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A联合MRCP融合导航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曹莉明 张勇学 +6 位作者 崔进国 刘佩 陈静 赵红恩 王敏 刘珊 康志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联合磁共振胆道水成像(MRCP)影像融合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ongial drainage,PTCD)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联合磁共振胆道水成像(MRCP)影像融合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ongial drainage,PTCD)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60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穿刺引导方式不同分为常规PTCD组30例和影像融合PTCD组30例。比较两组间靶胆管穿刺成功次数、对比剂用量、X线曝光剂量、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常规PTCD组共行穿刺引流42次,其中肝左叶胆管引流14次,肝右叶胆管引流28次;影像融合PTCD组共行穿刺引流40次,肝左叶胆管引流14次,肝右叶胆管引流26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PTCD组与影像融合PTCD组胆管穿刺次数、对比剂用量、X线曝光剂量及时间分别为(3.6±0.5)vs(1.7±0.4)次,(98.5±21.3)vs(45.7±16.5)ml,(548.2±63.5)mGy vs(298.5±50.8)mGy,(56.5±6.2)min vs(30.4±5.2)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融合PTCD组优于常规PT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融合PTCD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低于常规PTCD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RCP与DSA影像融合导引实施PTCD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可行,可指导介入治疗医师减少胆管穿刺次数、缩短X线辐射时间及曝光剂量,减少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胆管癌 肝癌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