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腕关节置换术后腕关节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悦 蔡兴博 +2 位作者 张必欢 王斌 徐永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4,共3页
1人工腕关节发展概述第1代人工腕关节Swanson是由德国医生Gluck采用象牙和硅胶制作成的铰链式假体,其设计不符合腕关节生物力学机制,且硅胶容易老化、破损[1~4]。继而出现第2代假体,包括Volz假体和Meuli假体,为非铰链式[5,6],假体远、... 1人工腕关节发展概述第1代人工腕关节Swanson是由德国医生Gluck采用象牙和硅胶制作成的铰链式假体,其设计不符合腕关节生物力学机制,且硅胶容易老化、破损[1~4]。继而出现第2代假体,包括Volz假体和Meuli假体,为非铰链式[5,6],假体远、近端柄状物以髓内插销的方式嵌插于掌骨与桡骨髓腔中,近端假体与桡骨形成关节窝,远端假体的弧面与近端关节窝形成关节,可进行屈伸与轻微尺桡偏活动[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假体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imics软件构建钩骨3D可视化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魏明杰 徐永清 +6 位作者 罗浩天 吴一芃 王毅 张旭林 吴欢 许育健 袁礼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利用Mimics软件3D可视化分析钩骨形态及其骨内血管走行,为钩骨骨折治疗及其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成人新鲜上肢标本12例,灌注后行Micro-CT扫描,将所得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钩骨及其血供。结果钩骨有3个非关节面。背侧... 目的利用Mimics软件3D可视化分析钩骨形态及其骨内血管走行,为钩骨骨折治疗及其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成人新鲜上肢标本12例,灌注后行Micro-CT扫描,将所得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钩骨及其血供。结果钩骨有3个非关节面。背侧和掌侧表面呈三角形,掌侧面尺侧向掌侧延伸形成钩骨钩。钩骨钩分为顶部,中部及基底部。钩骨远端关节面与第4、5掌骨基底部形成腕掌关节,桡侧与头状骨形成关节,尺侧与三角骨形成关节。在背侧非关节面由微小动脉网分支成数根滋养血管进入钩骨体内,并在各方向分支营养钩骨体。在掌侧非关节面钩骨体钩骨钩移行处,即钩骨钩基底部桡侧1-2根滋养血管直接或分支进入骨内,并分别向钩骨体及钩骨钩内走行。部分标本钩骨钩基底部尺侧出现滋养血管由此进入骨内并向钩骨钩内分支走行。钩骨钩顶端有单独的小血管进入并在骨内分支。钩骨钩基底部桡侧滋养血管骨内分支分别与由钩骨体背侧及钩骨钩顶端滋养血管骨内分支相互吻合。结论钩骨体和钩骨钩内血供丰富,较难发生缺血性坏死。钩骨钩骨折保守治疗不愈合可能是由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较大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骨 骨内血管 解剖学 MIMIC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治疗脑性瘫痪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3
作者 白继岳 徐永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4-756,共3页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者绝大多数为痉挛型脑瘫。不同的肌痉挛状态使相应部位运动受限,姿态异常,严重限制脑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如不积极治疗将发展为骨关节和肌的不可逆性损伤。积极的神经外科治疗可有针对性地缓解局部肌痉挛,周围神经选...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者绝大多数为痉挛型脑瘫。不同的肌痉挛状态使相应部位运动受限,姿态异常,严重限制脑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如不积极治疗将发展为骨关节和肌的不可逆性损伤。积极的神经外科治疗可有针对性地缓解局部肌痉挛,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selective peripheral neurotomy,SPN)是治疗脑瘫肌痉挛的有效方法[1~4]。术后肌痉挛缓解,肢体活动度增加,为后续的康复训练创造条件。1 SPN原理和方法1.1 SPN生理学原理脊髓牵张反射是指肌梭和腱器官内的牵张感受器将冲动信号通过Ia、II类传入纤维直接或间接兴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而后由神经传出支协调协同肌和拮抗肌的运动。正常的高级神经中枢对牵张反射存在抑制机制以保证反射适度。病理状态下,上位运动神经元受损,不同类型的抑制丧失或减弱导致牵张反射过度,协同肌和撷抗肌运动失衡,最终导致肌处于痉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 脑性瘫痪 痉挛状态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