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毒症临床危险因素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邓晓艳 黄爱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0期175-178,共4页
目的:研究针对引起脓毒症的临床危险因素制定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招募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确诊的脓毒症患者共80例,将其... 目的:研究针对引起脓毒症的临床危险因素制定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招募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确诊的脓毒症患者共80例,将其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中,每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治疗方案。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采用针对临床危险因素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辅助机械通气时间和脱机成功率、入住ICU平均时间、ICU成功转出率和再次转入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ICU成功转出和再次转入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脓毒症的临床危险因素制定和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从实际效果来看,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在缩短患者ICU内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优势突出,同时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危险因素 综合护理干预 机械通气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护理健康引导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巧玲 张慧丽 王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究协同护理健康引导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无锡分院收治的98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目的探究协同护理健康引导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无锡分院收治的98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健康引导方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面对疾病的应对方式、自我效能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应对方式中面对评分高于干预前,回避及屈服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及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协同护理健康引导方式,可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改善应对方式,增强生活质量评分,利于患者预后,值得各个科室借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护理健康引导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 应对方式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超声测量眼球横径与视神经鞘直径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静 王诗波 张烨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442-446,共5页
目的 分析床旁超声测量眼球横径与视神经鞘直径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接诊的175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性119例,女性56例;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64.35岁(标准差7.76岁);根据发病30 d时格拉斯哥预后评... 目的 分析床旁超声测量眼球横径与视神经鞘直径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接诊的175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性119例,女性56例;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64.35岁(标准差7.76岁);根据发病30 d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基线情况、床旁超声测量眼球横径和视神经鞘直径,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眼球横径和视神经鞘直径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肿体积的关系,通过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眼球横径和视神经鞘直径对预后不良的诊断效能。结果 根据发病30 d时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95例和预后不良组80例。预后不良组眼球横径小于预后良好组[(21.53±1.58) mm vs(22.61±1.42) mm],视神经鞘直径大于预后良好组[(5.96±0.67) mm vs (5.61±0.5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脑出血患者APACHEⅡ评分、NIHSS评分及血肿体积均与眼球横径呈负相关(r=-0.620、-0.534、-0.536,P <0.05),与视神经鞘直径呈正相关(r=0.715、0.827、0.840,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眼球横径、视神经鞘直径、NIHSS评分均是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P <0.05);经ROC曲线分析,眼球横径联合视神经鞘直径预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AUC为0.910,大于NIHSS评分的0.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床旁超声测量眼球横径与视神经鞘直径均与脑出血密切相关,判断预后不良的效能较好,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超声 眼球横径 视神经鞘直径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1b通过靶向PTEN调控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新生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烨 庄雪明 +5 位作者 王静 徐海婷 王忠祥 王诗波 张莉 唐广满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3期359-366,共8页
目的探讨miR-181b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65只,鼠龄10~12周,体质量50~280 g。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miR-NC组和miR-181b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模,miR-NC组... 目的探讨miR-181b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65只,鼠龄10~12周,体质量50~280 g。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miR-NC组和miR-181b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模,miR-NC组和miR-181b组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射miR-NC及miR-181b质粒。治疗2周后,评价大鼠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进行脑组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免疫荧光检测脑组织簇分化抗原34(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进行转染,分为Control组(正常培养)、miR-NC组(转染miR-NC空质粒)及miR-181b组(转染miR-181b mimics质粒)。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成管实验检测成管能力。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181b与磷酸酯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的靶向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组织miR-181b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脑梗死面积升高(t=17.420,34.000,P<0.05)。与miR-NC组比较,miR-181b组大鼠mNSS、脑梗死面积降低(t=14.730,21.160,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miR-181b表达(0.14±0.02),CD34阳性细胞率(45.03%±5.22%),VEGF阳性细胞率(25.06%±5.11%),CD34、VEGF蛋白表达水平(0.25±0.06、0.21±0.04)下降,PTEN蛋白表达水平(0.93±0.05)升高(P<0.05)。与miRNC组比较,miR-181b组大鼠脑组织中miR-181b表达(3.02±0.45),CD34阳性细胞率(68.73%±7.04%),VEGF阳性细胞率(0.23%±0.06%),CD34、VEGF蛋白表达水平(0.86±0.12、0.72±0.09)升高,PTEN蛋白表达水平(0.37±0.02)下降(P<0.05)。miR-181b组细胞miR-181b表达水平,细胞24 h、48 h及72 h OD值、迁移率,节段长度、分支长度、连接数和网孔数高于miR-NC组(P<0.05)。miR-181b可负性调控PTEN表达。结论过表达miR-181b可靶向PTEN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促进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1b 人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下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忠祥 庄雪明 徐东升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6期55-57,共3页
目的:分析基于胸痛中心模式的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 目的:分析基于胸痛中心模式的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组与联合组,各50例。两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普通组予以替罗非班治疗,联合组予以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肌灌注、心功能指标及术后2个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组心肌灌注情况1级占比低于普通组,3级占比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联合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组术后2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基于胸痛中心模式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可改善患者心肌灌注及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尿激酶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