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药微球栓塞治疗TIPS术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静 曹莉明 +3 位作者 崔进国 康志龙 王颖 周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drug-eluting beads tran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DEB-TACE)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后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例TIPS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行DEB-T... 目的探讨应用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drug-eluting beads tran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DEB-TACE)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后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例TIPS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行DEB-TACE治疗的临床资料,应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栓塞后治疗效果,比较栓塞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实施DEB-TACE治疗前超声或造影检查TIPS分流道均通畅,共实施DEB-TACE治疗32次,技术成功率为100%。随访6个月,根据mRECIST评估水准,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疾病客观缓解率(ORR)依次为90%、70%和65%,疾病控制率(DCR)依次为95%、80%和80%。术后3天及7天,肝脏功能表现为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上述指标接近正常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及血氨水平无明显变化,术后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腹痛及恶心呕吐,无肝脓肿、肝性脑病及肝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结论DEB-TACE治疗TIPS术后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安全、可靠,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载药微球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联合MRCP融合导航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曹莉明 张勇学 +6 位作者 崔进国 刘佩 陈静 赵红恩 王敏 刘珊 康志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联合磁共振胆道水成像(MRCP)影像融合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ongial drainage,PTCD)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联合磁共振胆道水成像(MRCP)影像融合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ongial drainage,PTCD)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60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穿刺引导方式不同分为常规PTCD组30例和影像融合PTCD组30例。比较两组间靶胆管穿刺成功次数、对比剂用量、X线曝光剂量、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常规PTCD组共行穿刺引流42次,其中肝左叶胆管引流14次,肝右叶胆管引流28次;影像融合PTCD组共行穿刺引流40次,肝左叶胆管引流14次,肝右叶胆管引流26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PTCD组与影像融合PTCD组胆管穿刺次数、对比剂用量、X线曝光剂量及时间分别为(3.6±0.5)vs(1.7±0.4)次,(98.5±21.3)vs(45.7±16.5)ml,(548.2±63.5)mGy vs(298.5±50.8)mGy,(56.5±6.2)min vs(30.4±5.2)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融合PTCD组优于常规PT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融合PTCD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低于常规PTCD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RCP与DSA影像融合导引实施PTCD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可行,可指导介入治疗医师减少胆管穿刺次数、缩短X线辐射时间及曝光剂量,减少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胆管癌 肝癌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方法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曹莉明 张勇学 +6 位作者 梁志会 李亮 崔进国 石园园 刘佩 汪景洲 陈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814-1820,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原发性肝癌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100例患者的临床数据。根...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原发性肝癌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100例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止血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组25例、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组25例及药物组50例,止血成功后均联合TACE治疗肝癌,比较三组间的临床效果、出血复发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TIPS组门静脉压力由治疗前的(42.35±8.63)mmHg降至治疗后(22.35±6.5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E组门静脉压力由治疗前的(41.74±7.37)mmHg降至治疗后(32.47±5.68)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及PTVE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出血复发率显著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出血复发率显著低于PTV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E组6个月及12个月出血复发率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24个月两组出血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内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高于PTVE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E组及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及PTVE组6个月死亡率均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A组12个月及24个月死亡率(20%,36%)低于PTVE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E组及药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PS联合TACE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高压 上消化道出血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氯化钠腔内注射治疗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后脾脓肿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陈静 曹莉明 +4 位作者 张勇学 崔进国 谢永伟 赵红恩 王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836-183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10%氯化钠注射液腔内注射治疗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arterial embolization,PSE)后脾脓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应用10%氯化钠注射液腔内注射治疗PSE术后脾脓肿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CT引导下应用PTC... 目的探讨应用10%氯化钠注射液腔内注射治疗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arterial embolization,PSE)后脾脓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应用10%氯化钠注射液腔内注射治疗PSE术后脾脓肿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CT引导下应用PTC针或注射器行脓肿穿刺抽取脓液后腔内注射10%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其临床疗效、血常规、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6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穿刺次数1~2次,平均1.2次,所有患者术后1周发热、腹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2周症状消失。术后1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均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6例临床症状均消失,5例痊愈,1例有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治疗期间无腹腔出血、腹膜炎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10%氯化钠溶液腔内注射治疗PSE术后脾脓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成为治疗脾脓肿的临床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脓肿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氯化钠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