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致敏蛋白Ara h 1双抗体夹心ELISA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耀 陈曦 +4 位作者 武汉良 卫星 张国庆 张淑霞 刘胜男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9-62,113,共5页
为建立用于花生致敏蛋白Ara h 1快速、灵敏、特异检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以Ara h 1鼠源单抗(mAb)为捕获抗体,以Ara h 1兔源多抗(pAb)为检测抗体,通过棋盘法优化抗体工作浓度建立方法,并对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稳定性等检测... 为建立用于花生致敏蛋白Ara h 1快速、灵敏、特异检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以Ara h 1鼠源单抗(mAb)为捕获抗体,以Ara h 1兔源多抗(pAb)为检测抗体,通过棋盘法优化抗体工作浓度建立方法,并对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稳定性等检测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双抗体夹心ELISA法的mAb和pAb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1∶10000稀释和1∶8000稀释;ELISA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4~256 ng/mL,检测限为4.16 ng/mL;样品添加回收试验的平均回收率为85.9%~94.5%,且该方法与其他常见致敏蛋白无交叉反应;并能在4℃条件下避光密封保存90 d内保持检测结果稳定。说明所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灵敏特异、准确稳定,能够用于花生致敏蛋白Ara h 1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Ara h 1蛋白 双抗体夹心法 酶联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变异型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侯卫华 韦萍 +3 位作者 谢建兰 郑媛媛 张燕林 周小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3-387,392,共6页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侵袭性变异型(aggressive variants of mantle cell lymphoma,AV-M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AV-MCL和同期60例经典型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AV-MCL的组...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侵袭性变异型(aggressive variants of mantle cell lymphoma,AV-M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AV-MCL和同期60例经典型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AV-MCL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应用FISH法检测Ig H/CCND1融合基因,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差异。结果 72例AV-MCL占同期(466例) MCL的15. 4%,其中母细胞变异型占12. 0%,多形性变异型占3. 4%。男女比为2. 8∶1,中位年龄62. 0岁(范围34~86岁)。有B症状者占26. 3%(10/38)。Ann Arbor分期显示Ⅲ+Ⅳ期占64. 9%(24/37)。肿瘤组织由增生的异型淋巴细胞构成,56例(77. 8%)为母细胞变异型,16例(22. 2%)为多形性变异型。肿瘤细胞均表达CD20和Cyclin D1,CD5、SOX11、CD43、MUM1的表达比例分别为95. 2%(60/63)、62. 5%(10/16)、66. 7%(6/9)和51. 4%(19/37),CD10和BCL-6异常表达的比例分别为15. 6%(10/64)和16. 1%(9/56)。AV-MCL的Ki-67增殖指数显著高于经典型MCL(60. 1%±11. 7%vs 22. 7%±11. 0%,P <0. 001)。3例CD5阴性病例FISH检测结果阳性。25例(34. 7%)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4~60个月)。与经典型MCL相比,AV-MCL的总生存率及对应Ⅰ+Ⅱ期和Ⅲ+Ⅳ期总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AV-MCL中伴结外侵犯的患者总生存率更低(P=0. 032)。结论 AV-MCL临床较罕见,大多为母细胞变异型,预后较经典型MCL差,伴结外侵犯是其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 母细胞型 多形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道内支架植入术序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肺癌合并气道严重狭窄所致呼吸困难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琰 李晓冰 +5 位作者 殷美攀 马耀臻 李春霞 冯艳亮 宋庆 吴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5-339,共5页
