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法同时测定槟榔四消丸中15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媛 杨元硕 +1 位作者 李思治 赵佳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93-2498,共6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槟榔四消丸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绿原酸、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酸、香附烯酮、木犀草素、α-香附酮...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槟榔四消丸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绿原酸、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酸、香附烯酮、木犀草素、α-香附酮、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Kromasil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0 nm。再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15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6.00%~101.00%,RSD 0.50%~1.50%。15批样品聚为2类,4种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0.00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槟榔四消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四消丸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HPLC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和心率变异性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疼痛阈值预测 被引量:2
2
作者 耿读艳 张易 +3 位作者 付志刚 杨凯 王超 安红霞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31-35,共5页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作为新兴的精神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其刺激强度设置需要将刺激电流调整至疼痛阈值后再降低其幅值。该设置方式不仅缺乏一致性,且影响治疗效果和舒适度。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心率变异性(HRV)特征和机器学...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作为新兴的精神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其刺激强度设置需要将刺激电流调整至疼痛阈值后再降低其幅值。该设置方式不仅缺乏一致性,且影响治疗效果和舒适度。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心率变异性(HRV)特征和机器学习回归模型的新方法,实现了taVNS疼痛阈值的预测。基于实验采集的数据,系统的比较了将HRV特征作为各种机器学习模型输入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HRV特征与极端随机树的组合性能最优,使用遗传算法去除冗余特征能够有效改善模型预测性能,均方根误差在1.18到1.56之间,均方差在0.77到0.96之间。该方法可用于不同个体的taVNS刺激强度的预测,对受试者在taVNS期间的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 疼痛阈值 心率变异性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采样和迁移学习的疾病预测模型 被引量:27
3
作者 胡满满 陈旭 +8 位作者 孙毓忠 沈曦 王晓青 余天洋 梅御东 肖立 程伟 杨杰 杨焱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39-2354,共16页
基于门诊病历临床表现的疾病预测模型是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主流疾病预测模型将门诊病历转化为医学特征集合,将诊断结果作为输出标签,在此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疾病预测... 基于门诊病历临床表现的疾病预测模型是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主流疾病预测模型将门诊病历转化为医学特征集合,将诊断结果作为输出标签,在此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疾病预测模型.不同疾病发病率的差异性导致医学样本具有不均衡、小样本特点,难以训练高效、准确的疾病预测模型.采样技术是目前解决样本不均衡问题的常用手段,其主要采用一定的策略生成均衡训练集,在均衡训练集上训练疾病预测模型,但是采样技术独立训练不同疾病的预测模型,没有考虑不同疾病模型之间的知识迁移性,限制了模型效果.迁移学习可以实现相似任务之间的知识迁移,如果将迁移学习运用到疾病预测模型训练过程中,在已有疾病诊断模型的基础上,训练新型疾病预测模型.受此启发,本文提出了基于动态采样和迁移学习的疾病预测模型,首先在多数类疾病上训练疾病预测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训练少数类疾病预测模型,以实现不同疾病预测模型间的知识迁移.特别地,针对主流模型将疾病门诊病历转化为特征集合丢失文本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疾病预测模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语义信息;针对疾病模型知识迁移问题和小样本疾病训练问题,本文引入动态采样技术以构造均衡数据集,利用模型在不同样本上的预测结果来动态更新样本采样概率,目的是确保模型可以更多地关注错误分类样本和分类置信度不高的样本,从而提高预测模型的效果.本文在收集的门诊病历上进行了实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目前主流疾病预测模型,本文提出的基于动态采样和迁移学习的疾病预测模型在准确率、召回率和F 1值上取得了重要的提升,尤其是召回率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预测 迁移学习 动态采样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补骨脂素舒张大鼠胸主动脉血管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冬璇 瞿晶田 +2 位作者 窦一田 刘斯文 王家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189-192,共4页
目的研究异补骨脂素舒张血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去甲肾上腺素(NE,1μM)或氯化钾(KCl,60 mM)收缩内皮完整或去内皮的血管后,应用累积剂量的异补骨脂素(1,10,100μM)舒张血管,检测血管张力变化。异补骨脂素(10,100μM)孵育内皮完整... 目的研究异补骨脂素舒张血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去甲肾上腺素(NE,1μM)或氯化钾(KCl,60 mM)收缩内皮完整或去内皮的血管后,应用累积剂量的异补骨脂素(1,10,100μM)舒张血管,检测血管张力变化。异补骨脂素(10,100μM)孵育内皮完整的血管20 min后,应用NE(0.1,1μM)或KCl(30,60 mM)收缩血管,检测血管张力变化。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100μM)孵育内皮完整的血管20 min,NE(1μM)收缩血管后应用累积剂量的异补骨脂素(1,10,100μM)舒张血管,检测血管张力变化。无钙Krebs试液中,异补骨脂素(100μM)孵育去内皮血管20 min,应用NE(1μM)和CaCl2(10 mM)收缩血管,检测血管张力变化。高钾去极化液中,异补骨脂素(100μM)孵育去内皮血管20 min,应用累积剂量的CaCl2(1,3,10 mM)收缩血管,检测血管张力变化。结果异补骨脂素(10,100μM)能够舒张NE(1μM)或KCl(60 mM)收缩的内皮完整和去内皮的离体大鼠胸主动脉。异补骨脂素(100μM)能够抑制NE(0.1,1μM)或KCl(30,60 mM)收缩血管的作用。去内皮能够部分抑制异补骨脂素(1,10,100μM)舒张血管的作用。L-NAME(100μM)能够部分抑制异补骨脂素(1,10,100μM)舒张NE收缩的内皮完整离体血管的作用。无钙Krebs试液中,异补骨脂素(100μM)能够抑制NE(1μM)和CaCl2(10 mM)收缩去内皮血管的作用。高钾去极化液中,异补骨脂素(100μM)能够抑制CaCl2(1,3,10 mM)收缩去内皮血管的作用。结论异补骨脂素具有舒张血管和抑制血管收缩的作用。其可通过内皮依赖和内皮非依赖途径发挥作用。内皮依赖途径方面,其可能是通过一氧化氮合酶发挥作用;内皮非依赖途径方面,其可能是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内钙释放和外钙内流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补骨脂素 舒张血管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朱宏斌 王东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44-749,共6页
肝癌是我国发病率第4、病死率位列第3的恶性肿瘤,患者确诊时多已丧失手术机会,需接受全身治疗。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为进展期肝癌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进展,我国肝癌诊疗规范推荐索拉非尼作为肝癌系统治疗的首选方案。随着对肝癌肿瘤生... 肝癌是我国发病率第4、病死率位列第3的恶性肿瘤,患者确诊时多已丧失手术机会,需接受全身治疗。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为进展期肝癌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进展,我国肝癌诊疗规范推荐索拉非尼作为肝癌系统治疗的首选方案。随着对肝癌肿瘤生物学认识的逐渐加深,用药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临床研究体系的日益完善,可用于进展期肝癌的分子靶向药物及高效的用药方案将陆续出现。文章对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分型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