 mg/kg(95%CI 0.153~0.665)和0.24 mg/kg(95%CI 0.202~0.580)。男性组T3时刻MAP较T0时刻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10±6.53)和(99.99±7.84)mmHg;P<0.05];女性组T3时刻MAP[(85.50±7.03)和(102.95±4.03)mmHg]及心率[(69.6±5.41)和(76.00±6.65)beats/min]较T0时刻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下降幅度均未超过麻醉前T0时刻基础值的20%。T1、T2及T3时刻均无恶心、呕吐及误吸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瑞马唑仑预防老年男性和女性患者依托咪酯全麻诱导中所致肌阵挛的ED_(50)分别为0.12 mg/kg和0.17 mg/kg,且老年男性患者的ED_(50)低于女性患者。诱导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无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瑞马唑仑 依托咪酯 肌阵挛 全麻诱导 半数有效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