目的观察气道自膨式金属支架(SEMS)植入术序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BACE)治疗肺癌合并中央气道严重狭窄所致呼吸困难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接受SEMS植入序贯BACE的肺癌合并中央气道严重狭窄致呼吸困难患者,统计植入SEMS临床成功... 目的观察气道自膨式金属支架(SEMS)植入术序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BACE)治疗肺癌合并中央气道严重狭窄所致呼吸困难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接受SEMS植入序贯BACE的肺癌合并中央气道严重狭窄致呼吸困难患者,统计植入SEMS临床成功率,记录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相关不良反应。于BACE后3个月复查胸部CT,评估介入序贯治疗短期疗效,计算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记录患者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对65例均植入SEMS,临床成功率100%。65例中,41例接受1次、17例2次、7例3次BACE。治疗期间及治疗后12例出现痰中带血,21例发生刺激性咳嗽,18例恶心/呕吐,均属1级不良反应并经对症处理后好转。BACE后3个月ORR为84.62%(55/65),DCR为95.38%(62/65)。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患者中位DFS为10.00[95%CI(8.18,11.17)]个月,中位OS为13.00[95%CI(11.13,124.87)]个月。结论SEMS植入术序贯BACE治疗肺癌合并中央气道严重狭窄所致呼吸困难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气道狭窄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对食管癌细胞内IFNGR1棕榈酰化位点突变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申刘青 张顶彧 高社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55-1163,共9页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对食管鳞癌细胞(ESCC)内IFNGR1棕榈酰化位点突变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Western blot检测Pg感染不同时间(24、48 h)ESCC细胞KYSE30及KYSE70中IFNGR1蛋白量表达水平。2-BP检测IFNGR1的棕榈酰化作用。构建I...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对食管鳞癌细胞(ESCC)内IFNGR1棕榈酰化位点突变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Western blot检测Pg感染不同时间(24、48 h)ESCC细胞KYSE30及KYSE70中IFNGR1蛋白量表达水平。2-BP检测IFNGR1的棕榈酰化作用。构建IFNGR1-WT和IFNGR1-C122A棕榈酰化位点突变位点质粒,建立IFNGR1-WT和IFNGR1-C122A稳定细胞系,分别用Pg感染IFNGR1-WT和IFNGR1-C122A细胞,并分为4组:IFNGR1-WT、IFNGR1-C122A、IFNGR1-WT+Pg和IFNGR1-C122A+Pg组。免疫荧光和click-it实验检测IFNGR1在122位点发生棕榈酰化,以及Pg促进IFNGR1在ESCC内发生棕榈酰化。利用平板克隆、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法检测Pg感染前后,IFNGR1-WT和IFNGR1-C122A稳转细胞株的体外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差异。免疫荧光实验检测IFNGR1与溶酶体标记物LAMP2共定位情况。免疫组化检测50例ESCC组织中Pg感染与IFNGR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及R Studio软件分析二者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g感染ESCC下调IFNGR1的蛋白表达。IFNGR1在122位点发生棕榈酰化。Pg促进IFNGR1在ESCC内棕榈酰化。与IFNGR1-WT组相比,IFNGR1-WT+Pg组体外增殖253±6.245 vs 52±2.45、迁移(0.7816±0.0071)%vs(0.4347±0.0366)%及侵袭709.33±14.57 vs 356.3±17.39能力均显著增强(P<0.05);与IFNGR1-C122A组相比,IFNGR1-C122A+Pg组细胞体外增殖137.33±4.726 vs 29.67±3.055、迁移(0.7477±0.0057)%vs(0.2406±0.0028)%及侵袭587.33±5.033 vs 67.33±2.517能力同样均显著增强(P<0.05)。与IFNGR1-WT+Pg组相比,IFNGR1-C122A+Pg体外增殖137.33±4.726 vs 253±6.245、迁移(0.7477±0.0057)%vs(0.7816±0.0071)%及侵袭587.33±5.033 vs 709.33±14.57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Pg及ZDHHC3促进IFNGR1在溶酶体内降解;IFNGR1与Pg表达呈负性相关,且IFNGR1的表达降低与更差的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相关。结论Pg感染ESCC下调IFNGR1蛋白表达量,同时诱导IFNGR1棕榈酰化,促进ESCC恶性化进展;IFNGR1的棕榈酰化位点突变减少ESCC增殖、迁移和侵袭作用;Pg感染ESCC靶向IFNGR1到溶酶体内降解可能是由于棕榈酰化作用,因此,清除Pg或抑制棕榈酰化作用能有效抑制食管癌的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牙龈卟啉单胞菌 IFNGR1 棕榈酰化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早期电子线放疗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周立辉 黄碧珞 +2 位作者 葛前进 陈玮 赵平小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4-746,共3页
目的观察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早期电子线放疗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128耳)耳廓瘢痕疙瘩病人先给予手术切除,术后24h内给予6Mev电子线放疗,每天1次,每次4Gy照射,连续5d,总剂量20Gy。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98例患者中治愈8... 目的观察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早期电子线放疗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128耳)耳廓瘢痕疙瘩病人先给予手术切除,术后24h内给予6Mev电子线放疗,每天1次,每次4Gy照射,连续5d,总剂量20Gy。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98例患者中治愈80例,有效12例,复发6例,总有效率93.9%。结论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早期电子线放疗是治疗耳廓瘢痕疙瘩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 瘢痕疙瘩 手术切除 早期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